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珠海这些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交卷”

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是珠海最鲜明的城市标识和精神特质。

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为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记者留意到,此次全会上有一项特别的安排,香洲区、斗门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等改革创新典型单位作专题发言,与会同志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交流。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改革创新谈思路、谋举措,为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智慧力量。

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资料图,李建束 摄

香洲区:

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香洲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探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蹚出了一条主城焕新的破局之路。”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在会上表示,香洲区一方面建立高效便利的企业服务机制,并健全创新遴选机制、“硬科技”项目引培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打通发展堵点卡点;另一方面,健全精准及时的要素保障体系,着力完善鼓励创新的生态体系。

香洲率先出台加快应用场景开放的政策,从“给政策优惠”向“给政策优惠+场景机会”转变,让新技术、新产品在香洲找到“试验田”,推动15家企业实现场景应用,有效降低试错成本。与此同时,搭建“香链通”产业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产品、零配件、原材料、技术服务等各类资源形成“供需中枢”,目前已入驻企业1.2万家,打造“永不落幕”的供需对接交易会。

据介绍,香洲区鼓励和服务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区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保持8%以上增长;工业税收今年增长9.9%,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在“2024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香洲位居全国第30名,与去年相比上升6位;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中,香洲排名第六。

李伟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引进培育一批“硬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为珠海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作出香洲贡献。

在“2024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香洲位居全国第30名,与去年相比上升6位;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中,香洲排名第六。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斗门区: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多户联建保障村民住有所居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作专题发言时表示,斗门区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以健全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和保障村民居住权益为目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其改革试点做法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据了解,斗门区坚持把健全村民集中建房机制,作为破解宅基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多户联建”让村民住进“幸福里”。

创新村民住房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设“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相比原有宅基地分配模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倍。首期第一栋参建对象为福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形式联合报建,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模式,按户区分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做到“一户一证”,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房价,预计10月交付使用。

2024年7月,“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正在建设中。 资料图,梁冠贤 摄

完善农村建房融资机制:联合商业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建房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由斗门区属国企出资设立上限1000万元的风险担保资金池,以村民集体经济股权分红收益为质押,保障村民公寓建设资金来源。

优化宅基地资格权实现方式:项目二期将村民公寓参建对象扩大到与福安村相邻的广丰村和耕管村,并在建设成本、贷款方案、物业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目前已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11月封顶。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雍灵在会上表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履行特区使命、展现特区担当,先后制定涉及大湾区及横琴建设的法规11部,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珠海率先在全国开展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地方立法,截至目前,横琴建设主管部门已发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备案认可书568份。在仲裁规则衔接方面开创全国仲裁地方立法先河,至今年8月底,仲裁院受理各类民商事仲裁案件共4333宗,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299.37亿元。

珠海立足合作区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其中,落实落细横琴总体方案,分别出台澳门医疗人员、澳门药学技术人员在合作区执业的两部法规;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创新制定合作区反走私综合治理专章,保障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

2023年8月1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及配套规范性文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当日上午,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收到4名澳门医疗人员申请执业注册。 资料图,曾遥 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紧密衔接;坚持“小切口”立法,重点聚焦民商事领域开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坚持创新立法工作机制,立足改革创新实践提升立法质效;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前瞻性立法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探索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经验。

市自然资源局:

先行先试探索“耕地指标池”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道平作专题发言时表示,珠海是全省首个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的地市,希望通过探索耕地总量平衡指标跨区域流转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相关项目的奠基引发社会关注,这与珠海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生产区规划管控机制有着密切关联。目前金湾区平沙镇累计已完成约7200亩新增耕地恢复,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

推动“小田”变“大田”,金湾打造“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资料图,张洲 摄

据介绍,《珠海市耕地聚集区专项规划》首期划定了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为我市首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先行探索县级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耕地指标池”生产区。

在指标流转机制和价格测算体系方面,珠海通过挂钩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显化耕地保护生态价值。构建起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跨区域耕地指标流转收益由市统筹,对年度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区予以资金奖补。

珠海还注重多领域改革联动,落实国家对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完善,通过“耕地指标池”将东部地区的“大占补”腾挪至西部地区落实,建立差异化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同时,还制定出台的《珠海市耕地恢复工作指引》,健全了耕地恢复质量验收制度,优化后续管护机制,支持各区差异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将耕地利用融入产业结构优化全链条,实现耕地产业化发展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逐步提升耕地附加值。

市商务局:

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近年来,珠海市商务局以机制改革牵引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珠海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廷友在会上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在完善跨境物流发展体系上,市商务局着力解决跨境物流发展政策不完善、高质量载体欠缺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加快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方案,持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为用好管好大桥提供政策支撑。

张廷友透露,目前菜鸟、希音、拼多多、京东、顺丰、DHL、普洛斯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已在珠海落地相关业务,“越来越多地区的货物在珠海集拼中转至港澳、送达全球,粤港跨境物流‘西进西出’新格局已初步显现”。

市商务局抢抓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有利契机,依托大桥联通港澳两个国际机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通过完善跨境电商软硬件配套、特色跨境电商主体培育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日均约有70万个包裹经港珠澳大桥运输,大桥珠海口岸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商9610模式出口的第三大口岸。今年1—8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25.4亿元,同比增长50.8%。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货运通关现场。 资料图,程霖 通讯员游雨亮 摄

随着2023年“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市商务局积极协调海关、边检部门,优化通关流程,推动客车通关模式创新,持续提升通行效率。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目前香港单牌车出入境已突破100万辆次。

市国资委:

创新低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市委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文基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省委、省政府将珠海作为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当前,市国资委全力抢抓发展机遇,逐步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统筹协调、产业培育、应用场景拓展、要素保障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系统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模式”,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为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珠海不断强化软硬件供给。搭建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低空基础设施,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硬基础”和智慧“软服务”。珠海进一步利用“双航展”平台功能完善供应链产业链,同时依托5.0产业新空间,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联合国企、高校等组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森林,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珠海实现低空经济规上工业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27.95%。

为让城市生产生活“飞起来”,珠海深化低空经济应用,加快应用场景扩容升级,推动落地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海岛休闲垂钓、城际物资配送、高速路网及通讯设施巡检等系列场景应用,目前已开通低空航线14条。同时积极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探索开发“四化”新型智慧住宅无人机智能末端配送、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数字城管无人机巡检、全域无人机服务、海岛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等系列新场景。

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邮路首飞。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此外,珠海市还从立法、资金、人才等多维度强化要素机制保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推动低空领域立法,多途径拓展资金来源,并汇聚行业智力资源,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张伟宁 张帆 陈颖 佘映薇 施展华 见习记者陈奕樊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珠海这些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交卷”
观海融媒 2024-09-19 22:16

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是珠海最鲜明的城市标识和精神特质。

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提标、开放提档、创新提质、实干提效,为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记者留意到,此次全会上有一项特别的安排,香洲区、斗门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等改革创新典型单位作专题发言,与会同志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交流。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改革创新谈思路、谋举措,为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智慧力量。

珠海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资料图,李建束 摄

香洲区:

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香洲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服务企业机制改革,探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蹚出了一条主城焕新的破局之路。”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李伟辉在会上表示,香洲区一方面建立高效便利的企业服务机制,并健全创新遴选机制、“硬科技”项目引培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打通发展堵点卡点;另一方面,健全精准及时的要素保障体系,着力完善鼓励创新的生态体系。

香洲率先出台加快应用场景开放的政策,从“给政策优惠”向“给政策优惠+场景机会”转变,让新技术、新产品在香洲找到“试验田”,推动15家企业实现场景应用,有效降低试错成本。与此同时,搭建“香链通”产业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产品、零配件、原材料、技术服务等各类资源形成“供需中枢”,目前已入驻企业1.2万家,打造“永不落幕”的供需对接交易会。

据介绍,香洲区鼓励和服务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区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保持8%以上增长;工业税收今年增长9.9%,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在“2024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香洲位居全国第30名,与去年相比上升6位;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中,香洲排名第六。

李伟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引进培育一批“硬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为珠海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作出香洲贡献。

在“2024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香洲位居全国第30名,与去年相比上升6位;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县中,香洲排名第六。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斗门区: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多户联建保障村民住有所居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作专题发言时表示,斗门区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以健全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和保障村民居住权益为目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其改革试点做法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据了解,斗门区坚持把健全村民集中建房机制,作为破解宅基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多户联建”让村民住进“幸福里”。

创新村民住房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建设“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相比原有宅基地分配模式,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倍。首期第一栋参建对象为福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形式联合报建,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模式,按户区分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做到“一户一证”,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房价,预计10月交付使用。

2024年7月,“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正在建设中。 资料图,梁冠贤 摄

完善农村建房融资机制:联合商业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建房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由斗门区属国企出资设立上限1000万元的风险担保资金池,以村民集体经济股权分红收益为质押,保障村民公寓建设资金来源。

优化宅基地资格权实现方式:项目二期将村民公寓参建对象扩大到与福安村相邻的广丰村和耕管村,并在建设成本、贷款方案、物业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目前已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11月封顶。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雍灵在会上表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履行特区使命、展现特区担当,先后制定涉及大湾区及横琴建设的法规11部,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珠海率先在全国开展港澳人才跨境执业地方立法,截至目前,横琴建设主管部门已发出港澳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备案认可书568份。在仲裁规则衔接方面开创全国仲裁地方立法先河,至今年8月底,仲裁院受理各类民商事仲裁案件共4333宗,受理案件争议标的额299.37亿元。

珠海立足合作区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其中,落实落细横琴总体方案,分别出台澳门医疗人员、澳门药学技术人员在合作区执业的两部法规;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创新制定合作区反走私综合治理专章,保障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

2023年8月1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及配套规范性文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当日上午,合作区民生事务局收到4名澳门医疗人员申请执业注册。 资料图,曾遥 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紧密衔接;坚持“小切口”立法,重点聚焦民商事领域开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坚持创新立法工作机制,立足改革创新实践提升立法质效;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前瞻性立法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探索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经验。

市自然资源局:

先行先试探索“耕地指标池”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道平作专题发言时表示,珠海是全省首个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的地市,希望通过探索耕地总量平衡指标跨区域流转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相关项目的奠基引发社会关注,这与珠海创新建立“耕地指标池”生产区规划管控机制有着密切关联。目前金湾区平沙镇累计已完成约7200亩新增耕地恢复,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

推动“小田”变“大田”,金湾打造“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资料图,张洲 摄

据介绍,《珠海市耕地聚集区专项规划》首期划定了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为我市首个耕地集中整治区,先行探索县级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耕地指标池”生产区。

在指标流转机制和价格测算体系方面,珠海通过挂钩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显化耕地保护生态价值。构建起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跨区域耕地指标流转收益由市统筹,对年度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的区予以资金奖补。

珠海还注重多领域改革联动,落实国家对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完善,通过“耕地指标池”将东部地区的“大占补”腾挪至西部地区落实,建立差异化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同时,还制定出台的《珠海市耕地恢复工作指引》,健全了耕地恢复质量验收制度,优化后续管护机制,支持各区差异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将耕地利用融入产业结构优化全链条,实现耕地产业化发展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逐步提升耕地附加值。

市商务局:

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近年来,珠海市商务局以机制改革牵引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探索建立大桥经贸新通道“共建共赢”机制。

珠海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廷友在会上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在完善跨境物流发展体系上,市商务局着力解决跨境物流发展政策不完善、高质量载体欠缺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加快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方案,持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为用好管好大桥提供政策支撑。

张廷友透露,目前菜鸟、希音、拼多多、京东、顺丰、DHL、普洛斯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已在珠海落地相关业务,“越来越多地区的货物在珠海集拼中转至港澳、送达全球,粤港跨境物流‘西进西出’新格局已初步显现”。

市商务局抢抓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有利契机,依托大桥联通港澳两个国际机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通过完善跨境电商软硬件配套、特色跨境电商主体培育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跨境电商迅猛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日均约有70万个包裹经港珠澳大桥运输,大桥珠海口岸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商9610模式出口的第三大口岸。今年1—8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25.4亿元,同比增长50.8%。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货运通关现场。 资料图,程霖 通讯员游雨亮 摄

随着2023年“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市商务局积极协调海关、边检部门,优化通关流程,推动客车通关模式创新,持续提升通行效率。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目前香港单牌车出入境已突破100万辆次。

市国资委:

创新低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市委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文基作专题发言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省委、省政府将珠海作为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当前,市国资委全力抢抓发展机遇,逐步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统筹协调、产业培育、应用场景拓展、要素保障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系统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模式”,奋力推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为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珠海不断强化软硬件供给。搭建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低空基础设施,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硬基础”和智慧“软服务”。珠海进一步利用“双航展”平台功能完善供应链产业链,同时依托5.0产业新空间,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联合国企、高校等组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森林,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珠海实现低空经济规上工业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27.95%。

为让城市生产生活“飞起来”,珠海深化低空经济应用,加快应用场景扩容升级,推动落地海岛紧急物资配送、海岛休闲垂钓、城际物资配送、高速路网及通讯设施巡检等系列场景应用,目前已开通低空航线14条。同时积极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探索开发“四化”新型智慧住宅无人机智能末端配送、锚地服务区物资运送、数字城管无人机巡检、全域无人机服务、海岛海鲜无人机运输极速达等系列新场景。

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邮路首飞。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此外,珠海市还从立法、资金、人才等多维度强化要素机制保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推动低空领域立法,多途径拓展资金来源,并汇聚行业智力资源,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张伟宁 张帆 陈颖 佘映薇 施展华 见习记者陈奕樊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