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式新枪族来了!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引军迷纷纷点赞

“感觉国家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走出8号中国兵器馆轻武器展区,不少观众纷纷感慨道。作为航展的一大亮点之一,轻武器展区的各式枪支一直备受枪械爱好者和军迷的关注,11月9日,记者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装集团”)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的20式新枪族以及配装新枪的各类弹药首次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

据兵装集团建设工业总经理助理张路介绍,20式新枪族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加装光电瞄准镜,具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安全性、高适配性、长寿命等特点,可以适应全域、全天候作战环境需要。“上一届,191系列步枪作为一款新型步枪在去年航展亮相过,今年该系列步枪作为20式新枪族的代表,以家族化的形式重新回归。”张路说,“20式枪族标志着中国的轻武器颜值和制造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也标志着中国轻武器具备了在国际舞台上同台竞技的实力”。

在20式新枪族中,列装量最大,最受关注的“明星产品”是新一代5.8mm自动步枪枪族,是继95式枪族之后,时隔近三十年,5.8mm口径产品以新的面貌再次亮相。该枪族由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和精准步枪三个系列构成,包含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红外瞄准镜、枪挂榴弹发射器等配套器材。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20式新枪族公开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打卡,为了亲身体验真实枪械,展区自航展开幕起就被慕名而来的观众簇拥包围,展区内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表示期待近距离的互动体验,见证国家的强大。其中一位军迷告诉记者,新一代20式枪族的体现了我国开始走上枪械模块化道路,与国际接轨,并且逐渐摆脱人去适应武器装备的理念,走向武器装备适应人。

据悉,本次兵装集团带来了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手枪、冲锋枪、步枪、狙击步枪等全口径、全谱系的110支枪械参展,共80余款,其中新品占到70%至80%,为历届航展之最。此外,今年布展结构相较去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的枪支按照种类划分,具体分为20式枪族、新概念武器、军贸产品三个板块,更多突出产品设计家族化、系列化的特点。

“这两天,现场络绎不绝的观众让我感受到大家对轻武器产品展现出的极大热情,这是我们整个国家在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提升的一个表现。”张路希望通过本次航展,除了展示我军装备实力的进一步加强外,还可以与同行业进一步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发展。

文字:陈秀岑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应立枫 责任编辑:应立枫
20式新枪族来了!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引军迷纷纷点赞
观海融媒 2022-11-09 20:50

“感觉国家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走出8号中国兵器馆轻武器展区,不少观众纷纷感慨道。作为航展的一大亮点之一,轻武器展区的各式枪支一直备受枪械爱好者和军迷的关注,11月9日,记者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装集团”)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的20式新枪族以及配装新枪的各类弹药首次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

据兵装集团建设工业总经理助理张路介绍,20式新枪族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加装光电瞄准镜,具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安全性、高适配性、长寿命等特点,可以适应全域、全天候作战环境需要。“上一届,191系列步枪作为一款新型步枪在去年航展亮相过,今年该系列步枪作为20式新枪族的代表,以家族化的形式重新回归。”张路说,“20式枪族标志着中国的轻武器颜值和制造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也标志着中国轻武器具备了在国际舞台上同台竞技的实力”。

在20式新枪族中,列装量最大,最受关注的“明星产品”是新一代5.8mm自动步枪枪族,是继95式枪族之后,时隔近三十年,5.8mm口径产品以新的面貌再次亮相。该枪族由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和精准步枪三个系列构成,包含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红外瞄准镜、枪挂榴弹发射器等配套器材。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20式新枪族公开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打卡,为了亲身体验真实枪械,展区自航展开幕起就被慕名而来的观众簇拥包围,展区内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表示期待近距离的互动体验,见证国家的强大。其中一位军迷告诉记者,新一代20式枪族的体现了我国开始走上枪械模块化道路,与国际接轨,并且逐渐摆脱人去适应武器装备的理念,走向武器装备适应人。

据悉,本次兵装集团带来了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手枪、冲锋枪、步枪、狙击步枪等全口径、全谱系的110支枪械参展,共80余款,其中新品占到70%至80%,为历届航展之最。此外,今年布展结构相较去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的枪支按照种类划分,具体分为20式枪族、新概念武器、军贸产品三个板块,更多突出产品设计家族化、系列化的特点。

“这两天,现场络绎不绝的观众让我感受到大家对轻武器产品展现出的极大热情,这是我们整个国家在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提升的一个表现。”张路希望通过本次航展,除了展示我军装备实力的进一步加强外,还可以与同行业进一步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促发展。

文字:陈秀岑 图片:吴长赋 编辑:梁蔼欣 应立枫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