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 展览,即将对外开放

11月8日,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恰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赛事开赛前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邀请媒体记者,探营“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在庆祝记者节的同时,通过古地图一同领略琴澳之间的历史渊源。

古地图绘就历史画卷

据悉,此次展览位于天沐琴台合作区规划展览馆临展区,由合作区行政事务局联合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考察合作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搭建琴澳居民“心联通”的桥梁,增强横琴与澳门“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进一步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自2013年起,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启动“全球地图中的澳门”项目,广泛收集散落在世界各地与澳门相关的古地图。本次展览以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古地图展”为基础,另从《香山县志》《苍梧总督军门志》等古籍中选取与横琴和澳门有关的地图,共计52幅。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展出了和琴澳有关的古地图共计52幅

展览共分“沧海桑田——中国古代地图中的澳琴”“商舶云集——西洋各国绘制的航海图”“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汇下的地图”三大部分,充分挖掘澳门和香山古地图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生动展示了澳门与横琴从古代海上丝路枢纽到当代国家战略支点的时代飞跃。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打卡装置

记者探访感受琴澳情谊

活动当日,记者们步入展厅,序厅两侧的半圆形月洞门造型映入眼帘,右侧主题墙上陈列的戎克船与正前方船舵模型相互映衬,营造出浓郁的航海氛围。除各种地图、水道图外,展览还设置了“时间长河”拍照打卡点、触摸屏互动装置等,增加展览趣味性。

笔触古朴的《香山县图》,格局宏大的《广东通省水道图》,法国制图师贝林所作的《珠江口沿岸岛屿图》,数据标注精详的《澳门城及氹仔图》……古往今来一幅幅地图依次呈现,像历史画卷般呈现着琴澳之间的联系、过往及现在。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展示着澳门与横琴从古代海上丝路枢纽到当代国家战略支点的时代飞跃

现场不少记者表示,通过这些地图,可以了解到澳门自古以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横琴与澳门的区位关系、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认识,仿佛读完了一本厚重的史书,“从地图上看,琴澳地缘之近,从古至今便紧密联系,而如今又将在国家宏观擘画下,携手共赴下一个未来,琴澳的将来值得期待。”

展览为当下提供历史镜鉴

“这幅由芬彭士绘制的《澳门到北京内河航线图》给我印象最深,去年12月的时候,习主席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也曾仔细观看过这幅地图。”澳门有线记者张政鸿在参观展览时回忆。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特藏高级馆员倪俊明也对此颇有印象,他向记者介绍,澳门科技大学长期致力于全球澳门古地图的征集与整理,正是希望从地图这一独特视角,深入探究澳门的地理变迁与历史脉络。“习主席当时笑着称赞,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也很重要。”倪俊明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本次合作区行政事务局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合作,正是希望让这些珍贵的古地图“走出深闺”,通过公共传播,“活化”澳门与横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据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介绍,此次展览以澳门、香山古地图为载体,不仅能让观众直观理解明清以来琴澳两地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的演变,更关键的是,让我们从历史维度为支持合作区建设、支持琴澳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与现实依据。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互动装置

方寸之间,铭刻过去;经纬之上,见证未来。“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览将自11月12日(星期三)起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6月。

文字:陈子怡 图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彭晶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 展览,即将对外开放
观海融媒 2025-11-08 20:58

11月8日,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恰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赛事开赛前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邀请媒体记者,探营“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在庆祝记者节的同时,通过古地图一同领略琴澳之间的历史渊源。

古地图绘就历史画卷

据悉,此次展览位于天沐琴台合作区规划展览馆临展区,由合作区行政事务局联合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考察合作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搭建琴澳居民“心联通”的桥梁,增强横琴与澳门“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进一步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自2013年起,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启动“全球地图中的澳门”项目,广泛收集散落在世界各地与澳门相关的古地图。本次展览以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古地图展”为基础,另从《香山县志》《苍梧总督军门志》等古籍中选取与横琴和澳门有关的地图,共计52幅。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展出了和琴澳有关的古地图共计52幅

展览共分“沧海桑田——中国古代地图中的澳琴”“商舶云集——西洋各国绘制的航海图”“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汇下的地图”三大部分,充分挖掘澳门和香山古地图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生动展示了澳门与横琴从古代海上丝路枢纽到当代国家战略支点的时代飞跃。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打卡装置

记者探访感受琴澳情谊

活动当日,记者们步入展厅,序厅两侧的半圆形月洞门造型映入眼帘,右侧主题墙上陈列的戎克船与正前方船舵模型相互映衬,营造出浓郁的航海氛围。除各种地图、水道图外,展览还设置了“时间长河”拍照打卡点、触摸屏互动装置等,增加展览趣味性。

笔触古朴的《香山县图》,格局宏大的《广东通省水道图》,法国制图师贝林所作的《珠江口沿岸岛屿图》,数据标注精详的《澳门城及氹仔图》……古往今来一幅幅地图依次呈现,像历史画卷般呈现着琴澳之间的联系、过往及现在。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展示着澳门与横琴从古代海上丝路枢纽到当代国家战略支点的时代飞跃

现场不少记者表示,通过这些地图,可以了解到澳门自古以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横琴与澳门的区位关系、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认识,仿佛读完了一本厚重的史书,“从地图上看,琴澳地缘之近,从古至今便紧密联系,而如今又将在国家宏观擘画下,携手共赴下一个未来,琴澳的将来值得期待。”

展览为当下提供历史镜鉴

“这幅由芬彭士绘制的《澳门到北京内河航线图》给我印象最深,去年12月的时候,习主席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在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也曾仔细观看过这幅地图。”澳门有线记者张政鸿在参观展览时回忆。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特藏高级馆员倪俊明也对此颇有印象,他向记者介绍,澳门科技大学长期致力于全球澳门古地图的征集与整理,正是希望从地图这一独特视角,深入探究澳门的地理变迁与历史脉络。“习主席当时笑着称赞,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也很重要。”倪俊明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本次合作区行政事务局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合作,正是希望让这些珍贵的古地图“走出深闺”,通过公共传播,“活化”澳门与横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据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介绍,此次展览以澳门、香山古地图为载体,不仅能让观众直观理解明清以来琴澳两地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的演变,更关键的是,让我们从历史维度为支持合作区建设、支持琴澳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与现实依据。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互动装置

方寸之间,铭刻过去;经纬之上,见证未来。“全球地图中的澳门与横琴”主题展览将自11月12日(星期三)起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6月。

文字:陈子怡 图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