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落地见效依然是珠海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1月30日开幕的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各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镇各优其优、特色发展,各村宜居宜业、全面振兴。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珠海将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部地区投放,并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打造一批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出台了扶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系列配套政策,1个区、4个镇、50个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其中,斗门区正全力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桂山镇、红旗镇、平沙镇、斗门镇的黄立鱼养殖、水果花卉种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入选的50个典型村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突出。
报告显示,2023年珠海全年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新增专项债85%以上安排用于区、镇、村建设;镇街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100%;7个建制镇上榜全国“2023镇域经济500强”。
在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顺安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百千万工程”提出的要求,深化首批5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品牌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体而言,包括全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四大方面。
今年珠海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
在市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李啸峰看来,“百千万工程”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之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他建议,珠海可以重点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村,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市政协委员、拱北海关所辖闸口海关关长周晓雷建议,珠海可以开展预制菜产业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切实解决预制菜内外贸融合发展问题,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珠海有不少优质产品,但由于缺少品牌加持,可识别性不高。”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中心副教授刘权建议,珠海可通过开展行政区品牌价值评估,强化原产地自然资源、原生地人文资源、原创性物种资源等三类“原”字号本土资源挖掘整理,夯实行政区品牌建设的物质基础。此外,以国资品牌营运企业为关键环节,以行政区品牌产品的采购分销为主线,统筹市、区、镇、村资源,整合部门管理职能,通过党建、宣传等部门的聚力,共同推动行政区品牌建设和发展,并以此为抓手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部地区投放
值得关注的是,珠海西部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提出,发挥“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效能,5年统筹投入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部地区投放;统筹抓好产业兴区、强区富民、城区带动,持续深化“1区4镇50村”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品牌建设。
斗门区辖有101个行政村,占全市涉农村居70%,是珠海“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2023年11月,斗门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市人大代表、斗门区斗门镇委书记罗磊表示,珠海需注重镇域经济发展,不仅要突出特色培育发展镇域优势产业,还应加快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品质提升,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
罗磊认为,过去珠海的镇域经济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设施配套等,但是珠海仍具有土地储备空间的优势,未来按照市政府“4+3”产业体系布局精准发力,镇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斗门镇正谋划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加快打造以黄杨大道为主轴的智能制造产业带,继续做大做强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智能小家电、以紫翔电子为龙头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中信环保为引领的环保产业园三大制造业核心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斗门区莲洲镇大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雪峰经过调研发现,在珠海西部地区,老房子空置现象十分常见。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他建议对农村老旧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利用,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进而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所执行所长周顺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珠海毗邻港澳,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成为连接港澳两地最为便利的城市,依托港澳能够更好地促进全域均衡发展。
“总体来看,金湾、斗门仍具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城市东西间的均衡会为城市未来提供更具想象力的发展范式,也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更大空间。”在他看来,珠海推动“百千万工程”核心是以产业引领,通过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城乡均衡发展和融合发展。

统筹:施展华文字:陈雁南 施展华 伍芷莹 蒋毅槿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落地见效依然是珠海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1月30日开幕的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各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镇各优其优、特色发展,各村宜居宜业、全面振兴。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珠海将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部地区投放,并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打造一批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珠海出台了扶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系列配套政策,1个区、4个镇、50个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其中,斗门区正全力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桂山镇、红旗镇、平沙镇、斗门镇的黄立鱼养殖、水果花卉种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入选的50个典型村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突出。
报告显示,2023年珠海全年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新增专项债85%以上安排用于区、镇、村建设;镇街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100%;7个建制镇上榜全国“2023镇域经济500强”。
在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顺安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百千万工程”提出的要求,深化首批5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品牌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体而言,包括全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四大方面。
今年珠海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
在市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李啸峰看来,“百千万工程”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之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他建议,珠海可以重点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村,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市政协委员、拱北海关所辖闸口海关关长周晓雷建议,珠海可以开展预制菜产业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切实解决预制菜内外贸融合发展问题,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珠海有不少优质产品,但由于缺少品牌加持,可识别性不高。”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中心副教授刘权建议,珠海可通过开展行政区品牌价值评估,强化原产地自然资源、原生地人文资源、原创性物种资源等三类“原”字号本土资源挖掘整理,夯实行政区品牌建设的物质基础。此外,以国资品牌营运企业为关键环节,以行政区品牌产品的采购分销为主线,统筹市、区、镇、村资源,整合部门管理职能,通过党建、宣传等部门的聚力,共同推动行政区品牌建设和发展,并以此为抓手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部地区投放
值得关注的是,珠海西部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提出,发挥“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效能,5年统筹投入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聚焦“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部地区投放;统筹抓好产业兴区、强区富民、城区带动,持续深化“1区4镇50村”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品牌建设。
斗门区辖有101个行政村,占全市涉农村居70%,是珠海“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2023年11月,斗门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市人大代表、斗门区斗门镇委书记罗磊表示,珠海需注重镇域经济发展,不仅要突出特色培育发展镇域优势产业,还应加快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品质提升,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
罗磊认为,过去珠海的镇域经济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设施配套等,但是珠海仍具有土地储备空间的优势,未来按照市政府“4+3”产业体系布局精准发力,镇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斗门镇正谋划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加快打造以黄杨大道为主轴的智能制造产业带,继续做大做强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智能小家电、以紫翔电子为龙头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中信环保为引领的环保产业园三大制造业核心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斗门区莲洲镇大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雪峰经过调研发现,在珠海西部地区,老房子空置现象十分常见。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他建议对农村老旧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利用,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进而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所执行所长周顺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珠海毗邻港澳,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成为连接港澳两地最为便利的城市,依托港澳能够更好地促进全域均衡发展。
“总体来看,金湾、斗门仍具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城市东西间的均衡会为城市未来提供更具想象力的发展范式,也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更大空间。”在他看来,珠海推动“百千万工程”核心是以产业引领,通过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城乡均衡发展和融合发展。

统筹:施展华文字:陈雁南 施展华 伍芷莹 蒋毅槿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