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林文虎在万山海战牺牲的时候,林芃只有不到2岁。
对于父亲的形象,幼小的林芃没有任何记忆,每当有人在她面前提起,“就像听到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这些英雄的故事一样。”后来通过文字记录和父亲战友的讲述,以及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红色教育,父亲的形象才逐渐明晰起来,“父亲为国捐躯的壮举,始终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坚定的共产党人,勇敢的革命军人”。
真正的爱国者
林文虎,原名林作兴,祖籍广东潮汕,1920年出生于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从小就读于华侨中文学校,林文虎的爱国情怀最早来自于父亲的教育,“爷爷从小就和父亲讲发生在中国和家乡的故事,希望他心里装着祖国,将来继承父业。”林芃表示,父亲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家国概念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中。除了接受中文教育,林文虎还到拳击俱乐部学习打拳,专心苦练,掌握了整套拳击运动的技艺。1937年,17岁的林文虎夺得曼谷市丙组拳击比赛冠军,成为泰国第一位华人拳击冠军,顿时名扬泰国。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曼谷华侨中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广大华侨组织了“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此时,林文虎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的欺凌,满怀赤子爱国的激情,誓要报效祖国,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8年下半年参加了“抗联”的抗日锄奸团,专门打击华侨中的汉奸走狗和日本特务。1939年,林文虎远渡重洋回到祖国。
坚定的共产党人
回国后,林文虎报名参加了华南抗日游击队,1941年5月,由政治指导员陈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敢冲敢拼,勇猛冲锋的他入党不久便立下不少战功。
“父亲带兵打仗很勇敢,他有一句口头禅,‘我要打头阵!’不管面对怎样的敌人,他都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林芃形容父亲的战友们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你爸爸真能打,好打得!”当时人们称他为“老虎仔”,战士们也经常跟通讯员说,“非常愿意跟随林队长一起打仗,逢战必赢,从没输过。”
1945年2月,林文虎被派到海上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活动。海上游击队建立初期,只有一些帆船和木船,武器装备很差,部队给养也很困难,斗争非常艰苦。林文虎依靠地下党和海上的贫苦渔民,机智勇敢地带领这支海上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地活动在大鹏湾一带的海面上,与日伪展开斗争。
抗战胜利后,东纵北撤,许多归国华侨都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林文虎的父母也希望他回泰国打理一部分家族产业,但他毅然选择留在国内,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活动,以小渔船捕鱼为生,联系渔民,组织反霸斗争。“父亲原本可以回到泰国继承家业,但他选择留下,继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战斗,所以说,他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林芃加重语气强调,并点了点头。
勇敢的革命军人
在万山海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林芃再次踏上曾多次造访的桂山岛,站在父亲的塑像前深切凝望、悼念,向众人讲述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历史。
1950年,桂山岛仍称为垃圾尾岛,当时被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以此为核心盘踞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彻底消灭退守沿海岛屿的国民党残余力量,5月24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海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
乘着夜色起航,伶仃洋的海风激起阵阵波涛,漫天星光照亮前进的方向,林文虎奉命率领“解放”、“前进”、“劳动”、“桂山”等5艘炮艇,担任中路突击垃圾尾岛的首战任务。他迎着风浪,精神抖擞地挺立在仅有28吨的“解放”号炮艇驾驶台上,命令炮艇疾驰前进。
25日凌晨,“解放”号率先抵达目的海域,其他炮艇由于航速较慢尚未赶到,当时通讯设备较差,到了接近敌方阵营的时候,才发现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全部力量汇聚于此,舰船数量多达30余艘,其中主力舰是标准排水量1240吨的“太和”舰,千吨以上的舰艇就有4艘,通讯员看到对面堪称豪华的阵容,问林文虎,“这仗要怎么打?”此时,“解放”号距离垃圾尾海湾只有3000米,林文虎决心按原计划发起进攻,“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来了就必须要打,英雄是打出来的!”战士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智勇双全的林文虎利用夜色掩护,没有立刻开炮,而是驾驶炮艇灵活闯入敌方舰群,直逼主力舰“太和”号,挨近舰身才下令猛烈开火,顷刻间,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条条火龙猛攻敌舰。“当时敌人从睡梦中惊醒,‘太和’号司令走出甲板察看军情,我军立刻开猛火扫射,把他打成重伤,敌方群龙无首,开始自乱阵脚,一通乱打”,林芃描述起当时战斗的场面,“解放”号船小好调头,灵活地在敌营来回穿插,伺机开火,敌方因夜色漆黑敌我不分,甚至互相对打起来。
直到5点多钟天色渐亮,敌方才看清“打了半天原来只有一艘小炮艇”,于是集中火力猛攻“解放”号,在激战中,“解放”号多处中弹,死伤16名战友。两名炮兵负伤后,火炮哑火发生故障,林文虎一看我军火力明显减弱,欲跳出驾驶台冲到前甲板排除故障,当时艇长拦住他,“林队长,危险!”林文虎头也不回,“我前后负过7次伤,什么时候怕死过?”
挣脱战友,冲出指挥台,林文虎还未到艇首,就被敌人一排炮弹击中,但他仍顽强地走到主炮跟前,不幸头部和胸部又中了弹,英勇地倒在主炮旁,手上还紧握着望远镜……
林文虎倒下后,瞬间激起了士兵们的斗志,他们高喊“冲啊,为林队长报仇!”驾驶“解放”号左冲右突,猛烈攻击,机智地从一条只有四尺深的狭窄水道突出了重围,胜利完成了突击任务。
这一仗打得很艰苦,人民解放军牺牲惨重。但通过猛打猛冲,人民解放军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摧毁了敌人的斗志,翌日敌方舰队便往外伶仃岛撤退。
这次战斗为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得到中南军区和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首长发来嘉奖电令。毛主席电令嘉勉道: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役,应以学习和表扬。
林文虎是人民海军立下第一功的指挥员,被追认为新中国第一位海军战斗英雄。
多年后,人们讲起林文虎牺牲过程时会对林芃说,其实他作为指挥员不需要亲自到炮台上,也许就不会牺牲,但她总是坚定地回应,“父亲的打仗风格一贯如此,永远冲在最前线,他从来不会害怕牺牲。”

不一样的烈属家庭
林芃对于父亲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认知,源自于母亲幼时的教诲。在常人眼中,她们一家与别的烈属家庭很不一样,林芃的母亲从未领取过抚恤金,也从未向国家提出任何烈属本应享受的待遇,社会机构组织邀请烈属做历史报告,她也一概婉拒。
当年尚在学堂的林芃不了解烈属的含义,却能够理解母亲的做法,“别人或许觉得战场牺牲是很英雄的行为,但母亲却不这么想,在她眼里,为国捐躯是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革命军人应尽的职责,不需要特别要求国家和政府的关照。”
在林芃成长的五、六十年代,国家处于一片崇尚英雄的氛围中,多年来,父亲光辉的英雄形象一直激励着林芃,从严律己,要像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在工作岗位中恪尽职守,争当表率,“站立,要对得起党,俯身,要对得起人民,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如今身处和平年代,如何造就英雄?林芃认为,和平年代未必没有机会成为英雄,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逆行向前,在国家有困难,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就是新时代的英雄。
“一个人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有所担当,当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相信普通人在任何岗位中都可以做到。”
经历血与火的洗礼,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成为万山儿女向前奋进的精神力量。如今,桂山岛完整保留了革命的历史遗迹和海战文化,正在申请国家红色教育示范基地。沿着桂山舰纪念公园拾级而下,望海亭、观景台和纪念碑广场等景点一一呈现,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上便可眺望当年桂山舰的登陆点。
林芃对于万山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宣扬红色教育赞赏有加,希望通过追寻红色足迹,宣扬革命精神,培养崇尚英雄、关注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风气,“学校多开展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相信祖国的年轻一代会越来越有希望”。

父亲林文虎在万山海战牺牲的时候,林芃只有不到2岁。
对于父亲的形象,幼小的林芃没有任何记忆,每当有人在她面前提起,“就像听到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这些英雄的故事一样。”后来通过文字记录和父亲战友的讲述,以及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红色教育,父亲的形象才逐渐明晰起来,“父亲为国捐躯的壮举,始终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坚定的共产党人,勇敢的革命军人”。
真正的爱国者
林文虎,原名林作兴,祖籍广东潮汕,1920年出生于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从小就读于华侨中文学校,林文虎的爱国情怀最早来自于父亲的教育,“爷爷从小就和父亲讲发生在中国和家乡的故事,希望他心里装着祖国,将来继承父业。”林芃表示,父亲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家国概念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中。除了接受中文教育,林文虎还到拳击俱乐部学习打拳,专心苦练,掌握了整套拳击运动的技艺。1937年,17岁的林文虎夺得曼谷市丙组拳击比赛冠军,成为泰国第一位华人拳击冠军,顿时名扬泰国。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曼谷华侨中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广大华侨组织了“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此时,林文虎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的欺凌,满怀赤子爱国的激情,誓要报效祖国,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8年下半年参加了“抗联”的抗日锄奸团,专门打击华侨中的汉奸走狗和日本特务。1939年,林文虎远渡重洋回到祖国。
坚定的共产党人
回国后,林文虎报名参加了华南抗日游击队,1941年5月,由政治指导员陈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敢冲敢拼,勇猛冲锋的他入党不久便立下不少战功。
“父亲带兵打仗很勇敢,他有一句口头禅,‘我要打头阵!’不管面对怎样的敌人,他都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林芃形容父亲的战友们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你爸爸真能打,好打得!”当时人们称他为“老虎仔”,战士们也经常跟通讯员说,“非常愿意跟随林队长一起打仗,逢战必赢,从没输过。”
1945年2月,林文虎被派到海上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活动。海上游击队建立初期,只有一些帆船和木船,武器装备很差,部队给养也很困难,斗争非常艰苦。林文虎依靠地下党和海上的贫苦渔民,机智勇敢地带领这支海上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地活动在大鹏湾一带的海面上,与日伪展开斗争。
抗战胜利后,东纵北撤,许多归国华侨都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林文虎的父母也希望他回泰国打理一部分家族产业,但他毅然选择留在国内,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活动,以小渔船捕鱼为生,联系渔民,组织反霸斗争。“父亲原本可以回到泰国继承家业,但他选择留下,继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战斗,所以说,他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林芃加重语气强调,并点了点头。
勇敢的革命军人
在万山海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林芃再次踏上曾多次造访的桂山岛,站在父亲的塑像前深切凝望、悼念,向众人讲述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历史。
1950年,桂山岛仍称为垃圾尾岛,当时被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以此为核心盘踞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彻底消灭退守沿海岛屿的国民党残余力量,5月24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海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
乘着夜色起航,伶仃洋的海风激起阵阵波涛,漫天星光照亮前进的方向,林文虎奉命率领“解放”、“前进”、“劳动”、“桂山”等5艘炮艇,担任中路突击垃圾尾岛的首战任务。他迎着风浪,精神抖擞地挺立在仅有28吨的“解放”号炮艇驾驶台上,命令炮艇疾驰前进。
25日凌晨,“解放”号率先抵达目的海域,其他炮艇由于航速较慢尚未赶到,当时通讯设备较差,到了接近敌方阵营的时候,才发现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全部力量汇聚于此,舰船数量多达30余艘,其中主力舰是标准排水量1240吨的“太和”舰,千吨以上的舰艇就有4艘,通讯员看到对面堪称豪华的阵容,问林文虎,“这仗要怎么打?”此时,“解放”号距离垃圾尾海湾只有3000米,林文虎决心按原计划发起进攻,“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来了就必须要打,英雄是打出来的!”战士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智勇双全的林文虎利用夜色掩护,没有立刻开炮,而是驾驶炮艇灵活闯入敌方舰群,直逼主力舰“太和”号,挨近舰身才下令猛烈开火,顷刻间,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条条火龙猛攻敌舰。“当时敌人从睡梦中惊醒,‘太和’号司令走出甲板察看军情,我军立刻开猛火扫射,把他打成重伤,敌方群龙无首,开始自乱阵脚,一通乱打”,林芃描述起当时战斗的场面,“解放”号船小好调头,灵活地在敌营来回穿插,伺机开火,敌方因夜色漆黑敌我不分,甚至互相对打起来。
直到5点多钟天色渐亮,敌方才看清“打了半天原来只有一艘小炮艇”,于是集中火力猛攻“解放”号,在激战中,“解放”号多处中弹,死伤16名战友。两名炮兵负伤后,火炮哑火发生故障,林文虎一看我军火力明显减弱,欲跳出驾驶台冲到前甲板排除故障,当时艇长拦住他,“林队长,危险!”林文虎头也不回,“我前后负过7次伤,什么时候怕死过?”
挣脱战友,冲出指挥台,林文虎还未到艇首,就被敌人一排炮弹击中,但他仍顽强地走到主炮跟前,不幸头部和胸部又中了弹,英勇地倒在主炮旁,手上还紧握着望远镜……
林文虎倒下后,瞬间激起了士兵们的斗志,他们高喊“冲啊,为林队长报仇!”驾驶“解放”号左冲右突,猛烈攻击,机智地从一条只有四尺深的狭窄水道突出了重围,胜利完成了突击任务。
这一仗打得很艰苦,人民解放军牺牲惨重。但通过猛打猛冲,人民解放军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摧毁了敌人的斗志,翌日敌方舰队便往外伶仃岛撤退。
这次战斗为解放万山群岛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得到中南军区和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首长发来嘉奖电令。毛主席电令嘉勉道: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役,应以学习和表扬。
林文虎是人民海军立下第一功的指挥员,被追认为新中国第一位海军战斗英雄。
多年后,人们讲起林文虎牺牲过程时会对林芃说,其实他作为指挥员不需要亲自到炮台上,也许就不会牺牲,但她总是坚定地回应,“父亲的打仗风格一贯如此,永远冲在最前线,他从来不会害怕牺牲。”

不一样的烈属家庭
林芃对于父亲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认知,源自于母亲幼时的教诲。在常人眼中,她们一家与别的烈属家庭很不一样,林芃的母亲从未领取过抚恤金,也从未向国家提出任何烈属本应享受的待遇,社会机构组织邀请烈属做历史报告,她也一概婉拒。
当年尚在学堂的林芃不了解烈属的含义,却能够理解母亲的做法,“别人或许觉得战场牺牲是很英雄的行为,但母亲却不这么想,在她眼里,为国捐躯是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革命军人应尽的职责,不需要特别要求国家和政府的关照。”
在林芃成长的五、六十年代,国家处于一片崇尚英雄的氛围中,多年来,父亲光辉的英雄形象一直激励着林芃,从严律己,要像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在工作岗位中恪尽职守,争当表率,“站立,要对得起党,俯身,要对得起人民,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如今身处和平年代,如何造就英雄?林芃认为,和平年代未必没有机会成为英雄,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逆行向前,在国家有困难,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就是新时代的英雄。
“一个人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有所担当,当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相信普通人在任何岗位中都可以做到。”
经历血与火的洗礼,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成为万山儿女向前奋进的精神力量。如今,桂山岛完整保留了革命的历史遗迹和海战文化,正在申请国家红色教育示范基地。沿着桂山舰纪念公园拾级而下,望海亭、观景台和纪念碑广场等景点一一呈现,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上便可眺望当年桂山舰的登陆点。
林芃对于万山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宣扬红色教育赞赏有加,希望通过追寻红色足迹,宣扬革命精神,培养崇尚英雄、关注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风气,“学校多开展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相信祖国的年轻一代会越来越有希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