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岸镇东风小学校长黄建文:特色办学闯出新路径

尖峰山下,穿过密集的工业厂房和乡村屋舍,“小而美”的斗门区井岸镇东风小学豁然映入眼帘。这是一所有着53年校史的乡村小学,但在附近的居民和家长看来,东风小学“很年轻”也“很有活力”。

黄建文为学生送上特色书签。

眼下,东风小学正在校长黄建文的带领下,以“悦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悦行致远、悦享未来”为教育理念,闯出一条乡村小学“突围”的新路径。

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各个年级的孩子奔向各自上课的地点。在陶艺课堂,同学们正在学习如何拉坯成型;而在戏剧课堂里,弦乐和鸣、粤韵飘香,浓郁的曲艺氛围扑面而来,学生们神韵十足,在台上唱念做打有板有眼。

2021年,东风小学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校园内,各种形态样式的戏曲主题展板、墙绘,处处可见戏曲文化的影子。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哼几句这样的曲艺,‘粤曲响遍东风校园’则是我们的校歌。”黄建文说,随着“戏曲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戏曲文化正在成为东风小学的一张校园名片。“近年来,粤剧课程深受师生追捧,我们每年都向社会演出一台粤剧,以汇报戏曲教育成果,整台戏长70分钟,10个节目全部由孩子们来完成。”黄建文表示。

2016年3月,东风小学与斗门区戏曲协会合作,打造粤剧戏曲艺术进校园培育基地。由此,东风小学成为了斗门区首批“戏曲进校园”培育基地。近年来,该基地培育了多批学员共计200余人,取得了各级奖项30余项,每年送戏下乡开展公益演出20余场。该校陶静妍同学手握12个项目的奖牌,高水准考进广东粤剧学校(六年制)。

“戏曲进校园”项目,是东风小学构建“悦教育”课程体系的生动写照。

“‘双减’之后,我们以‘悦行致远、悦享未来’的理念,构建起了悦学、悦品、悦动、悦行、悦美系列课程,在校园中打造了悦心室、悦动场、悦阅轩、悦植园、悦韵台‘五悦’空间,推动教学从讲堂向学堂转变。”黄建文说。

黄建文与学生们一同悬挂特色书签。

东风小学校园里,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见证了这所乡村小学数十年的变迁。上世纪60年代末,因茂名高州修建水库远迁而来的“移民”定居井岸镇东风村,东风小学应运而生。伴随着新青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开发,外来务工人员相继来到这里,东风小学由此见证着斗门城市发展的每一次变迁。

通过升级教育设施、壮大优质师资、提炼校园文化、开设特色课程,东风小学的生源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据黄建文统计,在现有的1138名学生当中,本地户籍生源占六成,积分入学生源占四成,“学校一至四年级的办学规模比五六年级扩充了一个班,不但遏制了生源外流的风险,也得到了新落户市民家庭的认可。”

在珠海,如何破解优质教育城乡不均衡问题,让乡村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弟“读好书”,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到优质均衡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然而,教学科研薄弱、缺少学科带头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则是摆在许多乡村小学面前的难题。

“乡村小学如何突围?首先是师资,选择一所好学校其实是在选择一位好老师。”如今,黄建文正通过正师风、正教风、抓学风,切实加强“备、教、辅、改、评、析”的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并与省、市名师工作室结成教学联盟,名师以讲座、听课、送课等形式,定期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此外,东风小学还与区内优质学校结成研修共同体,进一步弥补薄弱环节,提升“一课多上、一课多研”的磨课作用,增强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老师们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正在东风小学逐步显现。黄建文希望,未来能借助国内知名大学、集团化办学等资源力量,将东风小学建设成为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文字:吴梓昊 图片:吴梓昊 见习记者 余浩然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井岸镇东风小学校长黄建文:特色办学闯出新路径
珠海特区报 2022-04-12 14:15

尖峰山下,穿过密集的工业厂房和乡村屋舍,“小而美”的斗门区井岸镇东风小学豁然映入眼帘。这是一所有着53年校史的乡村小学,但在附近的居民和家长看来,东风小学“很年轻”也“很有活力”。

黄建文为学生送上特色书签。

眼下,东风小学正在校长黄建文的带领下,以“悦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悦行致远、悦享未来”为教育理念,闯出一条乡村小学“突围”的新路径。

随着清脆的铃声响起,各个年级的孩子奔向各自上课的地点。在陶艺课堂,同学们正在学习如何拉坯成型;而在戏剧课堂里,弦乐和鸣、粤韵飘香,浓郁的曲艺氛围扑面而来,学生们神韵十足,在台上唱念做打有板有眼。

2021年,东风小学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校园内,各种形态样式的戏曲主题展板、墙绘,处处可见戏曲文化的影子。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哼几句这样的曲艺,‘粤曲响遍东风校园’则是我们的校歌。”黄建文说,随着“戏曲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戏曲文化正在成为东风小学的一张校园名片。“近年来,粤剧课程深受师生追捧,我们每年都向社会演出一台粤剧,以汇报戏曲教育成果,整台戏长70分钟,10个节目全部由孩子们来完成。”黄建文表示。

2016年3月,东风小学与斗门区戏曲协会合作,打造粤剧戏曲艺术进校园培育基地。由此,东风小学成为了斗门区首批“戏曲进校园”培育基地。近年来,该基地培育了多批学员共计200余人,取得了各级奖项30余项,每年送戏下乡开展公益演出20余场。该校陶静妍同学手握12个项目的奖牌,高水准考进广东粤剧学校(六年制)。

“戏曲进校园”项目,是东风小学构建“悦教育”课程体系的生动写照。

“‘双减’之后,我们以‘悦行致远、悦享未来’的理念,构建起了悦学、悦品、悦动、悦行、悦美系列课程,在校园中打造了悦心室、悦动场、悦阅轩、悦植园、悦韵台‘五悦’空间,推动教学从讲堂向学堂转变。”黄建文说。

黄建文与学生们一同悬挂特色书签。

东风小学校园里,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见证了这所乡村小学数十年的变迁。上世纪60年代末,因茂名高州修建水库远迁而来的“移民”定居井岸镇东风村,东风小学应运而生。伴随着新青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开发,外来务工人员相继来到这里,东风小学由此见证着斗门城市发展的每一次变迁。

通过升级教育设施、壮大优质师资、提炼校园文化、开设特色课程,东风小学的生源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据黄建文统计,在现有的1138名学生当中,本地户籍生源占六成,积分入学生源占四成,“学校一至四年级的办学规模比五六年级扩充了一个班,不但遏制了生源外流的风险,也得到了新落户市民家庭的认可。”

在珠海,如何破解优质教育城乡不均衡问题,让乡村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弟“读好书”,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到优质均衡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然而,教学科研薄弱、缺少学科带头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则是摆在许多乡村小学面前的难题。

“乡村小学如何突围?首先是师资,选择一所好学校其实是在选择一位好老师。”如今,黄建文正通过正师风、正教风、抓学风,切实加强“备、教、辅、改、评、析”的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并与省、市名师工作室结成教学联盟,名师以讲座、听课、送课等形式,定期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此外,东风小学还与区内优质学校结成研修共同体,进一步弥补薄弱环节,提升“一课多上、一课多研”的磨课作用,增强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老师们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正在东风小学逐步显现。黄建文希望,未来能借助国内知名大学、集团化办学等资源力量,将东风小学建设成为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文字:吴梓昊 图片:吴梓昊 见习记者 余浩然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