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养老服务创新!香洲区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从老破旧的单一机构养老蝶变升级为现代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区级养老机构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跨越发展?近日,珠海“百千万工程”典型项目媒体调研行深入香洲区区级养老机构和园·颐养,探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密码。

和园·颐养康养中心中庭。

走进和园·颐养,崭新大气、宽敞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院内设立健康、娱乐、休闲等区域,配套有恒温游泳池、电影院、门球场、阳光花园、空中菜地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40多名长者入住,其中20多名长者来自港澳地区。

据悉,和园·颐养是香洲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优化做好“一老一小”服务的重点民生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启用。项目前身是1992年建成的香洲区前山敬老院,用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养老床位123张,由香洲区前山街道运营管理,与其他许多公办公营镇街级养老机构一样,存在设施设备老旧、土地利用不充分、床位数量严重不足、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

和园·颐养康养中心样板间。

改建后,项目在多方面都实现了翻倍增长——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包括康养楼和医疗楼两栋建筑,床位达1200张。内设二级综合医院,并开设内科、外科、康复科、放射科、超声科等2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配置64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重点建设了健康管理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老年病诊疗中心、医学康复中心四大医学中心,通过医疗和养老一体化统筹管理,破解医养“结而不合”的难题。

“住进来以后真的很开心,公寓式管理也特别贴心。”朱阿姨在试运营期间就搬了进来,她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了入住两个多月来的切身感受,“房间设施完备,每天伙食丰富,院里还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朱阿姨今年69岁,目前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和园·颐养,退休前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老伴中风后她在照料过程中一度身心疲惫,偶然了解到和园·颐养开展试运营,便迫不及待带上家人前来参观,“看到装修很美,我当时就特别想住进来,这样也可以大大减轻孩子照料我们的压力。”记者在现场看到,入住长者不仅可以享用营养美味不重样的美食,而且在院内就可以理发、做美甲,还有专门区域进行书法、弹琴、唱歌、打球等业余活动……和园·颐养为长者们提供了一应俱全的生活便利和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让来访者都纷纷直言“心动”。谈起自己的日常爱好,朱阿姨一脸精神焕发地告诉记者,“我喜欢唱歌,院里也给我们几个老人组了个小团每天唱一唱,平常大家还一起做手指舞、健身操。”

和园·颐养康养中心内的香山书院。

香洲区民政局局长赵为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园·颐养改革了建设运营模式,通过国企参与养老的引领示范,实现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建设运营和可持续发展,“1200张床位中,有120张为政府定价的兜底养老床位,用于保障特困老人兜底保障,剩余1080张床位为市场化运营床位,进行市场化的收费,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并反哺政府定价的兜底养老床位开支,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国家“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实施,港澳长者就近到珠海养老已经成为趋势。然而,由于医保制度的不衔接,港澳长者在珠海不能跨境享受港澳的免费医疗保障政策,但如果长期完全依赖珠海医保,又可能无法实现资金的可持续性保障。为此,香洲区创新港澳跨境养老合作方式,通过创设“医疗储备金”制度,为跨境养老医疗保障提供过渡性解决方案。

赵为敏举例道,当港澳长者入住时,可参照珠海居民医保的相关标准,缴纳一定的“医疗储备金”;在珠海养老期间,发生住院或院前急救抢救等就医行为时,可用“医疗储备金”进行兜底解决。

在和园·颐养康养中心一楼还展出了多个在院内应用的智能设备,如人体跌倒检测雷达、心跳呼吸检测雷达、智能云台摄像头、智能烟雾传感器、智能睡眠监测带等,为老人们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据悉,香洲区在和园·颐养内设置珠海首个银发经济开放性创新应用场景,提供适老化产品和智慧养老系统应用、展示、推介的平台,促进适老化产品、高科技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应用。“接下来我们也计划通过和园·颐养这个项目的示范引领,探索智慧养老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快香洲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赵为敏说。

文字:施展华 见习记者 温泳珊 图片: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聚焦大湾区养老服务创新!香洲区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珠海特区报 2024-07-15 11:03

从老破旧的单一机构养老蝶变升级为现代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区级养老机构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跨越发展?近日,珠海“百千万工程”典型项目媒体调研行深入香洲区区级养老机构和园·颐养,探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密码。

和园·颐养康养中心中庭。

走进和园·颐养,崭新大气、宽敞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院内设立健康、娱乐、休闲等区域,配套有恒温游泳池、电影院、门球场、阳光花园、空中菜地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40多名长者入住,其中20多名长者来自港澳地区。

据悉,和园·颐养是香洲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优化做好“一老一小”服务的重点民生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启用。项目前身是1992年建成的香洲区前山敬老院,用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养老床位123张,由香洲区前山街道运营管理,与其他许多公办公营镇街级养老机构一样,存在设施设备老旧、土地利用不充分、床位数量严重不足、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

和园·颐养康养中心样板间。

改建后,项目在多方面都实现了翻倍增长——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包括康养楼和医疗楼两栋建筑,床位达1200张。内设二级综合医院,并开设内科、外科、康复科、放射科、超声科等2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配置64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重点建设了健康管理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老年病诊疗中心、医学康复中心四大医学中心,通过医疗和养老一体化统筹管理,破解医养“结而不合”的难题。

“住进来以后真的很开心,公寓式管理也特别贴心。”朱阿姨在试运营期间就搬了进来,她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了入住两个多月来的切身感受,“房间设施完备,每天伙食丰富,院里还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朱阿姨今年69岁,目前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和园·颐养,退休前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老伴中风后她在照料过程中一度身心疲惫,偶然了解到和园·颐养开展试运营,便迫不及待带上家人前来参观,“看到装修很美,我当时就特别想住进来,这样也可以大大减轻孩子照料我们的压力。”记者在现场看到,入住长者不仅可以享用营养美味不重样的美食,而且在院内就可以理发、做美甲,还有专门区域进行书法、弹琴、唱歌、打球等业余活动……和园·颐养为长者们提供了一应俱全的生活便利和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让来访者都纷纷直言“心动”。谈起自己的日常爱好,朱阿姨一脸精神焕发地告诉记者,“我喜欢唱歌,院里也给我们几个老人组了个小团每天唱一唱,平常大家还一起做手指舞、健身操。”

和园·颐养康养中心内的香山书院。

香洲区民政局局长赵为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园·颐养改革了建设运营模式,通过国企参与养老的引领示范,实现公办养老机构市场化建设运营和可持续发展,“1200张床位中,有120张为政府定价的兜底养老床位,用于保障特困老人兜底保障,剩余1080张床位为市场化运营床位,进行市场化的收费,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并反哺政府定价的兜底养老床位开支,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国家“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的实施,港澳长者就近到珠海养老已经成为趋势。然而,由于医保制度的不衔接,港澳长者在珠海不能跨境享受港澳的免费医疗保障政策,但如果长期完全依赖珠海医保,又可能无法实现资金的可持续性保障。为此,香洲区创新港澳跨境养老合作方式,通过创设“医疗储备金”制度,为跨境养老医疗保障提供过渡性解决方案。

赵为敏举例道,当港澳长者入住时,可参照珠海居民医保的相关标准,缴纳一定的“医疗储备金”;在珠海养老期间,发生住院或院前急救抢救等就医行为时,可用“医疗储备金”进行兜底解决。

在和园·颐养康养中心一楼还展出了多个在院内应用的智能设备,如人体跌倒检测雷达、心跳呼吸检测雷达、智能云台摄像头、智能烟雾传感器、智能睡眠监测带等,为老人们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据悉,香洲区在和园·颐养内设置珠海首个银发经济开放性创新应用场景,提供适老化产品和智慧养老系统应用、展示、推介的平台,促进适老化产品、高科技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应用。“接下来我们也计划通过和园·颐养这个项目的示范引领,探索智慧养老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快香洲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赵为敏说。

文字:施展华 见习记者 温泳珊 图片: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