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上午,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主舞台。
珠海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个海岛,海洋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条件。2023年,珠海全链条构建海洋牧场大舞台,以现代化装备技术推动养殖走向深远海;开工建设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格盛1号”;海岛游客163.6万人次、增长116.1%。全国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珠海投入试运行,成功研制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珠海云”号。
2024年,珠海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储备项目落地;用好南方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市财政安排不少于5亿元集中投入万山重点海岛开发、产业发展;加快桂山岛、外伶仃岛、东澳岛、三角岛等海岛旅游业特色化发展,推动海岛镇村风貌提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蓝色海湾、美丽海洋,携手港澳落实美丽湾区建设任务。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现有科普基地建设珠海科技馆;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试验场陆基基地等载体,谋划建设集海洋产业服务、会展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珠海海洋中心。


1月30日上午,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主舞台。
珠海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个海岛,海洋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条件。2023年,珠海全链条构建海洋牧场大舞台,以现代化装备技术推动养殖走向深远海;开工建设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格盛1号”;海岛游客163.6万人次、增长116.1%。全国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珠海投入试运行,成功研制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珠海云”号。
2024年,珠海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储备项目落地;用好南方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市财政安排不少于5亿元集中投入万山重点海岛开发、产业发展;加快桂山岛、外伶仃岛、东澳岛、三角岛等海岛旅游业特色化发展,推动海岛镇村风貌提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蓝色海湾、美丽海洋,携手港澳落实美丽湾区建设任务。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现有科普基地建设珠海科技馆;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试验场陆基基地等载体,谋划建设集海洋产业服务、会展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珠海海洋中心。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