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芭蕾演绎旷世恋情 大型杂技剧《化·蝶》登陆首届珠海艺术节

“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10月24日晚,首届珠海艺术节展演剧目、梁祝经典改编·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在珠海大剧院上演。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演员们用精湛技艺为观众带来三十多项杂技节目,演绎千古绝唱、旷世恋情。

《化·蝶》根据梁祝爱情故事改编,采用杂技与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结合的形式呈现旷世蝶恋。在剧中,不仅可以看到著名杂技艺术家、“肩上芭蕾开创者”——魏葆华与吴正丹两位领衔饰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65位杰出演员倾情演绎的祝英台文学启蒙、梁祝初识及情愫暗生、马文才提亲等经典情节,还能感受到庄周化蝶、物我两忘的哲思在杂技剧中的别样绽放。

在演出形式上,《化·蝶》以杂技为根本,结合了舞蹈、哑剧、肢体剧、戏曲、默剧以及小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杂技技巧上运用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所有的优势项目,包括男女爬杆、绸吊、软功、足尖空竹、集体造型、抖杠、皮条、滚圈等。此外,该剧院花了近两年时间打造了许多新的创意项目,包括集体扇舞、软钢丝、梅花桩、蹬伞等,以期带给观众全新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享受。

提及《化·蝶》中的名场面,最先看到的便是梁祝缘起一幕“书院初见”。在此情节中,除了梁祝初见的巧妙设计,《化·蝶》总导演赵明为呈现书生意气风发、潇洒人世间的意境,还特地采用杂技中难度极高的蹬人节目,结合广杂新创的群体扇舞,在扇子的一展一收间,富含戏剧性地勾勒出学堂课后,爽朗少年们活力十足的场景。

梁祝故事里,人们往往对马文才、媒婆等角色关注较少,但在本场杂技剧《化·蝶》中,观众对这两个角色印象深刻、赞不绝口,这也使“媒婆提亲、文才抢亲”片段成为其中一则名场面。其中,“媒婆到祝府提亲”一幕便足足含有10项杂技,飞碟、高跷、男子钻箱、女子造型、女子蹬球、手技、顶缸、魔方、魔术、晃管,可谓精彩绝伦。

梁祝化蝶,花底人间,与剧名相辅相成的“化茧成蝶”部分,无论是故事还是杂技剧目,都是妥妥的名场面。在此片段,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用他们开创的“肩上芭蕾”,唯美动情地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旷世蝶恋,添上堪称“画龙点睛”的绝妙一笔。

从序幕到化蝶,观众们可以陆续看到运用足尖的蹬伞、手部运筹的空竹等技艺的表演,而直至剧情高潮处,肩上芭蕾、头顶芭蕾压轴出场,用逐渐上升的身体高度,体现《化·蝶》剧情及艺术在精神层面的升华。

在舞美设计上,《化·蝶》立足于中国传统审美,采用大量线条元素与圆形的组合,从极简的舞台理念中,体现道家“天圆地方,包容万物”的哲学思想,并结合现代立体投影科技,勾勒出大气典雅而又梦幻缥缈的舞美意象,给予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尤其是剧中“情别”一幕,在顶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的笔触下,展现出一幅朦胧江南烟雨里,小桥孤伫、石阶尽斜、远山如黛的凄美画卷,再与柔媚优美的蹬伞技艺、舞蹈动作及一把把水墨汇聚的画伞相叠加,给予观众如诗如梦般的视觉享受。

文字:郭秀玉 图片:朱习 通讯员 邓仁亮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戴丹梅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肩上芭蕾演绎旷世恋情 大型杂技剧《化·蝶》登陆首届珠海艺术节
观海融媒 2021-10-24 22:10

“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10月24日晚,首届珠海艺术节展演剧目、梁祝经典改编·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在珠海大剧院上演。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演员们用精湛技艺为观众带来三十多项杂技节目,演绎千古绝唱、旷世恋情。

《化·蝶》根据梁祝爱情故事改编,采用杂技与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结合的形式呈现旷世蝶恋。在剧中,不仅可以看到著名杂技艺术家、“肩上芭蕾开创者”——魏葆华与吴正丹两位领衔饰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65位杰出演员倾情演绎的祝英台文学启蒙、梁祝初识及情愫暗生、马文才提亲等经典情节,还能感受到庄周化蝶、物我两忘的哲思在杂技剧中的别样绽放。

在演出形式上,《化·蝶》以杂技为根本,结合了舞蹈、哑剧、肢体剧、戏曲、默剧以及小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杂技技巧上运用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所有的优势项目,包括男女爬杆、绸吊、软功、足尖空竹、集体造型、抖杠、皮条、滚圈等。此外,该剧院花了近两年时间打造了许多新的创意项目,包括集体扇舞、软钢丝、梅花桩、蹬伞等,以期带给观众全新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享受。

提及《化·蝶》中的名场面,最先看到的便是梁祝缘起一幕“书院初见”。在此情节中,除了梁祝初见的巧妙设计,《化·蝶》总导演赵明为呈现书生意气风发、潇洒人世间的意境,还特地采用杂技中难度极高的蹬人节目,结合广杂新创的群体扇舞,在扇子的一展一收间,富含戏剧性地勾勒出学堂课后,爽朗少年们活力十足的场景。

梁祝故事里,人们往往对马文才、媒婆等角色关注较少,但在本场杂技剧《化·蝶》中,观众对这两个角色印象深刻、赞不绝口,这也使“媒婆提亲、文才抢亲”片段成为其中一则名场面。其中,“媒婆到祝府提亲”一幕便足足含有10项杂技,飞碟、高跷、男子钻箱、女子造型、女子蹬球、手技、顶缸、魔方、魔术、晃管,可谓精彩绝伦。

梁祝化蝶,花底人间,与剧名相辅相成的“化茧成蝶”部分,无论是故事还是杂技剧目,都是妥妥的名场面。在此片段,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用他们开创的“肩上芭蕾”,唯美动情地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旷世蝶恋,添上堪称“画龙点睛”的绝妙一笔。

从序幕到化蝶,观众们可以陆续看到运用足尖的蹬伞、手部运筹的空竹等技艺的表演,而直至剧情高潮处,肩上芭蕾、头顶芭蕾压轴出场,用逐渐上升的身体高度,体现《化·蝶》剧情及艺术在精神层面的升华。

在舞美设计上,《化·蝶》立足于中国传统审美,采用大量线条元素与圆形的组合,从极简的舞台理念中,体现道家“天圆地方,包容万物”的哲学思想,并结合现代立体投影科技,勾勒出大气典雅而又梦幻缥缈的舞美意象,给予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尤其是剧中“情别”一幕,在顶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的笔触下,展现出一幅朦胧江南烟雨里,小桥孤伫、石阶尽斜、远山如黛的凄美画卷,再与柔媚优美的蹬伞技艺、舞蹈动作及一把把水墨汇聚的画伞相叠加,给予观众如诗如梦般的视觉享受。

文字:郭秀玉 图片:朱习 通讯员 邓仁亮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戴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