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2025-11-15 16:29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天都在上演与死神的博弈。近日,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EICU团队历经47天的不懈奋战,成功将一位危在旦夕的特重型破伤风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援,既彰显医疗团队的专业与坚守,更给所有人敲响关于伤口防护的警钟。
一、病情回顾
(一)紧急接诊:不起眼的伤口,藏着致命危机
据悉,71岁的患者吴伯因“张口困难一天”独自来到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询问病史得知,阿伯在一周前曾在泥土地里跌倒受伤,但由于当时并未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导致伤口破溃并出现局部坏死。并在一天前,阿伯开始出现张口困难、吞咽受限等症状。接诊后,急诊科与EICU团队迅速评估,诊断这是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此时患者病情已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循环衰竭死亡。
接诊的急诊科医生立即联系患者家属,告知病情的严重性,并联动骨科医生为患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潜在的破伤风梭菌,从源头上阻断毒素的进一步产生。同时,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及破伤风疫苗,以灭活循环毒素和中断毒素释放,并联合使用甲硝唑和青霉素,对抗破伤风梭菌,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病情仍在快速恶化,出现频繁全身性强直阵挛,血压、心率、血氧剧烈波动,最终医疗团队确诊患者为特重型破伤风,救治难度陡然升级。
(二)多学科协作,全面阻击病情
特重型破伤风的救治,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力量,从气道保障、痉挛控制到感染防治,构建起全方位的救治体系。
1.建立安全气道,守住呼吸生命线
特重型破伤风患者救治过程中,致命性痉挛是首要致死因素。由于患者出现严重的喉痉挛和呼吸肌强直,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医疗团队当机立断,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考虑到长期通气的需求,医疗团队又为患者进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安全气道。
2.三联疗法,精准控制致命痉挛
医疗团队采用 “镇静 - 镇痛 - 肌松” 三联疗法,持续静脉泵入相关药物,维持深度镇静状态。通过动态镇静评分调整用药剂量,既有效压制突破性痉挛,又避免过度镇静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度过危重期。
3.多管齐下,精准抗感染
治疗期间患者反复高热,检查发现存在多种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在药剂科的指导下,医疗团队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精准打击病原体,逐步控制住感染。
4.精心护理,共克难关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面临着新的挑战——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和机械通气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对此,护理团队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定期翻身拍背、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湿润,同时,根据痰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5.康复训练,助力肢体功能恢复
肢体康复功能锻炼也是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长期卧床和肌肉痉挛,患者出现了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医学科医生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电刺激等治疗。在康复治疗师的耐心指导下,患者逐渐恢复了部分肢体功能,从最初的被动活动到能够进行简单的主动运动。
6.营养支持,为患者康复提供能量
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通过鼻饲管为患者提供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患者身体恢复的需求,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医疗团队数周的不懈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肌肉痉挛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降低,呼吸功能逐渐恢复,能够自主呼吸,并成功脱离呼吸机。肢体功能也在逐步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出院时,患者及家属激动不已,向EICU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此次特重型破伤风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EICU团队的技术与协作能力,也考验EICU团队的应急处理与持续护理水平。未来,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将继续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破伤风的认知与预防意识,同时不断提升医疗技术,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二、重视预防:不要小看任何一道伤口
(一)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和粪便中,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产生毒素。破伤风临床特征主要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典型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该病病死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和未规范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风险更大。
(二)破伤风预防与处理
1.伤口清创。
受伤后积极正确的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受伤以后应彻底清创,清除伤口中的异物以及坏死组织,避免厌氧状态的形成,破坏破伤风菌的生长环境,这是减少毒素来源的重要措施。
2.规范进行破伤风预防接种和规范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破伤风制剂能够给机体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破伤风的预防分为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其中,被动免疫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三)疫苗接种须知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
1.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在5年内,不需使用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
2.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在≥5年,但<10年,属于低风险者,不需使用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
3.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5年,但<10年,但属于高风险者,应加强接种1剂TTCV,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4.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已≥10年。体内抗体水平可能降至保护水平以下,需要加强接种1剂TTCV,但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5.TTCV 接种<3剂或免疫接种史不详,但属于低风险者,应完成全程接种TTCV,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6.TTCV 接种<3剂或免疫接种史不详,但属于高风险者,需全程接种TTCV(3剂),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天都在上演与死神的博弈。近日,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EICU团队历经47天的不懈奋战,成功将一位危在旦夕的特重型破伤风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援,既彰显医疗团队的专业与坚守,更给所有人敲响关于伤口防护的警钟。
一、病情回顾
(一)紧急接诊:不起眼的伤口,藏着致命危机
据悉,71岁的患者吴伯因“张口困难一天”独自来到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询问病史得知,阿伯在一周前曾在泥土地里跌倒受伤,但由于当时并未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导致伤口破溃并出现局部坏死。并在一天前,阿伯开始出现张口困难、吞咽受限等症状。接诊后,急诊科与EICU团队迅速评估,诊断这是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此时患者病情已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循环衰竭死亡。
接诊的急诊科医生立即联系患者家属,告知病情的严重性,并联动骨科医生为患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潜在的破伤风梭菌,从源头上阻断毒素的进一步产生。同时,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及破伤风疫苗,以灭活循环毒素和中断毒素释放,并联合使用甲硝唑和青霉素,对抗破伤风梭菌,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病情仍在快速恶化,出现频繁全身性强直阵挛,血压、心率、血氧剧烈波动,最终医疗团队确诊患者为特重型破伤风,救治难度陡然升级。
(二)多学科协作,全面阻击病情
特重型破伤风的救治,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力量,从气道保障、痉挛控制到感染防治,构建起全方位的救治体系。
1.建立安全气道,守住呼吸生命线
特重型破伤风患者救治过程中,致命性痉挛是首要致死因素。由于患者出现严重的喉痉挛和呼吸肌强直,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医疗团队当机立断,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考虑到长期通气的需求,医疗团队又为患者进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安全气道。
2.三联疗法,精准控制致命痉挛
医疗团队采用 “镇静 - 镇痛 - 肌松” 三联疗法,持续静脉泵入相关药物,维持深度镇静状态。通过动态镇静评分调整用药剂量,既有效压制突破性痉挛,又避免过度镇静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度过危重期。
3.多管齐下,精准抗感染
治疗期间患者反复高热,检查发现存在多种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在药剂科的指导下,医疗团队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精准打击病原体,逐步控制住感染。
4.精心护理,共克难关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面临着新的挑战——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和机械通气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对此,护理团队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定期翻身拍背、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湿润,同时,根据痰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患者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5.康复训练,助力肢体功能恢复
肢体康复功能锻炼也是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长期卧床和肌肉痉挛,患者出现了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医学科医生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电刺激等治疗。在康复治疗师的耐心指导下,患者逐渐恢复了部分肢体功能,从最初的被动活动到能够进行简单的主动运动。
6.营养支持,为患者康复提供能量
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通过鼻饲管为患者提供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患者身体恢复的需求,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医疗团队数周的不懈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肌肉痉挛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降低,呼吸功能逐渐恢复,能够自主呼吸,并成功脱离呼吸机。肢体功能也在逐步恢复,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出院时,患者及家属激动不已,向EICU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此次特重型破伤风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EICU团队的技术与协作能力,也考验EICU团队的应急处理与持续护理水平。未来,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将继续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破伤风的认知与预防意识,同时不断提升医疗技术,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二、重视预防:不要小看任何一道伤口
(一)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和粪便中,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产生毒素。破伤风临床特征主要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典型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该病病死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和未规范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风险更大。
(二)破伤风预防与处理
1.伤口清创。
受伤后积极正确的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受伤以后应彻底清创,清除伤口中的异物以及坏死组织,避免厌氧状态的形成,破坏破伤风菌的生长环境,这是减少毒素来源的重要措施。
2.规范进行破伤风预防接种和规范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破伤风制剂能够给机体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破伤风的预防分为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其中,被动免疫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三)疫苗接种须知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
1.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在5年内,不需使用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
2.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在≥5年,但<10年,属于低风险者,不需使用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
3.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5年,但<10年,但属于高风险者,应加强接种1剂TTCV,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4.全程免疫者,最后一次注射已≥10年。体内抗体水平可能降至保护水平以下,需要加强接种1剂TTCV,但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5.TTCV 接种<3剂或免疫接种史不详,但属于低风险者,应完成全程接种TTCV,不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6.TTCV 接种<3剂或免疫接种史不详,但属于高风险者,需全程接种TTCV(3剂),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