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珠海建设者 | 赖琼霞:一曲粤剧唱响,静待满城花开
栏目介绍

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建设者的奋斗史。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与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总工会联合主办“我是珠海建设者”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选百名“我是珠海建设者”典型代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月起,珠海传媒集团推出“我是珠海建设者”系列报道,展现不同领域珠海建设者的奋斗历程与时代风采,持续唱响“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人物简介

赖琼霞,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师承粤剧大师红线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项目珠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数十年专注粤剧传承与推广,开展500余场公益巡讲,创排《疍家女》《家访》等30多部剧目,成立工作室培养人才,让粤剧成为讲述当下的活态艺术。作为“珠海市十大最美巾帼志愿者”,她以“文艺为人民”精神,诠释德艺双馨,是珠海粤剧文化繁荣的推动者。

在珠海,谈起粤剧,人们常常会想起一个名字——琼霞。她数十年如一日,专注地做着一件事——唱戏、教戏、推广戏。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是梅花奖得主,但在这些光环之下,她总是说:“我最本质的身份,就是用毕生所学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文艺工作者。”

作为粤剧大师红线女的关门弟子和粤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琼霞的肩上天然扛着两份沉甸甸的责任:一是将红派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二是让这门传统艺术在珠海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新时代的花。她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来完成,那便是坚持走下去、站上台。

琼霞为青少年授课。

她的舞台,从来不止于流光溢彩的剧院。学校的礼堂、社区的活动中心、乡村的文化站……都成了她传播粤剧的讲台。她主讲的《红派粤剧艺术讲座》像一场场艺术的“蒲公英”,深深地植根于珠海的大中小学。超过500场公益巡讲,是她对“文艺为人民”最踏实的践行。当她为孩子们示范一个身段、一句唱腔时,她播种下粤剧的种子,静待它在往后的日子里,生出枝桠,长成一片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新绿。

艺术的传承需要扎根人民,也需要精品的锻造。琼霞的艺术创作始终带着时代的温度与泥土的芬芳。她积极投身于新剧目的创排,领衔主演的《疍家女》将珠海疍家人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疍家文化;参与编剧并主演的现代小戏《家访》,演绎了乡村振兴中独具广东特色的中国故事;还有讲述珠海红色故事的《唐母兰馨》……她以传承、弘扬粤剧艺术为己任,秉承红线女“粤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红派艺术精髓,主演了《伶仃洋》《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焚香记》《搜书院》《刁蛮公主》《思凡》等30多部优秀剧目,塑造了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让粤剧不再是“古董”,而是能够讲述当下、感动当下的活态艺术。

为了更系统地汇聚力量、推动创作,“赖琼霞工作室”被广东省文联授予“广东文艺名家工作室”,成为孵化珠海文艺精品、培养青年粤剧人才的重要基地。她带着珠海的粤剧作品,走进中国-东盟戏剧周、全国戏曲演员会演、珠海艺术节等广阔舞台,让珠海的声音在全国乃至国际的舞台上唱响。除了艺术家的身份,琼霞还有一个她十分珍视的角色——“珠海市十大最美巾帼志愿者”。她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化为具体行动,用艺术服务社会,温暖人心,诠释了“德艺双馨”的含义。

琼霞(右)演出剧照。

粤剧宗师红线女生前曾为她题字:“粤剧琼霞,前程无限”。她正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在珠海这片热土上回馈这份期许。她很少高谈阔论,只是默默地在台上唱念做打,在台下传道授业,正是这份质朴的坚守,让传统在平凡的坚守中焕发生机,让文化在无声的浸润中代代相传。

近日,在珠海市委宣传部与珠海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我是珠海建设者”主题宣传活动中,琼霞被推选为“我是珠海建设者”宣传代表。“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给所有珠海建设者的鼓励。”琼霞动情地说,“我愿继续做一颗坚实的螺丝钉,扎实创作、推出精品,让新时代文艺园地百花齐放,与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道,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托举这座城市更加灿烂的明天。”

琼霞的艺术之路,是一条连接着传统与未来、个人与城市的桥梁。她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粤剧的文脉,也用坚实的步伐,参与并推动着珠海粤剧文化繁荣。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的情怀,更是一位珠海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在喧嚣中守护着一方艺术净土,为城市绘就珍贵的人文底色。

文字:张映竹 图片:朱文 编辑:李双 庞晓丹 责任编辑:叶维佳 彭晶
我是珠海建设者 | 赖琼霞:一曲粤剧唱响,静待满城花开
珠海特区报 2025-11-25 10:36
栏目介绍

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建设者的奋斗史。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与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总工会联合主办“我是珠海建设者”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选百名“我是珠海建设者”典型代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月起,珠海传媒集团推出“我是珠海建设者”系列报道,展现不同领域珠海建设者的奋斗历程与时代风采,持续唱响“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人物简介

赖琼霞,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师承粤剧大师红线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项目珠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数十年专注粤剧传承与推广,开展500余场公益巡讲,创排《疍家女》《家访》等30多部剧目,成立工作室培养人才,让粤剧成为讲述当下的活态艺术。作为“珠海市十大最美巾帼志愿者”,她以“文艺为人民”精神,诠释德艺双馨,是珠海粤剧文化繁荣的推动者。

在珠海,谈起粤剧,人们常常会想起一个名字——琼霞。她数十年如一日,专注地做着一件事——唱戏、教戏、推广戏。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是梅花奖得主,但在这些光环之下,她总是说:“我最本质的身份,就是用毕生所学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文艺工作者。”

作为粤剧大师红线女的关门弟子和粤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琼霞的肩上天然扛着两份沉甸甸的责任:一是将红派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二是让这门传统艺术在珠海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新时代的花。她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来完成,那便是坚持走下去、站上台。

琼霞为青少年授课。

她的舞台,从来不止于流光溢彩的剧院。学校的礼堂、社区的活动中心、乡村的文化站……都成了她传播粤剧的讲台。她主讲的《红派粤剧艺术讲座》像一场场艺术的“蒲公英”,深深地植根于珠海的大中小学。超过500场公益巡讲,是她对“文艺为人民”最踏实的践行。当她为孩子们示范一个身段、一句唱腔时,她播种下粤剧的种子,静待它在往后的日子里,生出枝桠,长成一片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新绿。

艺术的传承需要扎根人民,也需要精品的锻造。琼霞的艺术创作始终带着时代的温度与泥土的芬芳。她积极投身于新剧目的创排,领衔主演的《疍家女》将珠海疍家人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疍家文化;参与编剧并主演的现代小戏《家访》,演绎了乡村振兴中独具广东特色的中国故事;还有讲述珠海红色故事的《唐母兰馨》……她以传承、弘扬粤剧艺术为己任,秉承红线女“粤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红派艺术精髓,主演了《伶仃洋》《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焚香记》《搜书院》《刁蛮公主》《思凡》等30多部优秀剧目,塑造了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让粤剧不再是“古董”,而是能够讲述当下、感动当下的活态艺术。

为了更系统地汇聚力量、推动创作,“赖琼霞工作室”被广东省文联授予“广东文艺名家工作室”,成为孵化珠海文艺精品、培养青年粤剧人才的重要基地。她带着珠海的粤剧作品,走进中国-东盟戏剧周、全国戏曲演员会演、珠海艺术节等广阔舞台,让珠海的声音在全国乃至国际的舞台上唱响。除了艺术家的身份,琼霞还有一个她十分珍视的角色——“珠海市十大最美巾帼志愿者”。她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化为具体行动,用艺术服务社会,温暖人心,诠释了“德艺双馨”的含义。

琼霞(右)演出剧照。

粤剧宗师红线女生前曾为她题字:“粤剧琼霞,前程无限”。她正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在珠海这片热土上回馈这份期许。她很少高谈阔论,只是默默地在台上唱念做打,在台下传道授业,正是这份质朴的坚守,让传统在平凡的坚守中焕发生机,让文化在无声的浸润中代代相传。

近日,在珠海市委宣传部与珠海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我是珠海建设者”主题宣传活动中,琼霞被推选为“我是珠海建设者”宣传代表。“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给所有珠海建设者的鼓励。”琼霞动情地说,“我愿继续做一颗坚实的螺丝钉,扎实创作、推出精品,让新时代文艺园地百花齐放,与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道,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托举这座城市更加灿烂的明天。”

琼霞的艺术之路,是一条连接着传统与未来、个人与城市的桥梁。她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粤剧的文脉,也用坚实的步伐,参与并推动着珠海粤剧文化繁荣。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的情怀,更是一位珠海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在喧嚣中守护着一方艺术净土,为城市绘就珍贵的人文底色。

文字:张映竹 图片:朱文 编辑:李双 庞晓丹 责任编辑:叶维佳 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