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珠海各界代表讲述“珠港情缘”

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来,珠海和香港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珠港两地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距离短了,心更近了,两地居民的交流联系也更加紧密。在今天这一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聆听珠海各界代表讲述他们的“珠港情缘”,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天威集团创始人贺良梅:
希望香港企业家和青少年主动融入大湾区

贺良梅

“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内地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十年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从“重新认识内地”到企业规模不断拓展,从当日往来珠港办公到在珠海长期居住,天威集团创始人贺良梅颇为感慨。

上世纪80年代末,贺良梅第一次前往珠海考察,便决定把工厂建在珠海。“过往,我们港商有资源、有技术,也有带动产业发展的信心;现在,不少内地同行跑得更快、走得更前,我们更需要学习内地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国内第一家打印耗材工厂落地珠海后,天威集团基于技术创新,逐步从传统打印耗材领域拓展到工业打印应用、3D打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至今积累超过3000项全球技术专利。不过,贺良梅还是那句话,“还不够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设想在实践中步步成型,贸易、航运、金融、科技等发展要素在身边涌动发亮,贺良梅正重新思考香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一国两制’带给了香港很多支持,国家给予了香港不少利好政策,湾区城市怎么融合?香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发展?香港要重新明确发展定位,努力争取和打拼。”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贺良梅相信,香港在金融、制度规则、对外交流、文化交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的“基础扎实、资源丰富”。同时,贺良梅认为,香港的企业家、青少年需要主动走入湾区、走进内地,“眼见为实”地沟通交流,了解国家发展动向,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贺良梅表示:“大湾区发展越来越快,香港和内地交流越来越频繁。希望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可以带领企业和居民踏入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香港和祖国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市政协港区委员、香港珠海社团总会理事长刘京星:
始终为两地的发展与繁荣“牵线搭台”

刘京星

仲夏时节,凤凰花开。弹指一挥间,2022年7月1日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日子。

市政协港区委员、香港珠海社团总会理事长刘京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珠海引进的“香洲毛纺厂”就是港商曹光彪投资珠海经济特区的第一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亦是全国首家补偿贸易企业,堪称珠港开展合作互赢的“吃螃蟹”企业,至今仍被作为招商引资合作典范。自此,两地交流密切,投资设厂,转口贸易,互动共振,为珠港的互利共赢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商机。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上世纪90年代我积极投身特区建设,兴办了商业物业品牌综合体,献力与服务两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刘京星说,“这是我爱港爱珠的情结所在。”

作为一名市政协港区委员,刘京星表示,首先要做到做好的是心系祖国、情牵珠港,为两地的发展与繁荣“牵线搭台”,牵住热爱国家、了解珠海改革开放历史的主轴线,搭起香港新生代青年融入湾区、创业创新创造的服务平台,真诚当好珠港青年手拉手、融合发展的贴心人。

“同心圆,中国梦。”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时刻,刘京星期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港珠澳大桥通畅和珠海“四区”叠加的新机遇下,香港用好用足自身优势和长处,乘风破浪肇新程,奋楫笃行向未来,闪耀着“东方之珠”的璀璨光芒,续写好狮子山下的壮丽诗篇。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黎钊德:
祝愿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再创辉煌

黎钊德

海风吹拂,晴日拂照,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香港入境大厅外的簕杜鹃正开得灿烂。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执勤五队黎钊德清楚记得: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时,这些簕杜鹃便在那里。那时,厅外是一簇簇鲜艳的花,厅内是一群群等待入境的旅客。入境旅客中,有从香港游玩归来的珠海旅客,在过关等候时还不忘提起香港之旅的趣事;有第一次经港珠澳大桥入境的香港旅客,包括想到珠海投资创业的青年、到珠海旅游的香港旅游团等。“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刚开关,便有着日均5万人次的客流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成为粤港澳三地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要枢纽。货车出入境数量逆势增长,一辆辆装载着生鲜产品、抗疫物资的货车往来三地。仅2022年第一季度,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货车10万辆次,同比2019年增加3.7倍,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收发货地已覆盖内地31个省,涵盖全球219个国家地区。在此期间,黎钊德和同事们同心协力,守牢战“疫”防线,全力支援香港。

“香港有狮子山精神,寓意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在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齐心合力,共克难关。”作为一名港珠澳大桥上的移民管理警察,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黎钊德衷心祝愿香港能在“一国两制”下再创辉煌,“我也会继续扎根岗位,如口岸外那簕杜鹃般,燃起一身红,待映香江客!”

海淼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锡鹏:
送“鱼”入“港”不停歇

翁锡鹏

凌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查验平台灯火通明,珠海市海淼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箱箱鲜活海产品经海关查验后,迅速装车施封运往香港。

“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我们是第一批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口鲜活海产品的企业。” 翁锡鹏告诉记者,作为长期为香港供应水产品的主要企业之一,日均供港海产品逾30吨,“我们每日供应能力可达50吨以上,能满足香港1/5人口的需求。”

“海鲜供应经营最讲究实效。”翁锡鹏介绍道。得益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24小时通关环境,和海关优化查验流程推出的“提前申报”“开辟绿色通道”等高效措施,海淼水产运送至香港的鲜活海产品成活率近年来持续提升。“现在从珠海运送海产品到香港各大市场只需一个多小时,海产品存活率能达到98%以上。”翁锡鹏说。

“任务很重,深感责任重大!”翁锡鹏感慨道。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海淼水产一直在防疫保障供应第一线,从未中断对香港鲜活海产品的供应,“在海关帮助下,我们迎难而上,为保障香港日常物资供应做出了最大努力。”

谈及一直以来参与供港物资配送的感受,翁锡鹏表示,作为珠海市民,希望能为香港繁荣稳定尽一份力。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他认为这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希望未来能继续肩负这种民生责任,展现我们企业担当。”翁锡鹏说。

香港青年谭绮莹:
父女接力,续写“双城故事”

谭绮莹

“社工”“大白”“小蓝”“小红”“快递员”……“回”珠海参加工作3个月来,香港青年谭绮莹已习惯了在各种防疫任务间自如地切换“角色”。最近一个星期,她参与香洲区前山街道莲塘社区和白石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连续好几天和同事们忙到凌晨三、四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就像所有大时代里的幸福小故事一样,谭绮莹的父亲来到珠海发展,在这里,他收获了爱情,买房定居,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一代香港年轻人的“双城浪漫故事”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25年过去,当年的“小谭”变成了如今的“老谭”,现在23岁的女儿接过了老爸的“接力棒”,续写起属于自己的精彩“双城故事”。

谭绮莹从小在香港长大、上学,但因为父母在珠海,她经常往返两地,从小到大过惯了“双城生活”。今年大学毕业后,谭绮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珠海。如今,谭绮莹是前山街道“相约星期六”邻里活动项目的策划人。小小的街道“工作岗位”,里面有服务街坊的“大文章”。她所在的前山街道创益汇是前山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政府民生工程落地和服务街坊的工作。

“香港和珠海,都在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有很多的机遇、有干事的舞台、有发展的空间,很适合年轻人闯荡一番。”谭绮莹说,在香港疫情严重的时候,内地包括珠海积极给予医疗援助。“作为在珠海发展的香港青年,我在社会组织工作,要尽心为珠海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为珠海的街坊做好服务。”

珠海市香山学校副校长陆晓霖:
希望加强与香港两所姊妹校沟通和交流

陆晓霖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5月25日,一首珠港两地孩子童年时就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之珠》,隔着屏幕在珠海市香山学校和该校姊妹校香港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同时响起。

当天,这两所学校开展了“保育和饮食文化”云端交流会。活动中,香港学生分享了香港传统的花牌文化、香港美食以及智能编程作品等;香山学校的学生娓娓道来一个个红色故事,分享诗歌文化,现场展示书法技艺。两地学子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彼此情谊,现场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采取线上交流的形式,通过主题演讲、诵读诗词、妙问妙答等互动交流方式,让孩子们施展才艺、开阔视野,感受双方独特的文化气息,浓浓的文化氛围氤氲流淌在孩子们的心头,进一步推动两地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同时,我校教师也可从中借鉴香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学校管理视野。”珠海市香山学校副校长陆晓霖介绍。

2017年起,香山学校与香港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香港东华三院李赐豪小学两所学校建立姊妹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两所姊妹校分别有百余名师生到香山学校访问交流,开展“走进课堂”、体育赛事、文艺汇演等活动。陆晓霖说:“这两所姊妹校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培养,在教研、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成熟的经验,有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两地师生早日达成线下实地交流的心愿。”陆晓霖表示,期待将来可以到香港去,开展访学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让师生们亲身体验香港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
香港背靠祖国拥有良好发展前景

闫澍 珠海传媒集团 曾遥/摄

闫澍在横琴工作已有三年半时间,他所在的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建筑领域的粤港澳三地联营企业。在横琴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闫澍推动了《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规定》的制定与实施。这部法规是内地第一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实现香港和澳门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直接提供服务。

2018年,需要频繁往返香港和横琴的闫澍,成了港珠澳大桥开通的“第一批受益者”。而2020年新横琴口岸实现“一地两检”,也让经常前往澳门的他感受到极大的便利。他说:“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体制机制的衔接,让粤港澳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闫澍还清楚地记得25年前香港回归祖国时的场景,那年他15岁。那天凌晨,他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解放军进驻香港的直播,而前一天下午他刚看完当时的热映电影《鸦片战争》。“从波谷到波峰,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那种心灵的冲击力是巨大的。”闫澍动情地说。

而当时的他并未想到,10年后,他会与香港产生联结。2007年,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闫澍,赴香港大学攻读博士,从此开启了他与香港的情缘。毕业后,他放弃留校教书的机会,选择扎根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建筑工程界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闫澍认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香港应该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UIC香港籍学生赵港成:
愿作香港与内地沟通交流的纽带

赵港成

来自香港的赵港成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2019级全球化与发展专业的学生。今年6月,伴随着大三课程的结束,他度过了在珠海学习生活的三年时光。

2018年之前,赵港成对珠海的了解并不多。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极大便利了往返珠港两地的人员,也让赵港成与珠海变得紧密起来。在UIC读书期间,导师带领赵港成前往珠海市博物馆、淇澳岛等地,了解珠海的历史、文化、饮食习惯、人文风俗等,实地考察城市发展,感受城市脉动。赵港成对珠海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漂亮、宜居,很有发展潜力。

今年1月,在得知凤山街道长沙社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后,赵港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每个‘清零’的背后,都离不开工作人员无私的付出。我十分敬佩他们,也希望自己能为珠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赵港成分享道。

“香港是我的家,珠海是我读书的地方。希望毕业以后可以作内地与香港沟通交流的纽带,将在内地生活的所见所闻、好的经验与做法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香港青年更了解祖国,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赵港成说。

谈及对未来的期望,赵港成表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两地尽快恢复正常通关。“希望香港、祖国发展得更好。祝祖国繁荣昌盛!”

统筹:靳碧海
文字:莫海晖 肖皓方 宋雪梅 何进 张景璐 陈雁南
实习生:甘园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署名图片除外)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孙宁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珠海各界代表讲述“珠港情缘”
珠海特区报 2022-07-01 08:08

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来,珠海和香港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珠港两地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距离短了,心更近了,两地居民的交流联系也更加紧密。在今天这一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聆听珠海各界代表讲述他们的“珠港情缘”,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天威集团创始人贺良梅:
希望香港企业家和青少年主动融入大湾区

贺良梅

“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内地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十年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从“重新认识内地”到企业规模不断拓展,从当日往来珠港办公到在珠海长期居住,天威集团创始人贺良梅颇为感慨。

上世纪80年代末,贺良梅第一次前往珠海考察,便决定把工厂建在珠海。“过往,我们港商有资源、有技术,也有带动产业发展的信心;现在,不少内地同行跑得更快、走得更前,我们更需要学习内地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国内第一家打印耗材工厂落地珠海后,天威集团基于技术创新,逐步从传统打印耗材领域拓展到工业打印应用、3D打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至今积累超过3000项全球技术专利。不过,贺良梅还是那句话,“还不够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设想在实践中步步成型,贸易、航运、金融、科技等发展要素在身边涌动发亮,贺良梅正重新思考香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一国两制’带给了香港很多支持,国家给予了香港不少利好政策,湾区城市怎么融合?香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发展?香港要重新明确发展定位,努力争取和打拼。”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贺良梅相信,香港在金融、制度规则、对外交流、文化交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的“基础扎实、资源丰富”。同时,贺良梅认为,香港的企业家、青少年需要主动走入湾区、走进内地,“眼见为实”地沟通交流,了解国家发展动向,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贺良梅表示:“大湾区发展越来越快,香港和内地交流越来越频繁。希望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可以带领企业和居民踏入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香港和祖国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市政协港区委员、香港珠海社团总会理事长刘京星:
始终为两地的发展与繁荣“牵线搭台”

刘京星

仲夏时节,凤凰花开。弹指一挥间,2022年7月1日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日子。

市政协港区委员、香港珠海社团总会理事长刘京星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珠海引进的“香洲毛纺厂”就是港商曹光彪投资珠海经济特区的第一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亦是全国首家补偿贸易企业,堪称珠港开展合作互赢的“吃螃蟹”企业,至今仍被作为招商引资合作典范。自此,两地交流密切,投资设厂,转口贸易,互动共振,为珠港的互利共赢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商机。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上世纪90年代我积极投身特区建设,兴办了商业物业品牌综合体,献力与服务两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刘京星说,“这是我爱港爱珠的情结所在。”

作为一名市政协港区委员,刘京星表示,首先要做到做好的是心系祖国、情牵珠港,为两地的发展与繁荣“牵线搭台”,牵住热爱国家、了解珠海改革开放历史的主轴线,搭起香港新生代青年融入湾区、创业创新创造的服务平台,真诚当好珠港青年手拉手、融合发展的贴心人。

“同心圆,中国梦。”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时刻,刘京星期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港珠澳大桥通畅和珠海“四区”叠加的新机遇下,香港用好用足自身优势和长处,乘风破浪肇新程,奋楫笃行向未来,闪耀着“东方之珠”的璀璨光芒,续写好狮子山下的壮丽诗篇。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黎钊德:
祝愿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再创辉煌

黎钊德

海风吹拂,晴日拂照,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香港入境大厅外的簕杜鹃正开得灿烂。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执勤五队黎钊德清楚记得: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时,这些簕杜鹃便在那里。那时,厅外是一簇簇鲜艳的花,厅内是一群群等待入境的旅客。入境旅客中,有从香港游玩归来的珠海旅客,在过关等候时还不忘提起香港之旅的趣事;有第一次经港珠澳大桥入境的香港旅客,包括想到珠海投资创业的青年、到珠海旅游的香港旅游团等。“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刚开关,便有着日均5万人次的客流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成为粤港澳三地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要枢纽。货车出入境数量逆势增长,一辆辆装载着生鲜产品、抗疫物资的货车往来三地。仅2022年第一季度,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货车10万辆次,同比2019年增加3.7倍,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收发货地已覆盖内地31个省,涵盖全球219个国家地区。在此期间,黎钊德和同事们同心协力,守牢战“疫”防线,全力支援香港。

“香港有狮子山精神,寓意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在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齐心合力,共克难关。”作为一名港珠澳大桥上的移民管理警察,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黎钊德衷心祝愿香港能在“一国两制”下再创辉煌,“我也会继续扎根岗位,如口岸外那簕杜鹃般,燃起一身红,待映香江客!”

海淼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锡鹏:
送“鱼”入“港”不停歇

翁锡鹏

凌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查验平台灯火通明,珠海市海淼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箱箱鲜活海产品经海关查验后,迅速装车施封运往香港。

“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我们是第一批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口鲜活海产品的企业。” 翁锡鹏告诉记者,作为长期为香港供应水产品的主要企业之一,日均供港海产品逾30吨,“我们每日供应能力可达50吨以上,能满足香港1/5人口的需求。”

“海鲜供应经营最讲究实效。”翁锡鹏介绍道。得益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24小时通关环境,和海关优化查验流程推出的“提前申报”“开辟绿色通道”等高效措施,海淼水产运送至香港的鲜活海产品成活率近年来持续提升。“现在从珠海运送海产品到香港各大市场只需一个多小时,海产品存活率能达到98%以上。”翁锡鹏说。

“任务很重,深感责任重大!”翁锡鹏感慨道。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海淼水产一直在防疫保障供应第一线,从未中断对香港鲜活海产品的供应,“在海关帮助下,我们迎难而上,为保障香港日常物资供应做出了最大努力。”

谈及一直以来参与供港物资配送的感受,翁锡鹏表示,作为珠海市民,希望能为香港繁荣稳定尽一份力。同时,作为企业管理者,他认为这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希望未来能继续肩负这种民生责任,展现我们企业担当。”翁锡鹏说。

香港青年谭绮莹:
父女接力,续写“双城故事”

谭绮莹

“社工”“大白”“小蓝”“小红”“快递员”……“回”珠海参加工作3个月来,香港青年谭绮莹已习惯了在各种防疫任务间自如地切换“角色”。最近一个星期,她参与香洲区前山街道莲塘社区和白石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连续好几天和同事们忙到凌晨三、四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就像所有大时代里的幸福小故事一样,谭绮莹的父亲来到珠海发展,在这里,他收获了爱情,买房定居,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一代香港年轻人的“双城浪漫故事”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25年过去,当年的“小谭”变成了如今的“老谭”,现在23岁的女儿接过了老爸的“接力棒”,续写起属于自己的精彩“双城故事”。

谭绮莹从小在香港长大、上学,但因为父母在珠海,她经常往返两地,从小到大过惯了“双城生活”。今年大学毕业后,谭绮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珠海。如今,谭绮莹是前山街道“相约星期六”邻里活动项目的策划人。小小的街道“工作岗位”,里面有服务街坊的“大文章”。她所在的前山街道创益汇是前山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政府民生工程落地和服务街坊的工作。

“香港和珠海,都在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有很多的机遇、有干事的舞台、有发展的空间,很适合年轻人闯荡一番。”谭绮莹说,在香港疫情严重的时候,内地包括珠海积极给予医疗援助。“作为在珠海发展的香港青年,我在社会组织工作,要尽心为珠海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为珠海的街坊做好服务。”

珠海市香山学校副校长陆晓霖:
希望加强与香港两所姊妹校沟通和交流

陆晓霖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5月25日,一首珠港两地孩子童年时就耳熟能详的歌曲《东方之珠》,隔着屏幕在珠海市香山学校和该校姊妹校香港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同时响起。

当天,这两所学校开展了“保育和饮食文化”云端交流会。活动中,香港学生分享了香港传统的花牌文化、香港美食以及智能编程作品等;香山学校的学生娓娓道来一个个红色故事,分享诗歌文化,现场展示书法技艺。两地学子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彼此情谊,现场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采取线上交流的形式,通过主题演讲、诵读诗词、妙问妙答等互动交流方式,让孩子们施展才艺、开阔视野,感受双方独特的文化气息,浓浓的文化氛围氤氲流淌在孩子们的心头,进一步推动两地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同时,我校教师也可从中借鉴香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学校管理视野。”珠海市香山学校副校长陆晓霖介绍。

2017年起,香山学校与香港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香港东华三院李赐豪小学两所学校建立姊妹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两所姊妹校分别有百余名师生到香山学校访问交流,开展“走进课堂”、体育赛事、文艺汇演等活动。陆晓霖说:“这两所姊妹校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培养,在教研、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成熟的经验,有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两地师生早日达成线下实地交流的心愿。”陆晓霖表示,期待将来可以到香港去,开展访学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让师生们亲身体验香港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
香港背靠祖国拥有良好发展前景

闫澍 珠海传媒集团 曾遥/摄

闫澍在横琴工作已有三年半时间,他所在的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建筑领域的粤港澳三地联营企业。在横琴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闫澍推动了《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认可规定》的制定与实施。这部法规是内地第一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实现香港和澳门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直接提供服务。

2018年,需要频繁往返香港和横琴的闫澍,成了港珠澳大桥开通的“第一批受益者”。而2020年新横琴口岸实现“一地两检”,也让经常前往澳门的他感受到极大的便利。他说:“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体制机制的衔接,让粤港澳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闫澍还清楚地记得25年前香港回归祖国时的场景,那年他15岁。那天凌晨,他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解放军进驻香港的直播,而前一天下午他刚看完当时的热映电影《鸦片战争》。“从波谷到波峰,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那种心灵的冲击力是巨大的。”闫澍动情地说。

而当时的他并未想到,10年后,他会与香港产生联结。2007年,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闫澍,赴香港大学攻读博士,从此开启了他与香港的情缘。毕业后,他放弃留校教书的机会,选择扎根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建筑工程界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闫澍认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许多有利发展条件和独特竞争优势。“香港应该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UIC香港籍学生赵港成:
愿作香港与内地沟通交流的纽带

赵港成

来自香港的赵港成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2019级全球化与发展专业的学生。今年6月,伴随着大三课程的结束,他度过了在珠海学习生活的三年时光。

2018年之前,赵港成对珠海的了解并不多。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极大便利了往返珠港两地的人员,也让赵港成与珠海变得紧密起来。在UIC读书期间,导师带领赵港成前往珠海市博物馆、淇澳岛等地,了解珠海的历史、文化、饮食习惯、人文风俗等,实地考察城市发展,感受城市脉动。赵港成对珠海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漂亮、宜居,很有发展潜力。

今年1月,在得知凤山街道长沙社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后,赵港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每个‘清零’的背后,都离不开工作人员无私的付出。我十分敬佩他们,也希望自己能为珠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赵港成分享道。

“香港是我的家,珠海是我读书的地方。希望毕业以后可以作内地与香港沟通交流的纽带,将在内地生活的所见所闻、好的经验与做法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香港青年更了解祖国,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赵港成说。

谈及对未来的期望,赵港成表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两地尽快恢复正常通关。“希望香港、祖国发展得更好。祝祖国繁荣昌盛!”

统筹:靳碧海
文字:莫海晖 肖皓方 宋雪梅 何进 张景璐 陈雁南
实习生:甘园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署名图片除外)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