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微实事”自2021年实施以来,已连续3年入选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底,近3年来,全市共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4000余个,撬动社会资金7400万元,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什么样的事项能被纳入“民生微实事”的范畴?项目实施过程中,又该如何保证“民生微实事”顺利推进、让居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呢?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民政局民微工作负责人陈磊和香洲区人大代表、狮山街道教育社区党委书记周桂煜,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话题一:
“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位于香洲区拱北街道联安社区的日华花园B区建成于2000年,因常年经受潮湿的海风侵蚀,小区墙体脱落、基础设施锈蚀老化的现象严重。2022年10月,在联安社区议事协商会上,该小区的业主代表表达了对小区改造的需求。
依托“民生微实事”,该小区解决了广场通道破损、小区大门翻新改造等难题,共申请到“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73.7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70万元。如今,日华花园B区完成了多达17项改造工程项目,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日华花园B区重新焕发光彩,是珠海“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老旧小区大变样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聚焦群众所需所盼,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工程类、货物类项目,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优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回应了市民群众的“微需求”,激发了社会治理新活力。

问题一:老百姓最希望改善什么?
周桂煜:我所在的狮山街道教育社区地处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无物业小区占了80%,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近3年来,教育社区推动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微实事”项目,总体来看,群众比较关注这几个方面:第一,小区生活环境类的整治提升;第二,增设电梯的奖补、单元楼栋门、路灯以及一些便民设施的增设改造;第三,停车道闸的增设;第四,老旧小区消防管网设施的改善等。
问题二:“民生微实事”如何撬动社会资金?
陈磊:“民生微实事”受群众认可和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民生微实事”把鼓励、支持和发动群众参与、社会参与作为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来进行打造。所有的“民生微实事”项目都是优先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据我们了解,目前,“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的社会资金主要有三大块:第一块就是居民自筹;第二块就是发动一些爱心企业的捐赠;第三块就是社区一些共建单位的支持。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的社会资金累计已达3300多万元,基本上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撬动社会资金的总额。近3年来,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的社会资金总额已达7400万元。
问题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有什么不同?
陈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由住建部门负责牵头实施的系统性工程,主要是开展一些整体性的、连片性的改造项目,投资额可能超过500万元,需要进行审批立项,实施的周期相对较长;“民生微实事”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都是“微改造”,绝大部分都是小额零星的工程,在镇街层面就可以完成审批。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由政府部门来统筹推进的,是“自上而下”的工作部署安排;“民生微实事”项目所有的需求都是居民提出来的,是“自下而上”的流程。

话题二:
“民生微实事”让居民唱主角
除了老旧小区“微改造”等工程类项目外,服务类项目也是“民生微实事”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有保障,民政部门通过统筹政府补贴、链接社会慈善基金以及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急难筹盼”问题。
香洲区大镜山馨园小区的63岁特困供养人员朴大伯就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这项福利: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他家的厕所装上了电动起升器,床上配备了充气的防褥疮气垫。为了保障朴大伯居家养老的安全,香洲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其配备可监测生命体征和睡眠状况的安全手环及红外感应设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出警报。
问题四:“民生微实事”已取得哪些成效?
陈磊: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确定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有2500余个,涉及资金约2亿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1700多个、数量已过半,已经支出的专项资金接近1亿元。整体来说,“民生微实事”实施3年以来,项目总数已达14000余个,遍布我市的角角落落,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题五:今年“民生微实事”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陈磊:其中一个中心的主线工作还是要做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办好“民生微实事”核心还是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然后服务群众。接下来,“民生微实事”主要实施的领域,第一块是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因为老旧小区也是问题和矛盾集中的地方,“民生微实事”还是要继续发力解决这些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第二块是要解决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问题,通过完善地下管网、修整路面以及打造一些文创产品,把我们的一些背街小巷打造成为“网红打卡点”;第三块是安全生产的一些项目,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更新一批安全设施、在河道设置救生圈、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置AED急救设施等;第四块是继续实施特殊群体服务类项目,重点还是要聚焦低保特困群众、残疾人、高龄独居长者老人、失业群体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定制性的、量化的帮扶服务。
问题六:如何让“民生微实事”更好地发挥作用?
周桂煜:群众提出来的诉求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但总归有一个轻重缓急,“民生微实事”项目也要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来推动和落实。对“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就是社区协商,在项目立项的时候,社区会组织议事协商的会议,邀请居民代表、相关专家或者利益相关方,大家坐下来一起来商量这个钱该怎么花、这个事该怎么办?所有居民申报的项目都有反馈机制,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邀请群众进行监督和评议,让居民群众唱主角,参与“民生微实事”的全过程。


“民生微实事”自2021年实施以来,已连续3年入选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底,近3年来,全市共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4000余个,撬动社会资金7400万元,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什么样的事项能被纳入“民生微实事”的范畴?项目实施过程中,又该如何保证“民生微实事”顺利推进、让居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呢?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民政局民微工作负责人陈磊和香洲区人大代表、狮山街道教育社区党委书记周桂煜,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话题一:
“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位于香洲区拱北街道联安社区的日华花园B区建成于2000年,因常年经受潮湿的海风侵蚀,小区墙体脱落、基础设施锈蚀老化的现象严重。2022年10月,在联安社区议事协商会上,该小区的业主代表表达了对小区改造的需求。
依托“民生微实事”,该小区解决了广场通道破损、小区大门翻新改造等难题,共申请到“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73.7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70万元。如今,日华花园B区完成了多达17项改造工程项目,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日华花园B区重新焕发光彩,是珠海“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老旧小区大变样的一个缩影。2023年,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聚焦群众所需所盼,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工程类、货物类项目,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优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回应了市民群众的“微需求”,激发了社会治理新活力。

问题一:老百姓最希望改善什么?
周桂煜:我所在的狮山街道教育社区地处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无物业小区占了80%,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近3年来,教育社区推动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微实事”项目,总体来看,群众比较关注这几个方面:第一,小区生活环境类的整治提升;第二,增设电梯的奖补、单元楼栋门、路灯以及一些便民设施的增设改造;第三,停车道闸的增设;第四,老旧小区消防管网设施的改善等。
问题二:“民生微实事”如何撬动社会资金?
陈磊:“民生微实事”受群众认可和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民生微实事”把鼓励、支持和发动群众参与、社会参与作为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来进行打造。所有的“民生微实事”项目都是优先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据我们了解,目前,“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的社会资金主要有三大块:第一块就是居民自筹;第二块就是发动一些爱心企业的捐赠;第三块就是社区一些共建单位的支持。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的社会资金累计已达3300多万元,基本上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撬动社会资金的总额。近3年来,全市“民生微实事”项目撬动的社会资金总额已达7400万元。
问题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有什么不同?
陈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由住建部门负责牵头实施的系统性工程,主要是开展一些整体性的、连片性的改造项目,投资额可能超过500万元,需要进行审批立项,实施的周期相对较长;“民生微实事”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都是“微改造”,绝大部分都是小额零星的工程,在镇街层面就可以完成审批。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是由政府部门来统筹推进的,是“自上而下”的工作部署安排;“民生微实事”项目所有的需求都是居民提出来的,是“自下而上”的流程。

话题二:
“民生微实事”让居民唱主角
除了老旧小区“微改造”等工程类项目外,服务类项目也是“民生微实事”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有保障,民政部门通过统筹政府补贴、链接社会慈善基金以及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急难筹盼”问题。
香洲区大镜山馨园小区的63岁特困供养人员朴大伯就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这项福利: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他家的厕所装上了电动起升器,床上配备了充气的防褥疮气垫。为了保障朴大伯居家养老的安全,香洲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其配备可监测生命体征和睡眠状况的安全手环及红外感应设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出警报。
问题四:“民生微实事”已取得哪些成效?
陈磊: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确定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有2500余个,涉及资金约2亿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1700多个、数量已过半,已经支出的专项资金接近1亿元。整体来说,“民生微实事”实施3年以来,项目总数已达14000余个,遍布我市的角角落落,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题五:今年“民生微实事”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陈磊:其中一个中心的主线工作还是要做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办好“民生微实事”核心还是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然后服务群众。接下来,“民生微实事”主要实施的领域,第一块是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因为老旧小区也是问题和矛盾集中的地方,“民生微实事”还是要继续发力解决这些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第二块是要解决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问题,通过完善地下管网、修整路面以及打造一些文创产品,把我们的一些背街小巷打造成为“网红打卡点”;第三块是安全生产的一些项目,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更新一批安全设施、在河道设置救生圈、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置AED急救设施等;第四块是继续实施特殊群体服务类项目,重点还是要聚焦低保特困群众、残疾人、高龄独居长者老人、失业群体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定制性的、量化的帮扶服务。
问题六:如何让“民生微实事”更好地发挥作用?
周桂煜:群众提出来的诉求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但总归有一个轻重缓急,“民生微实事”项目也要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来推动和落实。对“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就是社区协商,在项目立项的时候,社区会组织议事协商的会议,邀请居民代表、相关专家或者利益相关方,大家坐下来一起来商量这个钱该怎么花、这个事该怎么办?所有居民申报的项目都有反馈机制,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邀请群众进行监督和评议,让居民群众唱主角,参与“民生微实事”的全过程。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