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家园(2024年6月23日)

大海是一种隐喻

□ 马亚伟

对很多人来说,大海是一种隐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山的那边是什么,是大海;奔赴日月山河,奔赴星辰大海;你问我去何方,我指向大海的方向。大海是神秘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所在,我心中的大海,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们对大海并不陌生,那些来自书籍影视的描绘展现,已然定义了大海的多侧面性格。这个星球上,海洋离我们并不远,大部分人都不止一次踏入过海的领地。我对大海的认识,很难用词语概括,只觉得大海是神秘的隐喻。我此次的千里奔赴,并且决定在海边住一段日子,为的是真切而深入地感知大海的魅力。我总有效仿梭罗的愿望,隐居瓦尔登湖,过简静诗意的生活。当然我无法真正隐居某地,而向海而歌便是在表达自己对某种生活状态的追求。

此次我的居住地毗邻大海,一片宁静的海滩便成了我的瓦尔登湖。那里并非旅游景点,人迹寥落,不过正合我意。每日去海滩漫步,看日出、看夕阳成了常态。我所见到的大海,看上去是比较平静的,仿佛一直在浅睡。无垠的海面绵延而去,直到海天尽头。蔚蓝的天空上浮动着丝丝闲云,海天交界线并不明显。大海绵延到了远方的远方,迷蒙中的遥远地带,似乎更加神秘。海浪划着一条洁白的线,一波波往前推进。那些消失在海滩上的浪花,一定是化作了无声的诗行,又回归大海深处。在浅滩踏海而行,微凉的海水没过我的脚踝,心中掠过丝丝欣喜。这算不算与大海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大海的温度,我被海的博大辽阔深深震慑,只有把自己缩得小小的,以崇敬之态面对大海。

海风轻吹,海浪慢涌,平缓的大海是温柔和包容的。大海接纳和收留了我的脚印,算是回应我的千里迢迢而来的真诚姿态。大海并不总是蔚蓝的,它的颜色随着天空的颜色变化,不过那雪白的浪花总是最生动曼妙的点缀。再深沉的大海,有了浪花,也会变得轻盈几分。

“浪花”这个词真形象,大海开出的花朵。浪花优美浪漫,轻轻吟唱着海的柔情。我的脚下,这些深情款款的浪花,是大海的一个个轻轻的吻,让我感受到大海最亲近的气息。

我很想知道夕阳是如何落入大海的,想象中应该是“咕咚”一声。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曾让我读得激情澎湃,如今面对神奇辽阔的大海,我却无语静默。大海包容日月星辰,也包容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的微不足道的情绪。面对大海,唯有静默。西天没有灿烂迷人的晚霞,云彩是灰色的,一轮橘红色的夕阳颜色愈发好看。我从未见过那么明艳而温润的夕阳,大海赋予了夕阳最美的色彩。夕阳一点一点接近海面,没有“咕咚”一声,就在我低头的瞬间,它就沉落了。大海收留了阳光的灿烂,酝酿另一个崭新的明天。

我在海边住了一段日子,每日踏浪而行,逐海而歌。海风荡漾,海浪翻涌,海的气息一次次逼近。可我真算是与大海亲密接触了吗?其实远远没有。

大海深不可测,海底世界精彩纷呈,我不过是像个小孩一样,在浅滩游戏。转而一想,其实这或许是人与大海的最佳距离。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劈波斩浪、乘风远航的勇气和魄力,大海对一般人来说,只适合浅浅接触,而不可深入其中。

大海终究是一种隐喻,它给了我们远方的期许,也给了我们诗意的憧憬和希望。

 

在爱情半岛的沙滩上捡贝壳

□ 吴 望

来珠海的第二十一天,还是照样在海边漫步。今日走了此前未曾走过的路段,经过爱情半岛、海滨浴场,也是收获颇丰,喜不自胜。

坐上了B8公交车,照样在海滨公园站下车,穿过海滨公园走到情侣路,往珠海渔女方向走。那段路没有沙滩可行,只能走路面,即石栏以内的万里碧道。于是便沿着万里碧道一直往南,朝着海滨浴场站方向走。

一路上半晴半雨,风较大,让人撑伞也不是,不撑伞也不是,只好把帽子压得更实,缓缓前行。海边一直有人在垂钓,男的女的,年长的年轻的,只是一路看来似乎大家并没钓到多少鱼,也许是消磨时间的成分多吧。风大,又有雨须,海浪也动得厉害,估计鱼也不敢出来。

边赏边拍照,则不计时间的多少,转眼就到了爱情半岛,我是第一次来,对这里有点陌生。这里又出现了可供游人玩耍的沙滩,也圈出一块可供人们下海游泳的安全地带。沙滩上的游人往来不绝,拍照的、玩沙的,一家子坐着露营休憩的,也有赤着上身,冲向海里游泳的。因为不是假日,游人相对少些。我游完爱情邮局,又绕高高矗立的自然资源部珠海海洋站塔走了一圈,就下到沙滩上行走。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爱情半岛的沙滩上,居然躺着很多的贝壳。“她们大约是在等着我吧!”这些贝壳令我怦然心动。我曾多次漫步香炉湾城市阳台那边的沙滩,却没见多少贝壳可捡,是人太多,已多被捡去,还是我去的不巧没有遇见?居然,在这处沙滩上,让我捡到了好多心仪的贝壳。这让我意外又惊喜,难道冥冥之中这里真有“情”与人们心心相通?

作为一只贝壳,人们不必去理睬她长得如何,漂不漂亮。那是没有意义的。你可知,她已在海底沉睡了多少年?经受了海水如何的侵蚀打磨,被海浪赶来赶去,最终才能被打造成为一只具有美感的贝壳,一件具备了起码的审美意义的艺术品。就好比一个寒窗苦读多年甚至大半辈子的学子终于考上了进士状元之类,尽管水平可能参差不齐,但起码已经出人头地。这就是贝壳被拾贝者遇见的先决条件。她在海底沉睡了多少年,在茫茫海域里,偏偏就在这个时段这个地点遇见了你,或许是专为等你,或者冥冥之中约好了在此时此地与你相遇。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我对贝壳感兴趣且有感情,我相信与贝壳的缘分,更珍惜这种冥冥之中的缘。

我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到珠海的海滨,面对着陌生而又茫茫的海域,走在宽广的沙滩上,而那些被海水赶上来的贝壳,刚好就被我遇见,被我捡拾,为我所拥有,这种缘似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因此,每每行走于沙滩时,我都非常注意脚下,有没有踩到贝壳。我的目光通常比较贪婪地盯着沙滩,盯着海水起落的地方,带着期待去窥探海浪有没有留下什么。

大概是我喜欢想入非非,正如我对天上的云彩喜欢赋予我的艺术想象一样,贝壳也是我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比如,那只大大的贝壳,原应是一整只蚝壳,外加其他的生物体的附着,结构繁复,那形象,让我想到圆明新园里某个西洋建筑的核心造型,而细看,又发现里面正中间居然似是栖息着一只鸟。另外,还有一些像船的,有些像热带鱼的,有些像面具,有些像蟾蜍,有些像酒樽……很多时候借助角度,借助光影,都能发现它们不一样的美。

这些贝壳,大多千疮百孔,她们被附加了别的实体,或者担荷着其他的生命,或被磨薄、磨损,是受苦受难的生命和灵魂。在海底的黑暗世界里,活了多少时光,忍受多少苦难。可以说,每一只贝壳都有自己的血泪史,都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去海边,我都会带回一些贝壳,或许在别人看来可能没什么可欣赏的价值,可我会给她们披上想象的色彩,甚至时而沾沾自喜,并自以为是一个富有的国王而独自拥有、独自欣赏这些于我而言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斗门网山村迎阳门。 钟凡 手绘

 

故乡的思念(外三首)

□ 金 林

我把思念种在故乡

长出一片麦田

麦收季节,每一颗麦粒

都有我对故乡的热爱

我把思念洒向天边

聚成一片云彩

梅雨落时,每一滴雨点

都是我思乡的泪水

 

母亲的针线筐

母亲的针线筐是聚宝盆

缝补不尽儿女的新衣鞋袜

针线筐是岁月神偷

粗糙了母亲的双手

衰老了母亲的容颜

针线筐沉重

母亲对儿女情深似海

针线筐破旧

对母亲的思念历久弥新

 

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是魔术师

在蓝天下变化多姿

有山村的模样

还有父母的笑脸

异乡的云很忧伤

常会哭红了眼哭黑了脸

哭声里有父母的召唤

还有我对故乡的思念

 

麦子黄了

布谷鸟催黄了麦田

麦浪翻滚像金色的海洋

蚂蚱在麦穗上跳舞

燕子在麦田上空高歌

父母栉风沐雨挥舞镰刀

像漂荡在大海上的两条小船

汗水浇灌大地

笑脸喜迎丰收

 

在南方,与一棵古榕相遇

□ 邓立民

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在温柔的晨曦中

一棵静立岁月中的古榕

就这样突兀地

与我相遇

 

不老的古榕

所有的景致

给予我心安

与我所追寻的

那份永恒的宁静

共鸣、相依——

 

没有人会察觉

从忙碌中抽身的我,坐在树下

抖落出心灵中积压的疲惫、纷扰

——石板小径,鸟鸣的旋律

跳跃,不曾淡去的阳光

 

树荫下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

听不懂它要诉说什么

微风缓缓吹过

树荫下

一个孤独的游子

得到了庇护

 

□ 温 锋

小时候

母亲手里的针

扎破了手

把补丁绣成了

一朵鲜艳的玫瑰

 

岁月流转,青春如梭

我似那针尖般锐利

勇往直前,不顾一切

未曾回望,未曾停歇

 

直至撞得头破血流

疼痛让我驻足回首

才看见那双熟悉的手

温暖依旧

午后的青苹果

□ 王 忆

十三岁那年,我偷过一次青苹果。

那是个六月的午后,天气炙热,仿佛把我身上的水分都蒸发掉了。从邻村的姑姑家往回走,经过村里的苹果园,一股股果香弥漫,鸡蛋大的青苹果诱惑着我,禁不住垂涎欲滴。

趁着四下没人,偷偷地来到一棵果树下。先整理一下被汗浸湿的背心,掏出兜里的红领巾,紧紧系在腰上,然后伸手摘起苹果,扯开背心领口,把果子往胸口塞。不一会了,肚子就“鼓”了起来。

正摘得兴起,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喝。转头一瞧,果园里冲过一个人,我认得他,是看果园的,外号叫“倔巴”,六十多岁,出了名的冷面无情。他和我住一个村子,论辈分我还得喊他一声四大爷。

我吓得转身就逃,“倔巴”便在后面追赶着。我跑得急,倒不是担心他会撵上我,而是怕被他认出我来,便撒丫子地奔跑着,并时不时往后看着。没想到平时走路一拐一拐的他,追起人来也是飞快,一刻也不停歇。

我本可以往旁边半人高的玉米地里钻,可地里还有很多人干农活,更怕被他们认出我来,也幸亏“倔巴”没有大声呼喊,否则被人堵住就麻烦了。我心惊胆战,像只被追赶的老鼠,拼命地跑,耳边的风呼呼作响。

“倔巴”依旧闷声穷追,我心生一计,赶紧将背心下摆从腰上缠着的红领巾里拽了出来,顿时肚子“瘪”了,青苹果散落一地。我跑出老远,再回头,“倔巴”没有追来,停下来捡苹果。我松了一口气,找准机会,连忙跑到山上的一个石头坑中躲起来。直到傍晚,才敢走出来。

虽然逃过一劫,但那时的我还是胆颤不已,“倔巴”会不会认出我?以他以往对偷盗行为的铁面无私,定然不会轻饶我,或许他还会找上门或者告到学校。接下来几日,我始终忐忑不安,刻意躲着“倔巴”。同一个村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天正好遇见他在井旁打水。我硬着头皮准备溜过去,谁知“倔巴”一脸笑容地和我说话:“小毅,上学去啊!”

我低着头,心虚地回答:“是……是啊。”

“好好念书啊。”他只看了我一眼,便挑水走了。

我心中舒展开来,甚至有些兴奋,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光,他没有质问那天的事,一定没认出我。从那以后,我不再担心碰到他,见他也能主动打招呼。渐渐地,那次“青苹果事件”也就慢慢淡忘了……

而我最后一次见“倔巴”,他已经很老了,身体佝偻,神情呆滞。我和他大声打招呼道:“四大爷,您还认识我吗?”他看看我,满脸皱纹舒展开,笑眯眯咧着嘴说:“你……不是小毅吗?偷苹果那回跑得挺快的……”

我心一抖,原来他知道偷苹果的人是我。

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那个六月的午后,我挺着一肚子青苹果在山路上奔跑,背后是“倔巴”一声不吭地追逐。

封面图:钟凡
图片:钟凡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丨家园(2024年6月23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6-23 07:03

大海是一种隐喻

□ 马亚伟

对很多人来说,大海是一种隐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山的那边是什么,是大海;奔赴日月山河,奔赴星辰大海;你问我去何方,我指向大海的方向。大海是神秘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所在,我心中的大海,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们对大海并不陌生,那些来自书籍影视的描绘展现,已然定义了大海的多侧面性格。这个星球上,海洋离我们并不远,大部分人都不止一次踏入过海的领地。我对大海的认识,很难用词语概括,只觉得大海是神秘的隐喻。我此次的千里奔赴,并且决定在海边住一段日子,为的是真切而深入地感知大海的魅力。我总有效仿梭罗的愿望,隐居瓦尔登湖,过简静诗意的生活。当然我无法真正隐居某地,而向海而歌便是在表达自己对某种生活状态的追求。

此次我的居住地毗邻大海,一片宁静的海滩便成了我的瓦尔登湖。那里并非旅游景点,人迹寥落,不过正合我意。每日去海滩漫步,看日出、看夕阳成了常态。我所见到的大海,看上去是比较平静的,仿佛一直在浅睡。无垠的海面绵延而去,直到海天尽头。蔚蓝的天空上浮动着丝丝闲云,海天交界线并不明显。大海绵延到了远方的远方,迷蒙中的遥远地带,似乎更加神秘。海浪划着一条洁白的线,一波波往前推进。那些消失在海滩上的浪花,一定是化作了无声的诗行,又回归大海深处。在浅滩踏海而行,微凉的海水没过我的脚踝,心中掠过丝丝欣喜。这算不算与大海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大海的温度,我被海的博大辽阔深深震慑,只有把自己缩得小小的,以崇敬之态面对大海。

海风轻吹,海浪慢涌,平缓的大海是温柔和包容的。大海接纳和收留了我的脚印,算是回应我的千里迢迢而来的真诚姿态。大海并不总是蔚蓝的,它的颜色随着天空的颜色变化,不过那雪白的浪花总是最生动曼妙的点缀。再深沉的大海,有了浪花,也会变得轻盈几分。

“浪花”这个词真形象,大海开出的花朵。浪花优美浪漫,轻轻吟唱着海的柔情。我的脚下,这些深情款款的浪花,是大海的一个个轻轻的吻,让我感受到大海最亲近的气息。

我很想知道夕阳是如何落入大海的,想象中应该是“咕咚”一声。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曾让我读得激情澎湃,如今面对神奇辽阔的大海,我却无语静默。大海包容日月星辰,也包容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的微不足道的情绪。面对大海,唯有静默。西天没有灿烂迷人的晚霞,云彩是灰色的,一轮橘红色的夕阳颜色愈发好看。我从未见过那么明艳而温润的夕阳,大海赋予了夕阳最美的色彩。夕阳一点一点接近海面,没有“咕咚”一声,就在我低头的瞬间,它就沉落了。大海收留了阳光的灿烂,酝酿另一个崭新的明天。

我在海边住了一段日子,每日踏浪而行,逐海而歌。海风荡漾,海浪翻涌,海的气息一次次逼近。可我真算是与大海亲密接触了吗?其实远远没有。

大海深不可测,海底世界精彩纷呈,我不过是像个小孩一样,在浅滩游戏。转而一想,其实这或许是人与大海的最佳距离。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劈波斩浪、乘风远航的勇气和魄力,大海对一般人来说,只适合浅浅接触,而不可深入其中。

大海终究是一种隐喻,它给了我们远方的期许,也给了我们诗意的憧憬和希望。

 

在爱情半岛的沙滩上捡贝壳

□ 吴 望

来珠海的第二十一天,还是照样在海边漫步。今日走了此前未曾走过的路段,经过爱情半岛、海滨浴场,也是收获颇丰,喜不自胜。

坐上了B8公交车,照样在海滨公园站下车,穿过海滨公园走到情侣路,往珠海渔女方向走。那段路没有沙滩可行,只能走路面,即石栏以内的万里碧道。于是便沿着万里碧道一直往南,朝着海滨浴场站方向走。

一路上半晴半雨,风较大,让人撑伞也不是,不撑伞也不是,只好把帽子压得更实,缓缓前行。海边一直有人在垂钓,男的女的,年长的年轻的,只是一路看来似乎大家并没钓到多少鱼,也许是消磨时间的成分多吧。风大,又有雨须,海浪也动得厉害,估计鱼也不敢出来。

边赏边拍照,则不计时间的多少,转眼就到了爱情半岛,我是第一次来,对这里有点陌生。这里又出现了可供游人玩耍的沙滩,也圈出一块可供人们下海游泳的安全地带。沙滩上的游人往来不绝,拍照的、玩沙的,一家子坐着露营休憩的,也有赤着上身,冲向海里游泳的。因为不是假日,游人相对少些。我游完爱情邮局,又绕高高矗立的自然资源部珠海海洋站塔走了一圈,就下到沙滩上行走。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爱情半岛的沙滩上,居然躺着很多的贝壳。“她们大约是在等着我吧!”这些贝壳令我怦然心动。我曾多次漫步香炉湾城市阳台那边的沙滩,却没见多少贝壳可捡,是人太多,已多被捡去,还是我去的不巧没有遇见?居然,在这处沙滩上,让我捡到了好多心仪的贝壳。这让我意外又惊喜,难道冥冥之中这里真有“情”与人们心心相通?

作为一只贝壳,人们不必去理睬她长得如何,漂不漂亮。那是没有意义的。你可知,她已在海底沉睡了多少年?经受了海水如何的侵蚀打磨,被海浪赶来赶去,最终才能被打造成为一只具有美感的贝壳,一件具备了起码的审美意义的艺术品。就好比一个寒窗苦读多年甚至大半辈子的学子终于考上了进士状元之类,尽管水平可能参差不齐,但起码已经出人头地。这就是贝壳被拾贝者遇见的先决条件。她在海底沉睡了多少年,在茫茫海域里,偏偏就在这个时段这个地点遇见了你,或许是专为等你,或者冥冥之中约好了在此时此地与你相遇。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我对贝壳感兴趣且有感情,我相信与贝壳的缘分,更珍惜这种冥冥之中的缘。

我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到珠海的海滨,面对着陌生而又茫茫的海域,走在宽广的沙滩上,而那些被海水赶上来的贝壳,刚好就被我遇见,被我捡拾,为我所拥有,这种缘似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因此,每每行走于沙滩时,我都非常注意脚下,有没有踩到贝壳。我的目光通常比较贪婪地盯着沙滩,盯着海水起落的地方,带着期待去窥探海浪有没有留下什么。

大概是我喜欢想入非非,正如我对天上的云彩喜欢赋予我的艺术想象一样,贝壳也是我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比如,那只大大的贝壳,原应是一整只蚝壳,外加其他的生物体的附着,结构繁复,那形象,让我想到圆明新园里某个西洋建筑的核心造型,而细看,又发现里面正中间居然似是栖息着一只鸟。另外,还有一些像船的,有些像热带鱼的,有些像面具,有些像蟾蜍,有些像酒樽……很多时候借助角度,借助光影,都能发现它们不一样的美。

这些贝壳,大多千疮百孔,她们被附加了别的实体,或者担荷着其他的生命,或被磨薄、磨损,是受苦受难的生命和灵魂。在海底的黑暗世界里,活了多少时光,忍受多少苦难。可以说,每一只贝壳都有自己的血泪史,都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去海边,我都会带回一些贝壳,或许在别人看来可能没什么可欣赏的价值,可我会给她们披上想象的色彩,甚至时而沾沾自喜,并自以为是一个富有的国王而独自拥有、独自欣赏这些于我而言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斗门网山村迎阳门。 钟凡 手绘

 

故乡的思念(外三首)

□ 金 林

我把思念种在故乡

长出一片麦田

麦收季节,每一颗麦粒

都有我对故乡的热爱

我把思念洒向天边

聚成一片云彩

梅雨落时,每一滴雨点

都是我思乡的泪水

 

母亲的针线筐

母亲的针线筐是聚宝盆

缝补不尽儿女的新衣鞋袜

针线筐是岁月神偷

粗糙了母亲的双手

衰老了母亲的容颜

针线筐沉重

母亲对儿女情深似海

针线筐破旧

对母亲的思念历久弥新

 

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是魔术师

在蓝天下变化多姿

有山村的模样

还有父母的笑脸

异乡的云很忧伤

常会哭红了眼哭黑了脸

哭声里有父母的召唤

还有我对故乡的思念

 

麦子黄了

布谷鸟催黄了麦田

麦浪翻滚像金色的海洋

蚂蚱在麦穗上跳舞

燕子在麦田上空高歌

父母栉风沐雨挥舞镰刀

像漂荡在大海上的两条小船

汗水浇灌大地

笑脸喜迎丰收

 

在南方,与一棵古榕相遇

□ 邓立民

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在温柔的晨曦中

一棵静立岁月中的古榕

就这样突兀地

与我相遇

 

不老的古榕

所有的景致

给予我心安

与我所追寻的

那份永恒的宁静

共鸣、相依——

 

没有人会察觉

从忙碌中抽身的我,坐在树下

抖落出心灵中积压的疲惫、纷扰

——石板小径,鸟鸣的旋律

跳跃,不曾淡去的阳光

 

树荫下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

听不懂它要诉说什么

微风缓缓吹过

树荫下

一个孤独的游子

得到了庇护

 

□ 温 锋

小时候

母亲手里的针

扎破了手

把补丁绣成了

一朵鲜艳的玫瑰

 

岁月流转,青春如梭

我似那针尖般锐利

勇往直前,不顾一切

未曾回望,未曾停歇

 

直至撞得头破血流

疼痛让我驻足回首

才看见那双熟悉的手

温暖依旧

午后的青苹果

□ 王 忆

十三岁那年,我偷过一次青苹果。

那是个六月的午后,天气炙热,仿佛把我身上的水分都蒸发掉了。从邻村的姑姑家往回走,经过村里的苹果园,一股股果香弥漫,鸡蛋大的青苹果诱惑着我,禁不住垂涎欲滴。

趁着四下没人,偷偷地来到一棵果树下。先整理一下被汗浸湿的背心,掏出兜里的红领巾,紧紧系在腰上,然后伸手摘起苹果,扯开背心领口,把果子往胸口塞。不一会了,肚子就“鼓”了起来。

正摘得兴起,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喝。转头一瞧,果园里冲过一个人,我认得他,是看果园的,外号叫“倔巴”,六十多岁,出了名的冷面无情。他和我住一个村子,论辈分我还得喊他一声四大爷。

我吓得转身就逃,“倔巴”便在后面追赶着。我跑得急,倒不是担心他会撵上我,而是怕被他认出我来,便撒丫子地奔跑着,并时不时往后看着。没想到平时走路一拐一拐的他,追起人来也是飞快,一刻也不停歇。

我本可以往旁边半人高的玉米地里钻,可地里还有很多人干农活,更怕被他们认出我来,也幸亏“倔巴”没有大声呼喊,否则被人堵住就麻烦了。我心惊胆战,像只被追赶的老鼠,拼命地跑,耳边的风呼呼作响。

“倔巴”依旧闷声穷追,我心生一计,赶紧将背心下摆从腰上缠着的红领巾里拽了出来,顿时肚子“瘪”了,青苹果散落一地。我跑出老远,再回头,“倔巴”没有追来,停下来捡苹果。我松了一口气,找准机会,连忙跑到山上的一个石头坑中躲起来。直到傍晚,才敢走出来。

虽然逃过一劫,但那时的我还是胆颤不已,“倔巴”会不会认出我?以他以往对偷盗行为的铁面无私,定然不会轻饶我,或许他还会找上门或者告到学校。接下来几日,我始终忐忑不安,刻意躲着“倔巴”。同一个村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有天正好遇见他在井旁打水。我硬着头皮准备溜过去,谁知“倔巴”一脸笑容地和我说话:“小毅,上学去啊!”

我低着头,心虚地回答:“是……是啊。”

“好好念书啊。”他只看了我一眼,便挑水走了。

我心中舒展开来,甚至有些兴奋,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光,他没有质问那天的事,一定没认出我。从那以后,我不再担心碰到他,见他也能主动打招呼。渐渐地,那次“青苹果事件”也就慢慢淡忘了……

而我最后一次见“倔巴”,他已经很老了,身体佝偻,神情呆滞。我和他大声打招呼道:“四大爷,您还认识我吗?”他看看我,满脸皱纹舒展开,笑眯眯咧着嘴说:“你……不是小毅吗?偷苹果那回跑得挺快的……”

我心一抖,原来他知道偷苹果的人是我。

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那个六月的午后,我挺着一肚子青苹果在山路上奔跑,背后是“倔巴”一声不吭地追逐。

封面图:钟凡
图片:钟凡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