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脚步,总是格外明快。
充满希望的2023年,“产业第一”是珠海最坚定的前进方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立足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把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4+3”产业集群,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是珠海突出“制造业当家”,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良好态势的重要一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珠海腾飞转型升级驶入“倍增快车道”的关键引擎。
为何攻坚?正如副省长、市委书记吕玉印所强调的,当前,全国全省都呈现出在高质量发展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珠海要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乘势而上、加速腾飞,唯有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加快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这是珠海奋进新征程、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
何为攻坚?攻坚就是一种敢闯勇为、争先竞进、百折不回的精气神,就是要不遗余力抢抓时间窗口,争分夺秒拼经济,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政策一项项加紧落实好,把项目一个个全力建设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真正打造好珠海“制造业当家”的创新品牌。
如何攻坚?从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积极走出去招商,到“持续添柴烧开水”进一步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紧盯目标2000万平方米“不变样、不停步”;从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到重点加快蓝领宿舍配套、园区配套建设,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一系列部署举措将密集落地,推动珠海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赛龙夺锦,步步争先。
奋楫再出发!珠海满怀信心、满怀斗志、满怀豪情!

跃上“四千亿”新台阶
新春总动员 珠海再出发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
新春伊始,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犹如一场“新春总动员”,以快马加鞭的行动、只争朝夕的气魄,向全社会传递出时不我待、岁不我与的强烈信号,也为珠海开启了奋跃而上、加速奔跑、全力冲刺的新一年。
擂起催征的金鼓!2023年一季度,全市开工项目186个,总投资916亿元,其中包括迈为技术珠海半导体装备产业园等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704亿元;九洲大道快速化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49个,总投资129亿元;富山工业城、蓝领工人宿舍建设项目等民生保障工程47个,总投资83亿元。
从沃野田畴到工业园区,珠海处处闪动冲刺的身影、激荡争先的步伐,一个个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生动场景,凝聚着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的信心决心。

攻坚!攻坚!于珠海而言,这是时不我待的发展所需,是历久弥新的精神所在,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所系,更是过去一年来“产业第一”的号角响彻,“实干当先”的劲风激扬,“项目为王”的梦想拔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蕴积蓄势,汇涌奔流。
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45.5 亿元、增长2.3%,增速位居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6.6亿元、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
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摊开珠海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成色十足、底气十足,让我们更真切体会到日新月异的气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荒处是春山”。
去年全年供应工业用地9500亩,是上年的2.5倍;5.0产业新空间全面铺开建设,已开工项目35个、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链长制,“4+3”产业集群产值4182亿元、增长13.5%;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3个、计划投资1522亿元;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4家……
在破与立、闯与试、兴与新的衔枚疾进中,品读珠海过去一年的产业攻坚“行进图”,动力十足、定力十足,让我们更坚定对珠海广阔未来的信心,“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伴随着“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全面打响,珠海计划按照“半年动工、一年生产”的目标,将重点项目建设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我市计划安排市重大项目510个,总投资77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5亿元。其中,实体经济产业项目239个,总投资27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3亿元,比上年增加29.8%。
“跃上四千亿新台阶的珠海,正抖擞精神奋勇再出发。”新华社报道中这样评价,新年伊始,珠海一刻也不停步!
厚植丰沃产业土壤
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
风正劲,帆高悬;处处春,奋斗酣。
随着一声声开工令下,珠海各区正掀起齐心协力抓产业、促发展的热潮,努力干出产业“新气象”,跑出发展“加速度”,奋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勇闯新路。
在香洲区,全省首个专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一站式平台揭牌启用。未来三年,香洲区将培育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更加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
在金湾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工作推进会上,推进“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金十条”发布,更定下了全年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新目标;

在鹤洲新区(筹),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岛旅游产业有望迎来“大爆发”!2月12日,珠海现代海洋产业系列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在东澳岛举行。接下来,珠海将着力构建海洋牧场“新粮仓”,打造海洋产业“新引擎”,擦亮海洋文旅“新名片”;
在高新区召开的招商引资攻坚大会上,300名招商“铁军“誓师出征,以招商引资的强力推进、强劲突破实现新一年的强势开局;
在斗门区举行的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超200亿元项目动工,超152亿元项目签约,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预制菜产业等领域……

立足实际、做出特色,特区处处响彻发展强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发挥香洲区、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比较完善、企业相对集聚、居住环境好的优势,快速布局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强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态势,让创新驱动成为香洲区、高新区产业集聚、成长、裂变、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发挥金湾区、斗门区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牵引大项目、大产业,推动用地高效集约、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布局一批新能源等新赛道大项目,打造珠江口西岸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阵地,让产业发展“成行成市”。
2月14日,“滚烫出炉“的2023年香洲区政府工作报告率先打出了两张牌:一是要坚守实体经济“基本盘”,以科技重塑都市制造业,奋力壮大主城区产业能级量级;二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诚心诚意引人才,铆足干劲抓招商,打造全市“超级孵化器”。

同一天,在斗门区两会上,则明确提出要全面对接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确保富山工业城已开工建设的277万平方米上半年交付,谋划启动龙山片区、虎山片区及二围北剩余地块建设,努力实现到年底建成50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新空间。
开局风劲帆满。在高新区,从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人才政策宣讲会,到举办首场珠澳产业项目投融资接洽会,正全方位优化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以精准有力的“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谋篇落子有力。国内领先的新型智能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A股上市企业——奋达科技正式入驻,为位于金湾区的格创·云谷北区带来了一份新期待。
在更丰沃的土壤上,珠海已经播种下“春天第一粒种子”。
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
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王、投产为王、达产为王”
岭南处处是春天。既是春天,自当播下腾飞的种子。
2月3日,是高新区招商引资攻坚大会后的首个“全员招商日”,高新区“一把手”带头奔赴招商一线,前往长三角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以一刻不等、一拍不慢的精气神,奋战开局争先,吹响新一年招商引资冲锋号。
强优企业纷至沓来、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客商信心显著增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如今,招商引资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成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良好态势的不竭动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强调,要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积极走出去招商。
1月16日,鹤洲新区筹备组(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要探索建立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合作招商机制,高标准办好海洋、物流产业推介会等招商活动;
1月18日,香洲区政府赴香港推介投资环境,邀请了1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8个高成长创新型项目现场签约落地;
2月4日,斗门区驻上海招商代表处正式挂牌并启用,标志着斗门区联合大横琴集团将牵手上海138家优质企业、23个渠道伙伴,全面打开长三角的招商“朋友圈”;
2月10日,珠海首个综合保税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建成。此前,金湾区就汇聚专业招商力量,出击全国各地、创新招商手段,招徕项目进驻。截至目前,该综保区已有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额约49亿元,达产后产值约60亿元,预计进出口值约119亿元……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在新一轮竞争中,唯有变“起跑”为“冲刺”,各区各单位也纷纷对全年招商任务、招商路径、招商责任进行明确,列出“时间表”、明确“任务书”、定下“路线图”。
“锚定半年动工、一年投产的目标,把项目为王、动工为王、投产为王、达产为王体现到招商考核中、落实到招商实效上,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真正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招商署署长刘高路介绍说,今年将聚焦“4+3”产业体系,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力争完成2023年当年新签约且新入库纳统工业投资项目(不含5.0产业新空间项目)全年新增工业投资不低于300亿元任务。
“既重视引进新项目,也积极鼓励现有项目增资扩产,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需求,清单化、专班化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产。”——这是珠海对于大招商工作的另一层深刻诠释、清晰谋划。
“‘制造业当家’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一个一个项目的快速落地,一个一个项目的建成投产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表示,一方面要瞄准发展势头比较好、未来潜力大的光伏电池、光伏组件、新型储能、锂电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快速引进一批“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百亿级产业立柱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动新一轮的“规则再造”和“流程再造”,围绕项目落地效率抓好全流程服务,努力实现“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落地和建设周期。
“今年是珠海‘项目落地攻坚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土地整备行动,将更多‘生地’变为‘熟地’,集中精准配置自然资源要素,实现‘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彻底转变,为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服务。”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说。

全面建设好5.0产业新空间
助力广大企业
“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展现发展的澎湃动力。而项目要落得稳、扎得深、发展得好,平台不可或缺,载体至关重要——5.0产业新空间,就是珠海的一张“王牌”。
所谓“王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守正创新,创先争优”——
“把政府的服务、国企的担当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招商载体,按照‘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五大要点,探索建设5.0产业新空间,目标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新建1000万平方米,改扩建、提升1000万平方米)。”
“直面广大科技企业迅猛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痛点问题,加快速度、完善配套,‘持续添柴烧开水’,全面建设好5.0产业新空间,让5.0产业新空间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
“进一步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紧盯目标2000万平方米‘不变样、不停步’,重点加快蓝领宿舍配套、园区配套建设,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成就更多企业家的梦想,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不难读出5.0产业新空间对珠海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的战略意义和重要分量。
珠江入海口,虎跳门水道畔。如今,驾车驶入位于斗门区的富山工业城,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崭新的外墙与碧水蓝天形成美好图景,一座珠江西岸产城融合示范的产业新城正冉冉升起。截至去年年底,项目已建成约16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超额完成了首期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这片曾经的荒地早已“旧貌换新颜”。
犹记得去年7月28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此举行。建设全国一流的产城融合现代化园区、全国一流的先进高端产业集聚区、全国一流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样板、全国一流的生态宜居园区……自此,这片锚定目标、志存高远的热土,开启乘风破浪的新征程。
放眼更广阔的特区大地,“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正深深镌刻在每位奋斗者的肩上。三溪科创小镇、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过去一年来,一座座5.0产业新空间全面开花,渐次崛起。

为了建好5.0产业新空间,各区和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家国企日夜奋战,工地万马奔腾,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451万平方米。坚持“建成即招满”,至去年年底签约租赁面积647.5万平方米(其中定制化厂房占27%),协议投资额580.8亿元,成功引进耀灵时代、纬景储能等一批优质项目。
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中,大横琴集团采用了“产业载体建设+产业投资+产业招商+园区运营+产业服务”的五位一体园区生态体系;
华发集团整合优势资源,超500名建设、招商、运营领域的骨干精英组成团队,专职负责统筹推进5.0产业新空间的投资、建设、招商、运营等全链条工作,形成全新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格力集团依托“资本渗透、资源聚合、产业滴灌、生态营造”的全生命周期运作模式,高效推进产业招商工作,建设特色专精产业园区,为全产业链提供全过程企业服务与赋能……
时时处处,既有抬头看路的大局意识、宏观谋划,又有脚下有路的实践精神、精细操作。
“利用好5.0产业新空间,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才吸附力。”“利用数字化技术,为5.0产业新空间插上加速腾飞的‘智慧化’翅膀。”“发挥5.0产业新空间的优势,快速承接并赋能中小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加速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的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在刚刚举行的珠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如今,香洲区明确,要将5.0产业新空间建设作为推动“产业第一”的关键抓手,建成格创·智造、华发智造港等12个新建项目,新增载体172万平方米,完成凤山工业区改造。同时,强化政策引领、土地盘活、资源整合,推动白沙科创港、凤凰科学谷、香洲北中央创新区接续发展,全力打造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重量级创新集聚高地、强引力形象展示窗口。
斗门区提出,将蓝领公寓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会聚蓝领人才的高品质社区。紧扣产业发展所需,实施富山蓝领人才战略,深化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加快建设二围东154万平方米、2.6万套宿舍蓝领社区,力争年内建成一期约5000套蓝领宿舍,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000套,扩大优质教育、医疗、安居、金融等服务供给,为产业工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配套,加快集聚各类科技人才和能工巧匠。
这是金湾区立下的“军令状”——今年力争整备工业“熟地”超5000亩,三季度前完成全部5.0产业新空间建设和招商;
这是高新区描绘的“新愿景”——今年“即建即招、即建先招”建成17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引进超过230个科技项目,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5.0产业新空间样板;
这是鹤洲新区(筹)许下的“新目标”——围绕企业从报批到投产的“全链条”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如新浪科技等重点企业的增值扩产需求,区属企业将为其定制厂房,为其增资扩产提供服务……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春天的脚步,总是格外明快。
充满希望的2023年,“产业第一”是珠海最坚定的前进方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立足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把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打造“4+3”产业集群,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是珠海突出“制造业当家”,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良好态势的重要一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珠海腾飞转型升级驶入“倍增快车道”的关键引擎。
为何攻坚?正如副省长、市委书记吕玉印所强调的,当前,全国全省都呈现出在高质量发展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珠海要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乘势而上、加速腾飞,唯有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加快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这是珠海奋进新征程、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
何为攻坚?攻坚就是一种敢闯勇为、争先竞进、百折不回的精气神,就是要不遗余力抢抓时间窗口,争分夺秒拼经济,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政策一项项加紧落实好,把项目一个个全力建设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真正打造好珠海“制造业当家”的创新品牌。
如何攻坚?从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积极走出去招商,到“持续添柴烧开水”进一步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紧盯目标2000万平方米“不变样、不停步”;从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到重点加快蓝领宿舍配套、园区配套建设,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一系列部署举措将密集落地,推动珠海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赛龙夺锦,步步争先。
奋楫再出发!珠海满怀信心、满怀斗志、满怀豪情!

跃上“四千亿”新台阶
新春总动员 珠海再出发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
新春伊始,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犹如一场“新春总动员”,以快马加鞭的行动、只争朝夕的气魄,向全社会传递出时不我待、岁不我与的强烈信号,也为珠海开启了奋跃而上、加速奔跑、全力冲刺的新一年。
擂起催征的金鼓!2023年一季度,全市开工项目186个,总投资916亿元,其中包括迈为技术珠海半导体装备产业园等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704亿元;九洲大道快速化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49个,总投资129亿元;富山工业城、蓝领工人宿舍建设项目等民生保障工程47个,总投资83亿元。
从沃野田畴到工业园区,珠海处处闪动冲刺的身影、激荡争先的步伐,一个个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生动场景,凝聚着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的信心决心。

攻坚!攻坚!于珠海而言,这是时不我待的发展所需,是历久弥新的精神所在,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所系,更是过去一年来“产业第一”的号角响彻,“实干当先”的劲风激扬,“项目为王”的梦想拔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蕴积蓄势,汇涌奔流。
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45.5 亿元、增长2.3%,增速位居全省第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56.6亿元、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
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摊开珠海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成色十足、底气十足,让我们更真切体会到日新月异的气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荒处是春山”。
去年全年供应工业用地9500亩,是上年的2.5倍;5.0产业新空间全面铺开建设,已开工项目35个、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链长制,“4+3”产业集群产值4182亿元、增长13.5%;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3个、计划投资1522亿元;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4家……
在破与立、闯与试、兴与新的衔枚疾进中,品读珠海过去一年的产业攻坚“行进图”,动力十足、定力十足,让我们更坚定对珠海广阔未来的信心,“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伴随着“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全面打响,珠海计划按照“半年动工、一年生产”的目标,将重点项目建设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我市计划安排市重大项目510个,总投资77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5亿元。其中,实体经济产业项目239个,总投资27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3亿元,比上年增加29.8%。
“跃上四千亿新台阶的珠海,正抖擞精神奋勇再出发。”新华社报道中这样评价,新年伊始,珠海一刻也不停步!
厚植丰沃产业土壤
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
风正劲,帆高悬;处处春,奋斗酣。
随着一声声开工令下,珠海各区正掀起齐心协力抓产业、促发展的热潮,努力干出产业“新气象”,跑出发展“加速度”,奋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勇闯新路。
在香洲区,全省首个专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一站式平台揭牌启用。未来三年,香洲区将培育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更加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
在金湾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工作推进会上,推进“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金十条”发布,更定下了全年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新目标;

在鹤洲新区(筹),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岛旅游产业有望迎来“大爆发”!2月12日,珠海现代海洋产业系列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活动在东澳岛举行。接下来,珠海将着力构建海洋牧场“新粮仓”,打造海洋产业“新引擎”,擦亮海洋文旅“新名片”;
在高新区召开的招商引资攻坚大会上,300名招商“铁军“誓师出征,以招商引资的强力推进、强劲突破实现新一年的强势开局;
在斗门区举行的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超200亿元项目动工,超152亿元项目签约,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预制菜产业等领域……

立足实际、做出特色,特区处处响彻发展强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发挥香洲区、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比较完善、企业相对集聚、居住环境好的优势,快速布局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强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态势,让创新驱动成为香洲区、高新区产业集聚、成长、裂变、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发挥金湾区、斗门区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牵引大项目、大产业,推动用地高效集约、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布局一批新能源等新赛道大项目,打造珠江口西岸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阵地,让产业发展“成行成市”。
2月14日,“滚烫出炉“的2023年香洲区政府工作报告率先打出了两张牌:一是要坚守实体经济“基本盘”,以科技重塑都市制造业,奋力壮大主城区产业能级量级;二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诚心诚意引人才,铆足干劲抓招商,打造全市“超级孵化器”。

同一天,在斗门区两会上,则明确提出要全面对接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确保富山工业城已开工建设的277万平方米上半年交付,谋划启动龙山片区、虎山片区及二围北剩余地块建设,努力实现到年底建成50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新空间。
开局风劲帆满。在高新区,从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人才政策宣讲会,到举办首场珠澳产业项目投融资接洽会,正全方位优化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以精准有力的“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谋篇落子有力。国内领先的新型智能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A股上市企业——奋达科技正式入驻,为位于金湾区的格创·云谷北区带来了一份新期待。
在更丰沃的土壤上,珠海已经播种下“春天第一粒种子”。
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
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王、投产为王、达产为王”
岭南处处是春天。既是春天,自当播下腾飞的种子。
2月3日,是高新区招商引资攻坚大会后的首个“全员招商日”,高新区“一把手”带头奔赴招商一线,前往长三角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以一刻不等、一拍不慢的精气神,奋战开局争先,吹响新一年招商引资冲锋号。
强优企业纷至沓来、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客商信心显著增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如今,招商引资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成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良好态势的不竭动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强调,要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积极走出去招商。
1月16日,鹤洲新区筹备组(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要探索建立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合作招商机制,高标准办好海洋、物流产业推介会等招商活动;
1月18日,香洲区政府赴香港推介投资环境,邀请了1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8个高成长创新型项目现场签约落地;
2月4日,斗门区驻上海招商代表处正式挂牌并启用,标志着斗门区联合大横琴集团将牵手上海138家优质企业、23个渠道伙伴,全面打开长三角的招商“朋友圈”;
2月10日,珠海首个综合保税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建成。此前,金湾区就汇聚专业招商力量,出击全国各地、创新招商手段,招徕项目进驻。截至目前,该综保区已有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额约49亿元,达产后产值约60亿元,预计进出口值约119亿元……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在新一轮竞争中,唯有变“起跑”为“冲刺”,各区各单位也纷纷对全年招商任务、招商路径、招商责任进行明确,列出“时间表”、明确“任务书”、定下“路线图”。
“锚定半年动工、一年投产的目标,把项目为王、动工为王、投产为王、达产为王体现到招商考核中、落实到招商实效上,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真正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招商署署长刘高路介绍说,今年将聚焦“4+3”产业体系,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力争完成2023年当年新签约且新入库纳统工业投资项目(不含5.0产业新空间项目)全年新增工业投资不低于300亿元任务。
“既重视引进新项目,也积极鼓励现有项目增资扩产,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需求,清单化、专班化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产。”——这是珠海对于大招商工作的另一层深刻诠释、清晰谋划。
“‘制造业当家’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一个一个项目的快速落地,一个一个项目的建成投产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丛山表示,一方面要瞄准发展势头比较好、未来潜力大的光伏电池、光伏组件、新型储能、锂电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快速引进一批“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百亿级产业立柱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动新一轮的“规则再造”和“流程再造”,围绕项目落地效率抓好全流程服务,努力实现“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落地和建设周期。
“今年是珠海‘项目落地攻坚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土地整备行动,将更多‘生地’变为‘熟地’,集中精准配置自然资源要素,实现‘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彻底转变,为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提供强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服务。”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说。

全面建设好5.0产业新空间
助力广大企业
“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展现发展的澎湃动力。而项目要落得稳、扎得深、发展得好,平台不可或缺,载体至关重要——5.0产业新空间,就是珠海的一张“王牌”。
所谓“王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是“守正创新,创先争优”——
“把政府的服务、国企的担当和企业的发展、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招商载体,按照‘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五大要点,探索建设5.0产业新空间,目标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新建1000万平方米,改扩建、提升1000万平方米)。”
“直面广大科技企业迅猛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痛点问题,加快速度、完善配套,‘持续添柴烧开水’,全面建设好5.0产业新空间,让5.0产业新空间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
“进一步加快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紧盯目标2000万平方米‘不变样、不停步’,重点加快蓝领宿舍配套、园区配套建设,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成就更多企业家的梦想,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不难读出5.0产业新空间对珠海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的战略意义和重要分量。
珠江入海口,虎跳门水道畔。如今,驾车驶入位于斗门区的富山工业城,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崭新的外墙与碧水蓝天形成美好图景,一座珠江西岸产城融合示范的产业新城正冉冉升起。截至去年年底,项目已建成约16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超额完成了首期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这片曾经的荒地早已“旧貌换新颜”。
犹记得去年7月28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此举行。建设全国一流的产城融合现代化园区、全国一流的先进高端产业集聚区、全国一流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样板、全国一流的生态宜居园区……自此,这片锚定目标、志存高远的热土,开启乘风破浪的新征程。
放眼更广阔的特区大地,“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正深深镌刻在每位奋斗者的肩上。三溪科创小镇、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过去一年来,一座座5.0产业新空间全面开花,渐次崛起。

为了建好5.0产业新空间,各区和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家国企日夜奋战,工地万马奔腾,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451万平方米。坚持“建成即招满”,至去年年底签约租赁面积647.5万平方米(其中定制化厂房占27%),协议投资额580.8亿元,成功引进耀灵时代、纬景储能等一批优质项目。
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中,大横琴集团采用了“产业载体建设+产业投资+产业招商+园区运营+产业服务”的五位一体园区生态体系;
华发集团整合优势资源,超500名建设、招商、运营领域的骨干精英组成团队,专职负责统筹推进5.0产业新空间的投资、建设、招商、运营等全链条工作,形成全新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格力集团依托“资本渗透、资源聚合、产业滴灌、生态营造”的全生命周期运作模式,高效推进产业招商工作,建设特色专精产业园区,为全产业链提供全过程企业服务与赋能……
时时处处,既有抬头看路的大局意识、宏观谋划,又有脚下有路的实践精神、精细操作。
“利用好5.0产业新空间,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才吸附力。”“利用数字化技术,为5.0产业新空间插上加速腾飞的‘智慧化’翅膀。”“发挥5.0产业新空间的优势,快速承接并赋能中小微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加速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的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在刚刚举行的珠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如今,香洲区明确,要将5.0产业新空间建设作为推动“产业第一”的关键抓手,建成格创·智造、华发智造港等12个新建项目,新增载体172万平方米,完成凤山工业区改造。同时,强化政策引领、土地盘活、资源整合,推动白沙科创港、凤凰科学谷、香洲北中央创新区接续发展,全力打造顶配版产业发展平台、重量级创新集聚高地、强引力形象展示窗口。
斗门区提出,将蓝领公寓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会聚蓝领人才的高品质社区。紧扣产业发展所需,实施富山蓝领人才战略,深化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加快建设二围东154万平方米、2.6万套宿舍蓝领社区,力争年内建成一期约5000套蓝领宿舍,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000套,扩大优质教育、医疗、安居、金融等服务供给,为产业工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配套,加快集聚各类科技人才和能工巧匠。
这是金湾区立下的“军令状”——今年力争整备工业“熟地”超5000亩,三季度前完成全部5.0产业新空间建设和招商;
这是高新区描绘的“新愿景”——今年“即建即招、即建先招”建成175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引进超过230个科技项目,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5.0产业新空间样板;
这是鹤洲新区(筹)许下的“新目标”——围绕企业从报批到投产的“全链条”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如新浪科技等重点企业的增值扩产需求,区属企业将为其定制厂房,为其增资扩产提供服务……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