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李水平:“火眼金睛”的鉴宝师

【李水平,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黄金珠宝室主任,从事珠宝鉴定25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珠宝鉴定师。28日9时,他打开桌面上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珠宝检测仪,开始了一天的珠宝检测工作。在许多人眼中珠宝鉴定师是一份神秘的职业,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高风险职业,更意味着肩上重重的责任。】

“这台仪器是测珠宝种类的,这台仪器通过对颜色真假进行鉴定,辨别天然还是合成钻石,这台仪器是测成分的……”在检验室,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钻石切工比例仪是李水平桌面上最常用的几种大型仪器。

桌面上还放置着一些常规设备,宝石显微镜,二色镜、折射仪、密度天平、偏光仪。通常情况下,鉴别珠宝不是单靠一个设备就能完成,而要通过多种设备进行综合性辨别。

“我们在鉴定珠宝时,首先会用肉眼进行初步判断,根据判断结果使用相关的设备仪器,最后再使用常规设备进行再次检测。”李水平介绍,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水晶、碧玺等用于饰品的珠宝玉石都是他们的检测范围。

今年,已经是李水平从事珠宝鉴定工作的第25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宝行业开始在我国兴起,当时我国的珠宝鉴定仍处于一片空白,市场涌入了大量“假珠宝”。1992年,李水平就读中国矿业大学宝石研究方向硕士,毕业之后就选择来到了当时珠宝行业极为火热的珠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珠宝鉴定师。“那时,珠宝鉴定行业刚起步,珠宝市场假货泛滥,没有经验,没有师傅带,自己就是导师,一切都靠自己摸索着来。”

那么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多看,多测,多学习。”是李水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七字真言”。多看是“练眼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没事的时候就去逛珠宝市场,在真假混杂的珠宝里分辨真假。”李水平说,除此之外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样品”回来检测,对自己肉眼判断的结果进行检验。

“至少看十几万件珠宝才能称为入行,看上百万件珠宝才能被称为专家。”在李水平看来,一双火眼金睛的练就需要不断地积累,一年假设能看3万件珠宝,至少要5-6年才算入行。

谈起刚来珠海的状况,李水平说:“1995年刚来珠海时,由于没有人监管,没有人鉴定,珠宝市场抽检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假的。”李水平告诉记者,“那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么大一个市场该如何监管?”

如今,正规售卖珠宝的商场基本上已经没有假货了,假货市场基本存在于私下交易和网上交易。对于珠宝鉴定师来说,他们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鉴定永远走在造假的后面。”“我们针对不同的造假珠宝,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有一次我们检测到一个钻石有异常,和天然钻石有差别,但是用以往的鉴定方法并不能甄别其造假的种类,出不了鉴定结果。后来假货的量大了,才知道此种钻石为CVD合成钻石。”

“鉴宝师”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份神奇又神秘的职业,在李水平看来,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高风险职业,更意味着肩上重重的责任。一份鉴定结果决定的不仅仅是一块石头的命运,有时候也决定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关乎一个珠宝鉴定机构的名誉。

李水平告诉记者,一份合格的鉴定证书不仅标有被检测物件的基本信息,还有检验人与审核人的签字。签字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

“我还有五年退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就想实实在在地做好。”李水平嘱咐检测所的年轻人多做实验、好好总结,多操作设备、多学习。“工科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需要潜心研究。但是看美好的东西又能给人带来快乐。”

1990年出生的姚媛是检测所的一名检测师,在她的眼中,李水平是一个元老级人物,既是一位专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型”老师。“疑难杂症都找他,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李水平的同事们认为,从他的身上不仅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还有严谨、负责和二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

文字:张景璐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彭赞峰
微信
朋友圈
今日面孔丨李水平:“火眼金睛”的鉴宝师

【李水平,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黄金珠宝室主任,从事珠宝鉴定25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珠宝鉴定师。28日9时,他打开桌面上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珠宝检测仪,开始了一天的珠宝检测工作。在许多人眼中珠宝鉴定师是一份神秘的职业,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高风险职业,更意味着肩上重重的责任。】

“这台仪器是测珠宝种类的,这台仪器通过对颜色真假进行鉴定,辨别天然还是合成钻石,这台仪器是测成分的……”在检验室,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钻石切工比例仪是李水平桌面上最常用的几种大型仪器。

桌面上还放置着一些常规设备,宝石显微镜,二色镜、折射仪、密度天平、偏光仪。通常情况下,鉴别珠宝不是单靠一个设备就能完成,而要通过多种设备进行综合性辨别。

“我们在鉴定珠宝时,首先会用肉眼进行初步判断,根据判断结果使用相关的设备仪器,最后再使用常规设备进行再次检测。”李水平介绍,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金绿宝石、水晶、碧玺等用于饰品的珠宝玉石都是他们的检测范围。

今年,已经是李水平从事珠宝鉴定工作的第25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宝行业开始在我国兴起,当时我国的珠宝鉴定仍处于一片空白,市场涌入了大量“假珠宝”。1992年,李水平就读中国矿业大学宝石研究方向硕士,毕业之后就选择来到了当时珠宝行业极为火热的珠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珠宝鉴定师。“那时,珠宝鉴定行业刚起步,珠宝市场假货泛滥,没有经验,没有师傅带,自己就是导师,一切都靠自己摸索着来。”

那么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多看,多测,多学习。”是李水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七字真言”。多看是“练眼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没事的时候就去逛珠宝市场,在真假混杂的珠宝里分辨真假。”李水平说,除此之外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样品”回来检测,对自己肉眼判断的结果进行检验。

“至少看十几万件珠宝才能称为入行,看上百万件珠宝才能被称为专家。”在李水平看来,一双火眼金睛的练就需要不断地积累,一年假设能看3万件珠宝,至少要5-6年才算入行。

谈起刚来珠海的状况,李水平说:“1995年刚来珠海时,由于没有人监管,没有人鉴定,珠宝市场抽检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假的。”李水平告诉记者,“那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么大一个市场该如何监管?”

如今,正规售卖珠宝的商场基本上已经没有假货了,假货市场基本存在于私下交易和网上交易。对于珠宝鉴定师来说,他们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鉴定永远走在造假的后面。”“我们针对不同的造假珠宝,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有一次我们检测到一个钻石有异常,和天然钻石有差别,但是用以往的鉴定方法并不能甄别其造假的种类,出不了鉴定结果。后来假货的量大了,才知道此种钻石为CVD合成钻石。”

“鉴宝师”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份神奇又神秘的职业,在李水平看来,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高风险职业,更意味着肩上重重的责任。一份鉴定结果决定的不仅仅是一块石头的命运,有时候也决定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关乎一个珠宝鉴定机构的名誉。

李水平告诉记者,一份合格的鉴定证书不仅标有被检测物件的基本信息,还有检验人与审核人的签字。签字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

“我还有五年退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就想实实在在地做好。”李水平嘱咐检测所的年轻人多做实验、好好总结,多操作设备、多学习。“工科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需要潜心研究。但是看美好的东西又能给人带来快乐。”

1990年出生的姚媛是检测所的一名检测师,在她的眼中,李水平是一个元老级人物,既是一位专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型”老师。“疑难杂症都找他,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李水平的同事们认为,从他的身上不仅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还有严谨、负责和二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

文字:张景璐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彭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