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制造业当家”!金湾区加快打造“智造强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上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正在从“制造业起家”迈向“制造业当家”的金湾区,自然深谙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月16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金湾区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制造业当家”无疑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然而在“产业第一”的新征程上,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金湾区,如何才能真正突出重围、走上台前?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下好“先手棋”,练好“基本功”,不断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挺起珠海制造业的“坚实脊梁”,炼就金湾制造业的“真金本色”。

这,就是金湾区最自信而有力的答案。

高景太阳能

强体系

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 锻造现代产业平台“硬实力”

此前不久,“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珠海市79家制造业企业成功上榜,金湾区企业占据30席,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打印设备等产业领域,数量创历史新高。

不难看出,这些入围企业的类型,与珠海市“4+3”支柱型产业体系、金湾区“5+2+N”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同时也折射出金湾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心——“实体产业为本,从危机中抢先机”。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中,“一枝独秀”的优势产业,往往难御“大风”洗礼;“百木成林”的产业体系,方能堪抵“巨浪”来袭。可以说,“制造业当家”,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这个“家”的四梁八柱。

打造强而有力的体系,“勾勒蓝图”是先决条件。去年以来,金湾区围绕“5+2+N”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领域形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现在,联邦制药、丽珠制药、润都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成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主力军;高景太阳能、中兴智能汽车、粤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企业,成为珠海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华润化工、英力士等企业,持续延伸、补齐珠海新材料产业链条。

这也是金湾区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依托“5+2+N”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规模体量更壮大、产业链条更健全、产业生态更完善的目标,助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3+1”产业集群“跑步前进”。

润都制药生产车间。

打造富有活力的体系,“提质扩容”是根本保障。去年以来,金湾区锚定“7+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配套推出了低效土地利用的系列措施。进入新一年来,金湾区将延续这一政策加速为产业体系“提质”“扩容”。

去年,位于金湾区红旗镇的“半导体产业园”正式立项。这一体量超万亩的产业园,现已完成一期收地工作,成为低效土地回收利用的“先行者”。而这样的例子,未来在金湾区将越来越多。

据介绍,今年金湾区一方面将推进珠海经开区、三灶科技园提质扩容。另一方面,扩充产业用地储备、盘活低效用地、处置闲置用地,并大力强化园区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各个园区从“小散乱”向“大聚专”转变。

抓项目

只争朝夕招引龙头项目 培育金湾强势产业“超新星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的发展命题。而要解出这道难题,找到金湾发展答案,做对步骤至关重要。

从发展逻辑上看,搭建现代产业体系,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而为之匹配产业项目,则是对发展思路的具象化呈现。

去年,金湾区出台“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系列政策,将“项目”视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金湾区对好项目、大项目、潜力股的“渴望”,从频频使出的“大动作”中便可见一斑。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去年5月,金湾产业发展大会举行,6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合作金额超1800亿元,包含兴森半导体、锐骏半导体、中力新能源等项目;其后,科恒实业、先导智能、普拉迪、普伊特等行业领军企业相继签约落地。全年来看,金湾区招商引资总投资额超全市40%,位居全市第一。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金湾专业、高效、强大的招商力量。而在新的一年里,这样的力量将有望变得更加强大。据了解,今年金湾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风口”行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将招商“重心”向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投促引倾斜,致力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带动作用。

“育大扶强,片刻不停”。除了招引新项目激发“源头活水”,挖掘现有项目潜力的探索与尝试,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去年11月,高景太阳能(三期)奠基开工,较原计划提前了半年,助力高景太阳能加速实现50GW的生产目标,跑出IPO“加速度”。

据了解,今年金湾区计划继续深化政策助力模式,以“工业投资”为发展抓手,加快出台一系列区级技改奖补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催生一批行业“单打冠军”“超新星”。

同时,金湾区将在2022年推出的系列政策基础上持续“加码”,配套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稳增长

全力以赴释放产业潜力 筑造强大科技创新“防波堤”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22年金湾区所提出的2025年远景规划中,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900家。今年对于2025年底的远景规划,这一数字要超1000家。

高新技术企业预期数量的动态调整,折射出金湾区对于自身发展的十足底气——产业体系赋能,产业空间加持,产业人才集聚,产业版图做大做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协作走深走实,金湾区产业发展优势将日益凸显。

在产业空间方面,2022年以来金湾区开工建设12个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成建筑面积约186.88万平方米,投资超25亿元实施93个园区配套项目建设。

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

其中,由华发集团携手金湾区打造的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两大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航母级”项目,于今年1月5日实现招商满园并正式交付,吸引94家企业入驻,释放金湾产业潜力。

此外,与格力集团携手打造的“格创·云城”项目一期也顺利交付;金湾国企金航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珠海国际健康港南拓区、与横琴金投共同打造的金琴健康港也在有序推进建设任务,预计在今年内竣工投用。

在产业成果方面,2022年以来“金湾造”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去年5月,国之重器“鲲龙”AG600M灭火机首飞成功,并在年内签订11架购机意向协议;10月,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正式投用,刷新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新纪录。此外,“宽光谱超分辨智能内窥镜分子成像系统”项目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丽珠生物新冠疫苗V-01正式上市投用。

此外,金湾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也助力金湾产业筑起发展“防波堤”。去年以来,金湾区全面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并不断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成、快投产,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使“拿地即开工”“落成即满园”成为金湾产业发展的常态,让金湾产业稳定向上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迈向“制造业当家”!金湾区加快打造“智造强区”
珠海特区报 2023-01-16 09:5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上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正在从“制造业起家”迈向“制造业当家”的金湾区,自然深谙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月16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金湾区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制造业当家”无疑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然而在“产业第一”的新征程上,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金湾区,如何才能真正突出重围、走上台前?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下好“先手棋”,练好“基本功”,不断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挺起珠海制造业的“坚实脊梁”,炼就金湾制造业的“真金本色”。

这,就是金湾区最自信而有力的答案。

高景太阳能

强体系

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 锻造现代产业平台“硬实力”

此前不久,“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珠海市79家制造业企业成功上榜,金湾区企业占据30席,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打印设备等产业领域,数量创历史新高。

不难看出,这些入围企业的类型,与珠海市“4+3”支柱型产业体系、金湾区“5+2+N”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同时也折射出金湾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心——“实体产业为本,从危机中抢先机”。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中,“一枝独秀”的优势产业,往往难御“大风”洗礼;“百木成林”的产业体系,方能堪抵“巨浪”来袭。可以说,“制造业当家”,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这个“家”的四梁八柱。

打造强而有力的体系,“勾勒蓝图”是先决条件。去年以来,金湾区围绕“5+2+N”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领域形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现在,联邦制药、丽珠制药、润都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成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主力军;高景太阳能、中兴智能汽车、粤电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企业,成为珠海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华润化工、英力士等企业,持续延伸、补齐珠海新材料产业链条。

这也是金湾区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依托“5+2+N”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规模体量更壮大、产业链条更健全、产业生态更完善的目标,助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3+1”产业集群“跑步前进”。

润都制药生产车间。

打造富有活力的体系,“提质扩容”是根本保障。去年以来,金湾区锚定“7+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配套推出了低效土地利用的系列措施。进入新一年来,金湾区将延续这一政策加速为产业体系“提质”“扩容”。

去年,位于金湾区红旗镇的“半导体产业园”正式立项。这一体量超万亩的产业园,现已完成一期收地工作,成为低效土地回收利用的“先行者”。而这样的例子,未来在金湾区将越来越多。

据介绍,今年金湾区一方面将推进珠海经开区、三灶科技园提质扩容。另一方面,扩充产业用地储备、盘活低效用地、处置闲置用地,并大力强化园区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各个园区从“小散乱”向“大聚专”转变。

抓项目

只争朝夕招引龙头项目 培育金湾强势产业“超新星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的发展命题。而要解出这道难题,找到金湾发展答案,做对步骤至关重要。

从发展逻辑上看,搭建现代产业体系,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而为之匹配产业项目,则是对发展思路的具象化呈现。

去年,金湾区出台“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系列政策,将“项目”视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金湾区对好项目、大项目、潜力股的“渴望”,从频频使出的“大动作”中便可见一斑。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去年5月,金湾产业发展大会举行,6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合作金额超1800亿元,包含兴森半导体、锐骏半导体、中力新能源等项目;其后,科恒实业、先导智能、普拉迪、普伊特等行业领军企业相继签约落地。全年来看,金湾区招商引资总投资额超全市40%,位居全市第一。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金湾专业、高效、强大的招商力量。而在新的一年里,这样的力量将有望变得更加强大。据了解,今年金湾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风口”行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将招商“重心”向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投促引倾斜,致力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带动作用。

“育大扶强,片刻不停”。除了招引新项目激发“源头活水”,挖掘现有项目潜力的探索与尝试,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去年11月,高景太阳能(三期)奠基开工,较原计划提前了半年,助力高景太阳能加速实现50GW的生产目标,跑出IPO“加速度”。

据了解,今年金湾区计划继续深化政策助力模式,以“工业投资”为发展抓手,加快出台一系列区级技改奖补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含量、改善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催生一批行业“单打冠军”“超新星”。

同时,金湾区将在2022年推出的系列政策基础上持续“加码”,配套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稳增长

全力以赴释放产业潜力 筑造强大科技创新“防波堤”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22年金湾区所提出的2025年远景规划中,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900家。今年对于2025年底的远景规划,这一数字要超1000家。

高新技术企业预期数量的动态调整,折射出金湾区对于自身发展的十足底气——产业体系赋能,产业空间加持,产业人才集聚,产业版图做大做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协作走深走实,金湾区产业发展优势将日益凸显。

在产业空间方面,2022年以来金湾区开工建设12个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成建筑面积约186.88万平方米,投资超25亿元实施93个园区配套项目建设。

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

其中,由华发集团携手金湾区打造的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两大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的5.0产业新空间“航母级”项目,于今年1月5日实现招商满园并正式交付,吸引94家企业入驻,释放金湾产业潜力。

此外,与格力集团携手打造的“格创·云城”项目一期也顺利交付;金湾国企金航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珠海国际健康港南拓区、与横琴金投共同打造的金琴健康港也在有序推进建设任务,预计在今年内竣工投用。

在产业成果方面,2022年以来“金湾造”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去年5月,国之重器“鲲龙”AG600M灭火机首飞成功,并在年内签订11架购机意向协议;10月,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正式投用,刷新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新纪录。此外,“宽光谱超分辨智能内窥镜分子成像系统”项目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丽珠生物新冠疫苗V-01正式上市投用。

此外,金湾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也助力金湾产业筑起发展“防波堤”。去年以来,金湾区全面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并不断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成、快投产,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使“拿地即开工”“落成即满园”成为金湾产业发展的常态,让金湾产业稳定向上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甘丰恺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