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横琴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培养本土后备体育人才,横琴在体教融合创新模式上率先迈出一步。9月15日,横琴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揭牌成立,以更专业的训练、更低的门槛,让琴澳两地对体育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拥有进一步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平台。
10月初,横琴业余体校面向横琴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2022-2023年度运动队队员公开选拔招募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选拔和试训,最终6支专业队伍共280名琴澳学生入选,他们将陆续开展各项专业体育训练,在横琴的开阔场地上释放青春活力,留下令人期待的体育成绩和运动风采。

是什么?
由政府主导的公益管理机构
每到下午放学时间,横琴天沁园广场就会因为一群少年的出现而变得格外热闹,他们不急着回家,先在这里进行半小时长跑,然后开始练习运球、传球等技巧。原来,这些少年就是横琴业余体校足球队的学生,正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横琴业余体校的学生并不会将全部时间投入体育运动,而是每天利用两小时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周末及寒暑假会参加短期集训,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使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横琴业余体校是在深化体育教育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各学校支持、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形成的“体教融合”新模式,不能自主招生,不是编制单位,是以采购服务方式运营的横琴青少年专业运动队伍管理机构。目前主要依托横琴第一中学现有体育场地、天沐河赛艇中心、天沁园足球场等作为训练基地。
相较传统体校而言,横琴业余体校更注重文化课程学习,体育培训时间短、但专业性更强,不对多个项目“全面开花”,而是抓住横琴的优势项目重点突破。横琴业余体校具有公益性质,正式选拔出的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包括服装费用、外出参赛费用、聘请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费用等全部由政府承担。
9月15日,横琴业余体校正式成立,随即重组原有的青少年体育运动队,首批统筹组建足球、游泳、网球、赛艇、乒乓球、羽毛球6支青少年体育运动队,面向横琴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运动队队员公开选拔招募活动,综合考察学生体能、协调、反应等素质,公开、公平、公正选拔潜力选手,为每一个对体育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提供进入专业体育队伍的机会。

横琴业余体校正式开放对外公开报名后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共吸引1204名学生报名,其中还有49名澳门学生、4名外籍学生,报名人数约占横琴学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10月30日,公开选拔招募活动结束,共有354名琴澳学生初步入选。入选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训,试训后通过教练组综合评定,最终正式录取280人。

为什么?
提升横琴教育事业竞争力
横琴业余体校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它的建成源于横琴对国家深化体育教育的思考,基于横琴对自身特点的探索与挖掘。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一年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挂牌,独特的使命赋予横琴独特的吸引力。不知不觉间,这座海岛开始聚集不少体育人才。
中国国家级游泳教练丁珣、前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成员朱广辉、羽毛球奥运冠军马晋、前国家青少年乒乓球队总教练田子超、第13届亚洲赛艇锦标赛女子四人双桨冠军成员汤少文等国家级体坛名将汇聚横琴,充实壮大了横琴的体育力量。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指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同年,横琴相继组建青少年游泳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等青少年体育运动队,并由上述体坛明星组队组训。其中游泳队表现最为突出,自组建以来,已有多名选手代表横琴参加省市级比赛,并获得超100枚金牌。

游泳队的先行先试,促进了横琴业余体校的成立。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相关业务负责人黎义回忆:“当时横琴已出现不少游泳队这样的专业队伍,给了我们启发。专业队伍多了,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筹建横琴业余体校时,关于体校的定位,工作人员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业余体校不是“体育进校园”、不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地方,而要做专业的体育培训,目标在于培养横琴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力量,并更多开展适合琴澳的特色体育项目。
学生的文化学习课程在学校里完成,体育专业课程在横琴业余体校完成,既不会耽误文化学习,也能更有效率地保证学生接受专业体育训练。黎义认为,这是未来体校的发展趋势,同时可以提升横琴教育事业的竞争力,“我们把体育作为突破口开展特色教育,展示横琴教育的特色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个横琴的吸引力。”他说。
怎么做?
引入社会资源加强队伍管理
横琴业余体校要如何做好“体教融合”?加强文化学习,就会减少训练时间。对此,横琴业余体校副校长郝鹏表示,会用“专业性”来弥补训练时间较短的问题,通过引入市场上成熟的体育培训机构,让学员受到的训练更加专业化,这也让学生在兼顾课业和体育训练时不会有过重的身心负担。
同时,郝鹏认为体育运动对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游泳队成员孙闻聪和足球队成员廖展图就是典型例证,两名学生在业余体校是矫健的正规运动员,在学校又能保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澳门学生廖展图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他告诉记者:“参加足球队训练就像参加校园社团活动一样,并不会觉得累。”
由于横琴业余体校以采购服务方式运营,引入市场体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因此更要严格把控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据郝鹏介绍,横琴业余体校在组建好队伍之后,除了要把各个队伍的训练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做好队伍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如教练员守则、训练大纲、考核方案等。
现任横琴体校训练专员朱明哲,对于横琴业余体校成立前后的变化感受更加真切,他表示,横琴业余体校是正规的管理机构,处理事项的效率会更快。另外由于体校面向所有横琴的孩子开放,且无需培训费用,这让参加专业体育训练的门槛大大降低,让“发现好苗子的概率变得更大”,也让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体育代表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永不服输的精神,对各行各业都是一种激励,也是打开一切事业的平台,希望横琴业余体校能成为地区教育事业上的亮点,在培养好下一代的同时,也为琴澳融合发展赋能。”郝鹏说。


横琴潮编辑部文字:陈子怡 图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提供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为推动横琴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培养本土后备体育人才,横琴在体教融合创新模式上率先迈出一步。9月15日,横琴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揭牌成立,以更专业的训练、更低的门槛,让琴澳两地对体育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拥有进一步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平台。
10月初,横琴业余体校面向横琴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2022-2023年度运动队队员公开选拔招募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选拔和试训,最终6支专业队伍共280名琴澳学生入选,他们将陆续开展各项专业体育训练,在横琴的开阔场地上释放青春活力,留下令人期待的体育成绩和运动风采。

是什么?
由政府主导的公益管理机构
每到下午放学时间,横琴天沁园广场就会因为一群少年的出现而变得格外热闹,他们不急着回家,先在这里进行半小时长跑,然后开始练习运球、传球等技巧。原来,这些少年就是横琴业余体校足球队的学生,正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横琴业余体校的学生并不会将全部时间投入体育运动,而是每天利用两小时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周末及寒暑假会参加短期集训,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使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横琴业余体校是在深化体育教育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各学校支持、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形成的“体教融合”新模式,不能自主招生,不是编制单位,是以采购服务方式运营的横琴青少年专业运动队伍管理机构。目前主要依托横琴第一中学现有体育场地、天沐河赛艇中心、天沁园足球场等作为训练基地。
相较传统体校而言,横琴业余体校更注重文化课程学习,体育培训时间短、但专业性更强,不对多个项目“全面开花”,而是抓住横琴的优势项目重点突破。横琴业余体校具有公益性质,正式选拔出的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包括服装费用、外出参赛费用、聘请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费用等全部由政府承担。
9月15日,横琴业余体校正式成立,随即重组原有的青少年体育运动队,首批统筹组建足球、游泳、网球、赛艇、乒乓球、羽毛球6支青少年体育运动队,面向横琴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运动队队员公开选拔招募活动,综合考察学生体能、协调、反应等素质,公开、公平、公正选拔潜力选手,为每一个对体育有兴趣、有天赋的孩子提供进入专业体育队伍的机会。

横琴业余体校正式开放对外公开报名后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共吸引1204名学生报名,其中还有49名澳门学生、4名外籍学生,报名人数约占横琴学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10月30日,公开选拔招募活动结束,共有354名琴澳学生初步入选。入选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训,试训后通过教练组综合评定,最终正式录取280人。

为什么?
提升横琴教育事业竞争力
横琴业余体校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它的建成源于横琴对国家深化体育教育的思考,基于横琴对自身特点的探索与挖掘。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一年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挂牌,独特的使命赋予横琴独特的吸引力。不知不觉间,这座海岛开始聚集不少体育人才。
中国国家级游泳教练丁珣、前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成员朱广辉、羽毛球奥运冠军马晋、前国家青少年乒乓球队总教练田子超、第13届亚洲赛艇锦标赛女子四人双桨冠军成员汤少文等国家级体坛名将汇聚横琴,充实壮大了横琴的体育力量。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指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同年,横琴相继组建青少年游泳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等青少年体育运动队,并由上述体坛明星组队组训。其中游泳队表现最为突出,自组建以来,已有多名选手代表横琴参加省市级比赛,并获得超100枚金牌。

游泳队的先行先试,促进了横琴业余体校的成立。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相关业务负责人黎义回忆:“当时横琴已出现不少游泳队这样的专业队伍,给了我们启发。专业队伍多了,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筹建横琴业余体校时,关于体校的定位,工作人员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业余体校不是“体育进校园”、不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地方,而要做专业的体育培训,目标在于培养横琴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力量,并更多开展适合琴澳的特色体育项目。
学生的文化学习课程在学校里完成,体育专业课程在横琴业余体校完成,既不会耽误文化学习,也能更有效率地保证学生接受专业体育训练。黎义认为,这是未来体校的发展趋势,同时可以提升横琴教育事业的竞争力,“我们把体育作为突破口开展特色教育,展示横琴教育的特色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个横琴的吸引力。”他说。
怎么做?
引入社会资源加强队伍管理
横琴业余体校要如何做好“体教融合”?加强文化学习,就会减少训练时间。对此,横琴业余体校副校长郝鹏表示,会用“专业性”来弥补训练时间较短的问题,通过引入市场上成熟的体育培训机构,让学员受到的训练更加专业化,这也让学生在兼顾课业和体育训练时不会有过重的身心负担。
同时,郝鹏认为体育运动对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游泳队成员孙闻聪和足球队成员廖展图就是典型例证,两名学生在业余体校是矫健的正规运动员,在学校又能保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澳门学生廖展图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他告诉记者:“参加足球队训练就像参加校园社团活动一样,并不会觉得累。”
由于横琴业余体校以采购服务方式运营,引入市场体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因此更要严格把控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据郝鹏介绍,横琴业余体校在组建好队伍之后,除了要把各个队伍的训练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做好队伍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如教练员守则、训练大纲、考核方案等。
现任横琴体校训练专员朱明哲,对于横琴业余体校成立前后的变化感受更加真切,他表示,横琴业余体校是正规的管理机构,处理事项的效率会更快。另外由于体校面向所有横琴的孩子开放,且无需培训费用,这让参加专业体育训练的门槛大大降低,让“发现好苗子的概率变得更大”,也让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体育代表奋发向上、拼搏进取、永不服输的精神,对各行各业都是一种激励,也是打开一切事业的平台,希望横琴业余体校能成为地区教育事业上的亮点,在培养好下一代的同时,也为琴澳融合发展赋能。”郝鹏说。


横琴潮编辑部文字:陈子怡 图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提供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