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已基本具备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条件,十大热点问答详解封关细节

宠物可随行过关吗?家用过滤净化器过关要申报吗?游客、访客怎么出岛?……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前十天,2月19日,合作区相关部门针对琴澳居民及旅客普遍关心的通关、交通出行等问题,在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新闻发布会上逐一进行解答。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合作区各项软硬件

已基本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优化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推动实施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是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及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做好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的标志性举措。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合作区在政策层面、软硬件建设、反走私综合治理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各项软硬件均已基本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针对合作区封关运行前的个别未尽事宜,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表示,合作区执委会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更大程度的“二线”基础设施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落实分类管理,继续完善“二线”通道协同管理机制,以及旅客、访客驾驶车辆便利备案通行机制。在3月1日前确保完成所有封关运行准备工作,确保合作区顺利封关运行。

“二线”通道横琴大桥查验关卡。

7类动植物产品可进入合作区

携带宠物仅限猫狗入境

今年1月以来,海关总署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监管办法》《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免保税货物简化申报要求的公告》等政策,初步构建了与合作区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

围绕众多琴澳居民关心的携带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的问题,拱北海关自贸处处长王种瑞表示,封关后,允许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澳门居民,经“一线”携带供日常生活所需的7类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每天可以携带1次,乳制品限定为3kg,其他动植物产品限定1kg,总重量不超过5kg,助力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王种瑞补充道,携带宠物(仅限猫、犬,每人每次仅限一只)入境,需向海关申报并提供澳门官方机构出具的有效检疫证书和狂犬病疫苗接种证书,宠物应植入有效电子芯片,经海关现场检疫合格可以免于隔离,给予入境放行。另外,外来入侵物种不能携带入合作区。

不涉证不涉检货物

过关可选择“次简”申报

1月11日,海关总署出台2024年第4号公告,对货物简化申报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选择“极简”和“次简”方式申报。王种瑞表示,拱北海关在保证海关统计、执法监管等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

据了解,“极简”方式,即经合作区的对外开放口岸与澳门之间进出的免税、保税货物,除需出具检验检疫证单、优惠贸易协定项下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农产品出区申请适用协定税率等情形外,对不属于监管证件管理且不涉及依法需检验检疫的免税、保税货物,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可选择“极简”方式申报,仅需填报28个栏目,具体申报项目压缩60%,与澳门相差无几;“次简”方式,即对涉及监管证件管理或者依法需检验检疫的免税、保税货物,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可选择“次简”方式申报,仅需填报32个栏目,具体申报项目压缩34%。

举例而言,对于经横琴口岸进入合作区的家用过滤净化器,属于不涉证不涉检货物,可以选择“极简”申报;对于硒鼓等属于监管证件管理的货物则可选择“次简”申报。相较于传统申报,企业无需再填报合同协议号、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名称等项目,有力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

仅需接受琴澳合作的

一次卫生检疫流程

目前,拱北海关积极推进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卫生检疫便捷通关模式,让通关更加便利。横琴封关运行后,旅客仅需接受琴澳合作的一次卫生检疫流程。

王种瑞表示,拱北海关和澳门海关将共同推进琴澳货运车辆“大型机检设备图像信息共享共用”“核辐射监测执法协作”,出境方将机检图像信息、核辐射监测监管结果及时与入境海关共享,加快全流程通关速度。

在旅客通行方面,拱北海关将在横琴口岸旅检大厅设置“新家园”便捷通道,在出境环节实施与安检“一次过检”新检查模式,进一步提高旅客通关效率。

在检验检疫规则衔接方面,拱北海关将通过跨境产地检验、标准互认等措施,实施供澳冰鲜水产品“三联三同”监管、供澳花卉苗木和食用水生动物“检疫前推,合作监管”、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等便利化措施,将检验检疫前推至琴澳辖区内货物产出地或组货地,让货物流通更加便利。

经“二线”出区

将通过购物票证等认定物品来源

会上明确提到,在经“二线”出区货物方面,海关重点管住的是免(保)税货物,那么旅客携带个人行李物品出区是否需要缴税呢?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解答道,对于合作区与内地之间进出的国内流通货物、物品(包括已按规定缴纳进口税收的货物等),海关不实施监管,而澳门免(保)税物品从“二线”进入内地其他地方,在相关分线管理财税政策的角度来看视同进口。“若已缴完税的行李物品无须再缴税,对于未完税的物品原则上需要缴纳相应税款,海关会通过抽查方式进行监管。”

有效认定物品来源,是判定物品是否需要缴税的其中一项要素。经过综合分析,钟頴仪认为,相关部门将通过购物票证、包装标识、中文标签等,综合认定物品是内地购买还是从澳门进口的免税品。

据介绍,经“二线”进入内地且属于15天内首次出合作区的旅客(不含非居民旅客)可携带8000元以内的免税物品,将利好琴澳一体化协同发展旅游商贸行业。有关政策是在现行5000元进境免税额度的标准上,允许经“二线”进入内地的免税额度增加至8000元。今后,经“一线”进入合作区的居民旅客,可以携带在澳门购买的免税商品从合作区经“二线”回到内地其他区域,不仅能带动澳门本土零售业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琴澳旅游人气。

免税进口主体申报指南

将于近日发布

为支撑合作区财税政策和监管办法落地,实现合作区封关运行和有效监管,当前合作区正全力推进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为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

据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介绍,该平台以大数据服务为支撑,以公共服务、通关便利化、信用管理、免税商品溯源、智慧管理服务及风险防控六大应用体系为核心,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不同功能模块。

个人服务方面,主要涉及澳门居民适用人员名单申报、澳门居民携带动植物产品申报、“二线”通道信用通行申报等功能,以及澳门单牌车和“澳车北上”申报快速链接;企业服务方面则主要包括进口澳门制造食品一码通关溯源应用、进口免税主体申报、免税货物申报、加工增值核算申报和“二线”通道信用通行申报等功能。现阶段,该平台网站版本正在进行测试,待业务版块功能完善后将于近期上线运行。

合作区财政局副局长黄勇表示,目前,合作区执委会已会同拱北海关在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申请”模块,预计最快将于2月底上线试运行,免税进口主体申报指南也将于近日发布,有意向申报免税进口资格的各类主体可按照指南在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的“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申请”模块进行申报。

封关运行后设有7个“二线通道”

杧洲隧道将建查验设施

据了解,封关运行后,合作区设有7个对外联系的“二线通道”,其中4个道路通道为:横琴大桥“二线通道”、横琴隧道“二线通道”、深井通道“二线通道”及正在加紧建设实施的十字门隧道“二线通道”。

李子蔚会上表示,当前“二线”十字门隧道正在建设海关临时查验设施,计划在今年2月底完工,于封关运行之日起实行临时出岛通行措施;另外,海关永久查验设施也在同步加快实施建设,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完工并通过验收后,将正式开通启用。

此外,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通车的杧洲隧道也将规划建设海关查验设施,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正式开通启用。

驻岛办公企业员工经认证后

通勤单程仅需3元/人

如何有效解决封关运行后的出区交通压力是当前诸多琴澳居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汪云回应道,合作区将加强封关运行后公共交通方面的运营组织安排,结合二线通道封关交通调整公交线路,加密合作区内公交班次,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同时推动出岛公交落客直通模式,在横琴大桥“二线通道”前后各设置公交站点,乘客下车经过海关旅检大厅,再乘车出岛;公交车落客后进入“二线通道”后上客出岛,以保持公交出岛效率。

“我们还计划推动动态公交项目上线运行,届时将采取网约车的方式运行公交,按照乘客需求实现‘预约出行,随需而至’,提高公交车的利用效率。”会上,汪云汇报了动态公交项目的“进度条”。“目前合作区设置约有129个站点,正进行全方位路测,测试稳定后将会上线运行,逐步实现全区覆盖。”

针对如何为驻岛企业员工提供便利通勤服务的问题,汪云提到,合作区此前推出的“通琴号”在合作区、珠海东西部城区、澳门、中山坦洲设置将近1200个站点,可有效缓解公共交通出岛压力。横琴封关后,通勤大巴车可经由横琴大桥、深井通道出岛,所有乘客备案管理,未抽检命中车辆可直接通行。目前,在合作区驻岛办公的企业员工经注册认证后,单程仅需3元/人,便可享受从家到工作地“点到点”直达的通勤服务。

合作区暂未打算采取

入区预约、限流等措施

“根据目前合作区在节假日等公众入区高峰期间的交通整体情况,封关运行后,近期暂未打算采取入区的预约、限流等措施。”面对接下来节假日等公众入区高峰期,汪云表示,合作区正在制定游客访客驾驶车辆进出“二线”通道的相关备案指引,未来所有驾驶车辆到合作区的游客、访客均可通过合作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二维码,或拜访单位的访客二维码,自愿自主申报备案名单,以此来便利自驾游的旅客出区。

当前,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已联合交警、海关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应对措施,将根据岛内道路交通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分流,尽量方便琴澳居民出行。

联合各执法部门

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

免税物品进入横琴后,如何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合作区打私办专员、横琴公安局打击走私大队副大队长李树鹏会上表示,横琴封关运行后,合作区将联合各执法部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联合行动或专项行动,争取侦破一批断链条、打团伙、挖幕后的涉走私案。

针对海岸线及周边水域,合作区还将充分发挥“电子围网”系统的雷达预警和视频监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布防、电子精准预警、联合快速处置的预警响应机制;加强对物流、快递等行业的监管;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提升社会反走私意识。

解读>>>

惠及琴澳居民和经营主体

政策“组合拳”

释放八大利好信号

记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目前,国家层面关于分线管理的政策已经全部落地,合作区针对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已制定具体措施,为合作区封关运行提供必备的政策支撑。会上,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对合作区封关运行政策内容进行解读,透露“分线管理”将为琴澳经营主体和居民、游客带来的八大利好。

利好之一:免(保)税货物适用主体范围广泛,利好合作区各类经营主体进口免(保)税货物。政策规定,免税货物适用主体除合作区企业之外,还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法定机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主体。

利好之二:免(保)税货物范围不再限定为“用途与生产有关”,利好有机器、设备等进口自用需求的经营主体。政策规定,免税货物范围包括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不含飞机、汽车、船舶及游艇等交通设备)、模具及相关的零配件、基建物资。例如医疗服务机构可申请免税进口X光机、CT机、核磁共振(MRI)设备等医疗机器;又例如旅游企业可申请免税进口机动游戏,进一步降低服务业的经营成本。

利好之三:“一线”保税货物范围扩大至全品类,直接利好有货物“暂进复出”需求的经营主体。今后合作区除了免税货物以外,其他货物可以保税进口。有关政策对于会展行业有特别的帮助,企业可以保税暂时进口会展展品,活动之后可以运回澳门,便利琴澳开展“一展两地”活动。这项政策,也便利澳门食品、中医药等加工制造业在合作区实现货物保税储存、加工、装配后再次出境。另外,跨境电商可以将合作区作为保税中转基地,将货物存储在合作区,再分销至终端客户。

利好之四:对部分“一线”进出免(保)税货物实行简化申报,大幅简化海关手续。

政策规定,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免(保)税货物实行“极简”申报,仅需填报28个栏目,对其他免(保)税货物实行“次简”申报,也仅需填报32个栏目,相对于标准申报的105项要素大幅简化,与澳门外贸申报单的26项填报项基本趋同,有利于琴澳两地贸易往来,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利好之五:含进口料件的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直接利好科技研发、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和制造业经营主体。例如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毛坯钻石加工等具有生产加工需求的企业可充分利用这项政策,将生产加工环节延伸至合作区,降低销往内地的关税成本。

利好之六:对往返“一线”的旅客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物品免税放行,利好澳门居民往来琴澳。对15天内首次经“一线”往来琴澳的旅客,只要不是超出自用、合理数量,大量携带物品进入合作区,海关现场裁量后免税放行。

利好之七:特定动植物产品从检验检疫角度便利从澳门携带进入合作区,直接利好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封关运行后,允许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携带熟肉、乳制品、熟蛋、蔬果、食用菌、鲜切花等进入合作区,这项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是为合作区和澳门量身定制的便民服务措施,澳门居民今后携带盒饭、蛋挞、水果等进入合作区十分便利。

利好之八:经“二线”进入内地且属于15天内首次出区的旅客(不含非居民旅客)可携带8000元以内的免税物品,利好琴澳一体化协同发展旅游商贸行业。

文字:伍芷莹 图片:曾遥 伍芷莹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横琴已基本具备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条件,十大热点问答详解封关细节
珠海特区报 2024-02-20 12:29

宠物可随行过关吗?家用过滤净化器过关要申报吗?游客、访客怎么出岛?……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前十天,2月19日,合作区相关部门针对琴澳居民及旅客普遍关心的通关、交通出行等问题,在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新闻发布会上逐一进行解答。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合作区各项软硬件

已基本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优化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推动实施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是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及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做好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的标志性举措。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合作区在政策层面、软硬件建设、反走私综合治理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各项软硬件均已基本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针对合作区封关运行前的个别未尽事宜,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符永革表示,合作区执委会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更大程度的“二线”基础设施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落实分类管理,继续完善“二线”通道协同管理机制,以及旅客、访客驾驶车辆便利备案通行机制。在3月1日前确保完成所有封关运行准备工作,确保合作区顺利封关运行。

“二线”通道横琴大桥查验关卡。

7类动植物产品可进入合作区

携带宠物仅限猫狗入境

今年1月以来,海关总署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监管办法》《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免保税货物简化申报要求的公告》等政策,初步构建了与合作区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

围绕众多琴澳居民关心的携带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的问题,拱北海关自贸处处长王种瑞表示,封关后,允许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澳门居民,经“一线”携带供日常生活所需的7类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每天可以携带1次,乳制品限定为3kg,其他动植物产品限定1kg,总重量不超过5kg,助力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王种瑞补充道,携带宠物(仅限猫、犬,每人每次仅限一只)入境,需向海关申报并提供澳门官方机构出具的有效检疫证书和狂犬病疫苗接种证书,宠物应植入有效电子芯片,经海关现场检疫合格可以免于隔离,给予入境放行。另外,外来入侵物种不能携带入合作区。

不涉证不涉检货物

过关可选择“次简”申报

1月11日,海关总署出台2024年第4号公告,对货物简化申报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选择“极简”和“次简”方式申报。王种瑞表示,拱北海关在保证海关统计、执法监管等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

据了解,“极简”方式,即经合作区的对外开放口岸与澳门之间进出的免税、保税货物,除需出具检验检疫证单、优惠贸易协定项下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农产品出区申请适用协定税率等情形外,对不属于监管证件管理且不涉及依法需检验检疫的免税、保税货物,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可选择“极简”方式申报,仅需填报28个栏目,具体申报项目压缩60%,与澳门相差无几;“次简”方式,即对涉及监管证件管理或者依法需检验检疫的免税、保税货物,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可选择“次简”方式申报,仅需填报32个栏目,具体申报项目压缩34%。

举例而言,对于经横琴口岸进入合作区的家用过滤净化器,属于不涉证不涉检货物,可以选择“极简”申报;对于硒鼓等属于监管证件管理的货物则可选择“次简”申报。相较于传统申报,企业无需再填报合同协议号、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名称等项目,有力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

仅需接受琴澳合作的

一次卫生检疫流程

目前,拱北海关积极推进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卫生检疫便捷通关模式,让通关更加便利。横琴封关运行后,旅客仅需接受琴澳合作的一次卫生检疫流程。

王种瑞表示,拱北海关和澳门海关将共同推进琴澳货运车辆“大型机检设备图像信息共享共用”“核辐射监测执法协作”,出境方将机检图像信息、核辐射监测监管结果及时与入境海关共享,加快全流程通关速度。

在旅客通行方面,拱北海关将在横琴口岸旅检大厅设置“新家园”便捷通道,在出境环节实施与安检“一次过检”新检查模式,进一步提高旅客通关效率。

在检验检疫规则衔接方面,拱北海关将通过跨境产地检验、标准互认等措施,实施供澳冰鲜水产品“三联三同”监管、供澳花卉苗木和食用水生动物“检疫前推,合作监管”、输内地澳门制造食品安全监管合作等便利化措施,将检验检疫前推至琴澳辖区内货物产出地或组货地,让货物流通更加便利。

经“二线”出区

将通过购物票证等认定物品来源

会上明确提到,在经“二线”出区货物方面,海关重点管住的是免(保)税货物,那么旅客携带个人行李物品出区是否需要缴税呢?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解答道,对于合作区与内地之间进出的国内流通货物、物品(包括已按规定缴纳进口税收的货物等),海关不实施监管,而澳门免(保)税物品从“二线”进入内地其他地方,在相关分线管理财税政策的角度来看视同进口。“若已缴完税的行李物品无须再缴税,对于未完税的物品原则上需要缴纳相应税款,海关会通过抽查方式进行监管。”

有效认定物品来源,是判定物品是否需要缴税的其中一项要素。经过综合分析,钟頴仪认为,相关部门将通过购物票证、包装标识、中文标签等,综合认定物品是内地购买还是从澳门进口的免税品。

据介绍,经“二线”进入内地且属于15天内首次出合作区的旅客(不含非居民旅客)可携带8000元以内的免税物品,将利好琴澳一体化协同发展旅游商贸行业。有关政策是在现行5000元进境免税额度的标准上,允许经“二线”进入内地的免税额度增加至8000元。今后,经“一线”进入合作区的居民旅客,可以携带在澳门购买的免税商品从合作区经“二线”回到内地其他区域,不仅能带动澳门本土零售业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琴澳旅游人气。

免税进口主体申报指南

将于近日发布

为支撑合作区财税政策和监管办法落地,实现合作区封关运行和有效监管,当前合作区正全力推进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为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

据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介绍,该平台以大数据服务为支撑,以公共服务、通关便利化、信用管理、免税商品溯源、智慧管理服务及风险防控六大应用体系为核心,面向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不同功能模块。

个人服务方面,主要涉及澳门居民适用人员名单申报、澳门居民携带动植物产品申报、“二线”通道信用通行申报等功能,以及澳门单牌车和“澳车北上”申报快速链接;企业服务方面则主要包括进口澳门制造食品一码通关溯源应用、进口免税主体申报、免税货物申报、加工增值核算申报和“二线”通道信用通行申报等功能。现阶段,该平台网站版本正在进行测试,待业务版块功能完善后将于近期上线运行。

合作区财政局副局长黄勇表示,目前,合作区执委会已会同拱北海关在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申请”模块,预计最快将于2月底上线试运行,免税进口主体申报指南也将于近日发布,有意向申报免税进口资格的各类主体可按照指南在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的“免税进口主体资格申请”模块进行申报。

封关运行后设有7个“二线通道”

杧洲隧道将建查验设施

据了解,封关运行后,合作区设有7个对外联系的“二线通道”,其中4个道路通道为:横琴大桥“二线通道”、横琴隧道“二线通道”、深井通道“二线通道”及正在加紧建设实施的十字门隧道“二线通道”。

李子蔚会上表示,当前“二线”十字门隧道正在建设海关临时查验设施,计划在今年2月底完工,于封关运行之日起实行临时出岛通行措施;另外,海关永久查验设施也在同步加快实施建设,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完工并通过验收后,将正式开通启用。

此外,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通车的杧洲隧道也将规划建设海关查验设施,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正式开通启用。

驻岛办公企业员工经认证后

通勤单程仅需3元/人

如何有效解决封关运行后的出区交通压力是当前诸多琴澳居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汪云回应道,合作区将加强封关运行后公共交通方面的运营组织安排,结合二线通道封关交通调整公交线路,加密合作区内公交班次,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同时推动出岛公交落客直通模式,在横琴大桥“二线通道”前后各设置公交站点,乘客下车经过海关旅检大厅,再乘车出岛;公交车落客后进入“二线通道”后上客出岛,以保持公交出岛效率。

“我们还计划推动动态公交项目上线运行,届时将采取网约车的方式运行公交,按照乘客需求实现‘预约出行,随需而至’,提高公交车的利用效率。”会上,汪云汇报了动态公交项目的“进度条”。“目前合作区设置约有129个站点,正进行全方位路测,测试稳定后将会上线运行,逐步实现全区覆盖。”

针对如何为驻岛企业员工提供便利通勤服务的问题,汪云提到,合作区此前推出的“通琴号”在合作区、珠海东西部城区、澳门、中山坦洲设置将近1200个站点,可有效缓解公共交通出岛压力。横琴封关后,通勤大巴车可经由横琴大桥、深井通道出岛,所有乘客备案管理,未抽检命中车辆可直接通行。目前,在合作区驻岛办公的企业员工经注册认证后,单程仅需3元/人,便可享受从家到工作地“点到点”直达的通勤服务。

合作区暂未打算采取

入区预约、限流等措施

“根据目前合作区在节假日等公众入区高峰期间的交通整体情况,封关运行后,近期暂未打算采取入区的预约、限流等措施。”面对接下来节假日等公众入区高峰期,汪云表示,合作区正在制定游客访客驾驶车辆进出“二线”通道的相关备案指引,未来所有驾驶车辆到合作区的游客、访客均可通过合作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二维码,或拜访单位的访客二维码,自愿自主申报备案名单,以此来便利自驾游的旅客出区。

当前,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已联合交警、海关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应对措施,将根据岛内道路交通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分流,尽量方便琴澳居民出行。

联合各执法部门

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

免税物品进入横琴后,如何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合作区打私办专员、横琴公安局打击走私大队副大队长李树鹏会上表示,横琴封关运行后,合作区将联合各执法部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联合行动或专项行动,争取侦破一批断链条、打团伙、挖幕后的涉走私案。

针对海岸线及周边水域,合作区还将充分发挥“电子围网”系统的雷达预警和视频监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布防、电子精准预警、联合快速处置的预警响应机制;加强对物流、快递等行业的监管;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提升社会反走私意识。

解读>>>

惠及琴澳居民和经营主体

政策“组合拳”

释放八大利好信号

记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目前,国家层面关于分线管理的政策已经全部落地,合作区针对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已制定具体措施,为合作区封关运行提供必备的政策支撑。会上,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对合作区封关运行政策内容进行解读,透露“分线管理”将为琴澳经营主体和居民、游客带来的八大利好。

利好之一:免(保)税货物适用主体范围广泛,利好合作区各类经营主体进口免(保)税货物。政策规定,免税货物适用主体除合作区企业之外,还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法定机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主体。

利好之二:免(保)税货物范围不再限定为“用途与生产有关”,利好有机器、设备等进口自用需求的经营主体。政策规定,免税货物范围包括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不含飞机、汽车、船舶及游艇等交通设备)、模具及相关的零配件、基建物资。例如医疗服务机构可申请免税进口X光机、CT机、核磁共振(MRI)设备等医疗机器;又例如旅游企业可申请免税进口机动游戏,进一步降低服务业的经营成本。

利好之三:“一线”保税货物范围扩大至全品类,直接利好有货物“暂进复出”需求的经营主体。今后合作区除了免税货物以外,其他货物可以保税进口。有关政策对于会展行业有特别的帮助,企业可以保税暂时进口会展展品,活动之后可以运回澳门,便利琴澳开展“一展两地”活动。这项政策,也便利澳门食品、中医药等加工制造业在合作区实现货物保税储存、加工、装配后再次出境。另外,跨境电商可以将合作区作为保税中转基地,将货物存储在合作区,再分销至终端客户。

利好之四:对部分“一线”进出免(保)税货物实行简化申报,大幅简化海关手续。

政策规定,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免(保)税货物实行“极简”申报,仅需填报28个栏目,对其他免(保)税货物实行“次简”申报,也仅需填报32个栏目,相对于标准申报的105项要素大幅简化,与澳门外贸申报单的26项填报项基本趋同,有利于琴澳两地贸易往来,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利好之五:含进口料件的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直接利好科技研发、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和制造业经营主体。例如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毛坯钻石加工等具有生产加工需求的企业可充分利用这项政策,将生产加工环节延伸至合作区,降低销往内地的关税成本。

利好之六:对往返“一线”的旅客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物品免税放行,利好澳门居民往来琴澳。对15天内首次经“一线”往来琴澳的旅客,只要不是超出自用、合理数量,大量携带物品进入合作区,海关现场裁量后免税放行。

利好之七:特定动植物产品从检验检疫角度便利从澳门携带进入合作区,直接利好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封关运行后,允许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携带熟肉、乳制品、熟蛋、蔬果、食用菌、鲜切花等进入合作区,这项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是为合作区和澳门量身定制的便民服务措施,澳门居民今后携带盒饭、蛋挞、水果等进入合作区十分便利。

利好之八:经“二线”进入内地且属于15天内首次出区的旅客(不含非居民旅客)可携带8000元以内的免税物品,利好琴澳一体化协同发展旅游商贸行业。

文字:伍芷莹 图片:曾遥 伍芷莹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