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春时节,鹤洲新区(筹)各大重点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企业生产车间加速运转……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澎湃春潮,迸发出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2月2日,记者来到鹤洲一体化区域,探访部分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感受“产业第一”的强劲脉搏,聆听奋斗的铿锵足音。

项目建设“拉满弓”
在粤港澳物流园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十余台登高车、升降车等机械设备忙碌不停,超百名参建人员已精神满满地投入到建设当中。他们头戴安全帽,在各自的施工点位上向完工节点发起冲刺。
园区运营方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闫卓瑾介绍,“截至目前,粤港澳物流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已顺利完工,正在进行园区道路、钢结构外立面、内部装修装饰、机电、绿化等附属工程施工。”
粤港澳物流园是珠海“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的重要实践,也是鹤洲一体化区域发展跨境商贸物流产业的重要阵地。为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完成,如期投入运营,春节期间80余名施工人员坚守工地。“按照‘复工即大干、起步即冲刺’的要求,年初二至元宵节,工人陆续增加至350人,实现项目全面复工复产。”闫卓瑾说。
据悉,粤港澳物流园项目一期计划于2023年一季度试运行,二期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整个项目建设完成后,拟打造成为集物流控制、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

加快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是鹤洲新区(筹)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杧洲隧道是继横琴隧道、十字门隧道后,连接鹤洲一体化区域与合作区的第三条跨江地下通道,线路全长约3千米,总投资超26亿元。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日前,记者来到杧洲隧道项目现场,马骝洲水道下30米深的空间内一片火热,杧洲隧道工程穿岩入海,朝着顺利贯通的目标推进。
据代建单位珠海红宝石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文静介绍,“目前,项目总体进展已完成约为60%,春节期间,盾构机已顺利穿越马骝洲水道,即将完成左线贯通掘进。”为了保证工期,春节期间,项目依旧开启“忙碌模式”,超100名建设者坚守岗位,节后在岗工人增至130名,大家铆足干劲努力跑出建设“加速度”。
据悉,项目计划今年2月完成盾构隧道左线贯通掘进,下半年完成隧道右线掘进任务,届时将实现隧道的双向贯通。2024年项目建成后,将串联起横琴岛和洪湾片区,促进实现片区功能融合,为合作区对外交通顺畅提供必要支持,对鹤洲一体化区域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生产“铆足劲”
东电化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电化”)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高速运转的智能化设备一字排开,109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这里是TDK集团(东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珠海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的压敏电阻、薄膜电容业务来自这里。
东电化执行总裁陈皓达透露,去年公司全年产值达26亿元,今年年初,订单就已排到年中。为保生产,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员工留岗过节,积极返岗。截至目前,员工返岗率已达90%,各个部门已经有序开展工作。

“公司过去两年的业务能够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这两个板块业务的需求迅猛,今年我们依然会紧抓这两个业务板块巩固优势,期望可以实现5%到8%左右的增长目标。”陈皓达特别提及,目前整个制造业面临着从中低端到高端制造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国内国际竞争力,是公司正在面临的难题,他表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日前,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到要‘坚持制造业当家’,这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很强的信心。”
循着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引的方向,循着全市“产业第一”的冲锋号角,今年,东电化将立足当下,实干争先,继续推动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快工业4.0的推广和实施。
一边是锻长板、强优势,一边是强“智造”、重创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量的提升”转向“质的飞跃”。
在同样作为扎根珠海的代表企业之一的珠海天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威新材”),包装车间里流水线有序运行,一瓶瓶墨水不断出品,工人们在另一端将成品进行打包转送,一片繁忙。
连日来,天威新材在手订单充足,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开年即开足马力生产,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公司总经理田永中表示,看好今年的市场复苏前景,计划通过在华东地区设立一个分厂,把握机遇实现新增长。
天威新材创建于2002年,2006年,作为天威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的天威新材率先进驻鹤洲一体化区域的“洪保十”片区,是国内率先自主开发数码喷印墨水,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率先将喷墨技术导入工业应用领域、国内规模最大的数码喷印墨水供应商之一。
“今年春节,我们的订单量较去年上升了不少,现在正在抓紧生产,安排将新品导入市场的工作,争取新的一年取得‘开门红’。”田永中介绍,去年全年产量突破1万吨,最高月产量1100吨,公司今年的整体销售及盈利水平增长目标为较去年增长约30%。
“天威新材一直实行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策略,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数码喷印技术,争取未来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初春时节,鹤洲新区(筹)各大重点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企业生产车间加速运转……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澎湃春潮,迸发出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2月2日,记者来到鹤洲一体化区域,探访部分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感受“产业第一”的强劲脉搏,聆听奋斗的铿锵足音。

项目建设“拉满弓”
在粤港澳物流园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十余台登高车、升降车等机械设备忙碌不停,超百名参建人员已精神满满地投入到建设当中。他们头戴安全帽,在各自的施工点位上向完工节点发起冲刺。
园区运营方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闫卓瑾介绍,“截至目前,粤港澳物流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已顺利完工,正在进行园区道路、钢结构外立面、内部装修装饰、机电、绿化等附属工程施工。”
粤港澳物流园是珠海“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的重要实践,也是鹤洲一体化区域发展跨境商贸物流产业的重要阵地。为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完成,如期投入运营,春节期间80余名施工人员坚守工地。“按照‘复工即大干、起步即冲刺’的要求,年初二至元宵节,工人陆续增加至350人,实现项目全面复工复产。”闫卓瑾说。
据悉,粤港澳物流园项目一期计划于2023年一季度试运行,二期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整个项目建设完成后,拟打造成为集物流控制、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

加快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是鹤洲新区(筹)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杧洲隧道是继横琴隧道、十字门隧道后,连接鹤洲一体化区域与合作区的第三条跨江地下通道,线路全长约3千米,总投资超26亿元。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日前,记者来到杧洲隧道项目现场,马骝洲水道下30米深的空间内一片火热,杧洲隧道工程穿岩入海,朝着顺利贯通的目标推进。
据代建单位珠海红宝石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文静介绍,“目前,项目总体进展已完成约为60%,春节期间,盾构机已顺利穿越马骝洲水道,即将完成左线贯通掘进。”为了保证工期,春节期间,项目依旧开启“忙碌模式”,超100名建设者坚守岗位,节后在岗工人增至130名,大家铆足干劲努力跑出建设“加速度”。
据悉,项目计划今年2月完成盾构隧道左线贯通掘进,下半年完成隧道右线掘进任务,届时将实现隧道的双向贯通。2024年项目建成后,将串联起横琴岛和洪湾片区,促进实现片区功能融合,为合作区对外交通顺畅提供必要支持,对鹤洲一体化区域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生产“铆足劲”
东电化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电化”)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高速运转的智能化设备一字排开,109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这里是TDK集团(东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珠海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的压敏电阻、薄膜电容业务来自这里。
东电化执行总裁陈皓达透露,去年公司全年产值达26亿元,今年年初,订单就已排到年中。为保生产,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员工留岗过节,积极返岗。截至目前,员工返岗率已达90%,各个部门已经有序开展工作。

“公司过去两年的业务能够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这两个板块业务的需求迅猛,今年我们依然会紧抓这两个业务板块巩固优势,期望可以实现5%到8%左右的增长目标。”陈皓达特别提及,目前整个制造业面临着从中低端到高端制造转型的巨大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国内国际竞争力,是公司正在面临的难题,他表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日前,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到要‘坚持制造业当家’,这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很强的信心。”
循着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引的方向,循着全市“产业第一”的冲锋号角,今年,东电化将立足当下,实干争先,继续推动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快工业4.0的推广和实施。
一边是锻长板、强优势,一边是强“智造”、重创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量的提升”转向“质的飞跃”。
在同样作为扎根珠海的代表企业之一的珠海天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威新材”),包装车间里流水线有序运行,一瓶瓶墨水不断出品,工人们在另一端将成品进行打包转送,一片繁忙。
连日来,天威新材在手订单充足,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开年即开足马力生产,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公司总经理田永中表示,看好今年的市场复苏前景,计划通过在华东地区设立一个分厂,把握机遇实现新增长。
天威新材创建于2002年,2006年,作为天威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的天威新材率先进驻鹤洲一体化区域的“洪保十”片区,是国内率先自主开发数码喷印墨水,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率先将喷墨技术导入工业应用领域、国内规模最大的数码喷印墨水供应商之一。
“今年春节,我们的订单量较去年上升了不少,现在正在抓紧生产,安排将新品导入市场的工作,争取新的一年取得‘开门红’。”田永中介绍,去年全年产量突破1万吨,最高月产量1100吨,公司今年的整体销售及盈利水平增长目标为较去年增长约30%。
“天威新材一直实行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策略,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数码喷印技术,争取未来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