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城乡,美不胜收!金湾奋力书写“绿美答卷”

初冬时节,漫步金湾区,仍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绿化植被,“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城乡一体化绿美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金湾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绿美”底色,培育“海上森林”,扮靓城市空间,加快构建起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区、镇、村立足实际,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美答卷”,为这座活力之城源源不断地注入动能。

中心河湿地公园。

厚植“绿美”底色

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新一批森林城镇名单,红旗镇成功上榜。这不仅是金湾区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新成果,也标志着金湾区实现了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

近年来,金湾区围绕“增绿提质,绿美宜居”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城镇绿化,依托林网、水网、路网,完善城镇生态网络,提升城镇生态空间品质,打造“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三灶镇(2017年)、平沙镇(2019年)和南水镇(2020年)已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城镇。此外,金湾区还有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总体数量位居珠海前列。

如今,金湾的森林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森林质量还在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4919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总任务完成率达100%。今年已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25场,种植苗木超5万株。

平沙镇南新水库旁700亩更新造林点,曾经绿植稀疏、黄土裸露的山坡早已换上新绿,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在省、市、区林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该造林点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补种了山乌桕、大头茶、山杜英、枫香、火焰树等十种树种,有效解决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

新苗茁壮成长,古树苍劲挺拔。据悉,金湾区现有185株古树、3个古树群,已全部完成登记、挂牌工作,落实了古树保护的“一树一策”,区和镇、镇和村均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全面落实管养管护责任。

此外,通过整合队伍,金湾区还率先在全省创新融合森林消防和城市消防力量,建立4支森林消防中队,充实了基层森林消防力量。“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快推进镇级林业站建设,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育“海上森林”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在鹤港高速北侧,鸡啼门水道西岸,一片两公里长、一米多高的“红树苗”紧紧扎根在滩涂里,成为金湾“海上森林”的一块重要拼图。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可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近年来,为全面加强鸡啼门海岸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珠海市金湾区开展了鸡啼门水道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种植红树林,正是海岸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苗木存活率和质量,我们结合省里指南、自身实际、专家建议,最终选取了秋茄、木榄等五种适合金湾地域环境的树种。” 鸡啼门水道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已完成超10公顷红树林营造任务。

与此同时,更大规模的“海上森林”版图正在金湾加速绘就。根据相关部署,金湾区2021至2025年每年红树林造林任务为79.4公顷,5年共397公顷,占全市的76%。金湾迅速成立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专班,统筹财政和社会资金2.7亿元,全力以赴推进红树林营造。

“红树林营造任务按照整体立项、分期实施推进。”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工程已于今年9月初进场施工,主要分布于平沙湿地公园、南虎湖公园、西滩片区,截至目前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任务59公顷,预计12月底前完成200公顷。二期工程正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扮靓城市空间

生态“红利”成民生“福利”

森林面积不断扩大,城镇空间也在见缝插绿。

作为4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示范点之一,金湖公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休闲郊游之地,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50万人次。

该公园地处航空新城核心区,通江连海,总面积4000亩,其中水域面积就占3000亩,是全市水域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示范点建设的实施,一场突出湿地保护和文化科普的绿美提升行动在此全面铺开。

其中,一期建设主要集中在公园对外开放的区域及湖滨路北侧局部区域,主要包括义务植树、红树林种植、林业科普、自然教育、环境整治、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森林步道7项内容,由区政府投资建设,计划投资375万元,已于今年9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远期规划的二期建设则主要包括红树林种植、环境整治、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等,由社会资本投资捐建,计划到2025年完成。

此外,珠海首个海绵城市生态公园——金山公园,以及中心河湿地公园、中心湖公园等一批大型综合性公园及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进林”的生态体验走近更多市民。这里还有珠海最大的水鸟繁殖栖息湿地——三板村“鹭鸟天下”。白鹭等67种鸟类常年在此地栖息,每年有超过10万只鹭鸟在这里出生,成为鸟儿用翅膀为金湾生态环境“投票”的生动写照。

一帧帧绿美新图景在全域铺开,也让更多的生态福利出现在居民家门口,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绿染城乡,美不胜收!金湾奋力书写“绿美答卷”
珠海特区报 2023-11-20 08:51

初冬时节,漫步金湾区,仍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绿化植被,“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城乡一体化绿美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金湾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绿美”底色,培育“海上森林”,扮靓城市空间,加快构建起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区、镇、村立足实际,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美答卷”,为这座活力之城源源不断地注入动能。

中心河湿地公园。

厚植“绿美”底色

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新一批森林城镇名单,红旗镇成功上榜。这不仅是金湾区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新成果,也标志着金湾区实现了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

近年来,金湾区围绕“增绿提质,绿美宜居”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城镇绿化,依托林网、水网、路网,完善城镇生态网络,提升城镇生态空间品质,打造“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三灶镇(2017年)、平沙镇(2019年)和南水镇(2020年)已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城镇。此外,金湾区还有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总体数量位居珠海前列。

如今,金湾的森林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森林质量还在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4919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总任务完成率达100%。今年已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25场,种植苗木超5万株。

平沙镇南新水库旁700亩更新造林点,曾经绿植稀疏、黄土裸露的山坡早已换上新绿,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在省、市、区林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该造林点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补种了山乌桕、大头茶、山杜英、枫香、火焰树等十种树种,有效解决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

新苗茁壮成长,古树苍劲挺拔。据悉,金湾区现有185株古树、3个古树群,已全部完成登记、挂牌工作,落实了古树保护的“一树一策”,区和镇、镇和村均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全面落实管养管护责任。

此外,通过整合队伍,金湾区还率先在全省创新融合森林消防和城市消防力量,建立4支森林消防中队,充实了基层森林消防力量。“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快推进镇级林业站建设,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育“海上森林”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在鹤港高速北侧,鸡啼门水道西岸,一片两公里长、一米多高的“红树苗”紧紧扎根在滩涂里,成为金湾“海上森林”的一块重要拼图。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可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近年来,为全面加强鸡啼门海岸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能力,珠海市金湾区开展了鸡啼门水道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种植红树林,正是海岸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苗木存活率和质量,我们结合省里指南、自身实际、专家建议,最终选取了秋茄、木榄等五种适合金湾地域环境的树种。” 鸡啼门水道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已完成超10公顷红树林营造任务。

与此同时,更大规模的“海上森林”版图正在金湾加速绘就。根据相关部署,金湾区2021至2025年每年红树林造林任务为79.4公顷,5年共397公顷,占全市的76%。金湾迅速成立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专班,统筹财政和社会资金2.7亿元,全力以赴推进红树林营造。

“红树林营造任务按照整体立项、分期实施推进。”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期工程已于今年9月初进场施工,主要分布于平沙湿地公园、南虎湖公园、西滩片区,截至目前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任务59公顷,预计12月底前完成200公顷。二期工程正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扮靓城市空间

生态“红利”成民生“福利”

森林面积不断扩大,城镇空间也在见缝插绿。

作为4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示范点之一,金湖公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休闲郊游之地,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50万人次。

该公园地处航空新城核心区,通江连海,总面积4000亩,其中水域面积就占3000亩,是全市水域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示范点建设的实施,一场突出湿地保护和文化科普的绿美提升行动在此全面铺开。

其中,一期建设主要集中在公园对外开放的区域及湖滨路北侧局部区域,主要包括义务植树、红树林种植、林业科普、自然教育、环境整治、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森林步道7项内容,由区政府投资建设,计划投资375万元,已于今年9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远期规划的二期建设则主要包括红树林种植、环境整治、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等,由社会资本投资捐建,计划到2025年完成。

此外,珠海首个海绵城市生态公园——金山公园,以及中心河湿地公园、中心湖公园等一批大型综合性公园及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进林”的生态体验走近更多市民。这里还有珠海最大的水鸟繁殖栖息湿地——三板村“鹭鸟天下”。白鹭等67种鸟类常年在此地栖息,每年有超过10万只鹭鸟在这里出生,成为鸟儿用翅膀为金湾生态环境“投票”的生动写照。

一帧帧绿美新图景在全域铺开,也让更多的生态福利出现在居民家门口,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