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廖海城:装甲兵退役开货车,物流市场闯出一片天

【人物印象】结实的臂膀,犀利的眼神,已经退役4年的廖海城,依旧保持着在特战部队时的模样。从前,他是部队魔鬼周极限训练中的佼佼者、10吨重装甲车和防爆车的驾驶员,现在,他是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让客户每天都过“双十一”的货运公司总经理。

“妈妈,为什么邻居家门口有‘光荣之家’的牌子呢?我们家可以有吗?”十五年前,还在金湾上小学的廖海城刚刚形成对“光荣”这个词的理解,十分羡慕。“邻居家的大哥哥去当兵啦,这是武装部发的。”母亲说。“那以后我也要当兵,为我们家争光!”听着小海城的豪言壮语,母亲笑出了声。

2017年,让廖海城念念不忘的参军梦终于实现。每当负重30公斤拉练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开着10吨重装甲车热得汗流浃背的时候、脚上磨出水泡的时候,“为家争光、保卫祖国”的信念就会支撑着他,将水泡挑破,用棉线穿透,继续前进。

退役回到大学校园后,曾经的特战部队优秀士兵对未来感到了迷茫,自己要在哪里,继续以军人本色为社会做出贡献?

“当兵这么艰苦我都行,还有什么是不行的?”

在选择未来职业的时候,辛不辛苦、累不累,这些从来就不在廖海城的考虑范围之内。回到珠海金湾的他,看中了这里日益蓬勃的制造业,有实体经济,就一定有运输需求,创办一个货运公司的念头由此而来。

2021年6月,在金湾区三灶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帮助下,廖海城利用退役金和政府贴息贷款,买下了第一辆货车,成立了珠海市金湾区海达货运代理部。从接小公司的小订单开始,廖海城慢慢地开始瞄准更大的市场。

在了解到一家大公司开始招标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对方,对方在实地考察后质疑,“你一个这么小的货运公司,又是刚刚成立的,能做好这个订单吗?”廖海城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高质量完成任务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您给我一个参与竞标的机会,我可以证明给您看。”

就这样,他为自己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证明了一个开过装甲车和防爆车的退役军人,不仅可以开好货运汽车,还可以用强烈的责任心,高标准完成客户交代的任务。

按时把货物完完整整地交到客户手上,听上去简单,实践起来,却要克服千百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错漏。

在廖海城的一些客户中,有部分公司的货品较为特殊,包括精密仪器和一些贵重建材,运送起来程序十分复杂,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平稳也有更高的要求,很多货运公司嫌麻烦,不愿意接单。廖海城不嫌麻烦,他认为,装甲车操作起来比货车难多了,装甲车都能开好、维修,运货有什么难的?“而且当兵这么艰苦我都行,还有什么是不行的?”他说。

对自己的高要求,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在廖海城家里,有一块小小的区域摆放着拆卸式杠铃和哑铃、一卷瑜伽垫和一个拳击沙包,感到压力大的时候,他就在这里打打沙包,做几组肱二头肌训练,让压力随汗水一起流走。

2年间,廖海城从只有一辆货车变成了7辆货车同时运货,从只有自己1个司机变成了5个司机时时在岗,有一个数字从未变过,那就是0投诉。

诚信、实惠,让顾客每天都过“双十一”

几十公斤重的高端材料,由于别人的失误被你“捡”到了,你会怎么做?这对于廖海城来说,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诚信贵于千金。

有一次,货车抵达目的地后,廖海城却发现货物比订单多了几十公斤,价值不菲。他立马给客户打电话询问,听到客户用焦急的语气说,“原来是在你那里呀!我们仓库找这批货找了好久了,就是不知道装错到了哪辆车上,我还以为找不到了,快要急死了。”随后,廖海城把计划内的货物送达指定地点,带着多出来的贵重材料又回到了珠海,还给客户,没有收取额外的费用。

从此,他的名声在货运行业内传播开来,他货运部的名字,成了诚信的代名词。

越来越多的客户找上门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尽最大可能给客户实惠。“客户之所以会一直选择我们,就是因为我们为客户着想、给客户实惠,让客户每天都过‘双十一’。”廖海城说。

与大多数仅代表价格低廉的“双十一”不同的是,廖海城认为的“双十一”是价格优惠和服务优良的双重叠加。

金湾区有部分企业给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上游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货运公司遵守一定的程序,在货物送达之后,还需要货运公司负责装卸组件,并且把材料直接送到生产线上,达到工厂“0库存”的要求。

廖海城不仅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流程,而且提出的价格比客户预想的还要低,在人力成本承受得住的情况下,给予了客户意想不到的优质服务。就这样,原本连一辆货车也买不起的小小货运部,逐渐有了稳定的客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廖海城为了方便工作,把办公室设在自己家里,书架上和墙上的奖章、照片、荣誉证书和喜报,还有自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子,都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为家争光,军人风采永不褪色”。

“现在一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问退役军人服务站,看看慰问老兵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也经常参加创业分享会和答疑,希望更多的退役军人通过我的经历成功创业。”廖海城说。

文字:金璐 图片:张洲 编辑:刘辉 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微信
朋友圈
今日面孔|廖海城:装甲兵退役开货车,物流市场闯出一片天

【人物印象】结实的臂膀,犀利的眼神,已经退役4年的廖海城,依旧保持着在特战部队时的模样。从前,他是部队魔鬼周极限训练中的佼佼者、10吨重装甲车和防爆车的驾驶员,现在,他是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让客户每天都过“双十一”的货运公司总经理。

“妈妈,为什么邻居家门口有‘光荣之家’的牌子呢?我们家可以有吗?”十五年前,还在金湾上小学的廖海城刚刚形成对“光荣”这个词的理解,十分羡慕。“邻居家的大哥哥去当兵啦,这是武装部发的。”母亲说。“那以后我也要当兵,为我们家争光!”听着小海城的豪言壮语,母亲笑出了声。

2017年,让廖海城念念不忘的参军梦终于实现。每当负重30公斤拉练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开着10吨重装甲车热得汗流浃背的时候、脚上磨出水泡的时候,“为家争光、保卫祖国”的信念就会支撑着他,将水泡挑破,用棉线穿透,继续前进。

退役回到大学校园后,曾经的特战部队优秀士兵对未来感到了迷茫,自己要在哪里,继续以军人本色为社会做出贡献?

“当兵这么艰苦我都行,还有什么是不行的?”

在选择未来职业的时候,辛不辛苦、累不累,这些从来就不在廖海城的考虑范围之内。回到珠海金湾的他,看中了这里日益蓬勃的制造业,有实体经济,就一定有运输需求,创办一个货运公司的念头由此而来。

2021年6月,在金湾区三灶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帮助下,廖海城利用退役金和政府贴息贷款,买下了第一辆货车,成立了珠海市金湾区海达货运代理部。从接小公司的小订单开始,廖海城慢慢地开始瞄准更大的市场。

在了解到一家大公司开始招标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对方,对方在实地考察后质疑,“你一个这么小的货运公司,又是刚刚成立的,能做好这个订单吗?”廖海城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高质量完成任务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您给我一个参与竞标的机会,我可以证明给您看。”

就这样,他为自己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证明了一个开过装甲车和防爆车的退役军人,不仅可以开好货运汽车,还可以用强烈的责任心,高标准完成客户交代的任务。

按时把货物完完整整地交到客户手上,听上去简单,实践起来,却要克服千百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错漏。

在廖海城的一些客户中,有部分公司的货品较为特殊,包括精密仪器和一些贵重建材,运送起来程序十分复杂,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平稳也有更高的要求,很多货运公司嫌麻烦,不愿意接单。廖海城不嫌麻烦,他认为,装甲车操作起来比货车难多了,装甲车都能开好、维修,运货有什么难的?“而且当兵这么艰苦我都行,还有什么是不行的?”他说。

对自己的高要求,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在廖海城家里,有一块小小的区域摆放着拆卸式杠铃和哑铃、一卷瑜伽垫和一个拳击沙包,感到压力大的时候,他就在这里打打沙包,做几组肱二头肌训练,让压力随汗水一起流走。

2年间,廖海城从只有一辆货车变成了7辆货车同时运货,从只有自己1个司机变成了5个司机时时在岗,有一个数字从未变过,那就是0投诉。

诚信、实惠,让顾客每天都过“双十一”

几十公斤重的高端材料,由于别人的失误被你“捡”到了,你会怎么做?这对于廖海城来说,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诚信贵于千金。

有一次,货车抵达目的地后,廖海城却发现货物比订单多了几十公斤,价值不菲。他立马给客户打电话询问,听到客户用焦急的语气说,“原来是在你那里呀!我们仓库找这批货找了好久了,就是不知道装错到了哪辆车上,我还以为找不到了,快要急死了。”随后,廖海城把计划内的货物送达指定地点,带着多出来的贵重材料又回到了珠海,还给客户,没有收取额外的费用。

从此,他的名声在货运行业内传播开来,他货运部的名字,成了诚信的代名词。

越来越多的客户找上门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尽最大可能给客户实惠。“客户之所以会一直选择我们,就是因为我们为客户着想、给客户实惠,让客户每天都过‘双十一’。”廖海城说。

与大多数仅代表价格低廉的“双十一”不同的是,廖海城认为的“双十一”是价格优惠和服务优良的双重叠加。

金湾区有部分企业给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上游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货运公司遵守一定的程序,在货物送达之后,还需要货运公司负责装卸组件,并且把材料直接送到生产线上,达到工厂“0库存”的要求。

廖海城不仅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流程,而且提出的价格比客户预想的还要低,在人力成本承受得住的情况下,给予了客户意想不到的优质服务。就这样,原本连一辆货车也买不起的小小货运部,逐渐有了稳定的客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廖海城为了方便工作,把办公室设在自己家里,书架上和墙上的奖章、照片、荣誉证书和喜报,还有自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子,都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为家争光,军人风采永不褪色”。

“现在一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问退役军人服务站,看看慰问老兵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也经常参加创业分享会和答疑,希望更多的退役军人通过我的经历成功创业。”廖海城说。

文字:金璐 图片:张洲 编辑:刘辉 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