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珠海给水系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将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

《珠海市给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市水务局计划于5月31日召开该专项规划听证会,征求市民、专家等方面意见。

据了解,《专项规划》结合当前给水规划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着眼长远,调整和优化了现有给水系统布局,以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为规划主线,旨在推动供水系统朝“节约集约、安全韧性、低碳经济、智能绿色、互联互通"方向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域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好服务于珠澳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城给水厂

推进供水优质化先示范后全网

《专项规划》总体目标为,至2035年,节水护水惜水成为我市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对澳水资源供给保障更加安全可靠,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智慧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既区域独立的环状供水管网结构,又互联互通、互为支撑的现代化高可靠性供水管网系统,供水能力冗余。至2030年形成优质供水区域示范,至2035年全网达到优质供水目标。

水厂增扩改 水质再提升

其中,在给水厂总体布局规划上,本规划按照“一网联动,均衡布局"总体布局思路,全市陆域共规划11座给水厂形成“一网、两片、七主、四辅"的给水厂布局,其中新建1座,扩建5座给水厂, 2035年规划规模422万立方米/天,远景新增一座东咀给水厂,远景控制规模562万立方米/天。

海岛规划11座给水厂(给水处理站) 。其中保留现状及在建的9座给水厂(给水处理站), 新建2座给水厂,2035 年规划规模1.81万立方米/天,远景控制规模2.01万立方米/天。

在给水供水水质上,规划指出各给水厂出厂水质必须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至2035年,研究建立优质饮用水全流程管控标准和政策体系,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供水标准,提升水质安全和健康指标,改善饮用口感,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用水需求。

扩建中的南区给水厂

供水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规划供水水压上,本规划拟定出厂水压控制在0.40~0.50MPa,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8 MPa的要求。局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和高层建筑水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计局部加压系统。本次规划对局部以低层为主的地区或地势高差较大地区管网服务水压也做了规范化要求。

在二次供水规划上,专项规划(2020-2035年)指出加压泵站、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设施应避免设置于地势低洼点处,不宜设置于建筑物最底层。如受客观条件所限,必须采用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建设的,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设置防水排涝设施。

建立水资源突发事件长效应急机制

在供水安全保障系统规划上,我市将加强城市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建设, 紧急状况据用水类别对城市用水量进行必要控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对其他生产用水大户、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用水实行限量限时供水;加强应急状况给水体系规划, 应急状况各原水取水口均无法工作时,依靠水库群调蓄库容向各给水厂和澳门供给原水,在雨季来临前水库群应保留一定库容,以维持其间突发事件应急状态原水需求;加强水资源流域性、 区城性合作,与相关地区共同开展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建立区域性水资源突发事件长效应急机制,明确相关责任、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测体系、完善应急措施,共同保护、合理使用有限水资源,建立流域性水资源监测、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

相关链接:至2025年(近期)建设规划

原水系统建设。近期重点推进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扩建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通过配套建设新黄杨泵站第二根配套输水管线工程、竹洲头泵站扩建及配套管线工程(二期)、竹银和黄杨原水系统连通工程、洪南隧洞工程等,促成东、西“双城”形成“一张网”的原水系统架构,保障水源系统布局互联互调,互为保障。

给水厂近期建设。近期通过新建梅溪给水厂,扩建西城给水厂、乾务给水厂、南区给水厂及唐家给水厂形成东城“四主一辅”、西城“三主三辅”的韧性供水系统布局,东、西“双城”供水能力增加约130万立方米/天,较现有供水能力增加90%,全市达到263万立方米/天的供水规模。

自来水管网建设。按“一网分片,区域联动”的原则,推动全市各分区供水连通管网建设,近期改造老旧给水干管管网总长约为132.91千米,近期新建给水干管管网总长约119.09千米。

中途调压设施建设。近期建设10座高位水池,新增14.5万立方米网中调蓄能力,增大供水系统中途调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爆管等突发事故,使得全市供水系统更为经济实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更具韧性。

文字:苏振华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田海
最新珠海给水系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将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
观海融媒 2022-05-15 16:04

《珠海市给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市水务局计划于5月31日召开该专项规划听证会,征求市民、专家等方面意见。

据了解,《专项规划》结合当前给水规划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着眼长远,调整和优化了现有给水系统布局,以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为规划主线,旨在推动供水系统朝“节约集约、安全韧性、低碳经济、智能绿色、互联互通"方向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域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更好服务于珠澳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城给水厂

推进供水优质化先示范后全网

《专项规划》总体目标为,至2035年,节水护水惜水成为我市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对澳水资源供给保障更加安全可靠,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智慧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既区域独立的环状供水管网结构,又互联互通、互为支撑的现代化高可靠性供水管网系统,供水能力冗余。至2030年形成优质供水区域示范,至2035年全网达到优质供水目标。

水厂增扩改 水质再提升

其中,在给水厂总体布局规划上,本规划按照“一网联动,均衡布局"总体布局思路,全市陆域共规划11座给水厂形成“一网、两片、七主、四辅"的给水厂布局,其中新建1座,扩建5座给水厂, 2035年规划规模422万立方米/天,远景新增一座东咀给水厂,远景控制规模562万立方米/天。

海岛规划11座给水厂(给水处理站) 。其中保留现状及在建的9座给水厂(给水处理站), 新建2座给水厂,2035 年规划规模1.81万立方米/天,远景控制规模2.01万立方米/天。

在给水供水水质上,规划指出各给水厂出厂水质必须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至2035年,研究建立优质饮用水全流程管控标准和政策体系,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供水标准,提升水质安全和健康指标,改善饮用口感,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用水需求。

扩建中的南区给水厂

供水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规划供水水压上,本规划拟定出厂水压控制在0.40~0.50MPa,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8 MPa的要求。局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和高层建筑水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计局部加压系统。本次规划对局部以低层为主的地区或地势高差较大地区管网服务水压也做了规范化要求。

在二次供水规划上,专项规划(2020-2035年)指出加压泵站、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设施应避免设置于地势低洼点处,不宜设置于建筑物最底层。如受客观条件所限,必须采用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建设的,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设置防水排涝设施。

建立水资源突发事件长效应急机制

在供水安全保障系统规划上,我市将加强城市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建设, 紧急状况据用水类别对城市用水量进行必要控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对其他生产用水大户、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用水实行限量限时供水;加强应急状况给水体系规划, 应急状况各原水取水口均无法工作时,依靠水库群调蓄库容向各给水厂和澳门供给原水,在雨季来临前水库群应保留一定库容,以维持其间突发事件应急状态原水需求;加强水资源流域性、 区城性合作,与相关地区共同开展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建立区域性水资源突发事件长效应急机制,明确相关责任、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测体系、完善应急措施,共同保护、合理使用有限水资源,建立流域性水资源监测、保护、利用和管理体系。

相关链接:至2025年(近期)建设规划

原水系统建设。近期重点推进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扩建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通过配套建设新黄杨泵站第二根配套输水管线工程、竹洲头泵站扩建及配套管线工程(二期)、竹银和黄杨原水系统连通工程、洪南隧洞工程等,促成东、西“双城”形成“一张网”的原水系统架构,保障水源系统布局互联互调,互为保障。

给水厂近期建设。近期通过新建梅溪给水厂,扩建西城给水厂、乾务给水厂、南区给水厂及唐家给水厂形成东城“四主一辅”、西城“三主三辅”的韧性供水系统布局,东、西“双城”供水能力增加约130万立方米/天,较现有供水能力增加90%,全市达到263万立方米/天的供水规模。

自来水管网建设。按“一网分片,区域联动”的原则,推动全市各分区供水连通管网建设,近期改造老旧给水干管管网总长约为132.91千米,近期新建给水干管管网总长约119.09千米。

中途调压设施建设。近期建设10座高位水池,新增14.5万立方米网中调蓄能力,增大供水系统中途调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爆管等突发事故,使得全市供水系统更为经济实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更具韧性。

文字:苏振华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