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和实践开展热烈讨论,为珠海高质量发展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将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实事,积极履职尽责,写出高质量“委员作业”,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珠海新实践。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内容引起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市政协委员郑强建议,以全产业链及集群化的政策促使科创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科创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体来说,创办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成果交易会;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交易所;采取差异化的优惠财税土地行政等相关政策,以及设立多层次的基金体系,吸引优势科创成果以珠海作为产业化基地进行发展。
市政协委员李桃艳认为,珠海在谋划布局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恰逢其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她提出了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在改革中增强融入大湾区、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制度供给,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开放中拓宽港珠澳深度融合发展通道,加强未来产业技术和人才供给;在创新中夯实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立足本地,兼容港珠澳创新要素资源,瞄准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领域科学布局,加速孵化未来产业。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珠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正不断取得新成效。众多委员纷纷聚焦这一“头号工程”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陈金华提到,近年来,珠海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当前农村地区还面临着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他建议,用心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
市政协委员周晓雷表示,珠海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实现预制菜的领先发展。周晓雷建议,珠海可以开展预制菜产业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切实解决预制菜内外贸融合发展问题,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市政协委员李啸峰看来,“百千万工程”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建议,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之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珠海市可以重点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村,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加快建设绿美珠海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绿美珠海,打造‘风景区中的城市’的举措,让我倍感振奋。”市政协委员周流芳表示,希望珠海未来能将产业新空间建设成产业公园,在产业公园入驻的企业必须通过绿色标准认证,并且园区内不设围墙,企业展厅向公众开放,实现空间上的开放与共享,让每一个入园的企业都能成为“公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产业、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绿美珠海”同样让市政协委员王玲印象深刻。今年,她正好带来了一份关于“发挥珠海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城市”的提案。珠海天蓝、地绿、水清,具有建设美丽城市的自然禀赋、丰沃土壤和实践基础。“我相信,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加快建设绿美珠海将让我们为全国美丽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样板。”
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田永中关注到,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实施,三地人员往来越发频密,但珠海的配套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深化珠海本地服务措施,让来珠的港澳居民能够享受到更适宜的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医疗等资源和服务。”他说,“比如珠海可以设立港澳居民专属的职业介绍场所和招聘会,促进港澳人才与珠海本地企业的深度对接。”

人才建设也是市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市政协委员谢丽萌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领域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各领域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加强数字人才和数字技能的培养尤其重要。谢丽萌建议,珠海应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珠海、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数字人才引育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人才生态。
市政协委员苏忠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促进珠澳两地药品、医疗器械便捷流通”相关内容高度关注,他表示,希望加强珠澳两地医药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统筹:林琦琦文字:蒋毅槿 林琦琦 陈子怡 陈怡蓁 图片:朱习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1月30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和实践开展热烈讨论,为珠海高质量发展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将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实事,积极履职尽责,写出高质量“委员作业”,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珠海新实践。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内容引起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市政协委员郑强建议,以全产业链及集群化的政策促使科创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科创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体来说,创办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成果交易会;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交易所;采取差异化的优惠财税土地行政等相关政策,以及设立多层次的基金体系,吸引优势科创成果以珠海作为产业化基地进行发展。
市政协委员李桃艳认为,珠海在谋划布局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恰逢其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她提出了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在改革中增强融入大湾区、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制度供给,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在开放中拓宽港珠澳深度融合发展通道,加强未来产业技术和人才供给;在创新中夯实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立足本地,兼容港珠澳创新要素资源,瞄准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领域科学布局,加速孵化未来产业。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珠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正不断取得新成效。众多委员纷纷聚焦这一“头号工程”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陈金华提到,近年来,珠海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当前农村地区还面临着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他建议,用心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
市政协委员周晓雷表示,珠海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实现预制菜的领先发展。周晓雷建议,珠海可以开展预制菜产业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切实解决预制菜内外贸融合发展问题,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市政协委员李啸峰看来,“百千万工程”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建议,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之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珠海市可以重点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村,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加快建设绿美珠海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绿美珠海,打造‘风景区中的城市’的举措,让我倍感振奋。”市政协委员周流芳表示,希望珠海未来能将产业新空间建设成产业公园,在产业公园入驻的企业必须通过绿色标准认证,并且园区内不设围墙,企业展厅向公众开放,实现空间上的开放与共享,让每一个入园的企业都能成为“公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产业、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绿美珠海”同样让市政协委员王玲印象深刻。今年,她正好带来了一份关于“发挥珠海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城市”的提案。珠海天蓝、地绿、水清,具有建设美丽城市的自然禀赋、丰沃土壤和实践基础。“我相信,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加快建设绿美珠海将让我们为全国美丽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样板。”
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田永中关注到,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实施,三地人员往来越发频密,但珠海的配套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深化珠海本地服务措施,让来珠的港澳居民能够享受到更适宜的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医疗等资源和服务。”他说,“比如珠海可以设立港澳居民专属的职业介绍场所和招聘会,促进港澳人才与珠海本地企业的深度对接。”

人才建设也是市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市政协委员谢丽萌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领域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各领域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加强数字人才和数字技能的培养尤其重要。谢丽萌建议,珠海应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珠海、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数字人才引育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人才生态。
市政协委员苏忠志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促进珠澳两地药品、医疗器械便捷流通”相关内容高度关注,他表示,希望加强珠澳两地医药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统筹:林琦琦文字:蒋毅槿 林琦琦 陈子怡 陈怡蓁 图片:朱习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