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到了青春期,孩子怎么什么都不跟我说啊?孩子说得好好的就是不做怎么办?你一问,他就跟你急?他不跟我说,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对于家长们的这些困惑,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父母的坏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教博会期间,北师大心理学部教授、博导、国家级重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蔺秀云接受专访时说,“如果父母常常发脾气,尤其是妈妈如果情绪不稳定的话,首先就会让这个孩子特别胆小。”

专访中,蔺秀云就家庭亲子互动模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她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亲子互动模式不融洽,特别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她表示,父母的坏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父母常常发脾气,尤其是妈妈如果情绪不稳定的话,首先就会让这个孩子特别胆小。因为总是被训斥、被指责,所以孩子就会担心妈妈什么时候又发脾气,就会非常胆小,容易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说抑郁、焦虑。这些会在青春期表现出来,小学时他可能会有咬指甲、披头发这样一些看起来属于行为方面的问题;到了中学就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问题。
另外,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孩子被训斥得胆小,不敢去冒险,不敢跟别人敞开心扉,人际交往是不安心的,就不会有很好的同伴关系。本来在家里就经常被训斥,又没有同伴关系去纾解,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调整家庭亲子互动模式来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呢?蔺秀云教授给出了“三步走”的具体操作办法:
第一步:了解理解
家长要了解青春期发展特点,青少年的大脑额叶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比如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控制较弱,随之而来的情绪也不受控制,会有一些冲动不计后果的行为;青少年的思维活跃,信息加工速度快,语言反应速度快,所以“怼人”也厉害;自我同一性还没完全建立,容易自卑,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同时,非常关注自我,容易自我中心,难以考虑到他;青少年大脑情绪区——杏仁核发展快,情绪波动大,情绪调节需要更多时间,所以容易喜怒无常,感情用事,有时候情绪攻击性比较强;青春期孩子催眠的褪黑素激素分泌比成人晚2个小时,所以到了晚上,青春期孩子感受不到困意,睡得比较晚,起得也晚。
蔺秀云指出孩子的问题大多是情绪问题,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教练,家长是孩子情绪调节的榜样。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能简单只归结于孩子本身,这跟青春期年龄特点和内心世界有关。
第二步:调整情绪
蔺秀云指出,情绪来自于我们的评价、来自于我们深层的自我和不良的互动模式激发。家长要避免不合理想法(评价)、弹性管理自己的情绪,要及时止损,看看孩子到底怎么了,有效识别自己的情绪,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将问题归咎于孩子不好。
第三步:沟通改变
蔺秀云指出,当父母说教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的感受让他很快关闭沟通通道,为自己寻找理由。父母就会感到挫败、无力,没有更好的办法。
蔺秀云建议父母从行为、情绪等方面做出调整和调节。当家长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走开去呆一会儿,用正念等方法来平复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家长还要避免过于担心、焦虑孩子的未来。
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1、要先看:看之前,停下手中的事情,先看看孩子的表情。看懂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掌握更多的情绪词汇与表达。
2、要倾听:要以孩子为中心,倾听的态度是放下对孩子的负性评价和偏见,听到孩子的不能和为难,做“温暖的父母”。
3、最后要同理内心,将“不”的语言转变成正面语言,随时随地肯定、赞赏和鼓励。
蔺秀云强调,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自信,肯定会发展得好。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到了青春期,孩子怎么什么都不跟我说啊?孩子说得好好的就是不做怎么办?你一问,他就跟你急?他不跟我说,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对于家长们的这些困惑,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父母的坏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教博会期间,北师大心理学部教授、博导、国家级重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蔺秀云接受专访时说,“如果父母常常发脾气,尤其是妈妈如果情绪不稳定的话,首先就会让这个孩子特别胆小。”

专访中,蔺秀云就家庭亲子互动模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她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亲子互动模式不融洽,特别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她表示,父母的坏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父母常常发脾气,尤其是妈妈如果情绪不稳定的话,首先就会让这个孩子特别胆小。因为总是被训斥、被指责,所以孩子就会担心妈妈什么时候又发脾气,就会非常胆小,容易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说抑郁、焦虑。这些会在青春期表现出来,小学时他可能会有咬指甲、披头发这样一些看起来属于行为方面的问题;到了中学就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问题。
另外,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孩子被训斥得胆小,不敢去冒险,不敢跟别人敞开心扉,人际交往是不安心的,就不会有很好的同伴关系。本来在家里就经常被训斥,又没有同伴关系去纾解,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调整家庭亲子互动模式来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呢?蔺秀云教授给出了“三步走”的具体操作办法:
第一步:了解理解
家长要了解青春期发展特点,青少年的大脑额叶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比如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控制较弱,随之而来的情绪也不受控制,会有一些冲动不计后果的行为;青少年的思维活跃,信息加工速度快,语言反应速度快,所以“怼人”也厉害;自我同一性还没完全建立,容易自卑,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同时,非常关注自我,容易自我中心,难以考虑到他;青少年大脑情绪区——杏仁核发展快,情绪波动大,情绪调节需要更多时间,所以容易喜怒无常,感情用事,有时候情绪攻击性比较强;青春期孩子催眠的褪黑素激素分泌比成人晚2个小时,所以到了晚上,青春期孩子感受不到困意,睡得比较晚,起得也晚。
蔺秀云指出孩子的问题大多是情绪问题,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教练,家长是孩子情绪调节的榜样。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能简单只归结于孩子本身,这跟青春期年龄特点和内心世界有关。
第二步:调整情绪
蔺秀云指出,情绪来自于我们的评价、来自于我们深层的自我和不良的互动模式激发。家长要避免不合理想法(评价)、弹性管理自己的情绪,要及时止损,看看孩子到底怎么了,有效识别自己的情绪,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将问题归咎于孩子不好。
第三步:沟通改变
蔺秀云指出,当父母说教或者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的感受让他很快关闭沟通通道,为自己寻找理由。父母就会感到挫败、无力,没有更好的办法。
蔺秀云建议父母从行为、情绪等方面做出调整和调节。当家长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走开去呆一会儿,用正念等方法来平复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家长还要避免过于担心、焦虑孩子的未来。
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1、要先看:看之前,停下手中的事情,先看看孩子的表情。看懂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掌握更多的情绪词汇与表达。
2、要倾听:要以孩子为中心,倾听的态度是放下对孩子的负性评价和偏见,听到孩子的不能和为难,做“温暖的父母”。
3、最后要同理内心,将“不”的语言转变成正面语言,随时随地肯定、赞赏和鼓励。
蔺秀云强调,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自信,肯定会发展得好。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