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戴眼镜也能上太空了!

就在刚刚,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

3名航天员即将出征。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中)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左)3名航天员组成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中)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左)3名航天员组成

看到公布的乘组照片,

有网友眼尖地发现,

怎么还有戴眼镜的?

这位“戴眼镜的”并非是职业航天员,

而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桂海潮,

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桂海潮
桂海潮

这是我国载荷专家

第一次作为航天员

完成空间站“首秀”。

01
戴着眼镜上太空

这是我国第一次

有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

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1986年,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家庭,

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已有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

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

他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看简历↓↓

图片
桂海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5.09-2014.07,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4.07-2016.07,2016.07-2017.08,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09,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教学科研情况

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据同事介绍,

桂海潮作为载荷专家“上天”,

除了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基础之外,

对航天飞行器的方方面面也都非常了解。

同时,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

他喜欢长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体育运动,

身体素质“特别好”。

02
载荷专家是干啥的?

目前,全球有航天员540余名,分属于18个国家,

我国现役航天员有34名,

其中第一批现役9名(已退役5名),

第二批7名,第三批18名。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航天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新增两个“工种”:

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飞行工程师负责太空站建设和维护,主要来自科研部门、高校的工程师或机械师。

载荷专家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主要来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

桂海潮便是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杨利伟介绍,根据任务不同,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

“从视力角度来讲,高度近视不行了,低度的近视还可以,

我们现在招的几个载荷专家,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

相比于职业航天员,对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的要求“基本上达到门槛就可以了”,

但同样要完成数千个训练单元。

03
未来还会有更多载荷专家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活动的深入,空间科技活动越来越专门化,载荷专家应运而生。

1964年,前苏联“上升1号”飞船上,

费奥克蒂斯托夫成为第一位有效载荷专家,

他是一位航天设计师,

参加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飞船太空飞行的实际考察。

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登月飞行的航天员施密特是第一位真正的载荷专家,他是职业地质学家,

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方面的优势远胜于其他航天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空间站的出现,

为开展长期、可动态调整的研究任务提供了可能。

2011年进入运营期后,

参与空间站任务的载荷专家担负了专业性空间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

比如空间生物学、物理学等专业性项目以及部分新技术验证项目,

并在必要时指导飞行工程师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2020年底选拔的第三批航天员

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18名航天员中有7名航天驾驶员、

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

2022年9月,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全面启动,

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

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

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

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好消息,戴眼镜也能上太空了!
央视新闻 2023-05-29 15:51

就在刚刚,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

3名航天员即将出征。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中)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左)3名航天员组成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中)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左)3名航天员组成

看到公布的乘组照片,

有网友眼尖地发现,

怎么还有戴眼镜的?

这位“戴眼镜的”并非是职业航天员,

而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桂海潮,

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桂海潮
桂海潮

这是我国载荷专家

第一次作为航天员

完成空间站“首秀”。

01
戴着眼镜上太空

这是我国第一次

有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

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1986年,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家庭,

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已有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

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

他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看简历↓↓

图片
桂海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5.09-2014.07,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4.07-2016.07,2016.07-2017.08,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09,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教学科研情况

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据同事介绍,

桂海潮作为载荷专家“上天”,

除了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基础之外,

对航天飞行器的方方面面也都非常了解。

同时,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

他喜欢长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体育运动,

身体素质“特别好”。

02
载荷专家是干啥的?

目前,全球有航天员540余名,分属于18个国家,

我国现役航天员有34名,

其中第一批现役9名(已退役5名),

第二批7名,第三批18名。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航天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新增两个“工种”:

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飞行工程师负责太空站建设和维护,主要来自科研部门、高校的工程师或机械师。

载荷专家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主要来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

桂海潮便是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杨利伟介绍,根据任务不同,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

“从视力角度来讲,高度近视不行了,低度的近视还可以,

我们现在招的几个载荷专家,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

相比于职业航天员,对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的要求“基本上达到门槛就可以了”,

但同样要完成数千个训练单元。

03
未来还会有更多载荷专家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活动的深入,空间科技活动越来越专门化,载荷专家应运而生。

1964年,前苏联“上升1号”飞船上,

费奥克蒂斯托夫成为第一位有效载荷专家,

他是一位航天设计师,

参加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飞船太空飞行的实际考察。

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登月飞行的航天员施密特是第一位真正的载荷专家,他是职业地质学家,

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方面的优势远胜于其他航天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空间站的出现,

为开展长期、可动态调整的研究任务提供了可能。

2011年进入运营期后,

参与空间站任务的载荷专家担负了专业性空间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

比如空间生物学、物理学等专业性项目以及部分新技术验证项目,

并在必要时指导飞行工程师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2020年底选拔的第三批航天员

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18名航天员中有7名航天驾驶员、

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

2022年9月,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全面启动,

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

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

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

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