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泳珊
                        
                        
                        
                        
                          2025-10-29 11:27
                        
                      有人说,老了就该“服老”,要“少折腾、多静养”。但在珠海,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老人,偏要“逆流而上”。他们用行动证明,任何年龄,都是“闯”的年纪。
72岁“和事佬”,扎根社区管“闲事”
“黄叔,快帮我看看这份协议。”“黄叔,这件事还得麻烦您协调一下。”10月24日一早,香洲区新村社区的新意调解工作室里就已经坐满了人。
“别急,坐下喝杯降火茶,咱们慢慢聊。”72岁的黄松柏,是居民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刚结束清晨社区组织的垃圾清理志愿服务,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这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在新村社区身兼数职:新意调解工作室负责人、人民调解员、议事协商会会长……身份多样,却样样做得有声有色。
2022年9月,新村社区新意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是香洲区首个以居民为主体在司法局备案的社区调解工作室。它紧跟居民需求,化解矛盾,深得民心。自成立以来,已接待群众上千人次,成功调解纠纷200余起。
作为负责人,黄松柏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确保调解工作有法可依。如今,他是新村社区有名的“和事佬”,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黄叔”。
起初,也有不少居民质疑:“这些老人真是闲着没事干”“不如在家歇着。”但黄松柏用实打实的调解成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有一次,新村社区某小区业主因更换电梯问题争执不下,黄松柏带领社区调解员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共识,圆满解决业主换电梯矛盾。
面对新村社区3000多户居民、无业委会管理的复杂局面,在社区党委组织领导下,黄松柏牵头先后成立了议事协商执委会、社区“110”等“社区自组织”,为社区探索实施微调解、微协商、微警务、微普法“四微”治理模式。探索实施“四微”治理模式。
“社区是我的家,这里需要我。”黄松柏始终觉得,退休从不是“躺平”的借口,退休后时间充裕、经验也足了,正是适合“闯”的年纪,能为邻里、为社区多做点实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无论是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还是社区志愿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黄松柏的身影。
“黄叔热心公道,以法服人、以情动人,我们都佩服他!”走访时,商户和居民纷纷对黄叔竖起了大拇指。
62岁“学习狂”,一口气报了3个兴趣班
“别看我们手心已印记了时光的痕迹……我们的梦,还是少壮时的激情奔放……”
10月23日,珠海传媒集团老年大学的教室里,一阵阵饱含深情的朗诵声此起彼伏。朗诵班的学员们正忙着排练重阳节的节目,静铁成站在其中,眼神专注,语调铿锵有力。
今年62岁的静铁成,在老年大学报了合唱、朗诵、吉他三个班,是同学们口中的“卷王”。
“刚退休的时候感觉很失落,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这位沈阳大叔在2023年退休,投奔女儿来到珠海。“不想退休生活就围着孙子转,得找点自己喜欢的事。”静铁成说。
虽然记性不如年轻人,学新东西也有点吃力,但静铁成越学越上瘾。合唱课上,他跟着老师反复练发音;朗诵课上,跟着老师咬文嚼字练抒情;吉他课上,跟着年轻老师认真学习和弦。
静铁成这份学习的热情,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老伴鼓励他“放开嗓子唱”,女儿也夸他发音越来越专业,小外孙还跟着他一起哼唱,家里满是欢声笑语。
“明年我还要学萨克斯,之前买的乐器终于有时间捡起来了!”静铁成还惦记着和朋友们组个小乐队,去海边、公园演出,把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闯到老。现在我身体倍儿棒!”静铁成笑着说,在他看来,退休不是停下来、歇下来的理由,而是能放开手脚、追逐热爱的新起点。
70岁硬核奶奶,练出跆拳道黑带二段
“50岁来学跆拳道?”“一把年纪了,骨折了怎么办?”
这些满是不解的质疑声,是20年前赵莹刚踏入珠海俊德跆拳道馆时最常听到的。
70岁大龄、黑带二段,这两个标签格外“违和”。但赵莹早已用实力打破所有偏见——手刀击破、横踢破板,只见赵莹每个动作干脆利落,身姿挺拔。
赵莹回忆,2005年,刚退休的她一心想圆年轻时的“功夫梦”,来到跆拳道馆一看,同学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和四五岁的小孩,自己反而格格不入。“其实挺不好意思的。”赵莹说。
但她没有因此退缩,跟着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小屁孩”一起学习,还恪守跆拳道礼仪,谦逊地称他们“师兄”“师姐”。
初学不久,赵莹就因为动作失误导致左脚骨折,脚肿得穿不下鞋。休养了三个月后,她又毅然回到道馆继续学习。
2007年,赵莹这个“大龄学员”就通过了晋段考试,成为珠海首位50岁以上的跆拳道黑带一段持有者;次年,赵莹再晋黑带二段。
“跆拳道多帅啊,哪有什么事是年轻人才能做的?退休了正是实现梦想的时候。”身穿道服的赵莹,眼里闪烁着光芒。
“她非常努力,别人练10遍的动作,她练100遍。短短两年时间,就走完别人好几年才能走完的路。”提起赵莹,跆拳道馆馆长何俊德满是敬佩。
在赵莹的带动和感染下,她的孙子王子齐在7岁半时主动要求学习跆拳道。现在祖孙二人常结伴来道馆上课,训练时互相督促的“同学”,休息时就凑在一起笑着复盘失误、互相打气。
“我觉得她打跆拳道的时候很帅,非常好学、很努力。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师长,更是我的奶奶。”王子齐笑着说。
有人说,老了就该“服老”,要“少折腾、多静养”。但在珠海,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老人,偏要“逆流而上”。他们用行动证明,任何年龄,都是“闯”的年纪。
72岁“和事佬”,扎根社区管“闲事”
“黄叔,快帮我看看这份协议。”“黄叔,这件事还得麻烦您协调一下。”10月24日一早,香洲区新村社区的新意调解工作室里就已经坐满了人。
“别急,坐下喝杯降火茶,咱们慢慢聊。”72岁的黄松柏,是居民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刚结束清晨社区组织的垃圾清理志愿服务,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这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在新村社区身兼数职:新意调解工作室负责人、人民调解员、议事协商会会长……身份多样,却样样做得有声有色。
2022年9月,新村社区新意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是香洲区首个以居民为主体在司法局备案的社区调解工作室。它紧跟居民需求,化解矛盾,深得民心。自成立以来,已接待群众上千人次,成功调解纠纷200余起。
作为负责人,黄松柏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确保调解工作有法可依。如今,他是新村社区有名的“和事佬”,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黄叔”。
起初,也有不少居民质疑:“这些老人真是闲着没事干”“不如在家歇着。”但黄松柏用实打实的调解成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有一次,新村社区某小区业主因更换电梯问题争执不下,黄松柏带领社区调解员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共识,圆满解决业主换电梯矛盾。
面对新村社区3000多户居民、无业委会管理的复杂局面,在社区党委组织领导下,黄松柏牵头先后成立了议事协商执委会、社区“110”等“社区自组织”,为社区探索实施微调解、微协商、微警务、微普法“四微”治理模式。探索实施“四微”治理模式。
“社区是我的家,这里需要我。”黄松柏始终觉得,退休从不是“躺平”的借口,退休后时间充裕、经验也足了,正是适合“闯”的年纪,能为邻里、为社区多做点实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无论是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还是社区志愿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黄松柏的身影。
“黄叔热心公道,以法服人、以情动人,我们都佩服他!”走访时,商户和居民纷纷对黄叔竖起了大拇指。
62岁“学习狂”,一口气报了3个兴趣班
“别看我们手心已印记了时光的痕迹……我们的梦,还是少壮时的激情奔放……”
10月23日,珠海传媒集团老年大学的教室里,一阵阵饱含深情的朗诵声此起彼伏。朗诵班的学员们正忙着排练重阳节的节目,静铁成站在其中,眼神专注,语调铿锵有力。
今年62岁的静铁成,在老年大学报了合唱、朗诵、吉他三个班,是同学们口中的“卷王”。
“刚退休的时候感觉很失落,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这位沈阳大叔在2023年退休,投奔女儿来到珠海。“不想退休生活就围着孙子转,得找点自己喜欢的事。”静铁成说。
虽然记性不如年轻人,学新东西也有点吃力,但静铁成越学越上瘾。合唱课上,他跟着老师反复练发音;朗诵课上,跟着老师咬文嚼字练抒情;吉他课上,跟着年轻老师认真学习和弦。
静铁成这份学习的热情,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老伴鼓励他“放开嗓子唱”,女儿也夸他发音越来越专业,小外孙还跟着他一起哼唱,家里满是欢声笑语。
“明年我还要学萨克斯,之前买的乐器终于有时间捡起来了!”静铁成还惦记着和朋友们组个小乐队,去海边、公园演出,把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闯到老。现在我身体倍儿棒!”静铁成笑着说,在他看来,退休不是停下来、歇下来的理由,而是能放开手脚、追逐热爱的新起点。
70岁硬核奶奶,练出跆拳道黑带二段
“50岁来学跆拳道?”“一把年纪了,骨折了怎么办?”
这些满是不解的质疑声,是20年前赵莹刚踏入珠海俊德跆拳道馆时最常听到的。
70岁大龄、黑带二段,这两个标签格外“违和”。但赵莹早已用实力打破所有偏见——手刀击破、横踢破板,只见赵莹每个动作干脆利落,身姿挺拔。
赵莹回忆,2005年,刚退休的她一心想圆年轻时的“功夫梦”,来到跆拳道馆一看,同学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和四五岁的小孩,自己反而格格不入。“其实挺不好意思的。”赵莹说。
但她没有因此退缩,跟着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小屁孩”一起学习,还恪守跆拳道礼仪,谦逊地称他们“师兄”“师姐”。
初学不久,赵莹就因为动作失误导致左脚骨折,脚肿得穿不下鞋。休养了三个月后,她又毅然回到道馆继续学习。
2007年,赵莹这个“大龄学员”就通过了晋段考试,成为珠海首位50岁以上的跆拳道黑带一段持有者;次年,赵莹再晋黑带二段。
“跆拳道多帅啊,哪有什么事是年轻人才能做的?退休了正是实现梦想的时候。”身穿道服的赵莹,眼里闪烁着光芒。
“她非常努力,别人练10遍的动作,她练100遍。短短两年时间,就走完别人好几年才能走完的路。”提起赵莹,跆拳道馆馆长何俊德满是敬佩。
在赵莹的带动和感染下,她的孙子王子齐在7岁半时主动要求学习跆拳道。现在祖孙二人常结伴来道馆上课,训练时互相督促的“同学”,休息时就凑在一起笑着复盘失误、互相打气。
“我觉得她打跆拳道的时候很帅,非常好学、很努力。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师长,更是我的奶奶。”王子齐笑着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