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坐拥近9348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是珠江三角洲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2023年,珠海加强陆海统筹,推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条”,海洋牧场项目开工4个、投资4.1亿元,新增养殖水体12万立方米、增长33.3%,全球最大的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开工建设,海洋强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海洋,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重点围绕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谋划建设珠海海洋中心等方面发力。对此,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就如何开发海洋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展开热议。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如何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市人大代表、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筹备工作组组长梁凯斌提到了“树标准”“抓技术”“做终端”三个关键词。他表示,目前,广东省对海洋牧场建设没有具体标准,只有规范,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应当先行先试,编制海洋牧场标准制度体系,并在海洋装备技术、水产品交易环节上持续发力,既要把新兴技术“抓在手里”,也要抓住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深中通道、洪湾中心渔港建设的发展契机,把珠海打造成为新型海洋装备试验基地和粤西海产品交易中心。
“深远海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海域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养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持续突破。”澳门科技大学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明宝分析说,依托中山大学、南方海洋实验室以及其他研发平台,珠海可开展海洋领域原发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从源头到市场的集成性技术体系,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伴随海洋牧场的开发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被置于重要位置。陈明宝表示,目前,强调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可持续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珠海拥有良好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深远海养殖需要严格的环保控制,防止疾病的传播、养殖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打造清洁无污染的海洋。
市人大代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高剑客表示,随着珠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模的提升,运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日俱增。当下,海洋牧场仍处于生态环境不可见、不可知,灾害不可预警、监督不可控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海洋牧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将海洋牧场智能运维体系建设纳入珠海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统筹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海洋牧场智能监管及运维体系,以实现精细化监管和运维。此外,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引导本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快海洋牧场关键技术设施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尽快提高海洋牧场原位在线监测、三维立体实时监测等场景的智能化技术水平。
探索海洋经济新引擎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马永明认为,珠海要按照陆海统筹、集群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高质量海洋产业体系的同时,要继续深度扩大区域海洋合作空间,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海洋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打造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
在陈明宝看来,毗邻港澳是珠海的一大优势。在粤港澳区域协同深入发展背景下,珠海需继续深化与大湾区城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提升自身发展。他建议,与港澳开展跨境海洋人才培养,构建一支能够驾驭海洋领域高新技术,熟悉海洋经济规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充分利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各项政策,以及澳门在横琴的科技资源,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配置,拓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近年来,珠海海洋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也为港澳流动渔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市人大代表、香港流动渔民陈博智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出台多项措施推动渔业升级转型,融入“粤海粮仓”建设。他建议珠海可联合香港特区政府、企业和港澳流动渔民等多方力量,推进深海养殖平台建设,实现海洋经济新突破。此外,陈博智还提出在万山海域建设海产品高标准检疫中心,让珠海更多鲜活的海产品走上香港居民的餐桌。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安排不少于5亿元集中投入万山重点海岛开发、产业发展,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
市政协委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亮聚焦珠海旅游和海洋科技的跨界融合发展。他提到,近年来,珠海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创新科技赋能“点海成金”,具备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旅游城市的实力。
成亮建议,统筹海上重器与海岛等旅游资源,带动各种形式的研学游、观光游、沉浸式体验游,打造具有科技感和本地特色的海洋旅游品牌,“可以将港珠澳大桥、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等海上观光点,与万山群岛串珠成链,打造‘海岛+超级工程游’‘海岛+休闲渔业游’等模式”。
作为“浪漫之城”“百岛之市”,2023年珠海共接待海岛游客163.6万人次,增长116.1%。成亮表示,珠海应加大对海岛特色旅游的投入,参考“淄博烧烤”“哈尔滨雪乡”的“出圈”经验,打造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海洋旅游IP,引发热议话题,为本地旅游注入新活力,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统筹:陈秀岑文字:陈秀岑 陈子怡 陈雁南 佘映薇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珠海坐拥近9348平方公里的广袤海域,是珠江三角洲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2023年,珠海加强陆海统筹,推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条”,海洋牧场项目开工4个、投资4.1亿元,新增养殖水体12万立方米、增长33.3%,全球最大的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开工建设,海洋强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海洋,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重点围绕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谋划建设珠海海洋中心等方面发力。对此,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就如何开发海洋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展开热议。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如何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市人大代表、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筹备工作组组长梁凯斌提到了“树标准”“抓技术”“做终端”三个关键词。他表示,目前,广东省对海洋牧场建设没有具体标准,只有规范,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应当先行先试,编制海洋牧场标准制度体系,并在海洋装备技术、水产品交易环节上持续发力,既要把新兴技术“抓在手里”,也要抓住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深中通道、洪湾中心渔港建设的发展契机,把珠海打造成为新型海洋装备试验基地和粤西海产品交易中心。
“深远海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海域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养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有持续突破。”澳门科技大学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明宝分析说,依托中山大学、南方海洋实验室以及其他研发平台,珠海可开展海洋领域原发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从源头到市场的集成性技术体系,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伴随海洋牧场的开发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被置于重要位置。陈明宝表示,目前,强调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可持续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珠海拥有良好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深远海养殖需要严格的环保控制,防止疾病的传播、养殖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打造清洁无污染的海洋。
市人大代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高剑客表示,随着珠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模的提升,运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日俱增。当下,海洋牧场仍处于生态环境不可见、不可知,灾害不可预警、监督不可控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海洋牧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将海洋牧场智能运维体系建设纳入珠海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统筹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海洋牧场智能监管及运维体系,以实现精细化监管和运维。此外,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引导本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快海洋牧场关键技术设施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尽快提高海洋牧场原位在线监测、三维立体实时监测等场景的智能化技术水平。
探索海洋经济新引擎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马永明认为,珠海要按照陆海统筹、集群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高质量海洋产业体系的同时,要继续深度扩大区域海洋合作空间,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海洋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打造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
在陈明宝看来,毗邻港澳是珠海的一大优势。在粤港澳区域协同深入发展背景下,珠海需继续深化与大湾区城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提升自身发展。他建议,与港澳开展跨境海洋人才培养,构建一支能够驾驭海洋领域高新技术,熟悉海洋经济规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充分利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各项政策,以及澳门在横琴的科技资源,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配置,拓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近年来,珠海海洋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也为港澳流动渔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市人大代表、香港流动渔民陈博智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出台多项措施推动渔业升级转型,融入“粤海粮仓”建设。他建议珠海可联合香港特区政府、企业和港澳流动渔民等多方力量,推进深海养殖平台建设,实现海洋经济新突破。此外,陈博智还提出在万山海域建设海产品高标准检疫中心,让珠海更多鲜活的海产品走上香港居民的餐桌。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安排不少于5亿元集中投入万山重点海岛开发、产业发展,打造海岛旅游新名片。
市政协委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亮聚焦珠海旅游和海洋科技的跨界融合发展。他提到,近年来,珠海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创新科技赋能“点海成金”,具备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旅游城市的实力。
成亮建议,统筹海上重器与海岛等旅游资源,带动各种形式的研学游、观光游、沉浸式体验游,打造具有科技感和本地特色的海洋旅游品牌,“可以将港珠澳大桥、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等海上观光点,与万山群岛串珠成链,打造‘海岛+超级工程游’‘海岛+休闲渔业游’等模式”。
作为“浪漫之城”“百岛之市”,2023年珠海共接待海岛游客163.6万人次,增长116.1%。成亮表示,珠海应加大对海岛特色旅游的投入,参考“淄博烧烤”“哈尔滨雪乡”的“出圈”经验,打造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海洋旅游IP,引发热议话题,为本地旅游注入新活力,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统筹:陈秀岑文字:陈秀岑 陈子怡 陈雁南 佘映薇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