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千亿级规模!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全国领先
2021年2月,金邦达工作人员展示新一代芯片样版。这是采用新一代国产安全芯片、支持国密算法和采用自主软件架构设计的金融IC卡产品。(资料图)

2021年,珠海市集成电路产值125.83亿元,同比增长超35%,亿元收入规模企业22家,在蓝牙TWS芯片、打印耗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封装基板等细分领域国内领先……近日,《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度)》正式发布。

该《产业白皮书》编制工作由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端智库)负责撰写,在珠海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等43家单位的共同参与下,经过企业走访、行业调研和集中研讨,历时4个多月完成,全文近2万字、专业图表20余张,成为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年度发展的全景图。

记者梳理发现,该《产业白皮书》透露,珠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位,在多个设计和制造细分领域具备全国领军优势。

强产业——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超1000亿元

当前,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产业第一”,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集成电路产业,正是珠海明确提出要聚焦做大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根据规划,到2025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模要超过1000亿元,初步建成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产业白皮书》显示,在产业结构上,目前集成电路设计是珠海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规模最大的环节,设计业产业规模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第2位;制造业全年营收接近1亿元,在全行业的占比提升到0.8%;封测业全年营收0.36亿元,在全行业中占比为0.3%;集成电路设备、材料等其他产业收入规模超过18.71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在14.9%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4.8个百分点。

经过30多年发展,珠海已聚集100多家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在企业业绩上,珠海市过亿元收入规模的集成电路企业达到22家,2021年珠海市集成电路上市企业增加到5家,分别为全志科技、欧比特、纳思达、炬芯科技和美佳音。

一颗“米粒”大小的集成电路,要经过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等环节,由此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少业内人士曾指出,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早,在设计方面比较强,但是制造、封测方面仍然比较欠缺。

实际上,珠海市近年来推出了不少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珠海市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并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和产业基金、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推动各资源要素向集成电路产业集聚。

《产业白皮书》显示,珠海集成电路制造业虽规模不大,但具备后发优势。英诺赛科作为国内最先实现硅基氮化镓器件量产的IDM企业,在珠海建成投产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线,营收增长快速。新锐企业镓未来在珠海启动IDM产能建设,夯实珠海在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国内领军地位。在集成电路封测与支撑业领域,中芯集成目前具备每年3.6万片的半导体测试产能,正逐步提升至每年10万片产能;珠海越亚独创“铜柱法”生产无芯封装基板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生产的封装基板已进入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厂供应链,在国内集成电路封装基板领域居于领军地位。

英诺赛科珠海工厂生产线。图片来源于英诺赛科官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珠海将通过“以投促引”方式,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设计、制造、封装、设备和材料等5个环节,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引进、落地、达产。

目前,引进了芯动科技、芯耀辉等IP新锐公司,为珠海在IP领域打造国内最强企业集群奠定基础;引进了壁仞科技、集创北方等GPU、显示驱动等“卡脖子”芯片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珠海服务国家战略的承载力;推进越亚IC封装载板项目在珠海快速扩大产能,强化本地配套能力,努力“补链”、“强链”。

好项目、大项目依然是新一轮布局的重中之重。据了解,目前我市正积极对接方瑞联合(12英寸显示驱动高端定制晶圆生产厂商)、韩国SK集团(全球前十大集成电路代工和前三大存储器企业)、通富微电(国内前三大封测企业)、771所(先进封测企业)、兴森科技(先进封装载板)、加速科技(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龙头)商谈项目落地事宜。

强担当——支撑广东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加速数字经济赋能升级、支撑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

2021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争取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再次喊出“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这都意味着,在京津冀、长三角之外,广东希望撑起另一个集成电路产业支点。

可以说,珠海如何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瞄准“千亿级”目标全力进发,既关系到自身如何撬动产业发展“这盘棋”,迅速提升自身能级量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更是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应有之义。

打印耗材芯片。图片来源于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产业白皮书》透露,珠海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在蓝牙TWS芯片、打印耗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三大特色领域具备国内领军优势。珠海企业研发的打印耗材兼容芯片占据全球超50%市场份额,TWS蓝牙主控芯片出货量及销售额位列本土第一,电源管理芯片领域诞生快充头PD协议芯片双雄。同时,珠海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对关键芯片技术进行前瞻布局,亿智、妙存、芯动力、齐芯等新兴企业具备高成长性潜力。

从薄弱处下手,突破掣肘;在最前沿深耕,敢于创新。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打好“三张牌”:一是进一步巩固提升设计业发展优势,围绕IP核、EDA等环节抓强链;二是紧盯产业链短板,着力引进布局晶圆制造、大型IDM、先进封测、专用设备等重大项目抓补链;三是坚持错位发展,聚焦发展高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人工智能芯片、高端GPU抓延链。

与此同时,珠海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早在2004年省市就已共建成立了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面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技术咨询、产品测试、人才培养等服务。近年来,又相继成立了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珠海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2021年,我市积极参与投资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目前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20亿元,其中首期募集45亿元、珠海出资25亿元)和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设计子基金(目标规模不低于90亿元,其中首期募集50亿元、珠海出资25亿元)已落户珠海并签约正式运作,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如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打造产业集群同样是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不少专家学者建议,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珠海和澳门在集成电路创新资源上的协同和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制订集成电路高端人才专项奖励政策,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全球优质人才扎根发展。

《产业白皮书》撰写单位、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龚斌博士介绍,珠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优越的产业政策条件、良好的区域产业协同及“中国芯”活动提升的城市产业品牌。

“当前,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在产业结构、产业协同、投资拉动、人才供给及产业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珠海市下一步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实施精准招商、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粤澳协同、优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全面升级。”龚斌表示。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编辑:张文单 王朝辉 责任编辑:王朝辉
微信
朋友圈
剑指千亿级规模!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全国领先
观海融媒 2022-07-15 22:58
2021年2月,金邦达工作人员展示新一代芯片样版。这是采用新一代国产安全芯片、支持国密算法和采用自主软件架构设计的金融IC卡产品。(资料图)

2021年,珠海市集成电路产值125.83亿元,同比增长超35%,亿元收入规模企业22家,在蓝牙TWS芯片、打印耗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封装基板等细分领域国内领先……近日,《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度)》正式发布。

该《产业白皮书》编制工作由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端智库)负责撰写,在珠海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等43家单位的共同参与下,经过企业走访、行业调研和集中研讨,历时4个多月完成,全文近2万字、专业图表20余张,成为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年度发展的全景图。

记者梳理发现,该《产业白皮书》透露,珠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位,在多个设计和制造细分领域具备全国领军优势。

强产业——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超1000亿元

当前,珠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产业第一”,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集成电路产业,正是珠海明确提出要聚焦做大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根据规划,到2025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模要超过1000亿元,初步建成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产业白皮书》显示,在产业结构上,目前集成电路设计是珠海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规模最大的环节,设计业产业规模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第2位;制造业全年营收接近1亿元,在全行业的占比提升到0.8%;封测业全年营收0.36亿元,在全行业中占比为0.3%;集成电路设备、材料等其他产业收入规模超过18.71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在14.9%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4.8个百分点。

经过30多年发展,珠海已聚集100多家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在企业业绩上,珠海市过亿元收入规模的集成电路企业达到22家,2021年珠海市集成电路上市企业增加到5家,分别为全志科技、欧比特、纳思达、炬芯科技和美佳音。

一颗“米粒”大小的集成电路,要经过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应用等环节,由此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不少业内人士曾指出,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早,在设计方面比较强,但是制造、封测方面仍然比较欠缺。

实际上,珠海市近年来推出了不少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珠海市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并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和产业基金、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推动各资源要素向集成电路产业集聚。

《产业白皮书》显示,珠海集成电路制造业虽规模不大,但具备后发优势。英诺赛科作为国内最先实现硅基氮化镓器件量产的IDM企业,在珠海建成投产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线,营收增长快速。新锐企业镓未来在珠海启动IDM产能建设,夯实珠海在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国内领军地位。在集成电路封测与支撑业领域,中芯集成目前具备每年3.6万片的半导体测试产能,正逐步提升至每年10万片产能;珠海越亚独创“铜柱法”生产无芯封装基板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生产的封装基板已进入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厂供应链,在国内集成电路封装基板领域居于领军地位。

英诺赛科珠海工厂生产线。图片来源于英诺赛科官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珠海将通过“以投促引”方式,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设计、制造、封装、设备和材料等5个环节,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引进、落地、达产。

目前,引进了芯动科技、芯耀辉等IP新锐公司,为珠海在IP领域打造国内最强企业集群奠定基础;引进了壁仞科技、集创北方等GPU、显示驱动等“卡脖子”芯片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珠海服务国家战略的承载力;推进越亚IC封装载板项目在珠海快速扩大产能,强化本地配套能力,努力“补链”、“强链”。

好项目、大项目依然是新一轮布局的重中之重。据了解,目前我市正积极对接方瑞联合(12英寸显示驱动高端定制晶圆生产厂商)、韩国SK集团(全球前十大集成电路代工和前三大存储器企业)、通富微电(国内前三大封测企业)、771所(先进封测企业)、兴森科技(先进封装载板)、加速科技(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龙头)商谈项目落地事宜。

强担当——支撑广东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加速数字经济赋能升级、支撑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

2021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争取集成电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再次喊出“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这都意味着,在京津冀、长三角之外,广东希望撑起另一个集成电路产业支点。

可以说,珠海如何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瞄准“千亿级”目标全力进发,既关系到自身如何撬动产业发展“这盘棋”,迅速提升自身能级量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更是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应有之义。

打印耗材芯片。图片来源于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产业白皮书》透露,珠海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在蓝牙TWS芯片、打印耗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三大特色领域具备国内领军优势。珠海企业研发的打印耗材兼容芯片占据全球超50%市场份额,TWS蓝牙主控芯片出货量及销售额位列本土第一,电源管理芯片领域诞生快充头PD协议芯片双雄。同时,珠海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对关键芯片技术进行前瞻布局,亿智、妙存、芯动力、齐芯等新兴企业具备高成长性潜力。

从薄弱处下手,突破掣肘;在最前沿深耕,敢于创新。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打好“三张牌”:一是进一步巩固提升设计业发展优势,围绕IP核、EDA等环节抓强链;二是紧盯产业链短板,着力引进布局晶圆制造、大型IDM、先进封测、专用设备等重大项目抓补链;三是坚持错位发展,聚焦发展高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人工智能芯片、高端GPU抓延链。

与此同时,珠海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早在2004年省市就已共建成立了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面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技术咨询、产品测试、人才培养等服务。近年来,又相继成立了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珠海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2021年,我市积极参与投资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目前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20亿元,其中首期募集45亿元、珠海出资25亿元)和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设计子基金(目标规模不低于90亿元,其中首期募集50亿元、珠海出资25亿元)已落户珠海并签约正式运作,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如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打造产业集群同样是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不少专家学者建议,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珠海和澳门在集成电路创新资源上的协同和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制订集成电路高端人才专项奖励政策,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全球优质人才扎根发展。

《产业白皮书》撰写单位、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龚斌博士介绍,珠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优越的产业政策条件、良好的区域产业协同及“中国芯”活动提升的城市产业品牌。

“当前,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在产业结构、产业协同、投资拉动、人才供给及产业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珠海市下一步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实施精准招商、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粤澳协同、优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全面升级。”龚斌表示。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编辑:张文单 王朝辉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