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 静

春未老,风流桥边柳色新,和风轻拂,竹林索索作响。
春天的斗门镇是温暖的,嫩绿的,到处散发着青草的气息。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黄杨山蜿蜒而来,到了这儿就汇成了一条河流,河上的风流桥成了两岸居民出行的交通要道。
风流桥这名字引人浮想联翩,其实就是一座水泥桥,粗糙的水泥柱子护栏,无法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名桥媲美。但它在斗门人眼里是美的,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美,桥下的流水清澈平缓,依稀可见河床里白沙、小石头;两岸杂树丛生,鸟儿嬉闹,风流婉转,连桥上的天空也洋溢着春的气息。
斗门旧街倚在风流桥不远的地方,上世纪这里不叫旧街,称为斗门墟。别的地方都是烂泥路,这里却是宽阔的水泥路。这儿的建筑风格跟斗门其他地方不一样,街上的楼房融合了西洋、岭南的建筑风格,相传有100多年的历史。丁字形的骑楼街全是密密麻麻的、带骑楼的楼房,一间连着一间,没有一点缝隙。
这种楼房呈长方型,从正面看是两层,走进去别有洞天:分前后座,前座两层,后座却有三层,甚至四层。功能齐全:一楼前座高挑,开阔,敞亮,用于店铺的门面;二楼前座临街光线好,大气,典雅,一般用作主人的会客厅;后座是多楼层,玲珑别致,一楼用作仓库;楼上几层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布匹店那边一排店铺都是这种长长的房子,一直延伸到后坡的上林街,房子依地势而建,后面有采光、通风的天井和开放式厨房。从厨房后门出来,拾级而上,还有小巧的后花园,挖一口水井,种上一两棵树,大都是石榴、黄皮、枇杷之类本地人爱吃的果树,树下安置石凳和石桌,夏夜可纳凉。穿过门廊,推门而出就是后街。如果说前座像胸襟广阔的男主人,后座与小花园则是风姿绰约而精致的女主人,完美的组合。
街的另一侧楼房结构有点不同。那边的地势平坦,楼房的功能也是前铺后居,高大宽敞的前座足有两层那么高,后座则是紧凑的货仓或居住处。用木头、青砖与水泥混搭而成的二楼、三楼,临街的墙面做得很考究,窗户安装彩色的玻璃,宝蓝、深紫、墨绿、土黄、玫红……上有雕花的圆拱洋溢异域的风情,胜兰餐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晚上的霓虹灯数他家的最绚丽。
斗门旧街虽然小,上世纪可是斗门的经济文化中心,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店铺林立,百货店、书店、缸瓦店、打铁铺、照相馆、布匹店、电影院、西餐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而我的小学同学大多数住在这条街上,店里的人都是街坊邻里。放学后我跟随着他们一间一间店铺闲逛。我们会为一件玩具在百货店的橱窗前徘徊半天,让售货员取出来,拿在手里把玩,直到他说:“买回去玩吧。”才依依不舍地放下。
有时,我们到街上阿德叔的地摊前,为挑一个扎小辫的蝴蝶结而乱翻一通,把所有货品都弄乱,结果被他轰走。新华书店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总惦着那几本连环画,在钱没有攒够之前看看它们还在不在。
春天的日子渐长,黄昏时分,夕阳撒满了悠长的街道,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在那些镶有彩色玻璃的窗格上跳跃、闪烁,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绎着这里曾经动人心魄的故事。当各家各户饭菜的香气飘出,孩子们就知道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一幢幢老房子走过百年沧桑,见证了小镇上一个个孩童的成长。慢慢的,他们都出去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再后来,家中的老人驾鹤西去,外出的后辈久不回乡,街上的楼房也慢慢地老去,进入新世纪后渐渐归于沉寂。走在旧街上,我见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只有那些外墙斑驳的老房子、老字号依然伫立在那儿,等待外出的孩子归来。
何时才能重见热闹的斗门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今天的斗门旧街竟成了斗门镇的旅游名片。近十年来,经过政府不懈的努力,旧街那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成了石板路,斑驳已久的老房子已翻新,连那些彩色玻璃也刷得晶亮,犹如老人穿上了新衣裳,一座座精神抖擞地接待四方游客。胜兰餐厅、顺天隆、广英祥……这些熟悉的老字号重新开业,热情的店主为你讲述老斗门的故事,你可以尝试做手工艺品,感受老斗门百年的传统工艺。
咸鱼街小食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吃上一碗秘制的叉烧河粉,食物的美味又把我带回风流桥边那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斗门墟。
□ 何晓晴
霜风起来的时候,秋就披着多彩的外衣,驾着北风,追着雁声,翻越远水千山,从北往南赶。
在秋到来前,果实自觉地一颗一颗饱满起来。她们背负着一年的风霜玉露,也承载着命运无数次的垂青和搓揉,在逐日成长和日月流变中,她们就变得无比坚强有骨气,也圆润可人玲珑有致,更会变得包容大气,色泽鲜艳,甚至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秋日的原野里,因为一树一树的果实,风里都浸满了丰收的滋味。
果实心里清楚,秋是带着霜给她们来点卤,给她们最幸福的奖掖,让她们去慰劳一年辛勤劳作的人们。惟其如此,她们才能够完成各自的使命。如果自己不努力饱满成熟,不努力挣扎向阳,不全力成长,错过成为珍馐的良机,那命运完全不一样,或被弃之荒野,成为鸟雀蚕食之物;或被侥幸收获又因干瘪丑陋无用被弃之如敝履,自生自灭,无人问津。不是所有经过命运宽窄巷子的果实都能变成美味,也不是所有容颜漂亮的果子一定会有幸福的一生。
核桃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果实,她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漂亮的外形,却有着人人向往的内涵。因而在秋天里,她是人们争相宠爱的美味之一。
站在秋日的渡口,核桃开始不停追忆一生走过的路,她多么怀念花开时,弥漫在春日气息里的氤氲和温柔,多么怀念烈日当头时,立于夏的怀抱里拔节舒放时的缠绵。当秋悄悄爬上眉梢眼角时,空空的怀抱里盛满了沉甸甸的回忆。核桃的一生虽只有仓促的三季,但是她细细密密地经历了风,体会了雨,拥有热烈、舒展、绽放,收获了秋阳的朗照,醉过了红尘烟火,聆听了虫鸣蛩声,看遍了日月流转潮汐起落,懂得了驳霞残红,流烟堕雾。
唯有这样她才以貌不惊人的形象赢得了万千宠爱。
昨日,秋色横空,枝叶舞风。每日上班途经的步道上,一树一树的黄叶散发着迷人的色泽,让人的心里泛起一阵阵醉意的涟漪,眼睛一霎一霎眩晕。有那么一刹那,世界似乎脱离了固有的真相,飘落在金色营造的缭乱视角里。不料秋雨潇潇而至,阴云遮去所有的光亮,寒雨霎时落下,一夕间剥落了秋日的美好情绪。
天放晴了,秋老了,叶片尽落,枝丫裸露。
原以为核桃林藏在村子深处,庄户人家的青墙院落和红砖屋脊会把肃杀秋风挡在山外,秋风秋雨会手下留情,让树叶留在枝头,延续秋日最后的恋歌。然而,岁月风雨对任何事物都一样无情冷酷,一夜间200亩核桃园中无数株核桃片叶不留,核桃也被击落殆尽。一地的枯叶仍然簇拥着同样被命运捶打着从高枝跌落的核桃,有种同甘苦共命运的厚道和好德,让人心生无限遐思。有的核桃在跌落中从厚厚的包衣中破壳而出,有的还藏在包衣里,享受在它们最后的保护和疼惜,休戚与共。满地的核桃像一颗颗珠圆玉润的珠子,虽躺在伤心伤感的落叶中,仍然难掩其光华和玉貌。
我们一行应朋友之邀来摘核桃,出发前,想象爬满了思维:一颗颗核桃高挂枝头,树枝高大,需用长杆击落,或攀爬于枝干高处大费周折的才能获得一鳞半爪,这样的劳作多少带有挑战性,一次采摘,一定让我们能重温到挥汗如雨后满载而归的快乐。
到了核桃园后,昨天还枝繁叶茂的桃枝桃叶,经寒霜一夜敲击,核桃和叶片一起掉落,季节真有惊人的规律,霜凋秋叶尽,让任何人力都无法撼动。在一阵阵唏嘘感叹声中,我们开始毫不费力地捡拾起核桃,此时每个人都难掩内心的欢喜,俯首于松软的厚厚的落叶间捡拾,采摘的艰辛瞬间换成不劳而获的快乐,但是心底不时会涌起丝丝遗憾,毕竟采摘与捡拾不一样,想象与现实往往大相径庭。
面对蓝天,她想遨游太空;耳听风啸,她想御风而行;看见花开,她想灿若云锦。总之,成长就是不断试着成为各种可能、不断做梦的过程。在岁月风雨中,人多像草木,又大多不如草木。
乘着夜色归家,一种意犹未尽的情素萦绕于胸,只好填词一阙,略记采摘之趣。
《西江月·采摘核桃》
雨霁鸿催秋熟,桃园尚有云珠。
霜风频敲古林疏,凝目垂情宝树。
俯首躬身捡拾,笑声掠过裙裾。
斑斓染暮醉归途,姊妹提篮微步。
□ 赵绪奎
橘子洲
几百上千年的等
只为那个人的到来
陪你的
有鸟有鱼
有过往的船只
飘飘的,聚拢又散的云烟
那些戏沙击水的游客
那些伴侣、同学
直至一个人
从冲里走来
听恩爱的鸟语
看相拥的浪花
沙,也不知不觉抱在一起
只是,一洲的板仓橘
该选哪一颗甜
小东江读鱼
我一筷子就夹疼了小东江
认识小东江
得从一条鱼开始
喜欢它的白
它的欢
它灵动的妩媚
你的理解
你的注目
是风的花 雨的瓣
当然,一步一回头的
不只是鱼
还有台阶上的你
你走后
它习惯了看云
也看橘
柳叶湖
长成一片柳叶
并不是你的初衷
乳名 朗州,字 西洞庭
该是会忧的荷花
操心的莲藕
怪二月的风
怪燕子时不时捎信
你不得不长在堤上
卧在水里
刘司马来过
但不是为了《陋室铭》的腹稿
范公未至
却描了你的堂亲
离汩罗不远的是泪是酒吗
离春天很近的
是长柳叶眉的你
停弦渡
不去修梅
也不去杉板杨板
只选择停弦渡
站在你的面前
此刻,吸引司马相如的
还是卓文君的衣衫
你两岸的风情
犹如佳人的款款
于是琴也顾不上弹了
只注目橘花里制陶的岸
心真想静如止水
然陶里满是鱼虾雀跃
莲荷 翠柳 花枝
是那么的活灵活现
且,陶里大珠小珠的私语
老萦绕在人的耳边
桃花源
弄不清你为啥种那么多桃林
食之不竭
赏之不尽
几千年走来
你继续笑着春风
我还是书生举子的模样
望一眼长安
嗅一嗅你
梦中的花仙
扯着我,不肯醒来
陶翁不在
菊也少来
只剩泛滥的桃红
悄悄递给我
千年的花讯和
救命的药丸


□ 李 静

春未老,风流桥边柳色新,和风轻拂,竹林索索作响。
春天的斗门镇是温暖的,嫩绿的,到处散发着青草的气息。一条清澈的小溪从黄杨山蜿蜒而来,到了这儿就汇成了一条河流,河上的风流桥成了两岸居民出行的交通要道。
风流桥这名字引人浮想联翩,其实就是一座水泥桥,粗糙的水泥柱子护栏,无法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名桥媲美。但它在斗门人眼里是美的,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美,桥下的流水清澈平缓,依稀可见河床里白沙、小石头;两岸杂树丛生,鸟儿嬉闹,风流婉转,连桥上的天空也洋溢着春的气息。
斗门旧街倚在风流桥不远的地方,上世纪这里不叫旧街,称为斗门墟。别的地方都是烂泥路,这里却是宽阔的水泥路。这儿的建筑风格跟斗门其他地方不一样,街上的楼房融合了西洋、岭南的建筑风格,相传有100多年的历史。丁字形的骑楼街全是密密麻麻的、带骑楼的楼房,一间连着一间,没有一点缝隙。
这种楼房呈长方型,从正面看是两层,走进去别有洞天:分前后座,前座两层,后座却有三层,甚至四层。功能齐全:一楼前座高挑,开阔,敞亮,用于店铺的门面;二楼前座临街光线好,大气,典雅,一般用作主人的会客厅;后座是多楼层,玲珑别致,一楼用作仓库;楼上几层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布匹店那边一排店铺都是这种长长的房子,一直延伸到后坡的上林街,房子依地势而建,后面有采光、通风的天井和开放式厨房。从厨房后门出来,拾级而上,还有小巧的后花园,挖一口水井,种上一两棵树,大都是石榴、黄皮、枇杷之类本地人爱吃的果树,树下安置石凳和石桌,夏夜可纳凉。穿过门廊,推门而出就是后街。如果说前座像胸襟广阔的男主人,后座与小花园则是风姿绰约而精致的女主人,完美的组合。
街的另一侧楼房结构有点不同。那边的地势平坦,楼房的功能也是前铺后居,高大宽敞的前座足有两层那么高,后座则是紧凑的货仓或居住处。用木头、青砖与水泥混搭而成的二楼、三楼,临街的墙面做得很考究,窗户安装彩色的玻璃,宝蓝、深紫、墨绿、土黄、玫红……上有雕花的圆拱洋溢异域的风情,胜兰餐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晚上的霓虹灯数他家的最绚丽。
斗门旧街虽然小,上世纪可是斗门的经济文化中心,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店铺林立,百货店、书店、缸瓦店、打铁铺、照相馆、布匹店、电影院、西餐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而我的小学同学大多数住在这条街上,店里的人都是街坊邻里。放学后我跟随着他们一间一间店铺闲逛。我们会为一件玩具在百货店的橱窗前徘徊半天,让售货员取出来,拿在手里把玩,直到他说:“买回去玩吧。”才依依不舍地放下。
有时,我们到街上阿德叔的地摊前,为挑一个扎小辫的蝴蝶结而乱翻一通,把所有货品都弄乱,结果被他轰走。新华书店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总惦着那几本连环画,在钱没有攒够之前看看它们还在不在。
春天的日子渐长,黄昏时分,夕阳撒满了悠长的街道,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在那些镶有彩色玻璃的窗格上跳跃、闪烁,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绎着这里曾经动人心魄的故事。当各家各户饭菜的香气飘出,孩子们就知道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一幢幢老房子走过百年沧桑,见证了小镇上一个个孩童的成长。慢慢的,他们都出去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再后来,家中的老人驾鹤西去,外出的后辈久不回乡,街上的楼房也慢慢地老去,进入新世纪后渐渐归于沉寂。走在旧街上,我见不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只有那些外墙斑驳的老房子、老字号依然伫立在那儿,等待外出的孩子归来。
何时才能重见热闹的斗门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今天的斗门旧街竟成了斗门镇的旅游名片。近十年来,经过政府不懈的努力,旧街那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成了石板路,斑驳已久的老房子已翻新,连那些彩色玻璃也刷得晶亮,犹如老人穿上了新衣裳,一座座精神抖擞地接待四方游客。胜兰餐厅、顺天隆、广英祥……这些熟悉的老字号重新开业,热情的店主为你讲述老斗门的故事,你可以尝试做手工艺品,感受老斗门百年的传统工艺。
咸鱼街小食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吃上一碗秘制的叉烧河粉,食物的美味又把我带回风流桥边那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斗门墟。
□ 何晓晴
霜风起来的时候,秋就披着多彩的外衣,驾着北风,追着雁声,翻越远水千山,从北往南赶。
在秋到来前,果实自觉地一颗一颗饱满起来。她们背负着一年的风霜玉露,也承载着命运无数次的垂青和搓揉,在逐日成长和日月流变中,她们就变得无比坚强有骨气,也圆润可人玲珑有致,更会变得包容大气,色泽鲜艳,甚至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秋日的原野里,因为一树一树的果实,风里都浸满了丰收的滋味。
果实心里清楚,秋是带着霜给她们来点卤,给她们最幸福的奖掖,让她们去慰劳一年辛勤劳作的人们。惟其如此,她们才能够完成各自的使命。如果自己不努力饱满成熟,不努力挣扎向阳,不全力成长,错过成为珍馐的良机,那命运完全不一样,或被弃之荒野,成为鸟雀蚕食之物;或被侥幸收获又因干瘪丑陋无用被弃之如敝履,自生自灭,无人问津。不是所有经过命运宽窄巷子的果实都能变成美味,也不是所有容颜漂亮的果子一定会有幸福的一生。
核桃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果实,她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漂亮的外形,却有着人人向往的内涵。因而在秋天里,她是人们争相宠爱的美味之一。
站在秋日的渡口,核桃开始不停追忆一生走过的路,她多么怀念花开时,弥漫在春日气息里的氤氲和温柔,多么怀念烈日当头时,立于夏的怀抱里拔节舒放时的缠绵。当秋悄悄爬上眉梢眼角时,空空的怀抱里盛满了沉甸甸的回忆。核桃的一生虽只有仓促的三季,但是她细细密密地经历了风,体会了雨,拥有热烈、舒展、绽放,收获了秋阳的朗照,醉过了红尘烟火,聆听了虫鸣蛩声,看遍了日月流转潮汐起落,懂得了驳霞残红,流烟堕雾。
唯有这样她才以貌不惊人的形象赢得了万千宠爱。
昨日,秋色横空,枝叶舞风。每日上班途经的步道上,一树一树的黄叶散发着迷人的色泽,让人的心里泛起一阵阵醉意的涟漪,眼睛一霎一霎眩晕。有那么一刹那,世界似乎脱离了固有的真相,飘落在金色营造的缭乱视角里。不料秋雨潇潇而至,阴云遮去所有的光亮,寒雨霎时落下,一夕间剥落了秋日的美好情绪。
天放晴了,秋老了,叶片尽落,枝丫裸露。
原以为核桃林藏在村子深处,庄户人家的青墙院落和红砖屋脊会把肃杀秋风挡在山外,秋风秋雨会手下留情,让树叶留在枝头,延续秋日最后的恋歌。然而,岁月风雨对任何事物都一样无情冷酷,一夜间200亩核桃园中无数株核桃片叶不留,核桃也被击落殆尽。一地的枯叶仍然簇拥着同样被命运捶打着从高枝跌落的核桃,有种同甘苦共命运的厚道和好德,让人心生无限遐思。有的核桃在跌落中从厚厚的包衣中破壳而出,有的还藏在包衣里,享受在它们最后的保护和疼惜,休戚与共。满地的核桃像一颗颗珠圆玉润的珠子,虽躺在伤心伤感的落叶中,仍然难掩其光华和玉貌。
我们一行应朋友之邀来摘核桃,出发前,想象爬满了思维:一颗颗核桃高挂枝头,树枝高大,需用长杆击落,或攀爬于枝干高处大费周折的才能获得一鳞半爪,这样的劳作多少带有挑战性,一次采摘,一定让我们能重温到挥汗如雨后满载而归的快乐。
到了核桃园后,昨天还枝繁叶茂的桃枝桃叶,经寒霜一夜敲击,核桃和叶片一起掉落,季节真有惊人的规律,霜凋秋叶尽,让任何人力都无法撼动。在一阵阵唏嘘感叹声中,我们开始毫不费力地捡拾起核桃,此时每个人都难掩内心的欢喜,俯首于松软的厚厚的落叶间捡拾,采摘的艰辛瞬间换成不劳而获的快乐,但是心底不时会涌起丝丝遗憾,毕竟采摘与捡拾不一样,想象与现实往往大相径庭。
面对蓝天,她想遨游太空;耳听风啸,她想御风而行;看见花开,她想灿若云锦。总之,成长就是不断试着成为各种可能、不断做梦的过程。在岁月风雨中,人多像草木,又大多不如草木。
乘着夜色归家,一种意犹未尽的情素萦绕于胸,只好填词一阙,略记采摘之趣。
《西江月·采摘核桃》
雨霁鸿催秋熟,桃园尚有云珠。
霜风频敲古林疏,凝目垂情宝树。
俯首躬身捡拾,笑声掠过裙裾。
斑斓染暮醉归途,姊妹提篮微步。
□ 赵绪奎
橘子洲
几百上千年的等
只为那个人的到来
陪你的
有鸟有鱼
有过往的船只
飘飘的,聚拢又散的云烟
那些戏沙击水的游客
那些伴侣、同学
直至一个人
从冲里走来
听恩爱的鸟语
看相拥的浪花
沙,也不知不觉抱在一起
只是,一洲的板仓橘
该选哪一颗甜
小东江读鱼
我一筷子就夹疼了小东江
认识小东江
得从一条鱼开始
喜欢它的白
它的欢
它灵动的妩媚
你的理解
你的注目
是风的花 雨的瓣
当然,一步一回头的
不只是鱼
还有台阶上的你
你走后
它习惯了看云
也看橘
柳叶湖
长成一片柳叶
并不是你的初衷
乳名 朗州,字 西洞庭
该是会忧的荷花
操心的莲藕
怪二月的风
怪燕子时不时捎信
你不得不长在堤上
卧在水里
刘司马来过
但不是为了《陋室铭》的腹稿
范公未至
却描了你的堂亲
离汩罗不远的是泪是酒吗
离春天很近的
是长柳叶眉的你
停弦渡
不去修梅
也不去杉板杨板
只选择停弦渡
站在你的面前
此刻,吸引司马相如的
还是卓文君的衣衫
你两岸的风情
犹如佳人的款款
于是琴也顾不上弹了
只注目橘花里制陶的岸
心真想静如止水
然陶里满是鱼虾雀跃
莲荷 翠柳 花枝
是那么的活灵活现
且,陶里大珠小珠的私语
老萦绕在人的耳边
桃花源
弄不清你为啥种那么多桃林
食之不竭
赏之不尽
几千年走来
你继续笑着春风
我还是书生举子的模样
望一眼长安
嗅一嗅你
梦中的花仙
扯着我,不肯醒来
陶翁不在
菊也少来
只剩泛滥的桃红
悄悄递给我
千年的花讯和
救命的药丸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