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于坚:登泰山记(下)
于坚

字之白,昆明人。1970年开始写作,著有长诗《0档案》《飞行》《哀滇池》、长篇散文坚记系列、小说《赤裸着午餐》《文石》《翡翠蜥蜴》、摄影集《大象·岩石·档案》等诗集、文集五十余种。中国第三代诗歌主要代表、先锋派文学重要作家之一。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导游说,明天早上5点起床去看日出,这个景点只有住我们店的才能去。早上起床,旅馆门口黑压压站着一群人,都穿着军大衣。大衣是旅馆里租的,押金50元,租金10元。口渴,看见旁边的大婶在卖早餐,就向她讨一碗水,她不给,要喝么,5元一碗。也只有喝了,这是我喝过的最贵的水。登山的大道上,人声鼎沸,一股洪流在黑暗中朝泰山顶涌去。我们这个小分队却离开主流,沿着一家单位的后墙,跌跌撞撞摸着黑,偷袭似的上了山。导游说,这是我们旅馆自己开辟的小路,可以走到泰山最好的观日点。气喘吁吁地到了那里,天微明。隐约看见山边上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天下第一山”几个大字。导游是个红脸膛小伙子,嗓门特大,说,就站在这里,再过十分钟它就来了。大家都知道它是谁,赶紧准备照相机。10岁的娃娃和80岁的老妪都是人手一台。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开机了,视频亮晶晶地像大号萤火虫。那边有了一抹红霞,犹抱琵琶半遮面,它还在化最后的妆,却不知道这边的山头上,正有一个照相机组成的炮阵对着它呢。如果朝天空那面看泰山,那就是一奇观了,每个山头都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握着一个照相机,豆腐块大的,机关枪似的,大炮型的(专业摄影师用的长焦镜头),这是21世纪早期中国的一种风俗,没有照相机,都不好意思站在人群里,那场面仿佛以前在广场上人人举着一束纸花。

 

导游说,你们运气好呵,天气预报说今天本来要下雨的,看这天色,它不出来是不行的了。运气不好的,上山十回也看不见呢。这句话使大家像在赌盘上下了注似的紧张起来,看见与看不见现在与每个人的福祉、运气联系起来了。都屏住呼吸,盯着那边。终于出现了一条长缝,瞬间就被镶上了金边,来了,来了,有人小声地嚷嚷起来。似乎声音大了会吓跑它。再看时,又合起来了,搞得大家提心吊胆,生怕它不露面。都不出声了,翘首望着,有人还默默祈祷。终于云缝里缓缓露出微红模糊的一团,像是小孩子出世似的,天空苍白,像失血过多的产妇。有人嚷嚷起来,出来了,出来了!快照啊!所有眼睛都钻进取景框里去看它,倒忘了就这么睁着眼也是看得见的,都挂着要留影,却忘记了看真正的日出了。快门声响成一片,像调低了音量的机关枪,咔嚓咔嚓地响着。数码相机不存在浪费胶卷的问题,不假思索闭着眼睛乱按一气,好像按得越多福的份额也越多似的。导游赶紧揽生意,他举着自己的照相机道,照相啦!照相啦!我这里有好镜头啦。他那部相机是所有相机里面最脏的一台,黑乎乎的。他让那位游客举起一只手掌,把那轮红日恰好安放在手掌上,托着个金元宝似的。许多人在他后面看他怎么取景,立即学会了,马上传开去,都这么照起来。有人立即将他的创意解构了,发明出更多,不是用手掌去托,而是用两只手掌做一个圈,把它箍在里面。导游只揽到两三个人的生意,也笑着说,拍吧,拍吧,拍了就好。又说,你这么拍也看不出是在泰山,哪里都可以拍啊,站去20层楼顶也能拍啊,是不是?我这个点,好就好在有“天下第一山”几个字。游客恍然大悟,又纷纷去与那几个字合影。但这石壁面向东方,又拍不着太阳了。乱了一阵,天光又亮了些,回头再看,它已不见了,东天一片苍茫。此刻与刚才,完全是两重天,它来的时候,看得明明白白,大红大紫,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溜掉了。

 

这时才发现导游带我们来的这个观日点不在泰山顶。山顶还在高处,挤得人山人海,有些人是整夜睡在那儿占地。导游带我们走这条歪门邪道,自有他的生意经,他知道5点钟起来是根本上不去泰山极顶的。只要看见,那就是日出,这不都是在泰山上么。他这本生意经想的是赚自己的钱,通的却是阳光大道:地点不同,日出是一样的。但许多人因为跟着主流走,都牵挂着要像明信片上那样在泰山顶观日出,结果山顶上不去,倒忘记了如果真要看的话,是很多点都可以看到的,抬抬头就是了,这是泰山啊。都低着头只顾抢路,倒错过了那轮只出来了几分钟的太阳。我以为山顶大约也是孔庙独尊,却不独孔庙,还有佛寺、道观、土地庙、祭天台……诸神共享山头,并未独尊孔子,泰山依然诸神共处,这也是泰山一泰。香火最旺的是泰山老奶奶庙,泰山老奶奶就是泰山女神,黄帝时代就已经被崇拜,古书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泰山老奶奶是民间的叫法。我以为泰山老奶奶是一种原始信仰,起源自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迷信泰山是一座灵山,道法自然,虚构出有着母亲般怀抱的泰山奶奶。她是一个永恒的母性怀抱,大地之母。孔庙反倒很冷清,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尊六经。”当年,孔子登泰山,是跟着朝拜泰山老奶奶的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是否曾经在泰山老奶奶庙烧香的人群中想过“彼可取而代也”?不得而知。但后来的局势是,孔子登泰山之后,中国历史就向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去了。另一个热闹处是皇帝祭天的地点,那个点就是泰山海拔最高的几块石头,盖了庙围着。从前,此地是泰山终极处,上面就是天了,天子在此设坛,跪在石头上,泰山离天最近的地点,终于意识到他的有限,“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现在守庙的在石头周围围起一圈,供游客朝这些石头扔纸币、挂铜锁,意思是如此这般,就会获得好运长久永固财源旺盛,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无人朝天,都向着这个石头,叮叮当当响成一片,挂做一团,黄澄澄的铜锁灿烂刺目,白花花的镍币堆成几座小丘,压住了泰山极顶。有个老者背着香挤进庙里,要借个火点香,持火炬的小伙子硬是不给他点,要收钱。老人给了钱,才点着了香。唐玄宗《纪泰山铭》被旅游部门重新描上金粉,又灿烂了,只是与旁边风吹雨打黯然失色的其它石刻比起来,很是刺眼。在上山途中我曾想到四个字:登泰仰丘,却没料到此丘不是彼丘。

 

泰山老奶奶是自然神,以山为基,泰山就是她,天长地久。孔子是文明神,以文为基。“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但日月也有昏暗不照的时候。文明忽暗忽明,黑暗时代,孔子也跟着黑暗,他是一种中国文身,即使道不行,也无法“乘桴浮于海”了。

 

“礼失而求诸野。”文明并非只有直线前进一途,求诸野也可以说是回到开始,轮回。历史上先例不少,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从发现希腊重新得道。比如宋儒,也是回到孔子,重新说法。

下山路上在农家餐馆午膳,餐馆就像云南的风俗,不看菜谱,而是直接领你去厨房前,那里摆着一篮篮洗干净的山茅野菜,随你点个明白。据说泰山上可食用的野菜有150多种。这家餐馆摆出来的有马齿苋、蒲公英、山豆苗、毛木耳、树舌、松蘑、黑木耳、香椿芽、花椒芽、枸杞头、山芹。

 

咏而归,小歇时瞥见路边有牌子指出通往经石峪的路,就离开直线拐进去了。这是古代的小路,顺着山势走。松老横,鸟霸道,雾厚,苔滑,没遇见人。谷忽然露出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岗岩,犹如天降,金刚经就刻在上面。这是山瀑流经之地,经文大多数时候藏在流水下面,只在枯水期才偶尔露出。天助我也,洪水还没有回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水落石出,清晰可见,雄劲飞扬,仿佛刚刚镌入。不知道是谁写的,书者已逝,继续将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沉默良久,咏而归。

tqb-20240422-008.jpg

attachment_17112471445299.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于坚:登泰山记(下)
珠海特区报 2024-04-22 14:26
于坚

字之白,昆明人。1970年开始写作,著有长诗《0档案》《飞行》《哀滇池》、长篇散文坚记系列、小说《赤裸着午餐》《文石》《翡翠蜥蜴》、摄影集《大象·岩石·档案》等诗集、文集五十余种。中国第三代诗歌主要代表、先锋派文学重要作家之一。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导游说,明天早上5点起床去看日出,这个景点只有住我们店的才能去。早上起床,旅馆门口黑压压站着一群人,都穿着军大衣。大衣是旅馆里租的,押金50元,租金10元。口渴,看见旁边的大婶在卖早餐,就向她讨一碗水,她不给,要喝么,5元一碗。也只有喝了,这是我喝过的最贵的水。登山的大道上,人声鼎沸,一股洪流在黑暗中朝泰山顶涌去。我们这个小分队却离开主流,沿着一家单位的后墙,跌跌撞撞摸着黑,偷袭似的上了山。导游说,这是我们旅馆自己开辟的小路,可以走到泰山最好的观日点。气喘吁吁地到了那里,天微明。隐约看见山边上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天下第一山”几个大字。导游是个红脸膛小伙子,嗓门特大,说,就站在这里,再过十分钟它就来了。大家都知道它是谁,赶紧准备照相机。10岁的娃娃和80岁的老妪都是人手一台。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开机了,视频亮晶晶地像大号萤火虫。那边有了一抹红霞,犹抱琵琶半遮面,它还在化最后的妆,却不知道这边的山头上,正有一个照相机组成的炮阵对着它呢。如果朝天空那面看泰山,那就是一奇观了,每个山头都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握着一个照相机,豆腐块大的,机关枪似的,大炮型的(专业摄影师用的长焦镜头),这是21世纪早期中国的一种风俗,没有照相机,都不好意思站在人群里,那场面仿佛以前在广场上人人举着一束纸花。

 

导游说,你们运气好呵,天气预报说今天本来要下雨的,看这天色,它不出来是不行的了。运气不好的,上山十回也看不见呢。这句话使大家像在赌盘上下了注似的紧张起来,看见与看不见现在与每个人的福祉、运气联系起来了。都屏住呼吸,盯着那边。终于出现了一条长缝,瞬间就被镶上了金边,来了,来了,有人小声地嚷嚷起来。似乎声音大了会吓跑它。再看时,又合起来了,搞得大家提心吊胆,生怕它不露面。都不出声了,翘首望着,有人还默默祈祷。终于云缝里缓缓露出微红模糊的一团,像是小孩子出世似的,天空苍白,像失血过多的产妇。有人嚷嚷起来,出来了,出来了!快照啊!所有眼睛都钻进取景框里去看它,倒忘了就这么睁着眼也是看得见的,都挂着要留影,却忘记了看真正的日出了。快门声响成一片,像调低了音量的机关枪,咔嚓咔嚓地响着。数码相机不存在浪费胶卷的问题,不假思索闭着眼睛乱按一气,好像按得越多福的份额也越多似的。导游赶紧揽生意,他举着自己的照相机道,照相啦!照相啦!我这里有好镜头啦。他那部相机是所有相机里面最脏的一台,黑乎乎的。他让那位游客举起一只手掌,把那轮红日恰好安放在手掌上,托着个金元宝似的。许多人在他后面看他怎么取景,立即学会了,马上传开去,都这么照起来。有人立即将他的创意解构了,发明出更多,不是用手掌去托,而是用两只手掌做一个圈,把它箍在里面。导游只揽到两三个人的生意,也笑着说,拍吧,拍吧,拍了就好。又说,你这么拍也看不出是在泰山,哪里都可以拍啊,站去20层楼顶也能拍啊,是不是?我这个点,好就好在有“天下第一山”几个字。游客恍然大悟,又纷纷去与那几个字合影。但这石壁面向东方,又拍不着太阳了。乱了一阵,天光又亮了些,回头再看,它已不见了,东天一片苍茫。此刻与刚才,完全是两重天,它来的时候,看得明明白白,大红大紫,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溜掉了。

 

这时才发现导游带我们来的这个观日点不在泰山顶。山顶还在高处,挤得人山人海,有些人是整夜睡在那儿占地。导游带我们走这条歪门邪道,自有他的生意经,他知道5点钟起来是根本上不去泰山极顶的。只要看见,那就是日出,这不都是在泰山上么。他这本生意经想的是赚自己的钱,通的却是阳光大道:地点不同,日出是一样的。但许多人因为跟着主流走,都牵挂着要像明信片上那样在泰山顶观日出,结果山顶上不去,倒忘记了如果真要看的话,是很多点都可以看到的,抬抬头就是了,这是泰山啊。都低着头只顾抢路,倒错过了那轮只出来了几分钟的太阳。我以为山顶大约也是孔庙独尊,却不独孔庙,还有佛寺、道观、土地庙、祭天台……诸神共享山头,并未独尊孔子,泰山依然诸神共处,这也是泰山一泰。香火最旺的是泰山老奶奶庙,泰山老奶奶就是泰山女神,黄帝时代就已经被崇拜,古书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泰山老奶奶是民间的叫法。我以为泰山老奶奶是一种原始信仰,起源自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迷信泰山是一座灵山,道法自然,虚构出有着母亲般怀抱的泰山奶奶。她是一个永恒的母性怀抱,大地之母。孔庙反倒很冷清,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尊六经。”当年,孔子登泰山,是跟着朝拜泰山老奶奶的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是否曾经在泰山老奶奶庙烧香的人群中想过“彼可取而代也”?不得而知。但后来的局势是,孔子登泰山之后,中国历史就向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去了。另一个热闹处是皇帝祭天的地点,那个点就是泰山海拔最高的几块石头,盖了庙围着。从前,此地是泰山终极处,上面就是天了,天子在此设坛,跪在石头上,泰山离天最近的地点,终于意识到他的有限,“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现在守庙的在石头周围围起一圈,供游客朝这些石头扔纸币、挂铜锁,意思是如此这般,就会获得好运长久永固财源旺盛,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无人朝天,都向着这个石头,叮叮当当响成一片,挂做一团,黄澄澄的铜锁灿烂刺目,白花花的镍币堆成几座小丘,压住了泰山极顶。有个老者背着香挤进庙里,要借个火点香,持火炬的小伙子硬是不给他点,要收钱。老人给了钱,才点着了香。唐玄宗《纪泰山铭》被旅游部门重新描上金粉,又灿烂了,只是与旁边风吹雨打黯然失色的其它石刻比起来,很是刺眼。在上山途中我曾想到四个字:登泰仰丘,却没料到此丘不是彼丘。

 

泰山老奶奶是自然神,以山为基,泰山就是她,天长地久。孔子是文明神,以文为基。“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但日月也有昏暗不照的时候。文明忽暗忽明,黑暗时代,孔子也跟着黑暗,他是一种中国文身,即使道不行,也无法“乘桴浮于海”了。

 

“礼失而求诸野。”文明并非只有直线前进一途,求诸野也可以说是回到开始,轮回。历史上先例不少,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从发现希腊重新得道。比如宋儒,也是回到孔子,重新说法。

下山路上在农家餐馆午膳,餐馆就像云南的风俗,不看菜谱,而是直接领你去厨房前,那里摆着一篮篮洗干净的山茅野菜,随你点个明白。据说泰山上可食用的野菜有150多种。这家餐馆摆出来的有马齿苋、蒲公英、山豆苗、毛木耳、树舌、松蘑、黑木耳、香椿芽、花椒芽、枸杞头、山芹。

 

咏而归,小歇时瞥见路边有牌子指出通往经石峪的路,就离开直线拐进去了。这是古代的小路,顺着山势走。松老横,鸟霸道,雾厚,苔滑,没遇见人。谷忽然露出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岗岩,犹如天降,金刚经就刻在上面。这是山瀑流经之地,经文大多数时候藏在流水下面,只在枯水期才偶尔露出。天助我也,洪水还没有回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水落石出,清晰可见,雄劲飞扬,仿佛刚刚镌入。不知道是谁写的,书者已逝,继续将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沉默良久,咏而归。

tqb-20240422-008.jpg

attachment_17112471445299.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