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珠海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年轻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

2023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打响“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打造珠海“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制造业当家的背后是人才当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安居才能乐业,为技术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是吸引和留住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市各区也在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推动落实“有业有住有家”计划。

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有什么区别?今年我市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实现广大在珠海的年轻人、产业工人和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陈雁玲和珠海市政协委员沈继光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陈雁玲(中)和沈继光(左)做客演播室,探讨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话题。

话题1

公租房数量有限

保障性租赁住房来补充

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制造型企业,目前公司拥有750名员工,其中技术工人达到600人。公司人事主管罗桂林介绍说,居住问题已经成为制造业中“雇工难”“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该公司近两年的离职统计,离职员工中有35%是因为住房原因。

“我来公司快3年了,目前我是自己在外面租房住,离工作地点比较远,通勤花费较长时间。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我可能会更加愿意留在这家企业。”技术工人杨钰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来这里近4年了,目前是一个人租房住,房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也希望能顺利地申请到公租房,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技术工人曾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问:目前,珠海对于高层次人才、技术工人等各种不同层次的租房人群,都有哪几种保障性住房可供申请?

陈雁玲:目前,我市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两种,就是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公租房主要依靠政府或者是政府授权委托的国企进行建设投资,基于财政承受能力,目前全市仅有不超过1万套。因此,企业员工申请公租房会比较难。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出台后,珠海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租房,用以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政府给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来建,资金的筹集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可以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对非居住的闲置房屋改造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自有用地、产业园配套用地都可以用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问:市民和异地务工人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信息?

陈雁玲:直接登录“珠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网站,就可以看到各类别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其中,有一个测试环节,申请者按照问题的设置输入自身的情况,系统会自动生成符合申请条件的查询结果。

问:数量有限、申请周期长,公租房申请为何那么难?

沈继光:主要是存在保障性住房供需失衡的问题,全市目前只有不超过1万套公租房,难以满足符合条件的产业工人租赁需求。导致公租房供应明显不足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政府以前在招商的时候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为了把企业引进来,主要是提供土地、税收等一些政策优惠,对于产业工人的住房保障并没有过多关注。

问:住房问题对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多重要?

沈继光:住房问题是很重要,但它不是企业留不住人才全部的原因和理由,实际上,政府也有政策鼓励企业自己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除了住房,企业能否留住人才还有其它多方面因素,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等相关配套等能否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感觉”。

陈雁玲:让所有的企业员工都住进公租房是不太现实的,需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政府给政策,引导企业多建一些保障性租赁住房来满足自己员工的住房需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实企业在建厂房的时候也有配套的7%的住房用地、不超过15%的建筑面积可以用来建宿舍。我们现在也倡导企业将配套建设的员工宿舍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可以享受相关的政策优惠。

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 摄

话题2

建好保障性租赁住房

助力“产业第一”

在今年举行的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市人大代表用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2023年度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珠海将落实“有业有住有家”工作部署,努力推动实现扎根珠海的产业工人、年轻人和新市民住有所居。当前,我市一批面向产业工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加紧建设中。

问:今年,我市将围绕5.0产业新空间建设配套住房,包括蓝领公寓、倒班宿舍等不少于1.8万套,有效满足企业需求。请问这个建设目标通过哪些方式去实现?

陈雁玲:珠海今年计划筹建5.0产业新空间配套住房不少于2万套,集中建设的高标准蓝领公寓,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除了要高标准建好外,也要把它管好,我们将聘请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设方式,比如企业自身配套建设的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集中选一块地建设的配套住房等,还有一些非居住的闲置房屋盘活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问:蓝领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建好后,在受理申请、分配时应考量哪些因素?

沈继光: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从服务的角度来说,政府在制定申请标准时,应该更多地从企业的需求去考虑,针对工人的生活习惯满足其住房需求;其次,从宏观角度来看,要围绕“产业第一”,优先保障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重点企业配套住房需求。

问:目前,全市蓝领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房的建设情况如何?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落实“有业有住有家”计划?

陈雁玲:目前全市在建的公租房是2400套,在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20000套,总共是22400套。

“产业新社区”项目

示范项目 去年9月,珠海首个“产业新社区”示范项目在高新区开工,项目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预计2024年竣工。

销售定价 通过企业走访以及对产业工人生活习惯的摸底调查,高新区“产业新社区”项目主要建设40平方米和60平方米两种公寓户型,销售定价约为市场价的80%。

生活配套 在生活配套方面,将优先设置中央食堂、托幼中心、超市、公共洗衣房等,还将配建活动室、书吧、运动场所、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活动场所,丰富产业工人的精神生活。

工作计划及落实措施

接下来,我市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落实“有业有住有家”计划:第一,发布珠海市住房保障专项规划,2021—2035年,选择44块地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第二,做好每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第三,进一步优化公租房的政策,继续提高公租房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的标准;最后,进一步完善珠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文字:郑振华 图片:郑振华 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
聚焦珠海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年轻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

2023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打响“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打造珠海“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制造业当家的背后是人才当家,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安居才能乐业,为技术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是吸引和留住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市各区也在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推动落实“有业有住有家”计划。

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有什么区别?今年我市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实现广大在珠海的年轻人、产业工人和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陈雁玲和珠海市政协委员沈继光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陈雁玲(中)和沈继光(左)做客演播室,探讨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话题。

话题1

公租房数量有限

保障性租赁住房来补充

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制造型企业,目前公司拥有750名员工,其中技术工人达到600人。公司人事主管罗桂林介绍说,居住问题已经成为制造业中“雇工难”“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该公司近两年的离职统计,离职员工中有35%是因为住房原因。

“我来公司快3年了,目前我是自己在外面租房住,离工作地点比较远,通勤花费较长时间。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我可能会更加愿意留在这家企业。”技术工人杨钰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来这里近4年了,目前是一个人租房住,房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也希望能顺利地申请到公租房,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技术工人曾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问:目前,珠海对于高层次人才、技术工人等各种不同层次的租房人群,都有哪几种保障性住房可供申请?

陈雁玲:目前,我市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两种,就是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公租房主要依靠政府或者是政府授权委托的国企进行建设投资,基于财政承受能力,目前全市仅有不超过1万套。因此,企业员工申请公租房会比较难。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出台后,珠海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租房,用以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政府给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来建,资金的筹集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可以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对非居住的闲置房屋改造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自有用地、产业园配套用地都可以用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问:市民和异地务工人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信息?

陈雁玲:直接登录“珠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网站,就可以看到各类别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其中,有一个测试环节,申请者按照问题的设置输入自身的情况,系统会自动生成符合申请条件的查询结果。

问:数量有限、申请周期长,公租房申请为何那么难?

沈继光:主要是存在保障性住房供需失衡的问题,全市目前只有不超过1万套公租房,难以满足符合条件的产业工人租赁需求。导致公租房供应明显不足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政府以前在招商的时候对这方面重视不够,为了把企业引进来,主要是提供土地、税收等一些政策优惠,对于产业工人的住房保障并没有过多关注。

问:住房问题对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多重要?

沈继光:住房问题是很重要,但它不是企业留不住人才全部的原因和理由,实际上,政府也有政策鼓励企业自己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除了住房,企业能否留住人才还有其它多方面因素,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等相关配套等能否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感觉”。

陈雁玲:让所有的企业员工都住进公租房是不太现实的,需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政府给政策,引导企业多建一些保障性租赁住房来满足自己员工的住房需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实企业在建厂房的时候也有配套的7%的住房用地、不超过15%的建筑面积可以用来建宿舍。我们现在也倡导企业将配套建设的员工宿舍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可以享受相关的政策优惠。

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 摄

话题2

建好保障性租赁住房

助力“产业第一”

在今年举行的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市人大代表用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2023年度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珠海将落实“有业有住有家”工作部署,努力推动实现扎根珠海的产业工人、年轻人和新市民住有所居。当前,我市一批面向产业工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加紧建设中。

问:今年,我市将围绕5.0产业新空间建设配套住房,包括蓝领公寓、倒班宿舍等不少于1.8万套,有效满足企业需求。请问这个建设目标通过哪些方式去实现?

陈雁玲:珠海今年计划筹建5.0产业新空间配套住房不少于2万套,集中建设的高标准蓝领公寓,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除了要高标准建好外,也要把它管好,我们将聘请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设方式,比如企业自身配套建设的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集中选一块地建设的配套住房等,还有一些非居住的闲置房屋盘活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问:蓝领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建好后,在受理申请、分配时应考量哪些因素?

沈继光: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从服务的角度来说,政府在制定申请标准时,应该更多地从企业的需求去考虑,针对工人的生活习惯满足其住房需求;其次,从宏观角度来看,要围绕“产业第一”,优先保障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重点企业配套住房需求。

问:目前,全市蓝领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房的建设情况如何?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落实“有业有住有家”计划?

陈雁玲:目前全市在建的公租房是2400套,在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20000套,总共是22400套。

“产业新社区”项目

示范项目 去年9月,珠海首个“产业新社区”示范项目在高新区开工,项目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预计2024年竣工。

销售定价 通过企业走访以及对产业工人生活习惯的摸底调查,高新区“产业新社区”项目主要建设40平方米和60平方米两种公寓户型,销售定价约为市场价的80%。

生活配套 在生活配套方面,将优先设置中央食堂、托幼中心、超市、公共洗衣房等,还将配建活动室、书吧、运动场所、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活动场所,丰富产业工人的精神生活。

工作计划及落实措施

接下来,我市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落实“有业有住有家”计划:第一,发布珠海市住房保障专项规划,2021—2035年,选择44块地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第二,做好每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第三,进一步优化公租房的政策,继续提高公租房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的标准;最后,进一步完善珠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文字:郑振华 图片:郑振华 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