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潮儿向涛头立。1984-2024,香洲区迎来了建区40周年。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香洲区实现了从边陲小渔村到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区的华彩蝶变,也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发展之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发展之路,一条打破陈规、创新突破的发展之路。
又乘长风浩荡时。从拱北湾畔眺望,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三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铺开了一幅壮阔的画卷。
新征程上,奋斗、领跑与冲刺,正融汇成香洲奔赴未来的铿锵脚步。

(一)
雨后初晴,彩虹飞挂。拱北口岸广场上,“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视察珠海时留下的这七个字,时至今日,依然是对珠海经济特区的肯定、鼓舞与鞭策。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珠海县大部分地区设立为香洲区,成为珠海首个县级行政区。
自此,香洲一跃站上了历史舞台,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也步入日新月异、全面加速的新阶段。
40年来,迎着南海潮头的春风,循着国家战略的指引,香洲从曾经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的小渔村,蝶变为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区,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1984年到2023年,香洲地区生产总值由1.2亿元增长到1854.8亿元,增长1546倍,年均增速达22%,撑起了珠海经济的半壁江山;工业产值由1.01亿元增加到1672.57亿元,增长1656倍,年均增速达20.9%。
从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在引进外资、国企改革、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勇于改革,到创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
从推出中国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台无线传呼机、第一张手机SIM智能卡、第一块多层线路板,到积极探索园区区域集中评估、联合拿地等创新举措,率先搭建产业金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首创公共数据交易新模式……
这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突破口”,更是希望和梦想萌发的热土,一代代香洲建设者用勤劳与智慧完成了一场场激动人心的精彩叙事。
当年的一张白纸,如今已色彩斑斓。四十年来,香洲城区品质蝶变升级,宜居环境魅力实现了全方位彰显;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社会大局安定有序,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明显提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香洲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与珠海城市发展的浪潮交织交叠,共同成长,共同壮大。
(二)
历史长河中,4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也是无数次,向着未来充满激情的进发。
1988年,29岁的香港商人贺良梅来到珠海,在香洲区一栋旧宿舍楼底层租了300平方米的场地,由此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打印耗材厂——天威打印机色带制造厂。如今的天威集团,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通用打印耗材企业之一。
“和那时候年轻的特区一样,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数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珠海?我想,香洲区这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最好的答案。”作为“资深”的香洲企业代表,贺良梅难掩心潮澎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如今,香洲区正瞄准全球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智能家电、打印设备、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南屏科技工业园亩均产出位居全国前列,三溪科创城“湾区光谷”建设热火朝天,洪保十片区奠定了高水平发展的基础。

聚焦科技创新“关键点”、找准产业创新“突破点”、锚定人才创新“着力点”,香洲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据统计,香洲全区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5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55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55家,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批具备自主创新实力的优质科技企业在香洲加速聚集。作为香洲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无界方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前不久发布了珠海首个本土自研AI大模型。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洲人,我相信我们能够在这片创新沃土上持续成长。”无界方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曾晓东说。
岁月长河不息,时代答卷常新。
这也是香洲值得瞩目的原因:向前看、加速跑、接力干,已经成为这片热土的一种“肌肉记忆”;不惧探索、勇于创新、挺立潮头,也正是珠海这座特区城市所需要的“C位担当”。
(三)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或许就像是香炉湾畔,静静伫立的渔女雕像。在许多年的时间里,这位手捧明珠的优雅少女,伴随着潮汐退涨,见证着城市变幻。

40年,时光画卷铺展,激情燃烧的奋斗,矢志不渝的行进,拥抱世界的胸襟,描绘了香洲发展的时代风采,蕴含了香洲人民的坚韧品格,彰显了香洲精神的强大力量;
40年,奋斗历程为证,香洲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案例,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供了生动实践,为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真实写照。
伫立新的时空坐标,历史机遇扑面而来。如今,站在多重战略机遇交汇的“风口”,珠海正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从坚持“制造业当家”到推进“百千万工程”,从建设“绿美珠海”到布局“云上智城”……作为主城区,香洲更要以“进”彰显特区精神、以“进”体现使命担当,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中奋楫笃行。
伴随“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创新政策实施,港珠澳大桥上车畅人旺,香洲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区,也正从珠海的香洲,成为大湾区的香洲,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创新的活力、宜居的魅力。

“香洲拥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完善的生活配套、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表示,踏上新征程,香洲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全面掀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打赢打好几场事关全局的大仗硬仗,在我市新一轮大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成就。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四十正青春,奋楫立潮头!我们相信香洲,期待香洲,见证香洲。


弄潮儿向涛头立。1984-2024,香洲区迎来了建区40周年。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香洲区实现了从边陲小渔村到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区的华彩蝶变,也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发展之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发展之路,一条打破陈规、创新突破的发展之路。
又乘长风浩荡时。从拱北湾畔眺望,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三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铺开了一幅壮阔的画卷。
新征程上,奋斗、领跑与冲刺,正融汇成香洲奔赴未来的铿锵脚步。

(一)
雨后初晴,彩虹飞挂。拱北口岸广场上,“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视察珠海时留下的这七个字,时至今日,依然是对珠海经济特区的肯定、鼓舞与鞭策。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珠海县大部分地区设立为香洲区,成为珠海首个县级行政区。
自此,香洲一跃站上了历史舞台,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也步入日新月异、全面加速的新阶段。
40年来,迎着南海潮头的春风,循着国家战略的指引,香洲从曾经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的小渔村,蝶变为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区,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1984年到2023年,香洲地区生产总值由1.2亿元增长到1854.8亿元,增长1546倍,年均增速达22%,撑起了珠海经济的半壁江山;工业产值由1.01亿元增加到1672.57亿元,增长1656倍,年均增速达20.9%。
从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在引进外资、国企改革、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勇于改革,到创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
从推出中国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台无线传呼机、第一张手机SIM智能卡、第一块多层线路板,到积极探索园区区域集中评估、联合拿地等创新举措,率先搭建产业金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首创公共数据交易新模式……
这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突破口”,更是希望和梦想萌发的热土,一代代香洲建设者用勤劳与智慧完成了一场场激动人心的精彩叙事。
当年的一张白纸,如今已色彩斑斓。四十年来,香洲城区品质蝶变升级,宜居环境魅力实现了全方位彰显;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社会大局安定有序,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实现了明显提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香洲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与珠海城市发展的浪潮交织交叠,共同成长,共同壮大。
(二)
历史长河中,4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也是无数次,向着未来充满激情的进发。
1988年,29岁的香港商人贺良梅来到珠海,在香洲区一栋旧宿舍楼底层租了300平方米的场地,由此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打印耗材厂——天威打印机色带制造厂。如今的天威集团,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通用打印耗材企业之一。
“和那时候年轻的特区一样,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数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珠海?我想,香洲区这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最好的答案。”作为“资深”的香洲企业代表,贺良梅难掩心潮澎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如今,香洲区正瞄准全球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智能家电、打印设备、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南屏科技工业园亩均产出位居全国前列,三溪科创城“湾区光谷”建设热火朝天,洪保十片区奠定了高水平发展的基础。

聚焦科技创新“关键点”、找准产业创新“突破点”、锚定人才创新“着力点”,香洲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据统计,香洲全区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5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55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55家,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批具备自主创新实力的优质科技企业在香洲加速聚集。作为香洲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无界方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前不久发布了珠海首个本土自研AI大模型。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洲人,我相信我们能够在这片创新沃土上持续成长。”无界方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曾晓东说。
岁月长河不息,时代答卷常新。
这也是香洲值得瞩目的原因:向前看、加速跑、接力干,已经成为这片热土的一种“肌肉记忆”;不惧探索、勇于创新、挺立潮头,也正是珠海这座特区城市所需要的“C位担当”。
(三)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或许就像是香炉湾畔,静静伫立的渔女雕像。在许多年的时间里,这位手捧明珠的优雅少女,伴随着潮汐退涨,见证着城市变幻。

40年,时光画卷铺展,激情燃烧的奋斗,矢志不渝的行进,拥抱世界的胸襟,描绘了香洲发展的时代风采,蕴含了香洲人民的坚韧品格,彰显了香洲精神的强大力量;
40年,奋斗历程为证,香洲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案例,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供了生动实践,为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真实写照。
伫立新的时空坐标,历史机遇扑面而来。如今,站在多重战略机遇交汇的“风口”,珠海正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从坚持“制造业当家”到推进“百千万工程”,从建设“绿美珠海”到布局“云上智城”……作为主城区,香洲更要以“进”彰显特区精神、以“进”体现使命担当,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中奋楫笃行。
伴随“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创新政策实施,港珠澳大桥上车畅人旺,香洲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区,也正从珠海的香洲,成为大湾区的香洲,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创新的活力、宜居的魅力。

“香洲拥有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完善的生活配套、良好的创新发展基础。”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表示,踏上新征程,香洲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3”思路举措,全面掀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打赢打好几场事关全局的大仗硬仗,在我市新一轮大发展中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成就。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四十正青春,奋楫立潮头!我们相信香洲,期待香洲,见证香洲。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