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自伤行为,如何助其走出困境?珠海专家给你建议→

孩子在学校被起绰号,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有些甚至出现了自伤行为。当发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对此,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王长奇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必须正视青少年的自伤现象,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这些处于强烈心理冲突的孩子们。

自伤受哪些因素影响?

王长奇介绍,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除了用尖锐物品割皮肤之外,拉扯头发、打捶自己、撞墙、按压、抓挠、咬手臂、烫伤、破坏旧伤口、过多地纹身和身体穿洞,都可能属于自伤的范畴。

为什么孩子们会选择自伤?王长奇解释,造成自伤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生物学因素,不仅遗传会有影响,脑内内源性阿片肽、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都会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二是个体因素,情绪调节能力、性取向、性格等都会对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且不良文化的传播非常迅速,孩子就有可能会模仿自伤行为。

此外,还有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精神障碍的影响。例如:学校环境、社交媒体、父母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恐惧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青少年为了改善负性情绪,获得愉悦感,继而进行自我伤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当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王长奇建议,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们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尽量在孩子面前少抱怨和评判,避免对青少年的情感和躯体虐待及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同时,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子女有效沟通,学会陪伴孩子,识别孩子负面情绪,教会子女采用倾诉、运动等方式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在孩子情绪变化时倾听孩子想法。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出现了自伤行为,请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援助,尽早干预!”王长奇表示,青少年自伤与心理疾病高度相关,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目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通常需要联合两种甚至三种治疗共同干预,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文字:刘雅玲 编辑:彭晶 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孩子出现自伤行为,如何助其走出困境?珠海专家给你建议→
观海融媒 2023-06-14 13:34

孩子在学校被起绰号,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有些甚至出现了自伤行为。当发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对此,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王长奇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必须正视青少年的自伤现象,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这些处于强烈心理冲突的孩子们。

自伤受哪些因素影响?

王长奇介绍,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除了用尖锐物品割皮肤之外,拉扯头发、打捶自己、撞墙、按压、抓挠、咬手臂、烫伤、破坏旧伤口、过多地纹身和身体穿洞,都可能属于自伤的范畴。

为什么孩子们会选择自伤?王长奇解释,造成自伤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生物学因素,不仅遗传会有影响,脑内内源性阿片肽、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都会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二是个体因素,情绪调节能力、性取向、性格等都会对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且不良文化的传播非常迅速,孩子就有可能会模仿自伤行为。

此外,还有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精神障碍的影响。例如:学校环境、社交媒体、父母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恐惧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青少年为了改善负性情绪,获得愉悦感,继而进行自我伤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当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王长奇建议,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们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尽量在孩子面前少抱怨和评判,避免对青少年的情感和躯体虐待及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同时,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子女有效沟通,学会陪伴孩子,识别孩子负面情绪,教会子女采用倾诉、运动等方式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在孩子情绪变化时倾听孩子想法。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出现了自伤行为,请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援助,尽早干预!”王长奇表示,青少年自伤与心理疾病高度相关,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目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通常需要联合两种甚至三种治疗共同干预,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文字:刘雅玲 编辑:彭晶 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