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平安画卷”

近日,斗门区首批“无讼村居”授牌仪式暨首个“法官驻村居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莲洲镇莲江村举行。经过严格评选,莲洲镇莲江村委会、新洲村委会、横山居委会成为首批“无讼村居”。这些村居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其他村居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

近年来,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斗门区以党建为引领,“建平台、聚合力、强治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协同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绘就“平安画卷”。

莲洲镇乡贤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老旧小区探索创新路径

干净的水泥路面、完善的消防设施、畅通的排水管网……家住白藤街道新城社区雅景名园的张女士感慨道:“没想到这个曾经投诉不断的老旧小区,如今能变得这么好。”

从怨声载道,到对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连连称赞,雅景名园居民态度的转变,得益于包括雨污分流项目的小区改造工程实施。

自2020年9月起,雅景名园部分业主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投诉,其原因在于居民要求将小区纳入海绵城市项目改造,以及小区排水不畅、雨水倒灌,卫生环境恶劣等。为此,白藤街道党工委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会同住建、信访及珠海建筑院等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效推动化解小区居民投诉。其中,斗门区信访局多次实地调查核实,寻找症结所在,出台了我市首个《上门听证实施办法(试行)》;白藤街道办事处则依托网格员,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引进第三方力量——珠海市萝卜规则社区发展促进中心,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居民解决困难问题,引导恢复小区自治。

如今,雅景名园的水浸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完工,小区再也没有发生水浸情况;另外,小区经过停车位划线、“三线”整治等,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雅景名园小区的改造,成功探索出改善老旧小区环境的创新路径,为昔日小区重新焕发活力提供参照样本,更是斗门区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探索斗门特色样本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调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斗门区主动适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1+6+N”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设,“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斗门版。

“斗门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始终,通过激发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五治’的内生动力,探索符合斗门实际、具有斗门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营造‘全域共治’新格局。”斗门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郑木水表示。

目前,白藤街道综治中心高标准建成“十室一厅”,整合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办、人社所等16个成员单位进驻集中办公,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我住的小区车位太少了,很多业主都没地方停车,该怎么解决?”家住鹤洲社区的何女士来到白藤街道综治中心反映问题,当天下午便能约谈相关部门,探讨解决方案。多能合一服务模式让她感到惊喜。

另一边,斗门镇综治中心加强信息化赋能增效,开展数字化信息中心建设,依托“粤平安”平台,实现全镇网格事件“上报—分流—处置—反馈—结案”闭环管理。

亲邻里、知民情,肯干、能干、会干……一批本土优秀人才被纳入到网格体系中,充分运用“粤平安”APP,对辖区基础信息进行采集登记、定期核查、及时更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基层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眼下,随着斗门区“1+3+N”矛盾化解、“1+2+N”乡贤调解、“8+1”联调联处等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的建设,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房地产纠纷、物业纠纷多发领域的十余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分流调处、闭环运行的处置合力。

2023年1月至6月,斗门区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33次,受理纠纷案件948宗,调解成功948宗,成功率100%;涉及金额2568.93万元,涉及人数2065人。

守护一方平安,共享安居乐业。斗门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推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以高水平的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斗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字:卢翔晖 编辑:陈颖 责任编辑:孙宁
微信
朋友圈
斗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平安画卷”
斗门区融媒体中心 2023-07-19 15:30

近日,斗门区首批“无讼村居”授牌仪式暨首个“法官驻村居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莲洲镇莲江村举行。经过严格评选,莲洲镇莲江村委会、新洲村委会、横山居委会成为首批“无讼村居”。这些村居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其他村居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

近年来,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斗门区以党建为引领,“建平台、聚合力、强治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协同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绘就“平安画卷”。

莲洲镇乡贤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老旧小区探索创新路径

干净的水泥路面、完善的消防设施、畅通的排水管网……家住白藤街道新城社区雅景名园的张女士感慨道:“没想到这个曾经投诉不断的老旧小区,如今能变得这么好。”

从怨声载道,到对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连连称赞,雅景名园居民态度的转变,得益于包括雨污分流项目的小区改造工程实施。

自2020年9月起,雅景名园部分业主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投诉,其原因在于居民要求将小区纳入海绵城市项目改造,以及小区排水不畅、雨水倒灌,卫生环境恶劣等。为此,白藤街道党工委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会同住建、信访及珠海建筑院等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效推动化解小区居民投诉。其中,斗门区信访局多次实地调查核实,寻找症结所在,出台了我市首个《上门听证实施办法(试行)》;白藤街道办事处则依托网格员,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引进第三方力量——珠海市萝卜规则社区发展促进中心,提供专业服务,协助居民解决困难问题,引导恢复小区自治。

如今,雅景名园的水浸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完工,小区再也没有发生水浸情况;另外,小区经过停车位划线、“三线”整治等,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雅景名园小区的改造,成功探索出改善老旧小区环境的创新路径,为昔日小区重新焕发活力提供参照样本,更是斗门区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探索斗门特色样本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调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斗门区主动适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1+6+N”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设,“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斗门版。

“斗门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始终,通过激发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五治’的内生动力,探索符合斗门实际、具有斗门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营造‘全域共治’新格局。”斗门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郑木水表示。

目前,白藤街道综治中心高标准建成“十室一厅”,整合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办、人社所等16个成员单位进驻集中办公,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我住的小区车位太少了,很多业主都没地方停车,该怎么解决?”家住鹤洲社区的何女士来到白藤街道综治中心反映问题,当天下午便能约谈相关部门,探讨解决方案。多能合一服务模式让她感到惊喜。

另一边,斗门镇综治中心加强信息化赋能增效,开展数字化信息中心建设,依托“粤平安”平台,实现全镇网格事件“上报—分流—处置—反馈—结案”闭环管理。

亲邻里、知民情,肯干、能干、会干……一批本土优秀人才被纳入到网格体系中,充分运用“粤平安”APP,对辖区基础信息进行采集登记、定期核查、及时更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基层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眼下,随着斗门区“1+3+N”矛盾化解、“1+2+N”乡贤调解、“8+1”联调联处等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的建设,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房地产纠纷、物业纠纷多发领域的十余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分流调处、闭环运行的处置合力。

2023年1月至6月,斗门区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33次,受理纠纷案件948宗,调解成功948宗,成功率100%;涉及金额2568.93万元,涉及人数2065人。

守护一方平安,共享安居乐业。斗门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推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以高水平的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斗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字:卢翔晖 编辑:陈颖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