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巴以冲突:谁在冒险?

居民楼在剧烈的爆炸声中轰然倒下,火箭弹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划破天空,汽车在猛烈的轰炸后留下一地遗骸……

在巴以地区生活的民众,尚未从上一轮冲突的创伤与悲痛中恢复过来,如今战争又再度来临。当地时间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目前死亡人数已超1100人。

面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冲突,有网友评论,这两个地方从收音机时代打到黑白电视机,从黑白电视机打到彩色电视机,现在又打到了智能手机时代……

10月7日,一名男子抱着哭泣的儿童站在加沙城一处废墟旁。新华社发

巴以之间打打停停,又停停打打,这次的矛盾又是如何升级的?是谁在冒险?冲突有何新特点?

这几天发生了什么?

不同于以往,有一些人更倾向于把目前这场冲突称为“哈以冲突”。这里的“哈”即指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这场由哈马斯发起的名称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始于10月7日清晨。

仅在行动开始的头20分钟,哈马斯就宣称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5000多枚火箭弹,第一轮打击的目标是集中在以色列的阵地、机场和军事基地。与此同时,一些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潜入以色列境内,在多个地点发起袭击。这在以往是不常见的。

对于军事行动,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称,巴勒斯坦人为了解放巴勒斯坦土地和被以色列关押者而发动“起义和革命”的循环必须终结。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戴夫发表声明称,正在进行的袭击是为了报复以色列“亵渎”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

10月7日,在加沙城,巴勒斯坦人登上一辆以色列军用车辆。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面对突然袭击,以色列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然而,这也让以色列找回“脸面”、发动反击的意愿更加强烈。

遭袭当天,以色列国防部宣布该国进入战争状态,并发起“铁剑行动”回应。“要为以色列最黑暗的一天报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电视讲话中回击。

10月8日,以色列国防军首席发言人说,以军正在征召数十万预备役军人为“最终对加沙地带进行地面反击做好准备”,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以色列规模最大的征召活动。

而在同一天,哈尼亚表示,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还远未结束。

双方领导人均作出强硬表态,短短两日,巴以冲突的规模和烈度成倍上升。

多家以色列媒体8日晚报道,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7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晚亦声明,以军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至少413人死亡、2300人受伤。

矛盾如何步步升级?

毫不意外,这一轮巴以冲突,是此前一系列矛盾累积后的总爆发。

2022年12月底,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组建第37届政府,第三次出任总理。2023年1月3日,以色列新任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在警方严密保护下,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广场,引发巴勒斯坦等中东地区多国强烈谴责。

要知道,本-格维尔是以色列极右翼政客,他进入阿克萨清真寺被巴勒斯坦人视为一种侵犯宗教圣地威严的举动。此后在4月5日,以色列警方在阿克萨清真寺同巴勒斯坦人再度爆发冲突,造成十余人受伤。

此次哈马斯将军事行动命名为“阿克萨洪水”,即是对阿克萨清真寺事件的复仇。

此外,在今年2月,以色列政府批准将约旦河西岸9个“非法”犹太人定居点“合法化”,并宣布在原有定居点大规模新建住宅。分析指出,以色列这一行动刺激了本已十分紧张的局势。

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发射导弹,拦截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新华社发(伊兰·阿萨亚格摄基尼图片社)

以色列为何做出上述举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指出,内塔尼亚胡能够第三次出任以色列总理,主要是通过打造了一个由右翼和极右翼组成的联合政府,意味着这届政府不可避免地受到右翼势力的巨大影响。

可以说,正是以色列“史上最右”政府的种种举动,加剧了巴以冲突朝着更加失控的方向演进。

除了两国直接冲突之外,多位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此次突袭,与以色列和沙特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有直接关系。此前,哈马斯曾多次表示,谴责任何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展。在其看来,若沙以恢复关系正常化,巴勒斯坦建国前景将更为渺茫。

根据1947年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允许在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之后,以色列很快宣布建国。但巴勒斯坦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同意这份决议,后续与以色列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和冲突,巴勒斯坦迟迟未建国。

1993年,《奥斯陆协议》规定巴勒斯坦可以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和自己的政府,到现在30年过去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早已成立,但巴勒斯坦的领土都在以色列军事占领之下,迟迟无法宣布建国,这是巴以冲突这么多年不断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而如今,以色列国内政治动荡为哈马斯发动袭击提供了机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认为,内塔尼亚胡上任后强推司法改革,在国内引发政治危机,不仅影响到政界,也波及军界。哈马斯似乎是瞅准了以色列情报部门和国防军正发生混乱的绝好机会而采取行动的。


阻碍巴以和平进程的症结是什么?视频了解→

冲突有什么新特点?

与拥有诸多先进武器装备的以色列国防军相比,哈马斯武装组织的综合实力实际存在明显代差,也难以承受长期作战的损耗。因此,在此前几次巴以冲突中,哈马斯并未尝试同以色列国防军进行正面大规模交火,也不会同后者进行长期“消耗战”。

不过,本次巴以冲突呈现出新的特征:哈马斯武装人员进入以色列境内制造杀伤,并把一些以色列人质带回加沙地带,他们甚至抓了一名以色列少将。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被挟持进入加沙的人质超过百名。

“这次袭击的复杂性与此前几十年任何一次都不一样。”以色列国防军前军事情报官员迈克尔·米尔施泰因说,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境内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军事袭击,所有战争都发生在遥远的前线。

据估计,哈马斯目前约有两万多名武装人员,旗下的主要军事组织就是“卡桑旅”,他们传统上习惯于以小组、突击队方式突袭。10月7日的突袭,显示了哈马斯军事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进化。但是多名专家分析,从以往双方冲突的经验来看,即使有所进化,哈马斯的军事实力与以色列也不在一个量级,必然招致以色列更惨烈的报复。

但哈马斯为何执意发动攻击?

在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看来,哈马斯算的是“政治账”而非“经济账”。

2007年以来,哈马斯击败法塔赫武力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后,巴勒斯坦实际处于哈马斯和法塔赫两个政权并立的状态。随后,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如今,该地区经济情况已十分恶化,223万人口中超7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接近50%。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认为,哈马斯需要寻找一个“发泄渠道”,通过一次大规模行动改变现状。

还需要注意的是,哈马斯一直将自己视为巴勒斯坦武装抵抗事业的领导者。但近年来巴勒斯坦内部又涌现了以“穴狮”为代表的一批小型青年武装组织,哈马斯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对哈马斯来说,失去领导者地位就意味着失去人气,从而丧失巴勒斯坦民众和中东一些国家的支持,这对哈马斯的存亡都构成威胁。

因此,哈马斯此次铤而走险,开启新一轮巴以冲突,让伊斯兰世界的视角再度投向巴勒斯坦问题,似乎也是题中之义。

冤冤相报,何时了?

巴以冲突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毫无意外,美国选择站队以色列。拜登同内塔尼亚胡通话,重申美国对以色列“坚如磐石般”的支持。

美媒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指示美军“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提康德罗加”级“诺曼底”号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前往地中海东部。奥斯汀表示还将增强美空军在该地区的F-35、F-15、F-16和A-10战斗机中队的力量。

英法德领导人均站在了谴责哈马斯的一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与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对“正在遭到无耻大规模袭击的以色列”表示声援。

这是10月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军队空袭地面建筑造成的浓烟。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多个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自卫”——

伊朗总统莱希发声称,“伊朗支持巴勒斯坦正当防御”。伊拉克方面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袭击,称其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科威特指责以色列进行“公然袭击”。

更多国家发出了呼吁停火与和平的声音——

沙特发表声明,呼吁冲突双方立即阻止局势升级并保护平民,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承担保护平民的责任,启动和平进程,以实现两国和地区和平安全。

俄罗斯呼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方面立即停火,并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开启谈判进程,以建立全面、持久和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以“最强烈措辞”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敦促有关方面通过外交努力缓解紧张局势。

这一轮巴以冲突,未来发展趋势会怎么样?会走向全面战争吗?

丁隆认为,此次冲突不会在很短时间内结束,但未来的冲突规模不会很大,可能发展为常态化、长期化的低烈度冲突。钮松持类似观点,双方将对冲突规模和走势进行管控,最终达成阶段性、脆弱的停火。毕竟,以哈马斯的综合实力来看,数千枚火箭弹的发射,和大量武装人员越境以色列展开袭击,这种巨大的消耗战是难以持续的。

冲突目前仍在持续,结局仍难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仅仅通过军事压制带来的停火,谈不上是真和平,最多只是短暂而脆弱的平静。

“以暴制暴”没有出路,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强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共同推动巴以双方早日恢复和谈,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持久和平之道。

希望国际社会清醒地认识,并一道作出努力。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
追问巴以冲突:谁在冒险?
南方+ 2023-10-09 19:32

居民楼在剧烈的爆炸声中轰然倒下,火箭弹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划破天空,汽车在猛烈的轰炸后留下一地遗骸……

在巴以地区生活的民众,尚未从上一轮冲突的创伤与悲痛中恢复过来,如今战争又再度来临。当地时间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目前死亡人数已超1100人。

面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冲突,有网友评论,这两个地方从收音机时代打到黑白电视机,从黑白电视机打到彩色电视机,现在又打到了智能手机时代……

10月7日,一名男子抱着哭泣的儿童站在加沙城一处废墟旁。新华社发

巴以之间打打停停,又停停打打,这次的矛盾又是如何升级的?是谁在冒险?冲突有何新特点?

这几天发生了什么?

不同于以往,有一些人更倾向于把目前这场冲突称为“哈以冲突”。这里的“哈”即指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这场由哈马斯发起的名称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始于10月7日清晨。

仅在行动开始的头20分钟,哈马斯就宣称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5000多枚火箭弹,第一轮打击的目标是集中在以色列的阵地、机场和军事基地。与此同时,一些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潜入以色列境内,在多个地点发起袭击。这在以往是不常见的。

对于军事行动,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称,巴勒斯坦人为了解放巴勒斯坦土地和被以色列关押者而发动“起义和革命”的循环必须终结。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戴夫发表声明称,正在进行的袭击是为了报复以色列“亵渎”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

10月7日,在加沙城,巴勒斯坦人登上一辆以色列军用车辆。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面对突然袭击,以色列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然而,这也让以色列找回“脸面”、发动反击的意愿更加强烈。

遭袭当天,以色列国防部宣布该国进入战争状态,并发起“铁剑行动”回应。“要为以色列最黑暗的一天报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电视讲话中回击。

10月8日,以色列国防军首席发言人说,以军正在征召数十万预备役军人为“最终对加沙地带进行地面反击做好准备”,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以色列规模最大的征召活动。

而在同一天,哈尼亚表示,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还远未结束。

双方领导人均作出强硬表态,短短两日,巴以冲突的规模和烈度成倍上升。

多家以色列媒体8日晚报道,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7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晚亦声明,以军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至少413人死亡、2300人受伤。

矛盾如何步步升级?

毫不意外,这一轮巴以冲突,是此前一系列矛盾累积后的总爆发。

2022年12月底,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组建第37届政府,第三次出任总理。2023年1月3日,以色列新任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在警方严密保护下,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广场,引发巴勒斯坦等中东地区多国强烈谴责。

要知道,本-格维尔是以色列极右翼政客,他进入阿克萨清真寺被巴勒斯坦人视为一种侵犯宗教圣地威严的举动。此后在4月5日,以色列警方在阿克萨清真寺同巴勒斯坦人再度爆发冲突,造成十余人受伤。

此次哈马斯将军事行动命名为“阿克萨洪水”,即是对阿克萨清真寺事件的复仇。

此外,在今年2月,以色列政府批准将约旦河西岸9个“非法”犹太人定居点“合法化”,并宣布在原有定居点大规模新建住宅。分析指出,以色列这一行动刺激了本已十分紧张的局势。

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发射导弹,拦截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新华社发(伊兰·阿萨亚格摄基尼图片社)

以色列为何做出上述举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指出,内塔尼亚胡能够第三次出任以色列总理,主要是通过打造了一个由右翼和极右翼组成的联合政府,意味着这届政府不可避免地受到右翼势力的巨大影响。

可以说,正是以色列“史上最右”政府的种种举动,加剧了巴以冲突朝着更加失控的方向演进。

除了两国直接冲突之外,多位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此次突袭,与以色列和沙特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有直接关系。此前,哈马斯曾多次表示,谴责任何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展。在其看来,若沙以恢复关系正常化,巴勒斯坦建国前景将更为渺茫。

根据1947年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允许在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之后,以色列很快宣布建国。但巴勒斯坦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同意这份决议,后续与以色列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和冲突,巴勒斯坦迟迟未建国。

1993年,《奥斯陆协议》规定巴勒斯坦可以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和自己的政府,到现在30年过去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早已成立,但巴勒斯坦的领土都在以色列军事占领之下,迟迟无法宣布建国,这是巴以冲突这么多年不断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而如今,以色列国内政治动荡为哈马斯发动袭击提供了机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认为,内塔尼亚胡上任后强推司法改革,在国内引发政治危机,不仅影响到政界,也波及军界。哈马斯似乎是瞅准了以色列情报部门和国防军正发生混乱的绝好机会而采取行动的。


阻碍巴以和平进程的症结是什么?视频了解→

冲突有什么新特点?

与拥有诸多先进武器装备的以色列国防军相比,哈马斯武装组织的综合实力实际存在明显代差,也难以承受长期作战的损耗。因此,在此前几次巴以冲突中,哈马斯并未尝试同以色列国防军进行正面大规模交火,也不会同后者进行长期“消耗战”。

不过,本次巴以冲突呈现出新的特征:哈马斯武装人员进入以色列境内制造杀伤,并把一些以色列人质带回加沙地带,他们甚至抓了一名以色列少将。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被挟持进入加沙的人质超过百名。

“这次袭击的复杂性与此前几十年任何一次都不一样。”以色列国防军前军事情报官员迈克尔·米尔施泰因说,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境内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军事袭击,所有战争都发生在遥远的前线。

据估计,哈马斯目前约有两万多名武装人员,旗下的主要军事组织就是“卡桑旅”,他们传统上习惯于以小组、突击队方式突袭。10月7日的突袭,显示了哈马斯军事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进化。但是多名专家分析,从以往双方冲突的经验来看,即使有所进化,哈马斯的军事实力与以色列也不在一个量级,必然招致以色列更惨烈的报复。

但哈马斯为何执意发动攻击?

在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看来,哈马斯算的是“政治账”而非“经济账”。

2007年以来,哈马斯击败法塔赫武力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后,巴勒斯坦实际处于哈马斯和法塔赫两个政权并立的状态。随后,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如今,该地区经济情况已十分恶化,223万人口中超7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接近50%。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认为,哈马斯需要寻找一个“发泄渠道”,通过一次大规模行动改变现状。

还需要注意的是,哈马斯一直将自己视为巴勒斯坦武装抵抗事业的领导者。但近年来巴勒斯坦内部又涌现了以“穴狮”为代表的一批小型青年武装组织,哈马斯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对哈马斯来说,失去领导者地位就意味着失去人气,从而丧失巴勒斯坦民众和中东一些国家的支持,这对哈马斯的存亡都构成威胁。

因此,哈马斯此次铤而走险,开启新一轮巴以冲突,让伊斯兰世界的视角再度投向巴勒斯坦问题,似乎也是题中之义。

冤冤相报,何时了?

巴以冲突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毫无意外,美国选择站队以色列。拜登同内塔尼亚胡通话,重申美国对以色列“坚如磐石般”的支持。

美媒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指示美军“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提康德罗加”级“诺曼底”号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前往地中海东部。奥斯汀表示还将增强美空军在该地区的F-35、F-15、F-16和A-10战斗机中队的力量。

英法德领导人均站在了谴责哈马斯的一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与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对“正在遭到无耻大规模袭击的以色列”表示声援。

这是10月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军队空袭地面建筑造成的浓烟。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多个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自卫”——

伊朗总统莱希发声称,“伊朗支持巴勒斯坦正当防御”。伊拉克方面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袭击,称其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科威特指责以色列进行“公然袭击”。

更多国家发出了呼吁停火与和平的声音——

沙特发表声明,呼吁冲突双方立即阻止局势升级并保护平民,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承担保护平民的责任,启动和平进程,以实现两国和地区和平安全。

俄罗斯呼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方面立即停火,并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开启谈判进程,以建立全面、持久和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以“最强烈措辞”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敦促有关方面通过外交努力缓解紧张局势。

这一轮巴以冲突,未来发展趋势会怎么样?会走向全面战争吗?

丁隆认为,此次冲突不会在很短时间内结束,但未来的冲突规模不会很大,可能发展为常态化、长期化的低烈度冲突。钮松持类似观点,双方将对冲突规模和走势进行管控,最终达成阶段性、脆弱的停火。毕竟,以哈马斯的综合实力来看,数千枚火箭弹的发射,和大量武装人员越境以色列展开袭击,这种巨大的消耗战是难以持续的。

冲突目前仍在持续,结局仍难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仅仅通过军事压制带来的停火,谈不上是真和平,最多只是短暂而脆弱的平静。

“以暴制暴”没有出路,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强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共同推动巴以双方早日恢复和谈,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持久和平之道。

希望国际社会清醒地认识,并一道作出努力。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