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在斗门成立珠海第一个党支部,邝任生用一生践行崇高理想

走进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此前叫小濠涌)村,迎面是一棵百年大榕树,枝繁叶茂,在冬日暖阳下更显得郁郁葱葱。右转上坡处,邝任生烈士故居修缮一新,墙上那块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峥嵘岁月。

邝任生烈士故居。
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

邝任生1937年9月在小濠冲村建立了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此后,邝任生不断发展、壮大斗门地区党组织,红色的火种自此燎原成势。

邝任生为建立斗门地区党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党的伟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践行了他一生“追求真理 实践真理”的崇高理想。如今的小濠冲村,正积极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

建立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邝任生于1911年9月出生在小濠冲村,这个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村子,是斗门邝氏家族的聚集地,多年来人才辈出。

1928年,邝任生赴广州知行中学读书,期间结识了共产党人陈杰、谢英。在两位革命前辈的引领和鼓舞下,邝任生和几位同乡秘密成立“共产主义同情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压迫的宣传活动。

邝任生像。

1931年,邝任生带着组织交付的任务返回故乡,到排山小学任教。同时,他还将陈杰、谢英分别介绍到网山小学、八甲新赤小学教书,三人经常到农户家宣传革命思想,推动革命阵地的建设。

“邝任生回到村里后,利用讲学、兴办学校、夜校、办刊物,奔走斗门各乡村,向广大的青年学生、农民、工人宣传革命真理,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小濠冲村党委书记邝东亮介绍说。

邝任生的努力得到组织认可。1936年春,在陈杰的介绍下,邝任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37年9月,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小濠涌党支部诞生,邝任生为党支部书记。此后,小濠涌党支部的党员活跃在斗门地区,为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奔走忙碌,当地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地涌现出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邝任生的领导和影响下,斗门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先后有11个乡成立了抗日先锋队共1000多人,8个乡成立了妇女协会共300多人,还有后援会、大刀会、锄奸队等先进的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面之广、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

据斗门区党史研究室主任邝建楠介绍,邝任生先后担任中共中山八区区委书记、中山县委宣传部长、香港工委宣传部长、澳门工委书记、顺德工委书记,以及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等党内职务。

邝任生烈士证书(复印件)

1942年3月25日凌晨,邝任生在顺德林头乡一名地下交通员的家里主持召开对敌斗争秘密会议时,突然遭遇日军扫荡。在同志们安全撤离、妻女隐藏好后,留下销毁文件的邝任生已经被包围,无奈之下只能在蔗尾堆里藏匿起来。日军见屋里空无一人,就用刺刀对着蔗尾堆乱捅乱插,邝任生不幸被刺中,鲜血染红了刺刀。

被捕后,邝任生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红色精神助力强村富民

距离邝任生烈士故居不远处的中共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篇篇史料,记载着邝任生等革命先烈在推动斗门地区抗日救亡和武装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在教育基地旁边,斗门区党史馆正在加快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作为小濠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刚刚投用,二期项目主要包括党建成果展厅、近代史展厅、革命探索之路展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展厅等,将于明年3月对外开放。

斗门区党史馆(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

斗门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一大批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播下红色的革命火种。在邝任生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在“追求真理 实践真理”崇高理想信念的感召下,小濠冲村以基层党建引领推进强村富民,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批主干路网、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项目等陆续建成,打造和美乡村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我们将继续深挖小濠冲村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小濠冲村加快发展。”邝东亮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善邝任生故居内部展室布置以及抗日大刀会旧址、健民小学旧址等红色旅游路线打卡点,以此带动村民餐饮、民宿客栈等经营项目。

斗门镇委副书记苏志强表示,斗门镇将以斗门区党史馆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整合全镇红色资源,打造一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文旅融合助力夯实基层党建,做好做实“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我在黄杨寻芳华/满目山川美如画/时代辉映着年华……”正如展现邝任生事迹的原创歌曲中所唱,烈士们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斗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昂扬斗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正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凝聚起积极向上、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王朝辉 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在斗门成立珠海第一个党支部,邝任生用一生践行崇高理想
观海融媒 2024-01-09 21:37

走进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此前叫小濠涌)村,迎面是一棵百年大榕树,枝繁叶茂,在冬日暖阳下更显得郁郁葱葱。右转上坡处,邝任生烈士故居修缮一新,墙上那块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峥嵘岁月。

邝任生烈士故居。
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

邝任生1937年9月在小濠冲村建立了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此后,邝任生不断发展、壮大斗门地区党组织,红色的火种自此燎原成势。

邝任生为建立斗门地区党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党的伟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践行了他一生“追求真理 实践真理”的崇高理想。如今的小濠冲村,正积极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

建立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邝任生于1911年9月出生在小濠冲村,这个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村子,是斗门邝氏家族的聚集地,多年来人才辈出。

1928年,邝任生赴广州知行中学读书,期间结识了共产党人陈杰、谢英。在两位革命前辈的引领和鼓舞下,邝任生和几位同乡秘密成立“共产主义同情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压迫的宣传活动。

邝任生像。

1931年,邝任生带着组织交付的任务返回故乡,到排山小学任教。同时,他还将陈杰、谢英分别介绍到网山小学、八甲新赤小学教书,三人经常到农户家宣传革命思想,推动革命阵地的建设。

“邝任生回到村里后,利用讲学、兴办学校、夜校、办刊物,奔走斗门各乡村,向广大的青年学生、农民、工人宣传革命真理,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小濠冲村党委书记邝东亮介绍说。

邝任生的努力得到组织认可。1936年春,在陈杰的介绍下,邝任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37年9月,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小濠涌党支部诞生,邝任生为党支部书记。此后,小濠涌党支部的党员活跃在斗门地区,为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奔走忙碌,当地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地涌现出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邝任生的领导和影响下,斗门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先后有11个乡成立了抗日先锋队共1000多人,8个乡成立了妇女协会共300多人,还有后援会、大刀会、锄奸队等先进的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面之广、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

据斗门区党史研究室主任邝建楠介绍,邝任生先后担任中共中山八区区委书记、中山县委宣传部长、香港工委宣传部长、澳门工委书记、顺德工委书记,以及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等党内职务。

邝任生烈士证书(复印件)

1942年3月25日凌晨,邝任生在顺德林头乡一名地下交通员的家里主持召开对敌斗争秘密会议时,突然遭遇日军扫荡。在同志们安全撤离、妻女隐藏好后,留下销毁文件的邝任生已经被包围,无奈之下只能在蔗尾堆里藏匿起来。日军见屋里空无一人,就用刺刀对着蔗尾堆乱捅乱插,邝任生不幸被刺中,鲜血染红了刺刀。

被捕后,邝任生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红色精神助力强村富民

距离邝任生烈士故居不远处的中共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篇篇史料,记载着邝任生等革命先烈在推动斗门地区抗日救亡和武装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在教育基地旁边,斗门区党史馆正在加快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作为小濠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刚刚投用,二期项目主要包括党建成果展厅、近代史展厅、革命探索之路展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展厅等,将于明年3月对外开放。

斗门区党史馆(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

斗门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一大批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播下红色的革命火种。在邝任生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在“追求真理 实践真理”崇高理想信念的感召下,小濠冲村以基层党建引领推进强村富民,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批主干路网、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项目等陆续建成,打造和美乡村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我们将继续深挖小濠冲村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小濠冲村加快发展。”邝东亮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善邝任生故居内部展室布置以及抗日大刀会旧址、健民小学旧址等红色旅游路线打卡点,以此带动村民餐饮、民宿客栈等经营项目。

斗门镇委副书记苏志强表示,斗门镇将以斗门区党史馆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整合全镇红色资源,打造一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文旅融合助力夯实基层党建,做好做实“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我在黄杨寻芳华/满目山川美如画/时代辉映着年华……”正如展现邝任生事迹的原创歌曲中所唱,烈士们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斗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昂扬斗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正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凝聚起积极向上、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王朝辉 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