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尽览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服务港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任务,为港澳青年到珠海生活、创业就业提供更好条件、创造更多机会,现提出以下措施。

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1.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发展服务中心。依托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发展服务中心,聚焦港澳青年到珠海就业创业急难愁盼问题,重点设置就业、创业、学业、置业等服务版块,加强与在珠高校、产业园区、创业基地等平台资源对接,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化咨询服务平台,打造“港澳集成式服务”创新品牌。

2.完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培育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孵化基地,做大做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发挥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华发有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AHA港澳青年孵化中心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带动效应,联动珠海高校、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为港澳青年提供“拎包入孵—政务服务—成长助力—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建设珠港科技创新中心,引入港澳科技创新项目及高端人才,推动港澳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港澳青年提供科创载体。推进暨南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空间支撑。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产学研基地,提供融资支持、创业指导,为港澳青年创业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支持横琴跨境电商及直播基地创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挖掘5.0产业新空间、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资源,引导港澳青年参与科技创新发展。

3.支持港澳青年参与“百千万工程”。围绕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港澳青年乡村“合伙人”、经营人才队伍给予经费支持。邀请港澳地区高校专家学者考察珠海,吸引港澳地区生物科技、文化旅游等专业人才来珠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港澳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4.加强港澳青年信用服务支持。密切对接初创港澳企业,加大珠海基金三期对港澳优质青创项目及初创企业投融资支持力度;深化“信用珠海”港澳版推广应用,优化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专区,打造政务服务、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贷款企业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港澳青年创办企业融资成本。

5.助力港澳项目成果转化。鼓励港澳青年积极参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广东”大赛、珠港澳大学生创业大赛、“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组织投融资对接、主题交流等活动,开展创业培训和特色创业实训等创业服务,帮助港澳青年与湾区创业资源对接。

拓展港澳青年实习就业发展空间

6.提供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用好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等平台,聚焦低空经济、“云上智城”等重点行业产业,建设鸿蒙开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通讯和安全等专业实训室,面向港澳青年提供数字技能培训课程,打通数字人才技能实训、产教融合等环节;组织开展港澳青年人才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电商产业相关线上线下培训,借助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立体联运优势,为港澳青年融入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提供全面支持。

7.支持港澳青年在内地职业发展。促进港澳专业人才在珠海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便利执业,对引进的港澳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动打造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通过“联合办赛”“一试多证”等多种方式,建立标准共享、评价互认的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珠澳琴技能人才工作互通互认,为港澳青年在珠就业提供更多便利机会。

8.打造珠海特色实习品牌。积极对接港澳地区推出的青年实习计划,深化与港澳地区高校、社团组织合作,深入挖掘珠海本地特色资源、产业载体、创新企业等,推出系列特色实习品牌。举办“珠海引才高校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等活动,为港澳青年到珠海实习就业提供更好服务。

营造港澳青年来珠交流交往氛围

9.实施交流展示计划。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广泛宣传推介珠海;依托企业、高校、机构和社团向港澳延伸服务链条,因地制宜在港澳地区设立珠海展示窗口,帮助港澳青年“零距离”了解珠海城市文化和创新创业政策;打造面向港澳的立体化融媒体传播矩阵,加强与港澳自媒体等联系合作,携手讲好大湾区故事。

10.设立青年创业发展服务站。结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社会服务等工作,依托国企、机构、社团等设立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预孵化”服务平台,提供创业辅导和创新创业基地对接服务,建设青年创客交流路演空间,帮助创新创意成果转化落地。

11.推动珠港澳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鼓励珠港澳高校及师生深化交流互动、联合创新创业,支持珠港澳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帮助港澳科技成果在珠转化。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推动珠港澳高校实现学分互认、课程共享、师资交流。充分发挥在珠高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优势,探索与港澳高校联合实施创新创业培训、创业辅导、企业实习等项目,提升港澳青年在珠创新创业、就业实习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与香港、澳门相关方面在港澳青年实习、见习、就业等合作,组织实施港澳青年来珠实习、见习计划,及时收集和发布相关实习、见习岗位信息,推动珠港澳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12.开展“港澳青年珠海行”系列活动。组织港澳青年群体走进珠海乡村、企业、海岛、航展,助力港澳青年实地了解珠海历史文化、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等,促进珠港澳青年交流交往,支持港澳青年到珠海开展社会实践。

优化港澳青年在珠发展城市环境

13.丰富智慧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在“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基础上,强化“粤省事”“粤商通”珠海专版政务服务供给,优化“湾区通”“湾事通”等门户APP珠海应用场景,提升港澳“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服务效能,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打造“珠事通”政府服务品牌,实现政府服务从“优”到“精”的全面跃升,为港澳青年在珠发展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14.实现港澳青年在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市民待遇。持有香港、澳门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原则,平等享受随迁子女入园政策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统筹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公寓,定向配租给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优化五天免费入住“珠海青年人才驿站”服务;落实港澳居民享有与珠海市民同等公共文化服务待遇,免费享受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15.丰富沉浸式城市文化新体验。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发挥“中医药一条街”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为港澳青年提供消费新场景、新服务;推进“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开发,形成港珠澳大桥、中国航展、特色海岛等串珠成链的城市文旅打卡点,打造“大桥首站”文旅新品牌。

16.打造港澳青年优质生活圈。优化主要口岸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公交线路,提供一次换乘或直达的便捷公交服务;支持鼓励各区向港澳游客发放“食、游、逛、玩、行”等版块电子消费券,给予消费补贴或优惠;鼓励发展新兴消费方式、新型消费业态,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元化消费选择。

本措施所称港澳青年,是指45周岁以下、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居民。本措施与此前我市出台其他政策措施不一致的,按从新、从优、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台湾青年可参照执行。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朱彤
一文尽览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
珠海市台港澳事务局 2024-09-19 23:2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服务港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任务,为港澳青年到珠海生活、创业就业提供更好条件、创造更多机会,现提出以下措施。

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1.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发展服务中心。依托珠海市民服务中心成立港澳青年珠海发展服务中心,聚焦港澳青年到珠海就业创业急难愁盼问题,重点设置就业、创业、学业、置业等服务版块,加强与在珠高校、产业园区、创业基地等平台资源对接,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专业化咨询服务平台,打造“港澳集成式服务”创新品牌。

2.完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培育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孵化基地,做大做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发挥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华发有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AHA港澳青年孵化中心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带动效应,联动珠海高校、各类创业孵化平台,为港澳青年提供“拎包入孵—政务服务—成长助力—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建设珠港科技创新中心,引入港澳科技创新项目及高端人才,推动港澳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港澳青年提供科创载体。推进暨南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空间支撑。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产学研基地,提供融资支持、创业指导,为港澳青年创业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支持横琴跨境电商及直播基地创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挖掘5.0产业新空间、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资源,引导港澳青年参与科技创新发展。

3.支持港澳青年参与“百千万工程”。围绕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港澳青年乡村“合伙人”、经营人才队伍给予经费支持。邀请港澳地区高校专家学者考察珠海,吸引港澳地区生物科技、文化旅游等专业人才来珠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港澳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4.加强港澳青年信用服务支持。密切对接初创港澳企业,加大珠海基金三期对港澳优质青创项目及初创企业投融资支持力度;深化“信用珠海”港澳版推广应用,优化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专区,打造政务服务、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贷款企业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港澳青年创办企业融资成本。

5.助力港澳项目成果转化。鼓励港澳青年积极参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广东”大赛、珠港澳大学生创业大赛、“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组织投融资对接、主题交流等活动,开展创业培训和特色创业实训等创业服务,帮助港澳青年与湾区创业资源对接。

拓展港澳青年实习就业发展空间

6.提供高质量就业技能培训。用好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等平台,聚焦低空经济、“云上智城”等重点行业产业,建设鸿蒙开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通讯和安全等专业实训室,面向港澳青年提供数字技能培训课程,打通数字人才技能实训、产教融合等环节;组织开展港澳青年人才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电商产业相关线上线下培训,借助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立体联运优势,为港澳青年融入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提供全面支持。

7.支持港澳青年在内地职业发展。促进港澳专业人才在珠海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便利执业,对引进的港澳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动打造珠澳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盟,通过“联合办赛”“一试多证”等多种方式,建立标准共享、评价互认的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珠澳琴技能人才工作互通互认,为港澳青年在珠就业提供更多便利机会。

8.打造珠海特色实习品牌。积极对接港澳地区推出的青年实习计划,深化与港澳地区高校、社团组织合作,深入挖掘珠海本地特色资源、产业载体、创新企业等,推出系列特色实习品牌。举办“珠海引才高校行”、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等活动,为港澳青年到珠海实习就业提供更好服务。

营造港澳青年来珠交流交往氛围

9.实施交流展示计划。加强与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广泛宣传推介珠海;依托企业、高校、机构和社团向港澳延伸服务链条,因地制宜在港澳地区设立珠海展示窗口,帮助港澳青年“零距离”了解珠海城市文化和创新创业政策;打造面向港澳的立体化融媒体传播矩阵,加强与港澳自媒体等联系合作,携手讲好大湾区故事。

10.设立青年创业发展服务站。结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社会服务等工作,依托国企、机构、社团等设立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预孵化”服务平台,提供创业辅导和创新创业基地对接服务,建设青年创客交流路演空间,帮助创新创意成果转化落地。

11.推动珠港澳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鼓励珠港澳高校及师生深化交流互动、联合创新创业,支持珠港澳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帮助港澳科技成果在珠转化。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推动珠港澳高校实现学分互认、课程共享、师资交流。充分发挥在珠高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优势,探索与港澳高校联合实施创新创业培训、创业辅导、企业实习等项目,提升港澳青年在珠创新创业、就业实习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与香港、澳门相关方面在港澳青年实习、见习、就业等合作,组织实施港澳青年来珠实习、见习计划,及时收集和发布相关实习、见习岗位信息,推动珠港澳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12.开展“港澳青年珠海行”系列活动。组织港澳青年群体走进珠海乡村、企业、海岛、航展,助力港澳青年实地了解珠海历史文化、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等,促进珠港澳青年交流交往,支持港澳青年到珠海开展社会实践。

优化港澳青年在珠发展城市环境

13.丰富智慧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在“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基础上,强化“粤省事”“粤商通”珠海专版政务服务供给,优化“湾区通”“湾事通”等门户APP珠海应用场景,提升港澳“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服务效能,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打造“珠事通”政府服务品牌,实现政府服务从“优”到“精”的全面跃升,为港澳青年在珠发展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14.实现港澳青年在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市民待遇。持有香港、澳门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原则,平等享受随迁子女入园政策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统筹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公寓,定向配租给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优化五天免费入住“珠海青年人才驿站”服务;落实港澳居民享有与珠海市民同等公共文化服务待遇,免费享受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15.丰富沉浸式城市文化新体验。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发挥“中医药一条街”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为港澳青年提供消费新场景、新服务;推进“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开发,形成港珠澳大桥、中国航展、特色海岛等串珠成链的城市文旅打卡点,打造“大桥首站”文旅新品牌。

16.打造港澳青年优质生活圈。优化主要口岸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公交线路,提供一次换乘或直达的便捷公交服务;支持鼓励各区向港澳游客发放“食、游、逛、玩、行”等版块电子消费券,给予消费补贴或优惠;鼓励发展新兴消费方式、新型消费业态,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元化消费选择。

本措施所称港澳青年,是指45周岁以下、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居民。本措施与此前我市出台其他政策措施不一致的,按从新、从优、从高、不重复原则执行。台湾青年可参照执行。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