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里陶外“淘”人生 金湾“窑主”孙先军的陶艺生活

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应约来到孙先军的陶艺工作室,那是位于一条偏僻小路边的小院,沿着围墙边的小路,推开一扇生锈的大门,迎来的是孙先军和夫人和善的笑容。穿过种满花草的小院,踏着铺着石砖的小道,推开用简易木板制作的大门,我们走进禅心窑的“会客厅”——播云轩,孙先军点起灯芯的火苗,盘脚而坐,沏了一壶热茶,我们便开始聊了起来。

三灶山下做“窑主”

2008年,孙先军跟家人来珠海游玩,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环境优美的滨海城市,随后便全家搬迁到珠海金湾三灶。初来乍到,为了生计,他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并在这个行业打拼了近两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去景德镇接触了陶艺,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内心的追求,他毅然辞去销售经理的工作,选择在金湾三灶的山下“自我放逐”,亲手改造了一处废弃的酒店,成立了陶艺工作室——禅心窑,成为一位“窑主”,在他的工作室,整齐地摆放着许多他的柴烧陶艺作品,仿佛每一件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据孙先军介绍,除了陶艺,他还学习国画、篆刻和书法,深入研究过漆画和雕塑。

孙先军在工作室里查看已出窑的酒壶作品。

除此之外,他还善于用他那双“魔术手”,将日常的废弃物品开发出另外一种独特功用,如一根枯枝、半朵莲蓬、几片瓦成为烘托氛围的装点,几片海边拾来的小木板,经过巧妙拼装就成为一个有年代韵味的木盒子,废弃螺丝、麦克风、汽车雨刮可以变身一只精猛的蚂蚱;在他的禅心窑内,陈列了不少经过他双手“催化”而重生的作品。

“蝉蛹”装饰品。

钟爱陶艺柴烧之美

“喜欢柴烧陶的古朴自然,柴烧陶最终效果是无法预测的。”孙先军说,“正是柴烧这种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未知状态,不时带来意外惊喜,当然也有失落。”孙先军拿出一件“失败”的作品笑道,“你看这件茶壶的盖子是无法打开的。”

烧窑期间,孙先军不停地往窑里投柴,乐在其中。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是一门土、火、柴、窑与人之间的学问。”孙先军说,柴烧之美是一种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美,它时而神秘、时而质朴,是一种艰辛劳作之美,是一种自然的壮丽之美。

工作室里摆满了孙先军的陶艺作品。
用柴烧技艺制作出来的陶艺作品。

孙先军指着摆满了陶艺作品的木架说,一年大约会烧窑三次,一次烧制几百件作品,烧窑时通常几个朋友轮流投柴,烧上三天三夜,大家劈柴烧窑,就像一群伙夫的聚会,乐在其中。

为金湾文化旅游增添光彩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陶艺,爱上陶艺,孙先军日常会在工作室开设一些陶艺相关的公益培训课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孙先军的带领下开心“玩泥巴”。“让孩子们参与这种传统技艺的过程,体验在课堂里体验不到的乐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家住香洲区的市民刘先生说,他还会继续分享给他身边的朋友。

孙先军会不定时地开设一些陶艺相关的公益培训课堂,跟小朋友一起“玩泥巴”。

多年来,金湾区以“全域旅游”为指导,大力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三板水乡、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爱飞客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大门口湿地公园等网红打卡景点让游客直呼过瘾。目前,金湾区已形成了工业旅游、航空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而孙先军禅心窑的坚守与发展,也丰富了金湾区的文化内涵,为文化旅游增添魅力绽放光彩。

文字:张洲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陶里陶外“淘”人生 金湾“窑主”孙先军的陶艺生活
珠海特区报 2021-01-25 11:28

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应约来到孙先军的陶艺工作室,那是位于一条偏僻小路边的小院,沿着围墙边的小路,推开一扇生锈的大门,迎来的是孙先军和夫人和善的笑容。穿过种满花草的小院,踏着铺着石砖的小道,推开用简易木板制作的大门,我们走进禅心窑的“会客厅”——播云轩,孙先军点起灯芯的火苗,盘脚而坐,沏了一壶热茶,我们便开始聊了起来。

三灶山下做“窑主”

2008年,孙先军跟家人来珠海游玩,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环境优美的滨海城市,随后便全家搬迁到珠海金湾三灶。初来乍到,为了生计,他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并在这个行业打拼了近两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去景德镇接触了陶艺,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内心的追求,他毅然辞去销售经理的工作,选择在金湾三灶的山下“自我放逐”,亲手改造了一处废弃的酒店,成立了陶艺工作室——禅心窑,成为一位“窑主”,在他的工作室,整齐地摆放着许多他的柴烧陶艺作品,仿佛每一件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据孙先军介绍,除了陶艺,他还学习国画、篆刻和书法,深入研究过漆画和雕塑。

孙先军在工作室里查看已出窑的酒壶作品。

除此之外,他还善于用他那双“魔术手”,将日常的废弃物品开发出另外一种独特功用,如一根枯枝、半朵莲蓬、几片瓦成为烘托氛围的装点,几片海边拾来的小木板,经过巧妙拼装就成为一个有年代韵味的木盒子,废弃螺丝、麦克风、汽车雨刮可以变身一只精猛的蚂蚱;在他的禅心窑内,陈列了不少经过他双手“催化”而重生的作品。

“蝉蛹”装饰品。

钟爱陶艺柴烧之美

“喜欢柴烧陶的古朴自然,柴烧陶最终效果是无法预测的。”孙先军说,“正是柴烧这种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未知状态,不时带来意外惊喜,当然也有失落。”孙先军拿出一件“失败”的作品笑道,“你看这件茶壶的盖子是无法打开的。”

烧窑期间,孙先军不停地往窑里投柴,乐在其中。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是一门土、火、柴、窑与人之间的学问。”孙先军说,柴烧之美是一种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美,它时而神秘、时而质朴,是一种艰辛劳作之美,是一种自然的壮丽之美。

工作室里摆满了孙先军的陶艺作品。
用柴烧技艺制作出来的陶艺作品。

孙先军指着摆满了陶艺作品的木架说,一年大约会烧窑三次,一次烧制几百件作品,烧窑时通常几个朋友轮流投柴,烧上三天三夜,大家劈柴烧窑,就像一群伙夫的聚会,乐在其中。

为金湾文化旅游增添光彩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陶艺,爱上陶艺,孙先军日常会在工作室开设一些陶艺相关的公益培训课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孙先军的带领下开心“玩泥巴”。“让孩子们参与这种传统技艺的过程,体验在课堂里体验不到的乐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家住香洲区的市民刘先生说,他还会继续分享给他身边的朋友。

孙先军会不定时地开设一些陶艺相关的公益培训课堂,跟小朋友一起“玩泥巴”。

多年来,金湾区以“全域旅游”为指导,大力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三板水乡、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爱飞客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大门口湿地公园等网红打卡景点让游客直呼过瘾。目前,金湾区已形成了工业旅游、航空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而孙先军禅心窑的坚守与发展,也丰富了金湾区的文化内涵,为文化旅游增添魅力绽放光彩。

文字:张洲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