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开幕!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12月2日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正式开幕!

本届会议围绕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
——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
这一主题
来自世界多国知名
政治家、战略家、学者和企业家等
汇聚广州
与中方嘉宾广泛交流、深入探讨

会议为期3天
设置开幕式、领导致辞、主旨演讲、午餐演讲
10场平行研讨会、8场专题会议、
3场闭门研讨会和一系列配套活动
内容含金量和思想浓度非常高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2013年开始
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是第七届
也是举办的第十个年头

今天,专家们都说了啥?
立刻来“读”
↓↓

郑必坚:

减少“读懂赤字”,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12月2日上午,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开幕式。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在会上发布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他表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创立至今10周岁了,这1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化。中国和国际上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严重存在着‘读懂赤字’,是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战略互信的。而我们创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实际上一开始就坚持三个‘读懂’,就是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百年变局。如果我们这个国际会议能够更有力地帮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更有力地帮助中国读懂世界、读懂百年变局,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经过持久的努力,减少这三方面的‘读懂赤字’。如果做到这一点,那我就要说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约翰·桑顿:

在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

必须怀着谦逊、好奇、理解和同理心

在开幕式演讲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谈到,了解另一种文化并不容易,在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必须怀着谦逊、好奇、理解和同理心来完成这项任务。

几个月前,约翰·桑顿和他朋友,进行了一个政治调查,主题就是“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中国人在和普通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说什么不重要,而是你要倾听他们的声音,重要的是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说话方式。

约翰·桑顿还分享道,在调查结果中,美国人看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积极的国际社会参与者。“当向普通美国人问到他对中国人的描述时,88%的人说是勤劳,87%的人说是创新,73%的人说是强大的经济,70%的人说是有前瞻性,67%的人说是做生意的好地方,53%的人说是可靠稳定,50%的人说是有同情心。”

“中美关系是有巨大潜力的,81%的普通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人的感情是喜欢或者是中立的。”约翰·桑顿,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最有利的或者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文交流,这也是中美两国之间最有潜力的领域。

观点精选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

生意和政治是两码事。尽管政客们总是叫嚣着要去全球化,但事实是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上升。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中国的崛起有助于世界发展,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共赢,使所有人都富裕起来。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都应该支持合作,携手共进,为世界创造更积极更乐观的未来。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

自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都把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国际借鉴的范例,把它从愿想变成了现实,成为可以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很多像埃塞俄比亚一样的非洲国家,都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全球安全形势是日益严峻,因此我们需要新理念、新思想来应对这些挑战,共建美好未来。中国为应对全球挑战,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倡导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一个愿景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愿意和中国一道来为实现这些愿景携手努力,把这些愿景变成现实。

叮咚视评

在广州、在广东、在大湾区,读懂中国

相约广州,读懂中国。

12月1至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举办。中外嘉宾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这是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观察中国、读懂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第一,它有“高度”。“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2013年开始,起步不凡、规格很高,国家领导人多次向大会发表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多次会见与会代表。今年是第七届,也是举办的第十个年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搭建起一个深度对话、凝聚共识、共享机遇的“超链接”。

第二,它有“浓度”。从嘉宾阵容来看,参会的国际嘉宾有70余位,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全球影响力;从议题设置上看,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等。可以说,思想浓度高,含“智”量十足。

第三,它有“能见度”。100多年前,就是在广州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就是在广东率先改革开放,率先创办经济特区。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州、广东、大湾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盛会有时限,沟通无上限。唯有敞开怀抱、走进彼此,才有可能相互读懂;也唯有相互读懂,才有可能不断扩大“朋友圈”。

在广州、在广东、在大湾区,读懂中国。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
微信
朋友圈
盛会开幕!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南方+ 2023-12-02 18:33

12月2日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正式开幕!

本届会议围绕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
——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
这一主题
来自世界多国知名
政治家、战略家、学者和企业家等
汇聚广州
与中方嘉宾广泛交流、深入探讨

会议为期3天
设置开幕式、领导致辞、主旨演讲、午餐演讲
10场平行研讨会、8场专题会议、
3场闭门研讨会和一系列配套活动
内容含金量和思想浓度非常高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2013年开始
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是第七届
也是举办的第十个年头

今天,专家们都说了啥?
立刻来“读”
↓↓

郑必坚:

减少“读懂赤字”,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12月2日上午,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开幕式。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在会上发布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他表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创立至今10周岁了,这1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化。中国和国际上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严重存在着‘读懂赤字’,是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战略互信的。而我们创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实际上一开始就坚持三个‘读懂’,就是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百年变局。如果我们这个国际会议能够更有力地帮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更有力地帮助中国读懂世界、读懂百年变局,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经过持久的努力,减少这三方面的‘读懂赤字’。如果做到这一点,那我就要说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约翰·桑顿:

在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

必须怀着谦逊、好奇、理解和同理心

在开幕式演讲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谈到,了解另一种文化并不容易,在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必须怀着谦逊、好奇、理解和同理心来完成这项任务。

几个月前,约翰·桑顿和他朋友,进行了一个政治调查,主题就是“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中国人在和普通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说什么不重要,而是你要倾听他们的声音,重要的是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说话方式。

约翰·桑顿还分享道,在调查结果中,美国人看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积极的国际社会参与者。“当向普通美国人问到他对中国人的描述时,88%的人说是勤劳,87%的人说是创新,73%的人说是强大的经济,70%的人说是有前瞻性,67%的人说是做生意的好地方,53%的人说是可靠稳定,50%的人说是有同情心。”

“中美关系是有巨大潜力的,81%的普通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人的感情是喜欢或者是中立的。”约翰·桑顿,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最有利的或者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文交流,这也是中美两国之间最有潜力的领域。

观点精选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

生意和政治是两码事。尽管政客们总是叫嚣着要去全球化,但事实是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上升。

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中国的崛起有助于世界发展,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共赢,使所有人都富裕起来。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都应该支持合作,携手共进,为世界创造更积极更乐观的未来。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

自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都把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国际借鉴的范例,把它从愿想变成了现实,成为可以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很多像埃塞俄比亚一样的非洲国家,都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全球安全形势是日益严峻,因此我们需要新理念、新思想来应对这些挑战,共建美好未来。中国为应对全球挑战,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倡导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一个愿景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愿意和中国一道来为实现这些愿景携手努力,把这些愿景变成现实。

叮咚视评

在广州、在广东、在大湾区,读懂中国

相约广州,读懂中国。

12月1至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举办。中外嘉宾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这是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观察中国、读懂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第一,它有“高度”。“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2013年开始,起步不凡、规格很高,国家领导人多次向大会发表视频致辞或致贺信,多次会见与会代表。今年是第七届,也是举办的第十个年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搭建起一个深度对话、凝聚共识、共享机遇的“超链接”。

第二,它有“浓度”。从嘉宾阵容来看,参会的国际嘉宾有70余位,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全球影响力;从议题设置上看,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等。可以说,思想浓度高,含“智”量十足。

第三,它有“能见度”。100多年前,就是在广州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40多年前,就是在广东率先改革开放,率先创办经济特区。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州、广东、大湾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盛会有时限,沟通无上限。唯有敞开怀抱、走进彼此,才有可能相互读懂;也唯有相互读懂,才有可能不断扩大“朋友圈”。

在广州、在广东、在大湾区,读懂中国。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