苏振华
2025-10-29 03:02
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稳步开通低空客运航线并探索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
《若干措施》共16项,聚焦安全托底、技术攻关、产业创新、适航审定等关键领域,有效期为3年。
《若干措施》的实施,旨在塑造广东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与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珠海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创新的应用实践与清晰的发展思路,正努力成为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为何珠海有一席之地?
先行先试,场景应用接连有突破,构建出低空应用样板……依托“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地理优势,珠海已在低空物流、载人飞行等领域打造多个全国性标杆案例,为政策落地提供实践支撑。
在物流领域,珠海已建成多层次低空运输网络:在2025年7月30日开通的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上,载具从珠海唐家港起飞跨越三市82.9公里,降落在广州亿航未来城穗港码头,高效完成海鲜与医疗检测样本的往返运输任务,较传统陆运节省六成以上时间。
8月1日,大湾区首条超长距离跨海低空物流干线(阳江海陵岛-珠海海泉湾)完成验证飞行,150公里跨海运输实现鲜活海产品时效与存活率的双重提升,填补珠江口西岸至粤西沿海低空通道空白。此外,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已实现邮政快递从唐家港至桂山岛的常态化配送,让市区物资半小时送达海岛。
在载人应用领域,多元场景也在同步推进。2024年2月,深圳至珠海跨海跨城eVTOL航空器完成首次演示飞行;同年,九洲机场至海上石油平台的载人航线顺利开通;莲洲机场低空飞行器飞行测试验证基地开展跌落测试、感知避障等4项核心测试,为技术商业化铺平了道路。目前,全市已开通多条低空航线,覆盖物流、载人、巡检等场景,使用空域巨大。

先行先试,
具体还需怎么做?
上述《若干措施》指出,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广东应用场景丰富、产业配套齐全、市场机制完备等优势。
《若干措施》明确,要促进城市空中交通应用。支持珠海等地市先行先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交通规则和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方案。鼓励对新开通并常态化运营的低空物流航线给予支持。
《若干措施》要求,加强低空金融服务支持。加大对低空经济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低空航空器保险覆盖范围。

衔接新政策,
珠海建立了哪些“锚点”?
面对新政策提出的“探索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开通城际低空客运航线”等要求,我市依托现有客运、物流航线实践,正研究低空交通规则与跨境运营标准,通过建立“锚点”,力争推动“湾区邮路”向跨境领域延伸,实现多种物资的跨区域高效转运。
牵头标准制定,建立高位“锚点”。今年,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珠海牵头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海岛快件运输服务指南》这一地方标准。该项目由珠海市邮政管理局主导,国内多家政、企、研部门与机构参与,旨在规范无人机在海岛快件运输领域的应用,提升我省快件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开展标准研制,此项工作将为全国无人机海岛快件运输标准化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效物流配送提供“广东经验”。
合力发展,建立产业生态“锚点”。在产业布局上,我市已构建起“基础设施+核心企业+联盟协同”的低空经济生态。基础设施方面,全市拥有2个A1类通用机场、3个备案通用机场、11个起降点及通航飞行服务站,组建市级低空服务运营指挥中心,实现低空飞行“一网规划、一网审批、一网监测”。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珠海汇聚了中航通飞、云洲智能、万翼天下(珠海)航空等多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飞机制造、维修服务等完整产业链。通过组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联合头部企业与高校资源,推动了一批无人机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在航空展览上,我市还构建了“双航展+中国无人系统展”的航空航天展览格局,为低空经济设立展示窗口,进一步强化产业资源集聚能力。
注入长效动力,建立人才培育“锚点”。在2025年珠海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总投资50亿元的珠海航空科技职业学院项目完成签约,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关注焦点。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学院落成后首批将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等特色专业,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人才需求。作为全省低空经济“先行军”,珠海持续深化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大湾区立体交通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加强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高端人才招引与人才培养,强化低空经济人才保障。
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稳步开通低空客运航线并探索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
《若干措施》共16项,聚焦安全托底、技术攻关、产业创新、适航审定等关键领域,有效期为3年。
《若干措施》的实施,旨在塑造广东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与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珠海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创新的应用实践与清晰的发展思路,正努力成为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为何珠海有一席之地?
先行先试,场景应用接连有突破,构建出低空应用样板……依托“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地理优势,珠海已在低空物流、载人飞行等领域打造多个全国性标杆案例,为政策落地提供实践支撑。
在物流领域,珠海已建成多层次低空运输网络:在2025年7月30日开通的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上,载具从珠海唐家港起飞跨越三市82.9公里,降落在广州亿航未来城穗港码头,高效完成海鲜与医疗检测样本的往返运输任务,较传统陆运节省六成以上时间。
8月1日,大湾区首条超长距离跨海低空物流干线(阳江海陵岛-珠海海泉湾)完成验证飞行,150公里跨海运输实现鲜活海产品时效与存活率的双重提升,填补珠江口西岸至粤西沿海低空通道空白。此外,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配送航线已实现邮政快递从唐家港至桂山岛的常态化配送,让市区物资半小时送达海岛。
在载人应用领域,多元场景也在同步推进。2024年2月,深圳至珠海跨海跨城eVTOL航空器完成首次演示飞行;同年,九洲机场至海上石油平台的载人航线顺利开通;莲洲机场低空飞行器飞行测试验证基地开展跌落测试、感知避障等4项核心测试,为技术商业化铺平了道路。目前,全市已开通多条低空航线,覆盖物流、载人、巡检等场景,使用空域巨大。

先行先试,
具体还需怎么做?
上述《若干措施》指出,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广东应用场景丰富、产业配套齐全、市场机制完备等优势。
《若干措施》明确,要促进城市空中交通应用。支持珠海等地市先行先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探索制定低空空域交通规则和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方案。鼓励对新开通并常态化运营的低空物流航线给予支持。
《若干措施》要求,加强低空金融服务支持。加大对低空经济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低空航空器保险覆盖范围。

衔接新政策,
珠海建立了哪些“锚点”?
面对新政策提出的“探索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开通城际低空客运航线”等要求,我市依托现有客运、物流航线实践,正研究低空交通规则与跨境运营标准,通过建立“锚点”,力争推动“湾区邮路”向跨境领域延伸,实现多种物资的跨区域高效转运。
牵头标准制定,建立高位“锚点”。今年,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珠海牵头制定《无人驾驶航空器海岛快件运输服务指南》这一地方标准。该项目由珠海市邮政管理局主导,国内多家政、企、研部门与机构参与,旨在规范无人机在海岛快件运输领域的应用,提升我省快件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开展标准研制,此项工作将为全国无人机海岛快件运输标准化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效物流配送提供“广东经验”。
合力发展,建立产业生态“锚点”。在产业布局上,我市已构建起“基础设施+核心企业+联盟协同”的低空经济生态。基础设施方面,全市拥有2个A1类通用机场、3个备案通用机场、11个起降点及通航飞行服务站,组建市级低空服务运营指挥中心,实现低空飞行“一网规划、一网审批、一网监测”。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珠海汇聚了中航通飞、云洲智能、万翼天下(珠海)航空等多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飞机制造、维修服务等完整产业链。通过组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联合头部企业与高校资源,推动了一批无人机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在航空展览上,我市还构建了“双航展+中国无人系统展”的航空航天展览格局,为低空经济设立展示窗口,进一步强化产业资源集聚能力。
注入长效动力,建立人才培育“锚点”。在2025年珠海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总投资50亿元的珠海航空科技职业学院项目完成签约,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关注焦点。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学院落成后首批将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等特色专业,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人才需求。作为全省低空经济“先行军”,珠海持续深化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大湾区立体交通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加强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高端人才招引与人才培养,强化低空经济人才保障。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