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海洋之歌——行吟万山群岛采风诗歌作品选
一生必到一次外伶仃岛

□叶延滨

到外伶仃岛,你就知道

一生难得有这样一次躺平

面朝苍天,有数不完的星星

数牛郎,数织女,数不完的星座

数着数着,你就回到外婆家

童年最美的那个夜晚

就这样回到你的身旁

在外伶仃岛,天使也想躺平

沙滩上那几只假装海鸟的天使

告诉你,此刻你也是天使……

到外伶仃岛,你就知道

能摆到你面前的窄路坎坷

像岛上石景公园

是攀登者自找的

钻石洞,穿石缝

弯腰驼背一身汗

受罪真受罪,能忍是好汉

憋屈也憋屈,咬牙有出口

要的就是从石缝钻出来

看那天蓝蓝,蓝得无边无沿!

要的就是脚踩最高巨石

伶仃洋的风都朝你胸膛上吹!

爱意灼心

□王 山

海边的岩石上

红男绿女嬉闹喧哗

灯塔不语

烈日灼目

爱意灼心

有一种战斗

虽败犹荣

有一种牺牲

虽死犹生

云在海面上肃穆悬停

鹰在碧空以飞翔的姿态

致敬盘旋

一艘叫桂山的战舰

现在是一座海岛

不沉

注:195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珠江口垃圾尾岛(今桂山岛)附近海域爆发海战,隶属华东军区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前身)的桂山号登陆舰在吊藤湾抢滩登陆,50余名官兵全部阵亡。

外伶仃岛

□杨 克

名字里的“伶仃”

是一粒孤独的盐

落在舌尖

岛像一个惊叹号

历史在此加重语气

在波浪装订成册的课本里

落地生根

礁隙间,寄居蟹拖着借来的房子

弹涂鱼溅起水花的音乐

巨构在远处拉弓——

一座长桥跨越伶仃洋

集装箱船缓慢移动

把港口的喧响推向外海

月亮也是水做的铃铛

每一次涨落都碰出轻响

白海豚一闪而没

把“回家”两个字

稳稳压在水面

礁盘露出骨节

历史从不高声说话

那一句丹心照汗青的回声

只在我们经过时,忽然提高音量

递给路过的人

外-伶-仃

港湾

□王学芯

也许海的港湾

都是伶仃湾一样 沙滩走廊

在移动的风中 明亮得如同水滴

浪潮声音 使湾头一艘船

静下听着的耳朵

耽于默想

很多鸟飞在这个海边

好多鸟巢隐藏在一棵棵榕树之间

里面没有空调 只有自然风

它们厌倦过于舒适

过于规范的人类生活

一条沙滩如同摇摇晃晃的一座软梯

与地面相连 与海水相连

浅一脚 深一脚

每走一步 就滑动了

太多的沙粒

海水清澈

似乎比人类更热爱大地

一波一波 从不忽略循环过滤

用一次上岸 剥离一次附加的物质

几只海鸥降落下细小的脚印

一个看海的人

自此相信世间的任何港湾

都是伶仃洋的样子

高尚的、突出的事物都可以用岛屿来命名

□方 舟

岛屿是岛屿对大海的发明

在万山群岛,

你说出了一众岛屿的名字

想象那些命名岛屿的人

在月光下

和大海推心置腹

和波涛披肝沥胆

岛屿是大海交出的封面

它的封底是看不见的生命深渊

那些幸运目睹海市蜃楼的人

都有过刻舟求剑的相对主义冲动

但高尚、突出的事物

都可以用岛屿来命名

譬如用一种深刻与离散形容一座岛屿

用冲锋的舰艇

记住一种相似的孤勇和牺牲

用身体的柔韧抵达

一种失语的空白和接纳

一定还有一些未名的岛屿

在蠢蠢欲动

一定还有一些发育中的岛屿

已经来临

在外仱仃岛,那些从大海深沟里

冒出的石头

又重新开始集结和抒情

我们叫她玉带环腰

仿佛与生俱来的名

借指了我们身体上

审美的及物与极简

登外伶仃岛

□熊 焱

岩石不断踮脚向上

如同坚韧的攀登者

抱着一颗望远之心

灌木把一片绿荫搬到山顶

似乎是为了丈量一座岛屿的海拔

我横渡波涛而来,就像上岸的鱼

要把一朵浪花带往高处

抵达山顶我才发现

自己正置身于险境

苍穹深邃而开阔

大地需要一片汪洋

才能接住它的倒影

大海苍茫而浩渺

天空需要一条曲线

才能画出它的边际

我有无数瞬间的心悸,是谁

用一面大镜子直面我的良知

而海浪拍岸的雪,那是盐

正在拷问我灵魂的伤痕

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了

为什么我还没有理解什么是伶仃

港珠澳大桥

□杨碧薇

越是在大海上,就越看得清

地壳运动会导致沧海桑田

而语言,亦会随景观的变动

由内到外,更新意蕴和容颜

比如,一个人的孤单叫零丁

两个人的孤单叫伶仃

一群人的孤单,就需要一艘船

穿越伶仃洋,驶向外伶仃

等海面变得宽阔,一群人的孤单

便被消解了,还剩下

一个人的孤单

隐没在众人之间

也可以换个说法,叫内心的旅行

内心的旅行者看见

港珠澳大桥,挥着绵延的画笔

将伶仃洋的孤单

封上一道道洁白的锁边

于是这张深蓝图纸

有了新的叙事单元

向前吧,我的船

须得扬起你的风帆

才配得上每一秒

都在推陈出新的波涛

向前吧,旅行者

我予你足够的灵感

给文山先生写一封信,告诉他

一个古老的词汇,已在今日

被港珠澳大桥改写

新陆地

□马文秀

白天过于炎热,夜晚才属于桂山岛

皎洁的月,亦是澄澈的伤口

漫步沙滩,伸出手,别再试图抓住风

而是成为风

你听,那从礁石缝中溢出的是夜

也是时间

在夜风中与潮声独处

那架刺穿落日的飞机

多像我们投出的长矛

被岁月这位耐心的渔夫

缓缓弯成了渔钓

它要垂钓的,是沉在时光海底

那些仍在发亮、却已无法触碰的过往

此刻,不必再去解读北斗七星

当你凝视,你的瞳孔便是新的星座

当岛心的瑞石开始鸣响

那不是声音

是所有的光在重新接线

但我们已习惯低头

忘记了苍穹的重量

正压在每一个脖颈之上

乘着诗与云,我们追逐什么?

千年前的月光已沉入海底

也沉入我们的血脉

成为一片私人的海

昔日丝路的驼铃

已化作民宿窗下的风铃

摇动着蓝色的泪与笑

深中通道的车流

是银河遗落人间的另一条星带

所有奔赴大海的人啊

何必在诗行里重逢?

你我,本就是虎鲸用骨骼托起的

那片不肯安息

却始终在生长的新陆地

崖山

□郑小琼

时间携带水的形态漂浮在

历史的某个角落,此刻崖山

成为宋军血液间最好的注解

孤愤而决绝地投向大海深处

海鸥不会屈从于海面辽阔

它们透明的薄翅渡海而去

历史不拘束于朝廷的曲折

崖山的陡峭添增民族气节

大海上漂来命运的地图

在海边看扑朔迷离的历史天空

倾听万吨波浪送来十万宋军的灵魂

落日如位落幕的英雄染红大海

我们活在现实也活在未来的历史

我们渴望长出飞鸟样的翅膀

穿过的千山与万水停靠崖山

另一轮落日正从大海的眼眶溢出

东澳岛,山海经书屋远眺

□谷禾

阳光灼烫,像平添了

不能承受之重。

被压弯的蓬蒿,野棘草

的尖刺,紫花地丁的钟形面孔

在台风登陆之前,大海蒸腾

一缕缕烟岚,缭绕着

等待入港的

满载货轮。水天峥嵘

蔚蓝与亮白

最近的礁石临水照影

有一刹那,我向海而坐

取代转动的日晷

渐渐被凿空,如弹指即破的废墟

迎风,而不倒。从我脚下

野花姹紫嫣红。斜飞的白头翁

像极了独翱天地间的老杜

而蓝丝绒的海水,视其若无

礁石悬空,等待着

下一个到来者——

这大海唯一的启示,湿漉漉

咸腥的空气里

生死疲劳,无字之书反复打开

日落桂山岛

□冯 娜

万山群岛

无数浮游动物在水中燃烧

大海身后,云团笼罩的陆地

低矮茅草、礁石、相思树

谁正一口吞下烙铁般的太阳

发烫,上千艘船的脊背

那些波涛上黝黑的脸孔

你的鼻息夏天一样灼热、痴情

纤绳越绷越紧

太平洋西岸的风

在响亮的黄昏 岩鹰般降落

呵,你的汗水淋漓的头颅

在另一个山口等待着

这是矢车菊揉碎的天空

桂山紧挨着大角星的橙黄色

如此耀眼 如此深不可测

谜面一样

皱巴巴地摊开在浪尖

我是怎样在你眨眼的暗示中

留有遗憾

还在转动 那些烟云中的咸味

油脂一样铺满了岸礁

是什么还在毕剥作响?

雄性的山丘

沿着湿重的船缆

逶迤而去

致文天祥或与叹有关的词

□卢卫平

七百年前

你过伶仃洋

在伶仃洋上叹伶仃

将你四十七岁的一生

付之一叹

你叹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你叹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你叹风雨羊肠道

漂零万死身

你是望洋兴叹

扼腕长叹

你是叹悔叹怨

你是叹伤叹悲

你是叹愤叹恨

七百年后

我过伶仃洋

在伶仃洋上叹伶仃洋大桥

将我在年过半百

经历的震撼一唱三叹

我叹雄狮已梦醒

惊天动地八面风

我叹长虹卧波

大海翻开新神话

我叹龙腾伶仃洋

天堑变通途

我是惊叹不已

叹为观止

我是叹美叹奇

我是叹服叹羡

我是叹赞叹赏

七百年前

你在伶仃洋上的嘆

是繁体字的嘆

一笔一画都嘆得沉重沉痛

七百年后

我在伶仃洋上的叹

是简体字的叹

一口又一口都叹得气冲霄汉

东澳岛

□容 浩

在山顶时,我已想到告别

这是许多事情最后的结局

三万天中之平常一日

我们共享了迢迢的喜悦

分到等分的山岚

与海洋牧场

阳光照着这么多人

片刻的岛主

我看到你

刚刚开走了

心中的拖轮

你说那水草

会不会在某一天跑到山顶

这山上的一段石级

则沉入海底

朋友啊,望你一生珍重

尽管我们刚刚相识

你要想起这是一个好地方

微风就能吹散你眼里的雾

桂山岛的海水

□盛祥兰

它流动,当着落日的面

为余下的岁月

为纪念碑,灯塔,岛屿

为三角梅的树梢

它除了流动,不会别的

肢体语言

并在流动中,懂得了

后退的意义

慢慢投下来的日光

让它觉得所有的日子

都是从前

它的无言深于岁月

在漫长的等待中

学会了收缩和放弃

潮起潮落,对它来说

仍是秘密

就像9月13日,诗人们

来到它面前

这个时刻的到来

不在它掌握之中

大海练习册

□万琼兰

夕阳完全落下,天地都黑了

伶仃洋的海水变成墨水

安放着

我广袤的寂寞

我背靠着大海

背靠着点点渔火

无始无终的海风

抚摸着我脊背的孤独

第一次面对记者的镜头

和高高对着我的补光灯

我小心地掩饰着

一种质朴的羞赧

你问起,为何写诗?

我说起了湿润的鱼群

和川流不息的男孩女孩

带着灼目的青春

来到桂山岛

迎接朝霞,送走夕阳

太阳拿着神的笔

在大海练习册上

不厌其烦地写下

人间闪闪发光的悲欢离合

文字:叶延滨 王 山 杨 克 王学芯 方 舟 熊 焱 杨碧薇 马文秀 郑小琼 谷禾 冯 娜 卢卫平 容 浩 盛祥兰 万琼兰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董帅奇
湾韵丨海洋之歌——行吟万山群岛采风诗歌作品选
珠海特区报 2025-10-29 03:03
一生必到一次外伶仃岛

□叶延滨

到外伶仃岛,你就知道

一生难得有这样一次躺平

面朝苍天,有数不完的星星

数牛郎,数织女,数不完的星座

数着数着,你就回到外婆家

童年最美的那个夜晚

就这样回到你的身旁

在外伶仃岛,天使也想躺平

沙滩上那几只假装海鸟的天使

告诉你,此刻你也是天使……

到外伶仃岛,你就知道

能摆到你面前的窄路坎坷

像岛上石景公园

是攀登者自找的

钻石洞,穿石缝

弯腰驼背一身汗

受罪真受罪,能忍是好汉

憋屈也憋屈,咬牙有出口

要的就是从石缝钻出来

看那天蓝蓝,蓝得无边无沿!

要的就是脚踩最高巨石

伶仃洋的风都朝你胸膛上吹!

爱意灼心

□王 山

海边的岩石上

红男绿女嬉闹喧哗

灯塔不语

烈日灼目

爱意灼心

有一种战斗

虽败犹荣

有一种牺牲

虽死犹生

云在海面上肃穆悬停

鹰在碧空以飞翔的姿态

致敬盘旋

一艘叫桂山的战舰

现在是一座海岛

不沉

注:195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珠江口垃圾尾岛(今桂山岛)附近海域爆发海战,隶属华东军区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前身)的桂山号登陆舰在吊藤湾抢滩登陆,50余名官兵全部阵亡。

外伶仃岛

□杨 克

名字里的“伶仃”

是一粒孤独的盐

落在舌尖

岛像一个惊叹号

历史在此加重语气

在波浪装订成册的课本里

落地生根

礁隙间,寄居蟹拖着借来的房子

弹涂鱼溅起水花的音乐

巨构在远处拉弓——

一座长桥跨越伶仃洋

集装箱船缓慢移动

把港口的喧响推向外海

月亮也是水做的铃铛

每一次涨落都碰出轻响

白海豚一闪而没

把“回家”两个字

稳稳压在水面

礁盘露出骨节

历史从不高声说话

那一句丹心照汗青的回声

只在我们经过时,忽然提高音量

递给路过的人

外-伶-仃

港湾

□王学芯

也许海的港湾

都是伶仃湾一样 沙滩走廊

在移动的风中 明亮得如同水滴

浪潮声音 使湾头一艘船

静下听着的耳朵

耽于默想

很多鸟飞在这个海边

好多鸟巢隐藏在一棵棵榕树之间

里面没有空调 只有自然风

它们厌倦过于舒适

过于规范的人类生活

一条沙滩如同摇摇晃晃的一座软梯

与地面相连 与海水相连

浅一脚 深一脚

每走一步 就滑动了

太多的沙粒

海水清澈

似乎比人类更热爱大地

一波一波 从不忽略循环过滤

用一次上岸 剥离一次附加的物质

几只海鸥降落下细小的脚印

一个看海的人

自此相信世间的任何港湾

都是伶仃洋的样子

高尚的、突出的事物都可以用岛屿来命名

□方 舟

岛屿是岛屿对大海的发明

在万山群岛,

你说出了一众岛屿的名字

想象那些命名岛屿的人

在月光下

和大海推心置腹

和波涛披肝沥胆

岛屿是大海交出的封面

它的封底是看不见的生命深渊

那些幸运目睹海市蜃楼的人

都有过刻舟求剑的相对主义冲动

但高尚、突出的事物

都可以用岛屿来命名

譬如用一种深刻与离散形容一座岛屿

用冲锋的舰艇

记住一种相似的孤勇和牺牲

用身体的柔韧抵达

一种失语的空白和接纳

一定还有一些未名的岛屿

在蠢蠢欲动

一定还有一些发育中的岛屿

已经来临

在外仱仃岛,那些从大海深沟里

冒出的石头

又重新开始集结和抒情

我们叫她玉带环腰

仿佛与生俱来的名

借指了我们身体上

审美的及物与极简

登外伶仃岛

□熊 焱

岩石不断踮脚向上

如同坚韧的攀登者

抱着一颗望远之心

灌木把一片绿荫搬到山顶

似乎是为了丈量一座岛屿的海拔

我横渡波涛而来,就像上岸的鱼

要把一朵浪花带往高处

抵达山顶我才发现

自己正置身于险境

苍穹深邃而开阔

大地需要一片汪洋

才能接住它的倒影

大海苍茫而浩渺

天空需要一条曲线

才能画出它的边际

我有无数瞬间的心悸,是谁

用一面大镜子直面我的良知

而海浪拍岸的雪,那是盐

正在拷问我灵魂的伤痕

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了

为什么我还没有理解什么是伶仃

港珠澳大桥

□杨碧薇

越是在大海上,就越看得清

地壳运动会导致沧海桑田

而语言,亦会随景观的变动

由内到外,更新意蕴和容颜

比如,一个人的孤单叫零丁

两个人的孤单叫伶仃

一群人的孤单,就需要一艘船

穿越伶仃洋,驶向外伶仃

等海面变得宽阔,一群人的孤单

便被消解了,还剩下

一个人的孤单

隐没在众人之间

也可以换个说法,叫内心的旅行

内心的旅行者看见

港珠澳大桥,挥着绵延的画笔

将伶仃洋的孤单

封上一道道洁白的锁边

于是这张深蓝图纸

有了新的叙事单元

向前吧,我的船

须得扬起你的风帆

才配得上每一秒

都在推陈出新的波涛

向前吧,旅行者

我予你足够的灵感

给文山先生写一封信,告诉他

一个古老的词汇,已在今日

被港珠澳大桥改写

新陆地

□马文秀

白天过于炎热,夜晚才属于桂山岛

皎洁的月,亦是澄澈的伤口

漫步沙滩,伸出手,别再试图抓住风

而是成为风

你听,那从礁石缝中溢出的是夜

也是时间

在夜风中与潮声独处

那架刺穿落日的飞机

多像我们投出的长矛

被岁月这位耐心的渔夫

缓缓弯成了渔钓

它要垂钓的,是沉在时光海底

那些仍在发亮、却已无法触碰的过往

此刻,不必再去解读北斗七星

当你凝视,你的瞳孔便是新的星座

当岛心的瑞石开始鸣响

那不是声音

是所有的光在重新接线

但我们已习惯低头

忘记了苍穹的重量

正压在每一个脖颈之上

乘着诗与云,我们追逐什么?

千年前的月光已沉入海底

也沉入我们的血脉

成为一片私人的海

昔日丝路的驼铃

已化作民宿窗下的风铃

摇动着蓝色的泪与笑

深中通道的车流

是银河遗落人间的另一条星带

所有奔赴大海的人啊

何必在诗行里重逢?

你我,本就是虎鲸用骨骼托起的

那片不肯安息

却始终在生长的新陆地

崖山

□郑小琼

时间携带水的形态漂浮在

历史的某个角落,此刻崖山

成为宋军血液间最好的注解

孤愤而决绝地投向大海深处

海鸥不会屈从于海面辽阔

它们透明的薄翅渡海而去

历史不拘束于朝廷的曲折

崖山的陡峭添增民族气节

大海上漂来命运的地图

在海边看扑朔迷离的历史天空

倾听万吨波浪送来十万宋军的灵魂

落日如位落幕的英雄染红大海

我们活在现实也活在未来的历史

我们渴望长出飞鸟样的翅膀

穿过的千山与万水停靠崖山

另一轮落日正从大海的眼眶溢出

东澳岛,山海经书屋远眺

□谷禾

阳光灼烫,像平添了

不能承受之重。

被压弯的蓬蒿,野棘草

的尖刺,紫花地丁的钟形面孔

在台风登陆之前,大海蒸腾

一缕缕烟岚,缭绕着

等待入港的

满载货轮。水天峥嵘

蔚蓝与亮白

最近的礁石临水照影

有一刹那,我向海而坐

取代转动的日晷

渐渐被凿空,如弹指即破的废墟

迎风,而不倒。从我脚下

野花姹紫嫣红。斜飞的白头翁

像极了独翱天地间的老杜

而蓝丝绒的海水,视其若无

礁石悬空,等待着

下一个到来者——

这大海唯一的启示,湿漉漉

咸腥的空气里

生死疲劳,无字之书反复打开

日落桂山岛

□冯 娜

万山群岛

无数浮游动物在水中燃烧

大海身后,云团笼罩的陆地

低矮茅草、礁石、相思树

谁正一口吞下烙铁般的太阳

发烫,上千艘船的脊背

那些波涛上黝黑的脸孔

你的鼻息夏天一样灼热、痴情

纤绳越绷越紧

太平洋西岸的风

在响亮的黄昏 岩鹰般降落

呵,你的汗水淋漓的头颅

在另一个山口等待着

这是矢车菊揉碎的天空

桂山紧挨着大角星的橙黄色

如此耀眼 如此深不可测

谜面一样

皱巴巴地摊开在浪尖

我是怎样在你眨眼的暗示中

留有遗憾

还在转动 那些烟云中的咸味

油脂一样铺满了岸礁

是什么还在毕剥作响?

雄性的山丘

沿着湿重的船缆

逶迤而去

致文天祥或与叹有关的词

□卢卫平

七百年前

你过伶仃洋

在伶仃洋上叹伶仃

将你四十七岁的一生

付之一叹

你叹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你叹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你叹风雨羊肠道

漂零万死身

你是望洋兴叹

扼腕长叹

你是叹悔叹怨

你是叹伤叹悲

你是叹愤叹恨

七百年后

我过伶仃洋

在伶仃洋上叹伶仃洋大桥

将我在年过半百

经历的震撼一唱三叹

我叹雄狮已梦醒

惊天动地八面风

我叹长虹卧波

大海翻开新神话

我叹龙腾伶仃洋

天堑变通途

我是惊叹不已

叹为观止

我是叹美叹奇

我是叹服叹羡

我是叹赞叹赏

七百年前

你在伶仃洋上的嘆

是繁体字的嘆

一笔一画都嘆得沉重沉痛

七百年后

我在伶仃洋上的叹

是简体字的叹

一口又一口都叹得气冲霄汉

东澳岛

□容 浩

在山顶时,我已想到告别

这是许多事情最后的结局

三万天中之平常一日

我们共享了迢迢的喜悦

分到等分的山岚

与海洋牧场

阳光照着这么多人

片刻的岛主

我看到你

刚刚开走了

心中的拖轮

你说那水草

会不会在某一天跑到山顶

这山上的一段石级

则沉入海底

朋友啊,望你一生珍重

尽管我们刚刚相识

你要想起这是一个好地方

微风就能吹散你眼里的雾

桂山岛的海水

□盛祥兰

它流动,当着落日的面

为余下的岁月

为纪念碑,灯塔,岛屿

为三角梅的树梢

它除了流动,不会别的

肢体语言

并在流动中,懂得了

后退的意义

慢慢投下来的日光

让它觉得所有的日子

都是从前

它的无言深于岁月

在漫长的等待中

学会了收缩和放弃

潮起潮落,对它来说

仍是秘密

就像9月13日,诗人们

来到它面前

这个时刻的到来

不在它掌握之中

大海练习册

□万琼兰

夕阳完全落下,天地都黑了

伶仃洋的海水变成墨水

安放着

我广袤的寂寞

我背靠着大海

背靠着点点渔火

无始无终的海风

抚摸着我脊背的孤独

第一次面对记者的镜头

和高高对着我的补光灯

我小心地掩饰着

一种质朴的羞赧

你问起,为何写诗?

我说起了湿润的鱼群

和川流不息的男孩女孩

带着灼目的青春

来到桂山岛

迎接朝霞,送走夕阳

太阳拿着神的笔

在大海练习册上

不厌其烦地写下

人间闪闪发光的悲欢离合

文字:叶延滨 王 山 杨 克 王学芯 方 舟 熊 焱 杨碧薇 马文秀 郑小琼 谷禾 冯 娜 卢卫平 容 浩 盛祥兰 万琼兰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