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精准打通“微循环”,全力促进“大畅通”
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推动各个治堵项目加快完成投用,多措并举,力求为市民营造更加畅通、有序、文明、安全的假期交通环境。图为环岛路黄厝段。
改造后莲岳学校校门口多了一处口袋公园,家长接送孩子时,可在此等候休憩。( 林铭鸿 摄)
改造后开禾路口公交站台拓宽了,行人乘车便利又舒心。
改造后植物园西门小广场新设即停即走车道,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改造后 石泉路边增添一个行人出入口,方便行走,保障通行安全。林铭鸿 摄
改造后中山医院口袋公园。林铭鸿 摄
改造后 新景国际外滩小区北侧新建临时人行天桥,保障市民能安全快速通过环岛东路。

莲岳学校,校门口新建一处口袋公园,方便家长接送,新增公交线路及站点,片区居民上学、就医更便利;植物园西门,小广场新增了即停即走车道和车位,人行横道、隔离护栏等设施同步跟上,人车分流,交通更安全有序……

2023年3月起,我市启动道路交通拥堵点治理工作。从学校到医院,从热门景点到老城区……一个个交通改善项目加速落地,市民游客出行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更添新动能。

“小切口”促成“大改变”,“微治理”服务“大民生”。这背后,是久久为功的治堵“智慧”。

临近春节期间,治理工作再次按下“快进键”——相关部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推动各个治堵项目加快完成投用;同时,针对往年市民游客出行热点区域,如厦大片区研究制定临时交通改善措施,多举措保障片区通行。力求为全体市民营造更加畅通、有序、文明、安全的假期交通环境。

日前,记者走进各项目点位,了解各项目施工情况和成效。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已累计完成60处拥堵点治理。

亮点机制

“一盘棋”统筹 下足“绣花功”

让出行拥有“更优解”

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提升工程;是系统性工程,也是精细化工程。如何找到出行“更优解”?市大交通办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牵头交通、市政、资源规划、交警等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最大合力,依托专业力量、破解治堵难题,因地制宜打出治堵“组合拳”。

在每个堵点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更是下足“绣花功”。多次实地勘察确保不遗漏细节,针对各个堵点的不同情况逐一“把脉”、对症下药,做到“一点一策一方案”。工程实施中,相关责任部门紧盯现场,多部门联合会商,解决施工难题,最大程度保障治理效果;针对非结构性拥堵点,交警等相关部门综合采取小微改造、强化智能应用、加强勤务管理、优化交通信号灯等措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项目1

莲岳学校及仙岳医院周边 交通拥堵改善工程

拓宽驻足空间、保障公共出行,便民服务和交通组织同步优化

思明区莲岳学校位于仙岳路与莲岳隧道西北侧,周边紧邻仙岳医院和民立第二小学。高峰时段,上学、就医的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时常发生拥堵。

家长接送驻足空间不足,慢行道过窄,是交通秩序混乱的一大诱因。而片区内集散路网不足,医院进出通道受限,使得周边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此外,片区公交站点覆盖率不足,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差;停车供需不平衡,间接导致车流外溢严重。摸清了问题底数,相关部门立即研究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

改造后,校门口多了一处口袋公园,家长接送孩子时,可在此等候休憩。“家长在口袋公园的平台等候,孩子跟着老师的路队往外走,一下子就能看见自己的孩子,也就避免了有的时候会错开、接不到孩子的问题。”思明区莲岳学校校长毛继军表示。

片区还新增公交地铁接驳线1条(M9路),线路主要连接仙岳公园南门与滨南公交综合楼间的地铁站点,并新设仙岳医院南门站、民立二小站、侨岳路口站3处公交站点,保障侨岳片区内学校、医院、社区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周边交通组织管理,相关部门在该片区停车场周边路段设置车位余位诱导屏等设施,提升停车效率;配套增设违法抓拍设施,加强管理,防止车辆违规。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整合西郭停车场与仙岳医院内部空间,统筹梳理医院进出交通组织流线,调整车行出入口功能,在医院内新增“即停即走”车道等措施,优化医院周边交通组织。

项目2

开禾路口公交站周边 交通拥堵改善工程

站台变宽、优化进站,行人乘车便利又舒心

“站台变宽了,人多也不怕拥挤,还更安全了!还有新的电子路牌,查看信息很方便。”开禾路口公交站,正在等车的陈女士开心地向记者细数站台改造后的变化。

据了解,开禾路口公交站紧邻八市和开禾路口BRT站,站点常规公交线路多达21条,是市民游客出行的重要集散点。以往,由于人流量大,加上公交站台候车区比较窄,乘客排队等车时经常挤到骑楼通道,阻碍过往行人通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从上个月开始启动对公交站的改造优化:拆除、迁移原有的公交站牌、变电箱等设施,将电子站牌、静态站牌紧贴骑楼立柱设置,拓宽人行道,增加公交站台候车空间。同时,拓宽开禾路与厦禾路交叉路口斑马线,以便行人快速通过红绿灯,缓解站点人流拥堵情况。

为解决公交车列车化进站问题,公交集团在原站台往东100米处增设大同小学公交站。“我们把原来直行加右转的公交车调整到大同小学公交站,左转的公交线路仍停靠开禾路口公交站,减缓了这边的交通压力。”公交集团相关人员表示。同时,公交停靠标线也重新划定,开禾路口公交站最多可容纳4辆公交车同时停靠。

项目3

植物园西门交通改善工程

新设即停即走车道,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植物园西门是市民游客进出植物园主要的出入口之一,周边交通需求量大,特别是网约车、大巴车等“即停即走”车辆多。此前,西门小广场“即停即走”车位不足,许多车辆停靠在虎园路上,排队上下客影响道路通行,甚至导致钟鼓山出口匝道拥堵。

相关部门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决定在西门广场场地内设置3条即停即走车道,划定7个即停即走车位。同时,完善和优化道路标志标线,设置明显的“即停即走限时30秒”标志牌,并通过监控抓拍设施进一步加强违停管理。更贴心的是,路面配套增设了隔离护栏、立柱和人行横道,将行人动线和车行动线分开,提高上下客效率和安全性。

项目4

石泉路周边 交通拥堵改善工程

盘活道路资源、优化车行路线,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石泉路位于思明区第一医院与双十中学之间,是片区进出的重要通道,高峰期间上班、上学、就医的交通需求量较大。由于车辆占道违停、车道宽度不足、第一医院车辆排队外溢、人车混行等因素,导致路段通行效率低下,尤其是高峰期间局部路段交通拥堵更是严重。如今,这些问题被“各个击破”,道路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一方面,优化交通组织,缓解道路交通压力——2月3日起,每日7:00-17:00,石泉路(镇海路至国动办段)路段实行由北往南限时单行;石泉路、白鹭路全线禁停,相关部门通过增设抓拍设备加强违停管理。同时,对周边医院垃圾清运车的进出时间进行管制,避免其高峰期进出。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移除部分道路旁的树木、电线杆等设施,取消道路旁停车位等,用于拓宽道路,最大程度保障车道宽度,为车辆快速通行创造空间条件。

项目5

湖滨南路中山医院 周边交通改善工程

迁移公交站、内外空间联动,医院周边交通更通畅便捷

湖滨南路中山医院公交站是服务中山医院和周边居住小区的主要公交站点。目前,高峰期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和行人相互交织干扰严重,造成了湖滨南路(后滨路—湖滨中路段)北侧辅道常态性拥堵。而中山医院新门诊楼投用后,就诊重心将西移,届时慢行、公交系统也有待提升。

此次改造,一方面将原来的靠中山医院一侧的湖滨南中山医院公交站点向西(往新门诊楼方向)迁移约80米,方便市民就诊;另一方面,改善中山医院门前空间,将2处约150米长的绿化带打造成口袋公园,供市民休憩。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通过调整医院出入口功能、院内设置“即停即走”车位、优化后滨路口往湖滨南及中山医院交通组织、增设违停抓拍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医院周边交通组织,规范交通秩序,提升市民就医便利性。

项目6

环岛东路(翔安大桥-五通灯塔公园)交通改善项目

增设人行天桥、调整道路出入口,车辆和行人都更安全

近期,在美丽的环岛东路(翔安大桥—五通灯塔公园段),一座临时人行天桥正在加快架设。据了解,环岛东路(翔安大桥—五缘大桥处)为城市主干路,西接翔安大桥,聚集多个住宅小区。

“翔安大桥通车后,环岛东路通行车量日趋增加,行车速度较快,且早晚高峰车流量及过街行人流量加大,冲突现象明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行人横穿环岛东路需多次过街,自助式控制信号灯使用频繁,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市大交通办有关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在新景国际外滩小区北侧新建临时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保障市民安全快速通过环岛东路。

除了新建临时天桥,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针对目前环岛路(佐世保路—钟宅路段)南侧侧分带两个开口存在的开口较小、侧分带绿化遮挡视线、交叉口渠化导流线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封闭现状开口,增设主车道入口,破除侧分带增设加减速车道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微信
朋友圈
厦门:精准打通“微循环”,全力促进“大畅通”
潮前智媒 2024-02-06 16:52
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推动各个治堵项目加快完成投用,多措并举,力求为市民营造更加畅通、有序、文明、安全的假期交通环境。图为环岛路黄厝段。
改造后莲岳学校校门口多了一处口袋公园,家长接送孩子时,可在此等候休憩。( 林铭鸿 摄)
改造后开禾路口公交站台拓宽了,行人乘车便利又舒心。
改造后植物园西门小广场新设即停即走车道,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改造后 石泉路边增添一个行人出入口,方便行走,保障通行安全。林铭鸿 摄
改造后中山医院口袋公园。林铭鸿 摄
改造后 新景国际外滩小区北侧新建临时人行天桥,保障市民能安全快速通过环岛东路。

莲岳学校,校门口新建一处口袋公园,方便家长接送,新增公交线路及站点,片区居民上学、就医更便利;植物园西门,小广场新增了即停即走车道和车位,人行横道、隔离护栏等设施同步跟上,人车分流,交通更安全有序……

2023年3月起,我市启动道路交通拥堵点治理工作。从学校到医院,从热门景点到老城区……一个个交通改善项目加速落地,市民游客出行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更添新动能。

“小切口”促成“大改变”,“微治理”服务“大民生”。这背后,是久久为功的治堵“智慧”。

临近春节期间,治理工作再次按下“快进键”——相关部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推动各个治堵项目加快完成投用;同时,针对往年市民游客出行热点区域,如厦大片区研究制定临时交通改善措施,多举措保障片区通行。力求为全体市民营造更加畅通、有序、文明、安全的假期交通环境。

日前,记者走进各项目点位,了解各项目施工情况和成效。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已累计完成60处拥堵点治理。

亮点机制

“一盘棋”统筹 下足“绣花功”

让出行拥有“更优解”

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提升工程;是系统性工程,也是精细化工程。如何找到出行“更优解”?市大交通办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牵头交通、市政、资源规划、交警等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最大合力,依托专业力量、破解治堵难题,因地制宜打出治堵“组合拳”。

在每个堵点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更是下足“绣花功”。多次实地勘察确保不遗漏细节,针对各个堵点的不同情况逐一“把脉”、对症下药,做到“一点一策一方案”。工程实施中,相关责任部门紧盯现场,多部门联合会商,解决施工难题,最大程度保障治理效果;针对非结构性拥堵点,交警等相关部门综合采取小微改造、强化智能应用、加强勤务管理、优化交通信号灯等措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项目1

莲岳学校及仙岳医院周边 交通拥堵改善工程

拓宽驻足空间、保障公共出行,便民服务和交通组织同步优化

思明区莲岳学校位于仙岳路与莲岳隧道西北侧,周边紧邻仙岳医院和民立第二小学。高峰时段,上学、就医的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时常发生拥堵。

家长接送驻足空间不足,慢行道过窄,是交通秩序混乱的一大诱因。而片区内集散路网不足,医院进出通道受限,使得周边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此外,片区公交站点覆盖率不足,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差;停车供需不平衡,间接导致车流外溢严重。摸清了问题底数,相关部门立即研究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

改造后,校门口多了一处口袋公园,家长接送孩子时,可在此等候休憩。“家长在口袋公园的平台等候,孩子跟着老师的路队往外走,一下子就能看见自己的孩子,也就避免了有的时候会错开、接不到孩子的问题。”思明区莲岳学校校长毛继军表示。

片区还新增公交地铁接驳线1条(M9路),线路主要连接仙岳公园南门与滨南公交综合楼间的地铁站点,并新设仙岳医院南门站、民立二小站、侨岳路口站3处公交站点,保障侨岳片区内学校、医院、社区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周边交通组织管理,相关部门在该片区停车场周边路段设置车位余位诱导屏等设施,提升停车效率;配套增设违法抓拍设施,加强管理,防止车辆违规。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整合西郭停车场与仙岳医院内部空间,统筹梳理医院进出交通组织流线,调整车行出入口功能,在医院内新增“即停即走”车道等措施,优化医院周边交通组织。

项目2

开禾路口公交站周边 交通拥堵改善工程

站台变宽、优化进站,行人乘车便利又舒心

“站台变宽了,人多也不怕拥挤,还更安全了!还有新的电子路牌,查看信息很方便。”开禾路口公交站,正在等车的陈女士开心地向记者细数站台改造后的变化。

据了解,开禾路口公交站紧邻八市和开禾路口BRT站,站点常规公交线路多达21条,是市民游客出行的重要集散点。以往,由于人流量大,加上公交站台候车区比较窄,乘客排队等车时经常挤到骑楼通道,阻碍过往行人通行。

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从上个月开始启动对公交站的改造优化:拆除、迁移原有的公交站牌、变电箱等设施,将电子站牌、静态站牌紧贴骑楼立柱设置,拓宽人行道,增加公交站台候车空间。同时,拓宽开禾路与厦禾路交叉路口斑马线,以便行人快速通过红绿灯,缓解站点人流拥堵情况。

为解决公交车列车化进站问题,公交集团在原站台往东100米处增设大同小学公交站。“我们把原来直行加右转的公交车调整到大同小学公交站,左转的公交线路仍停靠开禾路口公交站,减缓了这边的交通压力。”公交集团相关人员表示。同时,公交停靠标线也重新划定,开禾路口公交站最多可容纳4辆公交车同时停靠。

项目3

植物园西门交通改善工程

新设即停即走车道,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植物园西门是市民游客进出植物园主要的出入口之一,周边交通需求量大,特别是网约车、大巴车等“即停即走”车辆多。此前,西门小广场“即停即走”车位不足,许多车辆停靠在虎园路上,排队上下客影响道路通行,甚至导致钟鼓山出口匝道拥堵。

相关部门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决定在西门广场场地内设置3条即停即走车道,划定7个即停即走车位。同时,完善和优化道路标志标线,设置明显的“即停即走限时30秒”标志牌,并通过监控抓拍设施进一步加强违停管理。更贴心的是,路面配套增设了隔离护栏、立柱和人行横道,将行人动线和车行动线分开,提高上下客效率和安全性。

项目4

石泉路周边 交通拥堵改善工程

盘活道路资源、优化车行路线,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石泉路位于思明区第一医院与双十中学之间,是片区进出的重要通道,高峰期间上班、上学、就医的交通需求量较大。由于车辆占道违停、车道宽度不足、第一医院车辆排队外溢、人车混行等因素,导致路段通行效率低下,尤其是高峰期间局部路段交通拥堵更是严重。如今,这些问题被“各个击破”,道路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一方面,优化交通组织,缓解道路交通压力——2月3日起,每日7:00-17:00,石泉路(镇海路至国动办段)路段实行由北往南限时单行;石泉路、白鹭路全线禁停,相关部门通过增设抓拍设备加强违停管理。同时,对周边医院垃圾清运车的进出时间进行管制,避免其高峰期进出。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移除部分道路旁的树木、电线杆等设施,取消道路旁停车位等,用于拓宽道路,最大程度保障车道宽度,为车辆快速通行创造空间条件。

项目5

湖滨南路中山医院 周边交通改善工程

迁移公交站、内外空间联动,医院周边交通更通畅便捷

湖滨南路中山医院公交站是服务中山医院和周边居住小区的主要公交站点。目前,高峰期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和行人相互交织干扰严重,造成了湖滨南路(后滨路—湖滨中路段)北侧辅道常态性拥堵。而中山医院新门诊楼投用后,就诊重心将西移,届时慢行、公交系统也有待提升。

此次改造,一方面将原来的靠中山医院一侧的湖滨南中山医院公交站点向西(往新门诊楼方向)迁移约80米,方便市民就诊;另一方面,改善中山医院门前空间,将2处约150米长的绿化带打造成口袋公园,供市民休憩。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通过调整医院出入口功能、院内设置“即停即走”车位、优化后滨路口往湖滨南及中山医院交通组织、增设违停抓拍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医院周边交通组织,规范交通秩序,提升市民就医便利性。

项目6

环岛东路(翔安大桥-五通灯塔公园)交通改善项目

增设人行天桥、调整道路出入口,车辆和行人都更安全

近期,在美丽的环岛东路(翔安大桥—五通灯塔公园段),一座临时人行天桥正在加快架设。据了解,环岛东路(翔安大桥—五缘大桥处)为城市主干路,西接翔安大桥,聚集多个住宅小区。

“翔安大桥通车后,环岛东路通行车量日趋增加,行车速度较快,且早晚高峰车流量及过街行人流量加大,冲突现象明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行人横穿环岛东路需多次过街,自助式控制信号灯使用频繁,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市大交通办有关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在新景国际外滩小区北侧新建临时人行天桥,实现人车分流,保障市民安全快速通过环岛东路。

除了新建临时天桥,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针对目前环岛路(佐世保路—钟宅路段)南侧侧分带两个开口存在的开口较小、侧分带绿化遮挡视线、交叉口渠化导流线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封闭现状开口,增设主车道入口,破除侧分带增设加减速车道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