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地”诊室,见证了最特殊的情谊

7月29日上午8时前,澳门银河大仓酒店2258房间——“李医生诊室”热闹起来。

当天,随着澳门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社区连续6天的“零新增”,“国家队”(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首批援澳队员即将返回珠海。

“李医生,我们来一张!”在贴着“李医生诊室”的门牌前,李锦民等准备返回珠海的援澳队员以及澳门的同事争着跟诊室主人李晓冬拍一张离澳前的最后合影。

“‘李医生诊室’见证和承载了我们珠澳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情谊,希望这份情谊在大湾区建设中继续发扬光大。”珠海援澳抗疫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柴宏亮对现场拍照打卡的队友们说。

29日上午,即将离开澳门的首批援澳队员在“李医生诊室”门前打卡留念。(李晓冬提供)

“诊室”缺药,澳门同胞徒步采购

应澳门特区政府请求,按照国家、广东省的部署,6月30日以来,珠海市代表广东省先后两次组织累计653名援澳核酸采样队队员(以下简称“援澳队员”)支援澳门。抵达澳门后,所有援澳队员全力以赴。他们被澳门同胞称为“国家队”。

连续不断的核酸采样工作逐渐在“国家队”中引起伤病。一些队员出现湿疹、眼睛干涩、肌肉疼痛甚至甲沟炎等病症。

7月9日凌晨1时25分,援澳战友互助交流微信群响起了“嘀嘀”声。刚刚组织一批保障物质入库的援澳队员李晓冬看到,原来是同来支援的一位邹医生眼睛突发麦粒肿,疼痛难忍,在群里发出求助。

李晓冬是骨科医生,是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援澳分队的领队,并兼任省援澳采样队的“大管家”——后勤保障组组长。

“这一刻,我有了一点小私心,给援澳队员建立一个属于大家的临时小诊室,来解决队员临时出现的伤病,确保队员轻伤不下火线。”李晓冬称,考虑到澳门抗疫压力大,医护人手紧张,身为“大管家”的他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天亮后,李晓冬开始收集队员的用药需求,同时主动收集各援澳分队出发前准备的药品。他发现很多队友因为长期用固定姿势工作引起了颈、腰、手的疼痛,而全队止痛类的膏药已经用完了。为解燃眉之急,李晓冬只好向他的澳门朋友求助。

“没问题,这个事我搞定。”10日下午,澳门韦女士欣然应允。随后,她在很多药店关门的情况下,冒着可能变黄码的风险,徒步经过多个封控区购买膏药,当晚将价值1000多元的膏药送到了李晓冬所在的氹仔酒店。

“多少钱?”“不用钱,你们辛苦了,澳门同胞感谢你们的支援。”那一刻,韦女士的真诚让李晓冬感受到了什么叫“同胞情深”。

酒店门上贴上“李医生诊室”字样。(受访者提供)

准备好常用药物后,李晓冬在门口挂上了“李医生诊室”的门牌。同时,又在微信群里发布通告:“李医生诊室(2258)”24小时开诊,急诊非急诊均可联系……

“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通告里的‘我们还有强大的互助团队,有我们在,您可以安心放心’这句话,让我倍感温暖。”来自斗门乾务镇卫生院的梁静文医生说。

“李医生诊室什么时候下班呀?”

“24小时营业。”

“请问怎么挂号?”

“免费。”

“要唔要搬凳仔,排头位?”

“主任的神手实在厉害。”

……

自“李医生诊室”挂牌后,2258房间被队友们戏称为“战地”诊室,成为全体援澳队员的健康“修复中心”。

李晓冬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队友诊疗。(受访者提供)

“你放心去澳门吧,家里有我!”

在援澳队员中,来自斗门镇中心卫生院的李锦民医生负责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因为饮食不定时以及流汗过多,他的肠胃出现了问题。自从有了“李医生诊室”后,他成为这里的常客。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李锦民在出征澳门前后,他和家人遇到的事情,让他这位铮铮汉子流下了既难过又感动的泪水。

6月25日,李锦民的母亲因身体不舒服,去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7月1日,医院告知他母亲身患重病必须做手术。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有些后悔报名了,只好征求爸爸的意见。”李锦民说。

“你是有单位的人,国家有需要,怎么能不去呢?再说,家里有我和你妹妹照顾你妈就行了,你就放心去吧!”身为退伍军人的父亲李光基话语坚定而又慈爱,但李锦民依然有些担心。

“做了手术再说吧!”“不用再说,就这么定了。”李光基摆出“严父”的面孔说。“忠孝不能两全”的李锦民流泪了。

7月1日下午3时许,看到母亲安全离开了手术室,李锦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决定。3日上午,他与母亲完成视频通话后,跟随队友们前往澳门。

在出发现场,同事李健玲拍了拍李锦民的肩膀说:“你放心去澳门吧,我们代你尽子女的责任。”

7月24日,按照《援澳队员关爱制度》的规定,李锦民所在医院副院长陈志彬上门走访慰问李锦民母亲,获知李锦民的妹妹李立娟因请假照顾母亲超出了所在公司的规定时间而被辞退,当即向相关卫生健康部门汇报。

“援澳抗疫人员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绝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家庭顾虑。”在卫生健康部门的帮助下,当日下午2时30分,李立娟收到了一家公司“面试通过,周二上班”的书面通知。

当日晚,李光基坦言:“儿子是在帮助澳门同胞,就是女儿找不到工作,我们都不后悔!”正在“李医生诊室”拿药的李锦民闻讯后,感动得掩面而泣。

这种后方支持一线队员、体现珠澳深情厚谊的爱心故事,经常在“李医生诊室”里流传。

援澳队员梁健出发前,恰巧妻子黄嘉慧出现了二孩临盆分娩迹象,比预产期提前了17天。

“因为妻子和胎儿的状态都不怎么好,那一刻我犹豫是否还去援澳抗疫。”梁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嘉慧。

“我又不是初产妈妈,而且父母就住在隔壁小区,你就安心去澳门吧!”黄嘉慧用这一番话打消了梁健的犹豫。

为了让梁健在一线安心抗疫,黄嘉慧所住医院特意为黄嘉慧母婴建立了“特殊保障群”,把相关科室负责人拉进了微信群里,要求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医院的关爱让梁健消除了担忧,也增强了他援澳的动力。连日来,梁健参与了澳门组织的多轮全员核酸采样,以娴熟的手法赢得了澳门市民一声声真诚的感谢。

“哪里有需要,梁健就会出现在哪里。”队友王玲对梁健的表现赞不绝口。

珠澳同心,澳门“清零”

说起“诊室”的故事,李晓冬称:“离不开柴宏亮副局长的鼎力支持。”

在援澳抗疫前线,珠海市健康卫生局副局长柴宏亮任珠海援澳抗疫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分管核酸采样的业务工作。“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是在与新冠病毒作战,病毒传染不认人,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保护好自己,才有机会战胜病毒。”一进入澳门,柴宏亮的“一家人”态度就温暖了澳门的医护人员。

连日来,无论是从因地制宜落实的“三区、两通道”“感控”措施,还是在酒店居住的房间划定“三区”,以及创新组建“混管”阳性人员排查机动队的上门采样服务,全体抗疫队员在“穿衣戴帽”的时刻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确保了现场采样队员“零感染”。

7月4日,随着澳门第4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开始,“提高核酸采样效率、减少预约排队等候时间”成为澳门市民关心的问题,也引起了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与澳门方面的关注。

7月5日,柴宏亮与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副局长郭昌宇、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来到威尼斯人ABC馆采样点现场办公。双方通过数据分析,决定借鉴“珠海模式”并结合澳门实际,在所有的大规模核酸采样点开展采样流程优化。

7月6日早上,双方决定先在威尼斯人ABC馆的1-2采样台试运行优化后的采样流程,结果发现澳门居民排队采样时间比原来节省了三分之二。于是,双方当即决定在全澳推广优化采样流程。

7月4日至23日,澳门完成连续10轮、为期20天的全员核酸检测,珠海援澳抗疫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累计派出医护人员9446人次支援,累计采样逾218万人次,约占全澳采样总数的32%;每日投入108人参与高风险岗位核酸采样工作,占澳门高风险岗位医护人员总数的46%。

李晓冬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队友诊疗。(受访者提供)

“队员用一个姿势采样一整天,会导致身体多处麻木酸痛。”当获知李晓冬成立了“李医生诊室”后,柴宏亮被李晓冬的暖心之举感动了,不仅在工作会议上对李晓冬予以肯定和表扬,还主动与珠海联系,为“李医生诊室”争取常用药品,与驻地酒店协调,争取酒店为“李医生诊室”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李医生诊室”先后为援澳队员提供300多次诊疗服务。正是有了“李医生诊室”的保障,653名队员没有一人因为“头痛脑热”而临阵“掉队”。

“小小诊室,闪耀着人性光辉,见证了同胞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望着即将消失的“李医生诊室”,柴宏亮百感交集。

文字:陈新年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这个“战地”诊室,见证了最特殊的情谊
珠海特区报 2022-07-30 11:20

7月29日上午8时前,澳门银河大仓酒店2258房间——“李医生诊室”热闹起来。

当天,随着澳门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社区连续6天的“零新增”,“国家队”(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首批援澳队员即将返回珠海。

“李医生,我们来一张!”在贴着“李医生诊室”的门牌前,李锦民等准备返回珠海的援澳队员以及澳门的同事争着跟诊室主人李晓冬拍一张离澳前的最后合影。

“‘李医生诊室’见证和承载了我们珠澳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情谊,希望这份情谊在大湾区建设中继续发扬光大。”珠海援澳抗疫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柴宏亮对现场拍照打卡的队友们说。

29日上午,即将离开澳门的首批援澳队员在“李医生诊室”门前打卡留念。(李晓冬提供)

“诊室”缺药,澳门同胞徒步采购

应澳门特区政府请求,按照国家、广东省的部署,6月30日以来,珠海市代表广东省先后两次组织累计653名援澳核酸采样队队员(以下简称“援澳队员”)支援澳门。抵达澳门后,所有援澳队员全力以赴。他们被澳门同胞称为“国家队”。

连续不断的核酸采样工作逐渐在“国家队”中引起伤病。一些队员出现湿疹、眼睛干涩、肌肉疼痛甚至甲沟炎等病症。

7月9日凌晨1时25分,援澳战友互助交流微信群响起了“嘀嘀”声。刚刚组织一批保障物质入库的援澳队员李晓冬看到,原来是同来支援的一位邹医生眼睛突发麦粒肿,疼痛难忍,在群里发出求助。

李晓冬是骨科医生,是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援澳分队的领队,并兼任省援澳采样队的“大管家”——后勤保障组组长。

“这一刻,我有了一点小私心,给援澳队员建立一个属于大家的临时小诊室,来解决队员临时出现的伤病,确保队员轻伤不下火线。”李晓冬称,考虑到澳门抗疫压力大,医护人手紧张,身为“大管家”的他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天亮后,李晓冬开始收集队员的用药需求,同时主动收集各援澳分队出发前准备的药品。他发现很多队友因为长期用固定姿势工作引起了颈、腰、手的疼痛,而全队止痛类的膏药已经用完了。为解燃眉之急,李晓冬只好向他的澳门朋友求助。

“没问题,这个事我搞定。”10日下午,澳门韦女士欣然应允。随后,她在很多药店关门的情况下,冒着可能变黄码的风险,徒步经过多个封控区购买膏药,当晚将价值1000多元的膏药送到了李晓冬所在的氹仔酒店。

“多少钱?”“不用钱,你们辛苦了,澳门同胞感谢你们的支援。”那一刻,韦女士的真诚让李晓冬感受到了什么叫“同胞情深”。

酒店门上贴上“李医生诊室”字样。(受访者提供)

准备好常用药物后,李晓冬在门口挂上了“李医生诊室”的门牌。同时,又在微信群里发布通告:“李医生诊室(2258)”24小时开诊,急诊非急诊均可联系……

“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通告里的‘我们还有强大的互助团队,有我们在,您可以安心放心’这句话,让我倍感温暖。”来自斗门乾务镇卫生院的梁静文医生说。

“李医生诊室什么时候下班呀?”

“24小时营业。”

“请问怎么挂号?”

“免费。”

“要唔要搬凳仔,排头位?”

“主任的神手实在厉害。”

……

自“李医生诊室”挂牌后,2258房间被队友们戏称为“战地”诊室,成为全体援澳队员的健康“修复中心”。

李晓冬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队友诊疗。(受访者提供)

“你放心去澳门吧,家里有我!”

在援澳队员中,来自斗门镇中心卫生院的李锦民医生负责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因为饮食不定时以及流汗过多,他的肠胃出现了问题。自从有了“李医生诊室”后,他成为这里的常客。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李锦民在出征澳门前后,他和家人遇到的事情,让他这位铮铮汉子流下了既难过又感动的泪水。

6月25日,李锦民的母亲因身体不舒服,去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7月1日,医院告知他母亲身患重病必须做手术。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有些后悔报名了,只好征求爸爸的意见。”李锦民说。

“你是有单位的人,国家有需要,怎么能不去呢?再说,家里有我和你妹妹照顾你妈就行了,你就放心去吧!”身为退伍军人的父亲李光基话语坚定而又慈爱,但李锦民依然有些担心。

“做了手术再说吧!”“不用再说,就这么定了。”李光基摆出“严父”的面孔说。“忠孝不能两全”的李锦民流泪了。

7月1日下午3时许,看到母亲安全离开了手术室,李锦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决定。3日上午,他与母亲完成视频通话后,跟随队友们前往澳门。

在出发现场,同事李健玲拍了拍李锦民的肩膀说:“你放心去澳门吧,我们代你尽子女的责任。”

7月24日,按照《援澳队员关爱制度》的规定,李锦民所在医院副院长陈志彬上门走访慰问李锦民母亲,获知李锦民的妹妹李立娟因请假照顾母亲超出了所在公司的规定时间而被辞退,当即向相关卫生健康部门汇报。

“援澳抗疫人员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绝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家庭顾虑。”在卫生健康部门的帮助下,当日下午2时30分,李立娟收到了一家公司“面试通过,周二上班”的书面通知。

当日晚,李光基坦言:“儿子是在帮助澳门同胞,就是女儿找不到工作,我们都不后悔!”正在“李医生诊室”拿药的李锦民闻讯后,感动得掩面而泣。

这种后方支持一线队员、体现珠澳深情厚谊的爱心故事,经常在“李医生诊室”里流传。

援澳队员梁健出发前,恰巧妻子黄嘉慧出现了二孩临盆分娩迹象,比预产期提前了17天。

“因为妻子和胎儿的状态都不怎么好,那一刻我犹豫是否还去援澳抗疫。”梁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嘉慧。

“我又不是初产妈妈,而且父母就住在隔壁小区,你就安心去澳门吧!”黄嘉慧用这一番话打消了梁健的犹豫。

为了让梁健在一线安心抗疫,黄嘉慧所住医院特意为黄嘉慧母婴建立了“特殊保障群”,把相关科室负责人拉进了微信群里,要求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医院的关爱让梁健消除了担忧,也增强了他援澳的动力。连日来,梁健参与了澳门组织的多轮全员核酸采样,以娴熟的手法赢得了澳门市民一声声真诚的感谢。

“哪里有需要,梁健就会出现在哪里。”队友王玲对梁健的表现赞不绝口。

珠澳同心,澳门“清零”

说起“诊室”的故事,李晓冬称:“离不开柴宏亮副局长的鼎力支持。”

在援澳抗疫前线,珠海市健康卫生局副局长柴宏亮任珠海援澳抗疫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分管核酸采样的业务工作。“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是在与新冠病毒作战,病毒传染不认人,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保护好自己,才有机会战胜病毒。”一进入澳门,柴宏亮的“一家人”态度就温暖了澳门的医护人员。

连日来,无论是从因地制宜落实的“三区、两通道”“感控”措施,还是在酒店居住的房间划定“三区”,以及创新组建“混管”阳性人员排查机动队的上门采样服务,全体抗疫队员在“穿衣戴帽”的时刻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确保了现场采样队员“零感染”。

7月4日,随着澳门第4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开始,“提高核酸采样效率、减少预约排队等候时间”成为澳门市民关心的问题,也引起了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与澳门方面的关注。

7月5日,柴宏亮与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副局长郭昌宇、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来到威尼斯人ABC馆采样点现场办公。双方通过数据分析,决定借鉴“珠海模式”并结合澳门实际,在所有的大规模核酸采样点开展采样流程优化。

7月6日早上,双方决定先在威尼斯人ABC馆的1-2采样台试运行优化后的采样流程,结果发现澳门居民排队采样时间比原来节省了三分之二。于是,双方当即决定在全澳推广优化采样流程。

7月4日至23日,澳门完成连续10轮、为期20天的全员核酸检测,珠海援澳抗疫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累计派出医护人员9446人次支援,累计采样逾218万人次,约占全澳采样总数的32%;每日投入108人参与高风险岗位核酸采样工作,占澳门高风险岗位医护人员总数的46%。

李晓冬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队友诊疗。(受访者提供)

“队员用一个姿势采样一整天,会导致身体多处麻木酸痛。”当获知李晓冬成立了“李医生诊室”后,柴宏亮被李晓冬的暖心之举感动了,不仅在工作会议上对李晓冬予以肯定和表扬,还主动与珠海联系,为“李医生诊室”争取常用药品,与驻地酒店协调,争取酒店为“李医生诊室”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李医生诊室”先后为援澳队员提供300多次诊疗服务。正是有了“李医生诊室”的保障,653名队员没有一人因为“头痛脑热”而临阵“掉队”。

“小小诊室,闪耀着人性光辉,见证了同胞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望着即将消失的“李医生诊室”,柴宏亮百感交集。

文字:陈新年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