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力量。阳春三月,行走在红旗镇的大街小巷,不时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映入眼帘;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内,群众喜笑颜开;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里,新增不少施划整齐的停车位;遍布全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中,志愿者热情地为群众服务……日益凝聚的文明之力、常驻人心的文明之风,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建设幸福家园添砖加瓦。

长效治理 老旧小区焕新颜
道路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步入位于双湖社区的海华新村、湖景小区,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一改升级改造前的脏乱差。
海华新村建成于1994年,小区内有2栋单元楼,共计98户(含商铺)。该小区无物业、无业委会管理,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楼道杂物堆积、车辆随意停放、排污管道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同海华新村存在类似“毛病”的还有建于1993年的湖景小区。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两个小区的居民对升级改造的愿望日益强烈。
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红旗镇不仅对上述两个小区内杂草丛生的地方进行道路硬底化,施划了停车位,还新建了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同时,杂乱的三线也规整起来,每栋楼还设置了消防管网、消防栓。
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也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如今,海华新村和湖景小区均已成立了业委会,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不仅小区环境大变样,我们邻里之间也越来越团结,别提有多高兴了!”湖景小区老住户李叔开心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备受关注的惠民工程,也是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据悉,2021年至2022年,红旗镇启动了9个老旧小区的基础性改造工程,目前昌盛花园、红城花园、海华新村、湖景小区和南山花园已改造完成,剩余的4个老旧小区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改造。同时为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还对全镇20个小区进行了“量体裁衣”式的微改造。
“我们今年将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结合去年推动成立的26个老旧小区的业委会或物管会,充分发挥共商共建共享优势,推动实现‘居民自筹+政府奖补’的良性改造模式。”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停车资源“活起来”,是红旗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更多的停车资源在红旗镇主次干道、工业园区、背街小巷等持续释放。
据悉,按照“应划尽划”原则,红旗镇积极增划公共停车位。2022年以来,全镇已新增停车位11780个,其中路内停车位4222个,路外停车位7558个。供需矛盾的逐步缓解,让市民出行更加顺心舒心。
全民参与 文明实践育新风
就在一周前,一场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手抄报文明实践活动,在藤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社区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或描绘雷锋肖像,或抄写雷锋先进事迹,用各种形式传承雷锋精神。耳濡目染地感受志愿服务的气息,也激发了少年儿童文明向善的使命感。
再向前追溯,“小小中国心浓浓爱国情”红色主题版画创作活动、“红色记忆拾初心薪火传承记使命”白衣战士事迹分享会、“传承剪纸艺术弘扬非遗文化”剪纸活动、“童心向党绘徽章”活动……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红旗镇不断落地,激发起越来越多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红旗镇15个文明实践所(站)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约2000场,吸引参与群众近4万人次。
红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重要作用,力争实践活动与文化服务高质高效、精准匹配群众需求,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关注度、参与率和影响力。
每到周末,红旗镇便会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志愿者下沉到各村居开展文明创建“全民大扫除”行动,整治提升公共区域、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等市容市貌。自2022年以来,已出动约1.3万人次。
“门前三包”责任制,则是红旗镇动员全民参与文明实践的另一重要抓手。据悉,为进一步强化经营户“共管门前事,共享新环境”的意识,红旗镇去年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门前三包”实施方案,并在全市各镇街中率先实现“门前三包”全域覆盖。如今,22名专职文明督导员,每天都会开展动态巡查,对不文明乱象及时规范劝导。
截至目前,红旗镇已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2983份,设置“门前三包责任牌”2983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5次,劝导商家15487家次;对违反“门前三包”、市容环境相关法规的行为人立案处罚248宗,并在“珠海红旗”微信公众号“曝光台”栏目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震慑效应。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力量。阳春三月,行走在红旗镇的大街小巷,不时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映入眼帘;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内,群众喜笑颜开;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里,新增不少施划整齐的停车位;遍布全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中,志愿者热情地为群众服务……日益凝聚的文明之力、常驻人心的文明之风,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为建设幸福家园添砖加瓦。

长效治理 老旧小区焕新颜
道路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步入位于双湖社区的海华新村、湖景小区,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一改升级改造前的脏乱差。
海华新村建成于1994年,小区内有2栋单元楼,共计98户(含商铺)。该小区无物业、无业委会管理,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楼道杂物堆积、车辆随意停放、排污管道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同海华新村存在类似“毛病”的还有建于1993年的湖景小区。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两个小区的居民对升级改造的愿望日益强烈。
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红旗镇不仅对上述两个小区内杂草丛生的地方进行道路硬底化,施划了停车位,还新建了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同时,杂乱的三线也规整起来,每栋楼还设置了消防管网、消防栓。
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也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如今,海华新村和湖景小区均已成立了业委会,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不仅小区环境大变样,我们邻里之间也越来越团结,别提有多高兴了!”湖景小区老住户李叔开心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备受关注的惠民工程,也是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据悉,2021年至2022年,红旗镇启动了9个老旧小区的基础性改造工程,目前昌盛花园、红城花园、海华新村、湖景小区和南山花园已改造完成,剩余的4个老旧小区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改造。同时为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还对全镇20个小区进行了“量体裁衣”式的微改造。
“我们今年将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结合去年推动成立的26个老旧小区的业委会或物管会,充分发挥共商共建共享优势,推动实现‘居民自筹+政府奖补’的良性改造模式。”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停车资源“活起来”,是红旗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更多的停车资源在红旗镇主次干道、工业园区、背街小巷等持续释放。
据悉,按照“应划尽划”原则,红旗镇积极增划公共停车位。2022年以来,全镇已新增停车位11780个,其中路内停车位4222个,路外停车位7558个。供需矛盾的逐步缓解,让市民出行更加顺心舒心。
全民参与 文明实践育新风
就在一周前,一场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手抄报文明实践活动,在藤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社区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或描绘雷锋肖像,或抄写雷锋先进事迹,用各种形式传承雷锋精神。耳濡目染地感受志愿服务的气息,也激发了少年儿童文明向善的使命感。
再向前追溯,“小小中国心浓浓爱国情”红色主题版画创作活动、“红色记忆拾初心薪火传承记使命”白衣战士事迹分享会、“传承剪纸艺术弘扬非遗文化”剪纸活动、“童心向党绘徽章”活动……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红旗镇不断落地,激发起越来越多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红旗镇15个文明实践所(站)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约2000场,吸引参与群众近4万人次。
红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重要作用,力争实践活动与文化服务高质高效、精准匹配群众需求,进一步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关注度、参与率和影响力。
每到周末,红旗镇便会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志愿者下沉到各村居开展文明创建“全民大扫除”行动,整治提升公共区域、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等市容市貌。自2022年以来,已出动约1.3万人次。
“门前三包”责任制,则是红旗镇动员全民参与文明实践的另一重要抓手。据悉,为进一步强化经营户“共管门前事,共享新环境”的意识,红旗镇去年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门前三包”实施方案,并在全市各镇街中率先实现“门前三包”全域覆盖。如今,22名专职文明督导员,每天都会开展动态巡查,对不文明乱象及时规范劝导。
截至目前,红旗镇已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2983份,设置“门前三包责任牌”2983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5次,劝导商家15487家次;对违反“门前三包”、市容环境相关法规的行为人立案处罚248宗,并在“珠海红旗”微信公众号“曝光台”栏目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震慑效应。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