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就在家门口!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在珠海太幸福了…

金秋的和煦阳光,斜斜洒入珠海市图书馆内。一排排书桌上,坐着几位正认真阅读的市民;整齐的书架旁,三三两两的书友安静地挑选着喜爱的书籍,整洁宽敞的大厅弥漫着阵阵书香。

市民走进市图书馆,挑选喜爱的书籍

如今,享受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老百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前不久,湖北农民工吴桂春给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在网络刷屏的同时,也让公共图书馆重新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我市以公共图书馆为抓手,与社会力量相融合,积极打造全市公共阅览服务网络,大力推动珠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公共图书馆“遍地开花” 全年接待读者人数达192.4万人次

据了解,珠海市图书馆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厅、中文报刊阅览室、外文书刊阅览室、参考文献阅览室、展览艺术长廊、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厅等功能分区,走进市图书馆,便进入了一个书的海洋,同时也走进了一个放松心灵的世界。

当然,在珠海,这样的心灵栖息地远不止这一处。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珠海已经“遍地开花”。目前,我市已建成4个市、区公共图书馆。珠海市图书馆(中心馆)发挥引领作用,在横琴新区、高新区、高栏港区、万山区等建立直属分馆7个,服务点5个,图书流动服务站24个;香洲区图书馆(总馆)计划建成分馆9个,服务点27个;金湾区图书馆(总馆)建成分馆2个,服务点20个;斗门区图书馆(总馆)建成分馆6个,服务点25个,搭建起总分馆服务体系框架,实现市、区图书馆和部分镇街分馆、村居服务点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斗门区图书馆白蕉镇分馆

更让市民感到方便的是,图书馆可以查询和获取到全国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自助借还书、24小时自助图书馆,都是便民“好助手”。

2019年,全市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数达192.4万人次,办理借书证共51993个,图书外借1082233册次,图书借阅人次共246783次。其中,珠海市图书馆(中心馆)2019年共接待读者103.7万人次,办理借书证15990个,图书外借496973册次,119437人次。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化阅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图书馆面临新的转型和发展方式。

用一台手机完成图书借阅,如今成为了读者的首选。2019年3月起,市图书馆新增电子证和扫码借书功能,该功能运行良好,使用率稳步攀升。

市图书馆借助现代技术整合传统借阅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和电子阅览服务,逐步建立新型的读者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底,市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129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电子资源总容量95T。市图书馆积极参与全国“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服务,2019年累计为读者解答各类咨询43468例,其中免费远程传递文献43468篇。在电子阅览服务方面,网站点击率为248981人次,微信公众号点击率为260818人次,网上读者续借册27296次,微信公众号全年累计推送各类推文共551篇,点击量达260818人次,关注量达58543人,约占全馆持证读者人数40%。

2019年,全市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数达192.4万人次

此外,市图书馆2019年共举办展览78场次,其中举办书画摄影艺术等展览65场次,科普展览(含巡展)13场次,共接待参观人数约10万人次,媒体报道80余篇;举办、承办各类读者活动300余场。

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助推“全民阅读”

“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的创立,让市民能够在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之间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全市读者“一卡在手,全市通读”的愿望,进一步助推“全民阅读”。

按照《珠海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方案》,珠海市图书馆2016年正式启动总分馆建设工作,2019年已经完成总分馆集群管理系统、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总分馆集群自动化监控系统、电子资源馆外访问系统和智慧墙平台的搭建,并完成图书馆智能交互信息系统建设。

2019年11月,基本建成以“珠海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基础的大数据展示平台,为我市广大读者展现了全市总分馆体系网络及相关大数据信息,稳步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记者了解到,珠海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从2014年开始筹备,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香洲区图书馆、金湾区图书馆、斗门区图书馆为总馆,在“统一标识、统一平台、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建设原则下,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发展模式。

金湾区图书馆

金湾区和斗门区距离市区较远,区图书馆藏书量也远远低于市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建成后,区图书馆的读者能够更便捷享受市图书馆资源,以往要跑到市图书馆或者各区图书馆借书的读者,现在只需走出家门在各镇分点即可完成借阅,便民的同时也拓宽了资源利用渠道。

目前,已完成市图书馆(中心馆)软硬件平台建设,实现与斗门区图书馆(总馆)、金湾区图书馆(总馆)、少儿图书馆分馆、香洲区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行政村(社区)文化中心为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统一编目、统一业务管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

金湾区图书馆

不仅如此,市图书馆在社区、企业、机关单位、部队和一些特殊群体团体建立了24个馆外图书流动服务站,开展基层图书服务。

此外,市图书馆还与省内其他市区图书馆、各高校之间实现了馆际互借,实现珠海地区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先后与中山、江门图书馆合作建立“珠中江图书馆协作网”,参与粤西七市图书馆 “粤西联盟”合作共建活动,联合开展馆际业务合作,资源共享。

“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真正实现读者“一卡在手,全市通读”。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馆外授权电子资源系统和微信服务大厅享受总量达95T的数字资源服务;另一方面,2018年上线的“悦读•珠海”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含PC端、手机端、一体机展示终端)通过云连接、云操作和云存储等手段,将全市各层级文化资源打包上“云”,设立“悦读·珠海”的线下服务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点,让群众共享知识服务、艺术欣赏、文化传播、虚拟场馆、交流互动等公共文化云应用,极大地方便城乡居民享受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和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在中大五院、市体育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基层文化站等场所的45台“悦读•珠海”一体机正在稳定地运行。

全年开展近170场阅读推广活动 参与人次达4.5万

全民阅读,任重而道远。

阅读推广,作为一项向公众提供的重要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和使命。

为了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激发公民的阅读欲望,建设书香社会,近年来,我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全民阅推广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项目,针对不同服务人群的需求设置不同主题,突出读者切身体验,同时融入阅读推广、文化融合、社会公益、亲子互动等理念,打造不同的主题服务活动。

2019年,珠海市图书馆启动“我在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通过总分馆制层层推广,积极与社会文化机构组织合作,充分利用文化机构组织各自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包括阅+精品读书会系列、亲子绘本故事会系列、Talk沙龙系列、图图父母课堂系列、悦读童年,寻根中华系列等。目前,已与我市4家社会文化机构组织合作,共同打造珠海市图书馆阅读创新服务品牌。

在珠海市民艺术节期间,珠海市图书馆以“我在图书馆”品牌活动+特殊群体精准服务为主线开展了38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参与人数达4475人次。活动覆盖到海岛及边远地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内容包括“读懂绘本,读懂孩子”、“阅”动校园、“阅”动全城系列中的亲子绘本故事、“阅+精品读书会”、留守儿童“伴读在线”、海岛儿童“伴读在线”等,鼓励和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捧起书,让孩子爱上书,从书中了解世界,从书外感受到爱。

市民在金湾区图书馆阅读

为了培养阅读推广大使,让“全民阅读、书香珠海”建设事业更接地气,珠海市图书馆启动《阅读领航人》文化志愿者培训项目。《我是珠海讲书人》是珠海市图书馆精心打造的珠海首个全民参与的读书分享活动,挖掘在文化阅读领域里的草根讲书人,让讲书人成为阅读明星。

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资源,市图书馆以科技阅读体验的方式吸引读者,将阅读与互动结合起来,极大程度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对图书馆的喜爱。与超星、维普、博看、少儿多媒体、软件通等数字资源服务商进行线上线下数字资源阅读推广活动,并联合读者之星阅读推广平台开展多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少儿信息化科创空间、青少年创客文化空间建设及活动、AR少儿阅读服务系列活动及易趣AR3D电子书体验活动,积极拓展青少年的阅读范围。

为了让特殊群体听见知识的声音,针对特殊群体(看守所、戒毒所)戒毒/在押人员开展的“曙光公益”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活动《曙光听书》为珠海市第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等五个特殊机构的6000多名特殊群体提供了全新阅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读活动也十分精彩。童话涂画活动、“与书为友 健康成长” 市少儿馆图书漂流进校园活动、“读书益人生,书香满康园”赠书活动、“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承”活动、“诗书有画”书法活动、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志愿者等活动也深受孩子们喜爱。

2019年,珠海市图书馆共举办139场线下读者阅读推广活动,参与人数达40160人次;举办了27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达5829人次。

创新公共阅览服务模式激发更多阅读渴望

“太好了,以后在自己家门口也能看书啦!”今年初,位于竹苑格创家青年创业公寓的格创书房举行授牌仪式并正式启用。这是继2019年10月珠海市图书馆在珠海高新区设立翠湖香山服务点“香山书院”后,再度推出的与企业合作建设的社区配套书房项目,由珠海市图书馆、格信发展有限公司、格力服务公司三方合作共建,书房内有各类书籍约6000册,涵盖社科、管理、艺术、金融、文化等类目,是市区首个青年公寓配套的书房。

格创书房项目是珠海市图书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实现图书资源效能的最大化,满足基层读者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图书馆+社会力量”的阅读推广新方式。

近年来,珠海市图书馆加快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构建市、区、镇(街)和社区四级服务网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献资源与服务走出去,直抵市民身边。这种由公共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和服务,社会力量提供场地的共建、共享模式,大大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2019年到店参与“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中,参与人数共2912人次,累计借出6290本书。

在推动公共阅览服务的工作中,我市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阅览服务模式,以更多方式满足市民阅读要求。

珠海市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读者自主采购借阅服务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举办了,深受市民欢迎。市民可持市图书馆读者卡,到合作书店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符合要求的新书,无需自行购买,即可借阅,市图书馆将采购市民所借书籍,并纳入馆藏。该活动利用有限的经费满足了读者对新书借阅的需求,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更加贴近市民的文献需求。在2019年到店参与“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中,参与人数共计2912人次,累计借出6290本书。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实公共文化重点改革任务,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部署,我市开展“粤书吧”建设试点工作。“粤书吧”采取全省统一标识,通过嵌入方式,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机场、客运站等)等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流通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拓展新型阅读空间。经市、区推荐和遴选,最终确定珠海度假村酒店、横琴游客服务中心、格力东澳大酒店、桂山岛九洲蓝色海岸民宿等四家旅游企业为首批“粤书吧”建设试点单位,通过“粤书吧”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文旅融合创新,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新领域,充分撬动社会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在旅游行业建立文化宣传阵地和窗口,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网络。

文字:廖明山 张景璐 图片:叶秋明 赵梓 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图书馆就在家门口!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在珠海太幸福了…
观海融媒 2020-10-15 21:37

金秋的和煦阳光,斜斜洒入珠海市图书馆内。一排排书桌上,坐着几位正认真阅读的市民;整齐的书架旁,三三两两的书友安静地挑选着喜爱的书籍,整洁宽敞的大厅弥漫着阵阵书香。

市民走进市图书馆,挑选喜爱的书籍

如今,享受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老百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前不久,湖北农民工吴桂春给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在网络刷屏的同时,也让公共图书馆重新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我市以公共图书馆为抓手,与社会力量相融合,积极打造全市公共阅览服务网络,大力推动珠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公共图书馆“遍地开花” 全年接待读者人数达192.4万人次

据了解,珠海市图书馆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厅、中文报刊阅览室、外文书刊阅览室、参考文献阅览室、展览艺术长廊、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厅等功能分区,走进市图书馆,便进入了一个书的海洋,同时也走进了一个放松心灵的世界。

当然,在珠海,这样的心灵栖息地远不止这一处。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珠海已经“遍地开花”。目前,我市已建成4个市、区公共图书馆。珠海市图书馆(中心馆)发挥引领作用,在横琴新区、高新区、高栏港区、万山区等建立直属分馆7个,服务点5个,图书流动服务站24个;香洲区图书馆(总馆)计划建成分馆9个,服务点27个;金湾区图书馆(总馆)建成分馆2个,服务点20个;斗门区图书馆(总馆)建成分馆6个,服务点25个,搭建起总分馆服务体系框架,实现市、区图书馆和部分镇街分馆、村居服务点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斗门区图书馆白蕉镇分馆

更让市民感到方便的是,图书馆可以查询和获取到全国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自助借还书、24小时自助图书馆,都是便民“好助手”。

2019年,全市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数达192.4万人次,办理借书证共51993个,图书外借1082233册次,图书借阅人次共246783次。其中,珠海市图书馆(中心馆)2019年共接待读者103.7万人次,办理借书证15990个,图书外借496973册次,119437人次。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化阅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传统图书馆面临新的转型和发展方式。

用一台手机完成图书借阅,如今成为了读者的首选。2019年3月起,市图书馆新增电子证和扫码借书功能,该功能运行良好,使用率稳步攀升。

市图书馆借助现代技术整合传统借阅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和电子阅览服务,逐步建立新型的读者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底,市图书馆纸质藏书总量129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电子资源总容量95T。市图书馆积极参与全国“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服务,2019年累计为读者解答各类咨询43468例,其中免费远程传递文献43468篇。在电子阅览服务方面,网站点击率为248981人次,微信公众号点击率为260818人次,网上读者续借册27296次,微信公众号全年累计推送各类推文共551篇,点击量达260818人次,关注量达58543人,约占全馆持证读者人数40%。

2019年,全市图书馆接待读者人数达192.4万人次

此外,市图书馆2019年共举办展览78场次,其中举办书画摄影艺术等展览65场次,科普展览(含巡展)13场次,共接待参观人数约10万人次,媒体报道80余篇;举办、承办各类读者活动300余场。

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助推“全民阅读”

“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的创立,让市民能够在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之间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全市读者“一卡在手,全市通读”的愿望,进一步助推“全民阅读”。

按照《珠海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方案》,珠海市图书馆2016年正式启动总分馆建设工作,2019年已经完成总分馆集群管理系统、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总分馆集群自动化监控系统、电子资源馆外访问系统和智慧墙平台的搭建,并完成图书馆智能交互信息系统建设。

2019年11月,基本建成以“珠海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基础的大数据展示平台,为我市广大读者展现了全市总分馆体系网络及相关大数据信息,稳步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记者了解到,珠海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从2014年开始筹备,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香洲区图书馆、金湾区图书馆、斗门区图书馆为总馆,在“统一标识、统一平台、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建设原则下,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发展模式。

金湾区图书馆

金湾区和斗门区距离市区较远,区图书馆藏书量也远远低于市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建成后,区图书馆的读者能够更便捷享受市图书馆资源,以往要跑到市图书馆或者各区图书馆借书的读者,现在只需走出家门在各镇分点即可完成借阅,便民的同时也拓宽了资源利用渠道。

目前,已完成市图书馆(中心馆)软硬件平台建设,实现与斗门区图书馆(总馆)、金湾区图书馆(总馆)、少儿图书馆分馆、香洲区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行政村(社区)文化中心为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统一编目、统一业务管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

金湾区图书馆

不仅如此,市图书馆在社区、企业、机关单位、部队和一些特殊群体团体建立了24个馆外图书流动服务站,开展基层图书服务。

此外,市图书馆还与省内其他市区图书馆、各高校之间实现了馆际互借,实现珠海地区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先后与中山、江门图书馆合作建立“珠中江图书馆协作网”,参与粤西七市图书馆 “粤西联盟”合作共建活动,联合开展馆际业务合作,资源共享。

“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真正实现读者“一卡在手,全市通读”。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馆外授权电子资源系统和微信服务大厅享受总量达95T的数字资源服务;另一方面,2018年上线的“悦读•珠海”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含PC端、手机端、一体机展示终端)通过云连接、云操作和云存储等手段,将全市各层级文化资源打包上“云”,设立“悦读·珠海”的线下服务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点,让群众共享知识服务、艺术欣赏、文化传播、虚拟场馆、交流互动等公共文化云应用,极大地方便城乡居民享受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和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在中大五院、市体育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基层文化站等场所的45台“悦读•珠海”一体机正在稳定地运行。

全年开展近170场阅读推广活动 参与人次达4.5万

全民阅读,任重而道远。

阅读推广,作为一项向公众提供的重要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和使命。

为了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激发公民的阅读欲望,建设书香社会,近年来,我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全民阅推广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项目,针对不同服务人群的需求设置不同主题,突出读者切身体验,同时融入阅读推广、文化融合、社会公益、亲子互动等理念,打造不同的主题服务活动。

2019年,珠海市图书馆启动“我在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通过总分馆制层层推广,积极与社会文化机构组织合作,充分利用文化机构组织各自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包括阅+精品读书会系列、亲子绘本故事会系列、Talk沙龙系列、图图父母课堂系列、悦读童年,寻根中华系列等。目前,已与我市4家社会文化机构组织合作,共同打造珠海市图书馆阅读创新服务品牌。

在珠海市民艺术节期间,珠海市图书馆以“我在图书馆”品牌活动+特殊群体精准服务为主线开展了38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参与人数达4475人次。活动覆盖到海岛及边远地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内容包括“读懂绘本,读懂孩子”、“阅”动校园、“阅”动全城系列中的亲子绘本故事、“阅+精品读书会”、留守儿童“伴读在线”、海岛儿童“伴读在线”等,鼓励和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捧起书,让孩子爱上书,从书中了解世界,从书外感受到爱。

市民在金湾区图书馆阅读

为了培养阅读推广大使,让“全民阅读、书香珠海”建设事业更接地气,珠海市图书馆启动《阅读领航人》文化志愿者培训项目。《我是珠海讲书人》是珠海市图书馆精心打造的珠海首个全民参与的读书分享活动,挖掘在文化阅读领域里的草根讲书人,让讲书人成为阅读明星。

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资源,市图书馆以科技阅读体验的方式吸引读者,将阅读与互动结合起来,极大程度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对图书馆的喜爱。与超星、维普、博看、少儿多媒体、软件通等数字资源服务商进行线上线下数字资源阅读推广活动,并联合读者之星阅读推广平台开展多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少儿信息化科创空间、青少年创客文化空间建设及活动、AR少儿阅读服务系列活动及易趣AR3D电子书体验活动,积极拓展青少年的阅读范围。

为了让特殊群体听见知识的声音,针对特殊群体(看守所、戒毒所)戒毒/在押人员开展的“曙光公益”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活动《曙光听书》为珠海市第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等五个特殊机构的6000多名特殊群体提供了全新阅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读活动也十分精彩。童话涂画活动、“与书为友 健康成长” 市少儿馆图书漂流进校园活动、“读书益人生,书香满康园”赠书活动、“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承”活动、“诗书有画”书法活动、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志愿者等活动也深受孩子们喜爱。

2019年,珠海市图书馆共举办139场线下读者阅读推广活动,参与人数达40160人次;举办了27场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达5829人次。

创新公共阅览服务模式激发更多阅读渴望

“太好了,以后在自己家门口也能看书啦!”今年初,位于竹苑格创家青年创业公寓的格创书房举行授牌仪式并正式启用。这是继2019年10月珠海市图书馆在珠海高新区设立翠湖香山服务点“香山书院”后,再度推出的与企业合作建设的社区配套书房项目,由珠海市图书馆、格信发展有限公司、格力服务公司三方合作共建,书房内有各类书籍约6000册,涵盖社科、管理、艺术、金融、文化等类目,是市区首个青年公寓配套的书房。

格创书房项目是珠海市图书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实现图书资源效能的最大化,满足基层读者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图书馆+社会力量”的阅读推广新方式。

近年来,珠海市图书馆加快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构建市、区、镇(街)和社区四级服务网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献资源与服务走出去,直抵市民身边。这种由公共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和服务,社会力量提供场地的共建、共享模式,大大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2019年到店参与“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中,参与人数共2912人次,累计借出6290本书。

在推动公共阅览服务的工作中,我市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阅览服务模式,以更多方式满足市民阅读要求。

珠海市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读者自主采购借阅服务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举办了,深受市民欢迎。市民可持市图书馆读者卡,到合作书店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符合要求的新书,无需自行购买,即可借阅,市图书馆将采购市民所借书籍,并纳入馆藏。该活动利用有限的经费满足了读者对新书借阅的需求,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更加贴近市民的文献需求。在2019年到店参与“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中,参与人数共计2912人次,累计借出6290本书。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实公共文化重点改革任务,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部署,我市开展“粤书吧”建设试点工作。“粤书吧”采取全省统一标识,通过嵌入方式,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机场、客运站等)等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流通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拓展新型阅读空间。经市、区推荐和遴选,最终确定珠海度假村酒店、横琴游客服务中心、格力东澳大酒店、桂山岛九洲蓝色海岸民宿等四家旅游企业为首批“粤书吧”建设试点单位,通过“粤书吧”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文旅融合创新,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新领域,充分撬动社会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在旅游行业建立文化宣传阵地和窗口,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网络。

文字:廖明山 张景璐 图片:叶秋明 赵梓 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