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在时代大潮中扛起主城担当

2022年1月,已是深冬,位于南海之滨的充满青春活力之城——珠海却温暖如春。漫步城市公园及主干道沿途,处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整座城市呈现一幅“城在花中、人在画中”的美景。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奏响了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号角,确定了“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科学描绘了珠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五年推进珠海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全市上下正兴起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香洲区作为珠海主城区,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在时代大潮中扛起主城担当。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共赴新征程的“号令”久久回荡,香洲区应该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精准发力?日前,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新一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香洲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开创香洲发展新局面。

整座城市呈现一幅“城在花中、人在画中”的美景。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好“产业第一”攻坚仗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城市兴。刘齐英指出,香洲区将深入实施“产业第一”战略,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作为香洲未来发展安身立命之本,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实施“园区提升”计划。利用未来3年时间各集中投入超过80亿元,全面提升两个园区(南屏科技生态城和三溪科创小镇)基础设施等发展条件,推动南屏园厂房“穿衣戴帽”,完成广昌、广生旧村改造;建成三溪公园、“漫舒·溪里”等网红打卡热点。完善两大园区商业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文体等配套环境。同时通过高压线下地、旧村征拆和规划调整,充分释放三溪科创小镇46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

三溪科创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蹚出“零增用地”模式。坚守“一园一镇”工业用地红线,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拆矮建高、拆旧建新、增容扩建、工业上楼、技术改造。确保三旧改造产业载体只增不减。为此,香洲区专门出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早动工奖励、装修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增容扩建;针对技改工作,该区也健全了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着力解决企业难题;同时推动区属国企通过承租改造、合作共建、代建服务等方式帮助园区企业增容扩建。通过以上举措,力争五年南屏园整体容积率从现在的1.2提升至3.0,新增产业载体300万平方米。

坚定创新发展之路。出台科技专项扶持办法,对企业建设研发平台、获评“专精特新”称号、高企树标提质、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予以更大力度支持。积极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通过设立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产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继续实施好“香山人才计划”,力争今年新增人才1万名,其中高端人才200名,新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20个,同时通过新建、租赁、配建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1000套,让人才在香洲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

锚定新兴产业目标。在三溪科创小镇,香洲区正以光电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三溪·光谷,并专门出台促进光电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通过给予研发补贴、成果转化奖励、创新平台建设资金等,强化政策引领,精准引进项目,今年将力促暨南大学珠海光电研究院,力合光电产业园等项目落户三溪,目前已有18家光电产业重点项目落户香洲区光电产业示范园,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南屏科技工业园便是香洲区主动服务、精心培育、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典型。

全力打破交通瓶颈,打赢“交通提升”阵地仗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牵动全局、关乎长远。刘齐英表示,香洲区将交通提升作为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手段,切实履行属地责任,为我市交通提升大会战贡献力量。

一是全力配合推动兴业快线、香海支线以及人民路、梅华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主城区内联外通主干路网。

二是完善园区道路建设,全面建设两大园区共计66条内部道路,推动南屏片区建成珠海隧道等3条交通干道,三溪科创小镇建成“四纵四横”交通骨干网,打造南联北通西接东进的通勤网络。同时增加园区公交微循环,新建三溪科创小镇2个公交车首末站,深化与中山坦洲、三乡的互利合作,加快打通“一园一镇”与坦洲连接断头路,进一步便利园区职工通勤。

三是打通主城区道路微循环,加强主城区拥堵治理,建成人民路安居园、仁恒星园附近等一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畅通重点商业街区及学校、居民小区周边道路“毛细血管”微循环,全面提升群众出行条件。

做强核心城区功能,打响“城市跨越”主动仗

“我们始终坚持把优美的城市品质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安居的魅力城区。”刘齐英表示。

守住香洲生态底色。高质量推进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二期、广昌水闸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凤凰排洪渠范围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建设上冲水质净化厂,确保黑臭水体达到“长制久清”,前山河水质稳定在三类水。加强大气、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继续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提升市容面貌成色。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智能自动模式转变。积极推动背街小巷白改黑、泥头车综合整治、油烟扰民整治、停车规范管理、文明养犬等行动,深入推进“美丽街角”建设,让“里子”和“面子”相得益彰。

增添城市宜居亮色。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改变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响应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同时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尊重历史文化,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引导居民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推动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推动群众居住环境实现明显提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胜“民生为要”持久仗

民生是幸福之基,更是施政之要。刘齐英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高品质需求为导向,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实施青年“有业有住有家”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及技能培训服务,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强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分级分类援助,支持外卖、快递、直播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同时加强住房保障力度,年内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500套。

全面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区属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启动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推动镇街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千余张优质床位,提高长者饭堂就餐补贴标准,探索发放失能老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包”,进一步优化全区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健全普惠托育服务等配套支持体系。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动工建设凤山中学等中小学3所,建成南屏小学、暨大幼儿园等中小学和幼儿园12所,改扩建香山学校等中小学4所,增加学位近2万个。扎实做好“双减”工作,推广校内课后服务,确保校内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深入推进南湾教育振兴战略,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用好先发优势 大力发展都市经济
更好发挥主城区核心带动作用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都市经济”,作为珠海主城区的香洲区应该如何谋划和落实?

对此,刘齐英指出,香洲作为主城区,经济、消费分别占全市45%、78%,拥有完善的城市配套及良好的宜居环境,人口集聚能力强,具备发展都市经济的基础和实力。同时香洲作为建成区,没有成规模的工业用地,无法引进大工业项目,增长遇到瓶颈期。

刘齐英认为,只有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走一条与兄弟区不一样的产业道路,才能用好先发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更好发挥主城区核心带动作用。具体如何实施?表现在四个方面:

以城聚人。都市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口和资源的空间聚集。香洲区将用城市的“网红度”点燃消费的“烟火气”,加快打造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前山河景观商业休闲带、九洲大道现代服务产业带,构建人流兴旺的商务中心。着力提升一批商业街区,发展一批特色消费业态,推动口岸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集聚发展,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湾区消费中心。

用“有业有住有家”的城市温度换取人口集聚的发展热度,大力引进优质项目吸引青年,积极培育潮流文化打动青年,完善各类保障留住青年,让更多青年爱上香洲、选择香洲。用城市的幸福感提升青年的归属感,坚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教育、养老、托幼、医疗、文体等民生事业,让广大青年在香洲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

以创聚智。发挥主城区金融集聚、商业完善、配套成熟的特点,积极发展创新型都市经济,加大创新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更多创新团队和项目,推动创新回归都市,全力打造人才荟萃、资本集聚、创新策源的中央创新区。

以楼聚产。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更多高标准商务楼宇,同时推动园区企业增容扩建,鼓励M0(新型产业用地)用地高质量开发,形成不同层次办公空间供给,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同时,鼓励楼宇业主提高品质、完善配套、提升服务,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亿元楼、专业楼。

以诚聚商。围绕总部经济、金融、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流量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依托精准的扶持政策、周到的政府服务、优异的生活配套,吸引更多企业、项目和团队扎根香洲、安心发展。

珠海市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

再造城市空间 实现城市跨越
在珠海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

“当前土地瓶颈是制约香洲发展最大因素,香洲区要重点以园区空间再造、都市经济空间拓展提升产业承载力。”刘齐英指出,香洲要想在珠海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城市空间再造上狠下功夫,加快实现城市跨越。

推动生产空间再造。以“一园一镇”为主战场,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坚守工业用地红线,坚持高端制造业主导地位,推动南屏园通过增容扩建、腾笼换鸟,未来五年新增产业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力促三溪科创小镇加快高压线下地、福溪片区征拆和规划调整,充分释放46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推进“三带三区”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前山河景观商业休闲带、九洲大道现代服务产业带,构建辐射湾区的城市商业中心;强化规划引领、土地盘活、资源整合,建设前山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新香洲城市行政中心区、凤凰山人文生态新城区,重塑城市发展新空间,形成未来发展增长极。稳步推进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重点推动香洲北、香洲科技工业园等连片改造项目,确保改造后产业载体只增不减,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

推动居住空间再造。持续推进旧村、老旧小区、旧城镇更新改造,改变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现状,积极响应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推动群众居住环境实现明显提升,使城市功能更加贴近人民生活需要。

推动环境空间再造。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前山河二期等水环境整治,继续巩固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成果。坚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推进巩固干净整洁有序的持久战。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市政管养水平,全力打造“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花中”全域大美新格局。

文字:马涛 图片:赵梓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王朝辉
香洲区:在时代大潮中扛起主城担当
珠海特区报 2022-01-12 08:54

2022年1月,已是深冬,位于南海之滨的充满青春活力之城——珠海却温暖如春。漫步城市公园及主干道沿途,处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整座城市呈现一幅“城在花中、人在画中”的美景。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奏响了勇担使命,加快发展,当好尖兵,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号角,确定了“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科学描绘了珠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五年推进珠海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全市上下正兴起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香洲区作为珠海主城区,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在时代大潮中扛起主城担当。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共赴新征程的“号令”久久回荡,香洲区应该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精准发力?日前,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新一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香洲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开创香洲发展新局面。

整座城市呈现一幅“城在花中、人在画中”的美景。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好“产业第一”攻坚仗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城市兴。刘齐英指出,香洲区将深入实施“产业第一”战略,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作为香洲未来发展安身立命之本,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实施“园区提升”计划。利用未来3年时间各集中投入超过80亿元,全面提升两个园区(南屏科技生态城和三溪科创小镇)基础设施等发展条件,推动南屏园厂房“穿衣戴帽”,完成广昌、广生旧村改造;建成三溪公园、“漫舒·溪里”等网红打卡热点。完善两大园区商业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文体等配套环境。同时通过高压线下地、旧村征拆和规划调整,充分释放三溪科创小镇46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

三溪科创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蹚出“零增用地”模式。坚守“一园一镇”工业用地红线,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拆矮建高、拆旧建新、增容扩建、工业上楼、技术改造。确保三旧改造产业载体只增不减。为此,香洲区专门出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早动工奖励、装修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增容扩建;针对技改工作,该区也健全了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着力解决企业难题;同时推动区属国企通过承租改造、合作共建、代建服务等方式帮助园区企业增容扩建。通过以上举措,力争五年南屏园整体容积率从现在的1.2提升至3.0,新增产业载体300万平方米。

坚定创新发展之路。出台科技专项扶持办法,对企业建设研发平台、获评“专精特新”称号、高企树标提质、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予以更大力度支持。积极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通过设立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产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继续实施好“香山人才计划”,力争今年新增人才1万名,其中高端人才200名,新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20个,同时通过新建、租赁、配建等方式筹集人才住房1000套,让人才在香洲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顺心。

锚定新兴产业目标。在三溪科创小镇,香洲区正以光电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三溪·光谷,并专门出台促进光电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通过给予研发补贴、成果转化奖励、创新平台建设资金等,强化政策引领,精准引进项目,今年将力促暨南大学珠海光电研究院,力合光电产业园等项目落户三溪,目前已有18家光电产业重点项目落户香洲区光电产业示范园,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南屏科技工业园便是香洲区主动服务、精心培育、全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典型。

全力打破交通瓶颈,打赢“交通提升”阵地仗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牵动全局、关乎长远。刘齐英表示,香洲区将交通提升作为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手段,切实履行属地责任,为我市交通提升大会战贡献力量。

一是全力配合推动兴业快线、香海支线以及人民路、梅华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主城区内联外通主干路网。

二是完善园区道路建设,全面建设两大园区共计66条内部道路,推动南屏片区建成珠海隧道等3条交通干道,三溪科创小镇建成“四纵四横”交通骨干网,打造南联北通西接东进的通勤网络。同时增加园区公交微循环,新建三溪科创小镇2个公交车首末站,深化与中山坦洲、三乡的互利合作,加快打通“一园一镇”与坦洲连接断头路,进一步便利园区职工通勤。

三是打通主城区道路微循环,加强主城区拥堵治理,建成人民路安居园、仁恒星园附近等一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畅通重点商业街区及学校、居民小区周边道路“毛细血管”微循环,全面提升群众出行条件。

做强核心城区功能,打响“城市跨越”主动仗

“我们始终坚持把优美的城市品质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宜居安居的魅力城区。”刘齐英表示。

守住香洲生态底色。高质量推进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二期、广昌水闸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凤凰排洪渠范围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建设上冲水质净化厂,确保黑臭水体达到“长制久清”,前山河水质稳定在三类水。加强大气、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继续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提升市容面貌成色。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智能自动模式转变。积极推动背街小巷白改黑、泥头车综合整治、油烟扰民整治、停车规范管理、文明养犬等行动,深入推进“美丽街角”建设,让“里子”和“面子”相得益彰。

增添城市宜居亮色。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改变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响应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同时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尊重历史文化,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引导居民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推动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推动群众居住环境实现明显提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胜“民生为要”持久仗

民生是幸福之基,更是施政之要。刘齐英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高品质需求为导向,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实施青年“有业有住有家”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及技能培训服务,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强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分级分类援助,支持外卖、快递、直播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同时加强住房保障力度,年内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500套。

全面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区属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启动区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推动镇街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千余张优质床位,提高长者饭堂就餐补贴标准,探索发放失能老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包”,进一步优化全区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健全普惠托育服务等配套支持体系。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动工建设凤山中学等中小学3所,建成南屏小学、暨大幼儿园等中小学和幼儿园12所,改扩建香山学校等中小学4所,增加学位近2万个。扎实做好“双减”工作,推广校内课后服务,确保校内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深入推进南湾教育振兴战略,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用好先发优势 大力发展都市经济
更好发挥主城区核心带动作用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都市经济”,作为珠海主城区的香洲区应该如何谋划和落实?

对此,刘齐英指出,香洲作为主城区,经济、消费分别占全市45%、78%,拥有完善的城市配套及良好的宜居环境,人口集聚能力强,具备发展都市经济的基础和实力。同时香洲作为建成区,没有成规模的工业用地,无法引进大工业项目,增长遇到瓶颈期。

刘齐英认为,只有大力发展都市经济,走一条与兄弟区不一样的产业道路,才能用好先发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更好发挥主城区核心带动作用。具体如何实施?表现在四个方面:

以城聚人。都市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口和资源的空间聚集。香洲区将用城市的“网红度”点燃消费的“烟火气”,加快打造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前山河景观商业休闲带、九洲大道现代服务产业带,构建人流兴旺的商务中心。着力提升一批商业街区,发展一批特色消费业态,推动口岸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集聚发展,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湾区消费中心。

用“有业有住有家”的城市温度换取人口集聚的发展热度,大力引进优质项目吸引青年,积极培育潮流文化打动青年,完善各类保障留住青年,让更多青年爱上香洲、选择香洲。用城市的幸福感提升青年的归属感,坚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教育、养老、托幼、医疗、文体等民生事业,让广大青年在香洲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

以创聚智。发挥主城区金融集聚、商业完善、配套成熟的特点,积极发展创新型都市经济,加大创新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更多创新团队和项目,推动创新回归都市,全力打造人才荟萃、资本集聚、创新策源的中央创新区。

以楼聚产。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更多高标准商务楼宇,同时推动园区企业增容扩建,鼓励M0(新型产业用地)用地高质量开发,形成不同层次办公空间供给,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同时,鼓励楼宇业主提高品质、完善配套、提升服务,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亿元楼、专业楼。

以诚聚商。围绕总部经济、金融、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流量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依托精准的扶持政策、周到的政府服务、优异的生活配套,吸引更多企业、项目和团队扎根香洲、安心发展。

珠海市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

再造城市空间 实现城市跨越
在珠海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

“当前土地瓶颈是制约香洲发展最大因素,香洲区要重点以园区空间再造、都市经济空间拓展提升产业承载力。”刘齐英指出,香洲要想在珠海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城市空间再造上狠下功夫,加快实现城市跨越。

推动生产空间再造。以“一园一镇”为主战场,实施园区投入倍增计划,坚守工业用地红线,坚持高端制造业主导地位,推动南屏园通过增容扩建、腾笼换鸟,未来五年新增产业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力促三溪科创小镇加快高压线下地、福溪片区征拆和规划调整,充分释放46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推进“三带三区”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情侣路魅力滨海活力带、前山河景观商业休闲带、九洲大道现代服务产业带,构建辐射湾区的城市商业中心;强化规划引领、土地盘活、资源整合,建设前山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新香洲城市行政中心区、凤凰山人文生态新城区,重塑城市发展新空间,形成未来发展增长极。稳步推进旧工业区改造提升,重点推动香洲北、香洲科技工业园等连片改造项目,确保改造后产业载体只增不减,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

推动居住空间再造。持续推进旧村、老旧小区、旧城镇更新改造,改变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现状,积极响应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加强城市空间风貌管控,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推动群众居住环境实现明显提升,使城市功能更加贴近人民生活需要。

推动环境空间再造。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前山河二期等水环境整治,继续巩固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成果。坚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推进巩固干净整洁有序的持久战。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市政管养水平,全力打造“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花中”全域大美新格局。

文字:马涛 图片:赵梓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