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康码”这个累计超过1亿人使用过的小程序码,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友刘东成作为研发骨干,全程参与小程序的开发,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33天完成“粤省事”小程序上线
刘东成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09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学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过硬本领;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网络前端研发工作。2018年4月,刘东成进入“粤省事”小程序项目组,并迅速成为该团队的骨干成员。
“刚到位就经历了33天的连轴转工作,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刘东成回忆起最初那段开发小程序的时光,不由得心生感慨。可贺的是,小程序产品上线后,迅速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这也让刘东成与同事们心里的石头暂且落了下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做好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刘东成和同事们快速投入疫情防控服务专区建设当中。异地开会、通宵开发、连续工作.......仅用了96个小时,他就协助团队完成了专区从0到1的建设,以及后续的版本更新工作。目前,“粤省事”已相继推出50多项防疫服务,为广东省的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后,随着全国疫情趋于稳定,复工复产被提上日程,粤省事团队在实现“粤康码”信息全广东通用的基础上,还尝试与其他省市进行对接,为返粤务工人员提供出行和返岗便利。如今,返粤人员只需打开“粤省事”完成实名认证,就能在“粤康码”中看到户籍地相关的健康信息证明,真正实现了“一码走广东”。
从2020年2月4日上线以来,“粤康码”累计使用人数已超过1亿,亮码20亿次,日均亮码634万次。
4天完成粤澳“亮码”通关
疫情较为稳定后,为了减轻澳门入境防疫的压力,方便跨境人员在目的地活动,粤澳两地政府沟通协商,决定自2020年7月15日起,对从粤澳口岸进入广东省人员不再实行集中隔离14天。从澳门进入广东,出示粤康码“通关凭证”绿码即可通关;从广东省进入澳门的人员,通过粤康码“通关凭证”切换澳康码即可通关。
去年7月11日,数字广东公司收到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知,要求7月15日上线粤澳转码功能,并负责现场保障,这意味着留给刘东成与同事们的时间只有4天。时间紧迫,他与同事们通力合作,在接到任务的当天便完成了测试版本的上线工作。
在这四天里,刘东成与同事们一道,共发布了十几个测试版本,持续完善功能。7月15日,粤澳转码功能正式上线。旅客首次获取“粤康码”通关凭证全过程平均时长约1分40秒,再次通关时获取“澳康码”通关凭证不超过3秒即可完成,实现“快速转码、亮码通关”。

大学时期奠定技术基础
“是姜云飞教授带领我进入了人工智能的课堂,讲授关于计算机的未来,十分引人入胜。”回顾大学四年,刘东成仍深刻地记得老师给予他的莫大帮助。凭借着恩师的引路,刘东成明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后来选择了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学习不能停留于表面,要不断去钻研,不断学习新知,我觉得吉珠是个很适合学习的地方。”大学期间,刘东成深知,光有个工程师的梦可不行,他不断为未来的发展汲取着养分。对于他而言,入读吉珠后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学习完课本知识后他总是喜欢去图书馆里“加加餐”。

图书馆是刘东成的精神殿堂,他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如饥似渴地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同时,他还掌握了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体系,利用寒假自学了网页编程课程,在充分掌握了课程内容后他向学校提出了这门课程的免修申请。
在校期间,刘东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网页设计等专业比赛,曾开发过当时学校的招生网站,不断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比赛中打磨技术。在参加网页设计比赛的那段时间,他通过系统地学习网页编程知识,不断和老师、同学交流改进,最终以开发出工商管理学院网站的成果获得了比赛第二名。这次比赛令他记忆深刻,让他坚定了成为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的信心。

“粤康码”这个累计超过1亿人使用过的小程序码,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友刘东成作为研发骨干,全程参与小程序的开发,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33天完成“粤省事”小程序上线
刘东成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09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学时期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过硬本领;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网络前端研发工作。2018年4月,刘东成进入“粤省事”小程序项目组,并迅速成为该团队的骨干成员。
“刚到位就经历了33天的连轴转工作,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刘东成回忆起最初那段开发小程序的时光,不由得心生感慨。可贺的是,小程序产品上线后,迅速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这也让刘东成与同事们心里的石头暂且落了下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做好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刘东成和同事们快速投入疫情防控服务专区建设当中。异地开会、通宵开发、连续工作.......仅用了96个小时,他就协助团队完成了专区从0到1的建设,以及后续的版本更新工作。目前,“粤省事”已相继推出50多项防疫服务,为广东省的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后,随着全国疫情趋于稳定,复工复产被提上日程,粤省事团队在实现“粤康码”信息全广东通用的基础上,还尝试与其他省市进行对接,为返粤务工人员提供出行和返岗便利。如今,返粤人员只需打开“粤省事”完成实名认证,就能在“粤康码”中看到户籍地相关的健康信息证明,真正实现了“一码走广东”。
从2020年2月4日上线以来,“粤康码”累计使用人数已超过1亿,亮码20亿次,日均亮码634万次。
4天完成粤澳“亮码”通关
疫情较为稳定后,为了减轻澳门入境防疫的压力,方便跨境人员在目的地活动,粤澳两地政府沟通协商,决定自2020年7月15日起,对从粤澳口岸进入广东省人员不再实行集中隔离14天。从澳门进入广东,出示粤康码“通关凭证”绿码即可通关;从广东省进入澳门的人员,通过粤康码“通关凭证”切换澳康码即可通关。
去年7月11日,数字广东公司收到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知,要求7月15日上线粤澳转码功能,并负责现场保障,这意味着留给刘东成与同事们的时间只有4天。时间紧迫,他与同事们通力合作,在接到任务的当天便完成了测试版本的上线工作。
在这四天里,刘东成与同事们一道,共发布了十几个测试版本,持续完善功能。7月15日,粤澳转码功能正式上线。旅客首次获取“粤康码”通关凭证全过程平均时长约1分40秒,再次通关时获取“澳康码”通关凭证不超过3秒即可完成,实现“快速转码、亮码通关”。

大学时期奠定技术基础
“是姜云飞教授带领我进入了人工智能的课堂,讲授关于计算机的未来,十分引人入胜。”回顾大学四年,刘东成仍深刻地记得老师给予他的莫大帮助。凭借着恩师的引路,刘东成明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后来选择了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学习不能停留于表面,要不断去钻研,不断学习新知,我觉得吉珠是个很适合学习的地方。”大学期间,刘东成深知,光有个工程师的梦可不行,他不断为未来的发展汲取着养分。对于他而言,入读吉珠后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学习完课本知识后他总是喜欢去图书馆里“加加餐”。

图书馆是刘东成的精神殿堂,他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如饥似渴地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同时,他还掌握了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体系,利用寒假自学了网页编程课程,在充分掌握了课程内容后他向学校提出了这门课程的免修申请。
在校期间,刘东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网页设计等专业比赛,曾开发过当时学校的招生网站,不断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比赛中打磨技术。在参加网页设计比赛的那段时间,他通过系统地学习网页编程知识,不断和老师、同学交流改进,最终以开发出工商管理学院网站的成果获得了比赛第二名。这次比赛令他记忆深刻,让他坚定了成为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的信心。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