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板栗香
□高峰
故乡,总有些景致是无法忘怀的,比如村东头那棵老态龙钟的板栗树。它不言不语地站在那里,见证了无数个春秋的轮回,也记录下了几代人的成长足迹。每年初秋,当第一缕凉风轻拂过这片土地时,那树上便挂满了翠绿的小刺球,它们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板栗。
板栗,这小小的坚果,有着独特的魅力。未成熟时,它们藏身于密密麻麻的尖刺之中,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孩子,不愿意轻易示人。等到成熟之际,那些刺球便逐渐裂开,露出里面棕色的果实,有的浑圆如珠,有的扁长似豆,每一颗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剥开那层坚韧的外壳,里面的果肉便显露出来,细腻而光滑。
小时候,我最爱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树下捡拾掉落的板栗。那时的我,还喜欢生食板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生吃板栗,入口先是清脆的声响,接着是淡淡的甜味在口中散开,那种清新的感觉,仿佛能把夏日的余热都驱散殆尽。那是属于自然的馈赠,简单而纯粹。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带着我一起到树下去捡板栗。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熟练地拨弄着那些刺球。捡回来的板栗,奶奶总是先挑出一些大而饱满的,用水洗净后放入锅中,添上适量的水,然后用慢火煮制。随着温度的升高,锅盖下面渐渐飘出了诱人的香气,那是一种混合了木柴烟火气与板栗本身的甜香,让人垂涎三尺。
煮好的板栗,外壳已经变得柔软易剥,内里的果肉则变得更加绵密。奶奶会用一根细竹签,从板栗的一端轻轻一挑,完整的果肉便滑落出来,那颜色比生时更深邃,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这时候的板栗,不仅口感更加丰富,味道也更加醇厚。轻轻咬一口,满嘴都是秋天的味道。
但奶奶并不满足于只让我品尝煮板栗的美味,她还会用这些板栗做出许多不同的菜肴。其中一道我最爱的就是板栗红烧肉。首先,将五花肉切成小块,接着,将肉块与葱姜蒜一同下锅煸炒至金黄;随后加入适量的酱油、糖、料酒等调料,翻炒均匀;最后,放入事先煮好的板栗,加入清水没过食材,用中小火慢炖。待到肉质酥烂,板栗与肉的香味充分融合,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板栗红烧肉就完成了。
这道菜,肉质鲜美而不腻,板栗软糯而香甜,两者相得益彰。每当我品尝着这道菜,都能感受到奶奶用心烹调时那份深情。如今,每当秋风再次吹过,我便会想起那棵老板栗树,想起那些围绕着它发生的点点滴滴,想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以及那一盘盘充满爱意的板栗菜肴。岁月虽已远去,但那份关于板栗的记忆,却如同秋天的落叶般,静静地铺满了我的心田。
□张言奎
是簌簌落下的月光
将异乡的心
酿成一片朦胧的海洋
是一颗颗闪亮
天空泛着泪光
风小声哼歌
土地抱着农人的希望
野花端起一盏雨
抿一口秋歌
蝴蝶泡着欢乐喝
相聚来时
记忆画一条归乡的路
一朵野花里
徜徉着甜甜的河
想起一场雨
秋风想起一场雨
于是,有人将一首诗拧出
漫山遍野的凉
枫叶想起一场雨
明明是火笼的衣裳
虫儿用咬的圆圈
扣紧一抹萧黄
老屋想起一场雨
记忆跳进秋里
梧桐下划一条波浪
思念像潮水
捞不起的月亮
□岳秀红
破烂的日子在箩里
一有空闲
母亲搬箩出来
缝缝补补
日子就好了
完美如初
温暖在箩里
母亲在秋天开始做鞋
麻绳浸透阳光和温情
一双双棉鞋
箩是最初最终的巢
棉鞋虽长了翅膀
始终以箩为居所
母亲喜欢在箩里
装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箩在雨天自愿聚集
乡情乡俗跑出来
蓬蓬勃勃生长
小娃小猫小狗
箩的忠实伙伴
最快乐的游戏
在箩里箩外
母亲的喜事在箩里
逐日成长
母亲的命运装在小小的箩里
母亲的一生与箩密切相关
命好命孬都在箩里
有箩乐更乐
不乐苦中作乐
□苏良进
入秋之后,盛夏时期的酷热被轻轻拂去,秋老虎的余威在傍晚时分也躲藏起来。我来到小区后面的海滨步行道,太阳已经日落西山,余辉照射在空中大朵棉花似的白云上,给云彩镶上了金边,金黄色的光芒反射到大海里,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景观。放眼望去,西侧码头两岸已华灯初上,灯光闪烁。
步行道上,散步的人群或行色匆匆,或闲庭信步;一对年轻人在跑步,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海边垂钓者一手握着鱼竿,一手扶着铁栏杆,气定神闲而又辛勤地劳作着。步行道一侧是蓝色的铁栏杆,栏杆下面是波澜壮阔的海湾;另一侧是绿化带,辛勤的蟋蟀奏出优美的乐章;路边高大的法桐树上,知了在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宣告着夏日的逝去、秋日的来临。我坐在路边的座椅上,海风习习、清风扑面而来,凉爽又宜人,一天的劳累和疲倦消失殆尽。
夜色的大幕徐徐降临,透过栏杆的空隙,看见海面上的货轮来来往往,繁忙地运输着,海员们依然在岗位上坚持工作。轮船货舱的窗口发出明亮耀眼的灯光,犹如口琴的吹孔,整齐地排列着,货轮缓缓地向前行驶。码头两边已是灯火辉煌,犹如漆黑夜空中的银河耀眼夺目。
那些灯光的下面,一定有无数的码头工人正在忙碌着,为建设美丽的家园奋斗不息,挥洒着勤劳的汗水。我起身向东走去,但见近处海面上,在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海水像一头温顺的绵羊,不再汹涌澎湃。波浪拥挤着涌向岸边,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卷起千堆雪般洁白的浪花;又发出阵阵喧哗的声音,像母亲唱着哄婴儿睡觉的歌谣。步行道边上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灯光下,一棵石榴树已是果实累累,沉甸甸的果实仿佛诉说着丰收在望。
远处传来悦耳的歌声,歌声越来越近,原来是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音乐节奏明快,动作整齐优美。高耸入云的居民楼上,万家灯火在夜空映衬下星罗棋布,犹如一幅珍贵的画卷,优美而壮观。我抬头望向星空,地面璀璨的灯光,让夜晚的星空黯然失色,月朗星稀,一镰弯月孤独地挂在夜空中,隐隐约约能看见夜空中的丝丝白云。
走到东边的海岸,海湾的对岸,一座壮观美丽的城市夜景呈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对岸高楼林立、栉比鳞次,灯光闪烁、璀璨而又辉煌。灯光秀五彩缤纷的画面时而绿、时而红,像一幕幕影片在眼前上映着、变幻多端。夜色越来越深,知了仿佛知道人们要休息,停止了鸣叫;跳广场舞的大妈也已散去。夜色,越来越归于沉寂,唯一不变的是码头依旧灯火辉煌,路灯依然发着柔和的光芒。
漫步在月光如水夜色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夜的怀抱里,星光如诗,灯火如画。在沉静的夜色中,感受着生命的宁静与美好;在静谧的夜晚,让心灵得以栖息。城市的灯火,照亮了每一个人的梦想;夜的沉寂又是内心深处的一场盛宴。夜色阑珊,夜空犹如藏青色的帷幕,地面的繁华与夜幕互相点缀,让人深深沉醉,让心灵也被洗涤得仿佛是一片澄清的镜湖。
□李春鹏
常见网友随手拍的城市天际线照片,深圳前海、上海陆家嘴、香港维多利亚湾……天际线,也称为城市轮廓,是由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构成的整体结构,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独特形象及其美学追求。天际线不只是一个建筑学术语,还有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因而有人把天际线比作城市的面孔和服饰。
珠海是一座花园式海滨城市,拥有迷人的天际线。
香山云道是许多珠海人,甚至外地朋友极力称道的去处。香山云道,依山势而建,蜿蜒起伏数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栈道。健步空中栈道,领略沿途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珠海一中校园的雅致、云山诗意的恬淡、尚东领域的挺拔,再到香山湖的玲珑、大镜山水库的秀美、香炉湾浑然天成的辽阔,尽收眼底。从山顶俯视栈道,如同一条柔缦的缎带,缠绕于山水之间;而仰视空中栈道,它就像一条遒劲的长龙,蓝天白云下,青山碧水间,盘旋飞腾,气势恢宏。
香炉湾是珠海最美的海湾。从情侣路这边望过去,依偎而立的银白色日月贝,与蓝天碧海相映成景。晨曦初露,抑或黄昏来临,云霞洇染天空,丝丝缕缕,映照海水,波光粼粼,果真也有如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更远的视野里,港珠澳大桥宛如一道长虹,静卧碧涛之上。起风了,风从海上来,身边有了海浪的起伏与喧哗。远处那道凌波长虹,瞬间化作银练,翩然飘移,一切便相跟着生动起来。美丽湾、银海湾、石景山、野狸岛……山海一体,众多建筑物从海岸线上拔地而起,直接天际。
近年来,西区建设可用飞速发展来形容,其间还兼顾了环境的保护。珠海大桥、洪鹤大桥,珠海大道直至机场,沿途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惊叹。以黄杨河湿地公园为核心,两岸高层建筑迅速崛起,形成隔水相望的态势。带状分布的落羽杉,在深秋宝石蓝的天幕下,燃烧成魅力四射的火焰。以青黛色黄杨山为背景,澄清的河水倒映着两岸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成了淡雅水墨的效果,把“秀美黄杨”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说到珠海的城市天际线,不能不提到横琴以及与横琴隔濠江相望的澳门。三十年前,我们习惯了去湾仔望澳门,用相机拍摄对面的澳门。后来有了横琴大桥,人们发现站在大桥至高点,融汇澳门历史文化的建筑博览群尽收眼底,这儿才是观赏澳门城市天际线的最佳立足点。尤其夜间,隔水相望的光影变化让新萄京、澳门塔、氹仔大桥……乃至整个澳门变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今天的横琴,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一新身份,驶上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其作为金融岛的功能属性日益凸现,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不论驱车至南湾片区,或经横琴大桥进入横琴,鳞次栉比的超高层建筑就会跃入眼帘——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中交汇通横琴广场、横琴国际商务中心、横琴总部大厦……高高耸立,直入云端。横琴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建筑密度,不仅是珠海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观赏或拍摄横琴城市天际线,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我的体验而言,横琴大桥是比较理想的地点。当然,也可能这个最佳位置是在横琴对面的澳门,抑或港珠澳大桥某处。
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密切相关,又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而最为重要的,是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依山傍海的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珠海的规划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千千万万普通珠海人,遵从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找到了相融相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或许,这才是珠海处处是景,一步一景,城市天际线越来越迷人的根本原因吧。
□李方澜
今年国庆节,我回了趟成都,看望一年多未见的父母。敲开门,我一眼瞥见了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她苍老了许多,我怔住了,眼泪差点涌上来。她的头发很稀疏,无力地耷拉着,露出白花花的头皮;脸庞瘦了些,皱纹更深、更多了,脸色蜡黄。妈妈迎上来,身体向前倾,走得很缓慢,嘴角不时轻微抽动几下,手微微抖动着,这都是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功能受损的症状。不知道是服用众多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感冒的缘故,那天妈妈特别头晕,说了两句话后,就无力地跌坐在沙发上,闭着眼,也不言语,偶尔睁开眼,很费劲地回答我的话,旋即又闭上眼,整个人很萎靡。
每次回家,妈妈都会为我们做一大桌可口的家常菜。这次为了不让妈妈辛劳,我们一大家八口人中午外出吃饭。吃完饭,爸爸、弟弟和妹夫们去附近麻将馆了,我和弟媳躺在床上睡午觉。大概睡了一个小时,我醒来后发现家里静悄悄地,妹妹在沙发上睡得正香,侄子忙着打电子游戏,唯独不见妈妈。
我急忙去寻她,发现她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着。两个锅上突突冒着热气,厨房里弥漫着肉香;案板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碗,里面整整齐齐盛着切好的土豆丝、魔芋丝、笋子丝、豆腐块儿,还有切得碎碎的辣椒、香葱、姜蒜,刀工细致。我一惊,说:“妈妈,您不是头晕,不舒服吗?”妈妈淡淡一笑,说:“总在外面吃不好,在准备晚餐。”我发现她的眼睛里闪现出一种亮光,整个人精神多了,说话声也响亮了些。我问她是否好些了,她回答还是头晕。我问有没有要帮忙的?她还是摇摇头。我呆呆望着她缓慢专注切菜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急忙走出厨房。
下午五点,妈妈又进了厨房。我尾随进去,只见她如换了一个人似的,笃定地站在炉灶前,开火倒油,丢进一把切好的姜蒜,厨房里顿时弥漫着浓浓的蒜香味道,她坚实的背影顿时笼罩在升腾的油烟之中。我会心一笑,悄悄退出来了。厨房是妈妈独享的地盘,只要妈妈在家,我是不用进厨房的。
六点整,我们围坐在一起,十个菜摆满了桌子,都是我喜欢吃的,色香味俱全。以前妈妈做的菜总是偏咸,今天却是不咸不淡,刚刚好。我不知道妈妈是怎么做到的。因为爸爸提及过妈妈的味觉受损了,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做的菜经常是偏咸的。大家有说有笑,都夸妈妈厨艺好,筷子翻飞,我连吃两碗饭,都吃撑了。饭后我问爸爸:“不是说晚上在外面吃饭吗?”爸爸说妈妈坚持一大家子晚上在家吃,一大早就跟他嘀咕要去买这个那个的,他只好陪着她,早上六点起床,就一起去菜市场了。我埋怨说:“六点天还未亮,妈妈又病着,不该去买菜,更不应该那么早出门啊。”爸爸微笑着说:“她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可能不做不习惯了。”
吃完饭,爸爸赶紧收拾桌子、洗碗,妈妈则坐在沙发上休息。收拾好后,爸爸提醒妈妈该吃药了。然后他递上热水,把药片给妈妈,看着她吃完药才放心。我们几姊妹在高谈阔论国内外大事、股票、家常琐事、八卦新闻、小时候的趣事儿……爸爸也不时加进来发表高见。时而话题被打断、时而声音高八度、时而大笑几下、时而叹息两声……妈妈一直闭着眼,也不说话,只是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这是妈妈幸福满足的表情,她爱的,为之一辈子操劳的一大家人,酒足饭饱后,热热闹闹地围着她。这就是她盼望的天伦之乐呀!
我们往往觉得,父母给我们做一餐饭是简单的,因为从小到大就是如此。只要回家,只要妈妈在,我们就会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但是病中的妈妈,头晕乏力,精心烹制这一大桌子菜,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做到?我心里既感动,又难受。也许,对妈妈而言,远方的孩子归来,如果没有吃上她亲自做的饭菜,心里也难受吧?母爱,博大宽广,深似海、坚如山。这种爱,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无数次慰藉、温暖着游子,使我们充满了力量,出发,再出发。
故园板栗香
□高峰
故乡,总有些景致是无法忘怀的,比如村东头那棵老态龙钟的板栗树。它不言不语地站在那里,见证了无数个春秋的轮回,也记录下了几代人的成长足迹。每年初秋,当第一缕凉风轻拂过这片土地时,那树上便挂满了翠绿的小刺球,它们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板栗。
板栗,这小小的坚果,有着独特的魅力。未成熟时,它们藏身于密密麻麻的尖刺之中,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孩子,不愿意轻易示人。等到成熟之际,那些刺球便逐渐裂开,露出里面棕色的果实,有的浑圆如珠,有的扁长似豆,每一颗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剥开那层坚韧的外壳,里面的果肉便显露出来,细腻而光滑。
小时候,我最爱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树下捡拾掉落的板栗。那时的我,还喜欢生食板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生吃板栗,入口先是清脆的声响,接着是淡淡的甜味在口中散开,那种清新的感觉,仿佛能把夏日的余热都驱散殆尽。那是属于自然的馈赠,简单而纯粹。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带着我一起到树下去捡板栗。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熟练地拨弄着那些刺球。捡回来的板栗,奶奶总是先挑出一些大而饱满的,用水洗净后放入锅中,添上适量的水,然后用慢火煮制。随着温度的升高,锅盖下面渐渐飘出了诱人的香气,那是一种混合了木柴烟火气与板栗本身的甜香,让人垂涎三尺。
煮好的板栗,外壳已经变得柔软易剥,内里的果肉则变得更加绵密。奶奶会用一根细竹签,从板栗的一端轻轻一挑,完整的果肉便滑落出来,那颜色比生时更深邃,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这时候的板栗,不仅口感更加丰富,味道也更加醇厚。轻轻咬一口,满嘴都是秋天的味道。
但奶奶并不满足于只让我品尝煮板栗的美味,她还会用这些板栗做出许多不同的菜肴。其中一道我最爱的就是板栗红烧肉。首先,将五花肉切成小块,接着,将肉块与葱姜蒜一同下锅煸炒至金黄;随后加入适量的酱油、糖、料酒等调料,翻炒均匀;最后,放入事先煮好的板栗,加入清水没过食材,用中小火慢炖。待到肉质酥烂,板栗与肉的香味充分融合,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板栗红烧肉就完成了。
这道菜,肉质鲜美而不腻,板栗软糯而香甜,两者相得益彰。每当我品尝着这道菜,都能感受到奶奶用心烹调时那份深情。如今,每当秋风再次吹过,我便会想起那棵老板栗树,想起那些围绕着它发生的点点滴滴,想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以及那一盘盘充满爱意的板栗菜肴。岁月虽已远去,但那份关于板栗的记忆,却如同秋天的落叶般,静静地铺满了我的心田。
□张言奎
是簌簌落下的月光
将异乡的心
酿成一片朦胧的海洋
是一颗颗闪亮
天空泛着泪光
风小声哼歌
土地抱着农人的希望
野花端起一盏雨
抿一口秋歌
蝴蝶泡着欢乐喝
相聚来时
记忆画一条归乡的路
一朵野花里
徜徉着甜甜的河
想起一场雨
秋风想起一场雨
于是,有人将一首诗拧出
漫山遍野的凉
枫叶想起一场雨
明明是火笼的衣裳
虫儿用咬的圆圈
扣紧一抹萧黄
老屋想起一场雨
记忆跳进秋里
梧桐下划一条波浪
思念像潮水
捞不起的月亮
□岳秀红
破烂的日子在箩里
一有空闲
母亲搬箩出来
缝缝补补
日子就好了
完美如初
温暖在箩里
母亲在秋天开始做鞋
麻绳浸透阳光和温情
一双双棉鞋
箩是最初最终的巢
棉鞋虽长了翅膀
始终以箩为居所
母亲喜欢在箩里
装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箩在雨天自愿聚集
乡情乡俗跑出来
蓬蓬勃勃生长
小娃小猫小狗
箩的忠实伙伴
最快乐的游戏
在箩里箩外
母亲的喜事在箩里
逐日成长
母亲的命运装在小小的箩里
母亲的一生与箩密切相关
命好命孬都在箩里
有箩乐更乐
不乐苦中作乐
□苏良进
入秋之后,盛夏时期的酷热被轻轻拂去,秋老虎的余威在傍晚时分也躲藏起来。我来到小区后面的海滨步行道,太阳已经日落西山,余辉照射在空中大朵棉花似的白云上,给云彩镶上了金边,金黄色的光芒反射到大海里,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景观。放眼望去,西侧码头两岸已华灯初上,灯光闪烁。
步行道上,散步的人群或行色匆匆,或闲庭信步;一对年轻人在跑步,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海边垂钓者一手握着鱼竿,一手扶着铁栏杆,气定神闲而又辛勤地劳作着。步行道一侧是蓝色的铁栏杆,栏杆下面是波澜壮阔的海湾;另一侧是绿化带,辛勤的蟋蟀奏出优美的乐章;路边高大的法桐树上,知了在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宣告着夏日的逝去、秋日的来临。我坐在路边的座椅上,海风习习、清风扑面而来,凉爽又宜人,一天的劳累和疲倦消失殆尽。
夜色的大幕徐徐降临,透过栏杆的空隙,看见海面上的货轮来来往往,繁忙地运输着,海员们依然在岗位上坚持工作。轮船货舱的窗口发出明亮耀眼的灯光,犹如口琴的吹孔,整齐地排列着,货轮缓缓地向前行驶。码头两边已是灯火辉煌,犹如漆黑夜空中的银河耀眼夺目。
那些灯光的下面,一定有无数的码头工人正在忙碌着,为建设美丽的家园奋斗不息,挥洒着勤劳的汗水。我起身向东走去,但见近处海面上,在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海水像一头温顺的绵羊,不再汹涌澎湃。波浪拥挤着涌向岸边,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卷起千堆雪般洁白的浪花;又发出阵阵喧哗的声音,像母亲唱着哄婴儿睡觉的歌谣。步行道边上的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灯光下,一棵石榴树已是果实累累,沉甸甸的果实仿佛诉说着丰收在望。
远处传来悦耳的歌声,歌声越来越近,原来是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音乐节奏明快,动作整齐优美。高耸入云的居民楼上,万家灯火在夜空映衬下星罗棋布,犹如一幅珍贵的画卷,优美而壮观。我抬头望向星空,地面璀璨的灯光,让夜晚的星空黯然失色,月朗星稀,一镰弯月孤独地挂在夜空中,隐隐约约能看见夜空中的丝丝白云。
走到东边的海岸,海湾的对岸,一座壮观美丽的城市夜景呈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对岸高楼林立、栉比鳞次,灯光闪烁、璀璨而又辉煌。灯光秀五彩缤纷的画面时而绿、时而红,像一幕幕影片在眼前上映着、变幻多端。夜色越来越深,知了仿佛知道人们要休息,停止了鸣叫;跳广场舞的大妈也已散去。夜色,越来越归于沉寂,唯一不变的是码头依旧灯火辉煌,路灯依然发着柔和的光芒。
漫步在月光如水夜色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夜的怀抱里,星光如诗,灯火如画。在沉静的夜色中,感受着生命的宁静与美好;在静谧的夜晚,让心灵得以栖息。城市的灯火,照亮了每一个人的梦想;夜的沉寂又是内心深处的一场盛宴。夜色阑珊,夜空犹如藏青色的帷幕,地面的繁华与夜幕互相点缀,让人深深沉醉,让心灵也被洗涤得仿佛是一片澄清的镜湖。
□李春鹏
常见网友随手拍的城市天际线照片,深圳前海、上海陆家嘴、香港维多利亚湾……天际线,也称为城市轮廓,是由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构成的整体结构,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独特形象及其美学追求。天际线不只是一个建筑学术语,还有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因而有人把天际线比作城市的面孔和服饰。
珠海是一座花园式海滨城市,拥有迷人的天际线。
香山云道是许多珠海人,甚至外地朋友极力称道的去处。香山云道,依山势而建,蜿蜒起伏数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栈道。健步空中栈道,领略沿途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珠海一中校园的雅致、云山诗意的恬淡、尚东领域的挺拔,再到香山湖的玲珑、大镜山水库的秀美、香炉湾浑然天成的辽阔,尽收眼底。从山顶俯视栈道,如同一条柔缦的缎带,缠绕于山水之间;而仰视空中栈道,它就像一条遒劲的长龙,蓝天白云下,青山碧水间,盘旋飞腾,气势恢宏。
香炉湾是珠海最美的海湾。从情侣路这边望过去,依偎而立的银白色日月贝,与蓝天碧海相映成景。晨曦初露,抑或黄昏来临,云霞洇染天空,丝丝缕缕,映照海水,波光粼粼,果真也有如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更远的视野里,港珠澳大桥宛如一道长虹,静卧碧涛之上。起风了,风从海上来,身边有了海浪的起伏与喧哗。远处那道凌波长虹,瞬间化作银练,翩然飘移,一切便相跟着生动起来。美丽湾、银海湾、石景山、野狸岛……山海一体,众多建筑物从海岸线上拔地而起,直接天际。
近年来,西区建设可用飞速发展来形容,其间还兼顾了环境的保护。珠海大桥、洪鹤大桥,珠海大道直至机场,沿途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惊叹。以黄杨河湿地公园为核心,两岸高层建筑迅速崛起,形成隔水相望的态势。带状分布的落羽杉,在深秋宝石蓝的天幕下,燃烧成魅力四射的火焰。以青黛色黄杨山为背景,澄清的河水倒映着两岸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成了淡雅水墨的效果,把“秀美黄杨”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说到珠海的城市天际线,不能不提到横琴以及与横琴隔濠江相望的澳门。三十年前,我们习惯了去湾仔望澳门,用相机拍摄对面的澳门。后来有了横琴大桥,人们发现站在大桥至高点,融汇澳门历史文化的建筑博览群尽收眼底,这儿才是观赏澳门城市天际线的最佳立足点。尤其夜间,隔水相望的光影变化让新萄京、澳门塔、氹仔大桥……乃至整个澳门变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今天的横琴,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一新身份,驶上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其作为金融岛的功能属性日益凸现,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不论驱车至南湾片区,或经横琴大桥进入横琴,鳞次栉比的超高层建筑就会跃入眼帘——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中交汇通横琴广场、横琴国际商务中心、横琴总部大厦……高高耸立,直入云端。横琴超高层摩天大楼的建筑密度,不仅是珠海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观赏或拍摄横琴城市天际线,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我的体验而言,横琴大桥是比较理想的地点。当然,也可能这个最佳位置是在横琴对面的澳门,抑或港珠澳大桥某处。
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密切相关,又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而最为重要的,是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依山傍海的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珠海的规划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千千万万普通珠海人,遵从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找到了相融相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或许,这才是珠海处处是景,一步一景,城市天际线越来越迷人的根本原因吧。
□李方澜
今年国庆节,我回了趟成都,看望一年多未见的父母。敲开门,我一眼瞥见了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她苍老了许多,我怔住了,眼泪差点涌上来。她的头发很稀疏,无力地耷拉着,露出白花花的头皮;脸庞瘦了些,皱纹更深、更多了,脸色蜡黄。妈妈迎上来,身体向前倾,走得很缓慢,嘴角不时轻微抽动几下,手微微抖动着,这都是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功能受损的症状。不知道是服用众多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感冒的缘故,那天妈妈特别头晕,说了两句话后,就无力地跌坐在沙发上,闭着眼,也不言语,偶尔睁开眼,很费劲地回答我的话,旋即又闭上眼,整个人很萎靡。
每次回家,妈妈都会为我们做一大桌可口的家常菜。这次为了不让妈妈辛劳,我们一大家八口人中午外出吃饭。吃完饭,爸爸、弟弟和妹夫们去附近麻将馆了,我和弟媳躺在床上睡午觉。大概睡了一个小时,我醒来后发现家里静悄悄地,妹妹在沙发上睡得正香,侄子忙着打电子游戏,唯独不见妈妈。
我急忙去寻她,发现她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着。两个锅上突突冒着热气,厨房里弥漫着肉香;案板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碗,里面整整齐齐盛着切好的土豆丝、魔芋丝、笋子丝、豆腐块儿,还有切得碎碎的辣椒、香葱、姜蒜,刀工细致。我一惊,说:“妈妈,您不是头晕,不舒服吗?”妈妈淡淡一笑,说:“总在外面吃不好,在准备晚餐。”我发现她的眼睛里闪现出一种亮光,整个人精神多了,说话声也响亮了些。我问她是否好些了,她回答还是头晕。我问有没有要帮忙的?她还是摇摇头。我呆呆望着她缓慢专注切菜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急忙走出厨房。
下午五点,妈妈又进了厨房。我尾随进去,只见她如换了一个人似的,笃定地站在炉灶前,开火倒油,丢进一把切好的姜蒜,厨房里顿时弥漫着浓浓的蒜香味道,她坚实的背影顿时笼罩在升腾的油烟之中。我会心一笑,悄悄退出来了。厨房是妈妈独享的地盘,只要妈妈在家,我是不用进厨房的。
六点整,我们围坐在一起,十个菜摆满了桌子,都是我喜欢吃的,色香味俱全。以前妈妈做的菜总是偏咸,今天却是不咸不淡,刚刚好。我不知道妈妈是怎么做到的。因为爸爸提及过妈妈的味觉受损了,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做的菜经常是偏咸的。大家有说有笑,都夸妈妈厨艺好,筷子翻飞,我连吃两碗饭,都吃撑了。饭后我问爸爸:“不是说晚上在外面吃饭吗?”爸爸说妈妈坚持一大家子晚上在家吃,一大早就跟他嘀咕要去买这个那个的,他只好陪着她,早上六点起床,就一起去菜市场了。我埋怨说:“六点天还未亮,妈妈又病着,不该去买菜,更不应该那么早出门啊。”爸爸微笑着说:“她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可能不做不习惯了。”
吃完饭,爸爸赶紧收拾桌子、洗碗,妈妈则坐在沙发上休息。收拾好后,爸爸提醒妈妈该吃药了。然后他递上热水,把药片给妈妈,看着她吃完药才放心。我们几姊妹在高谈阔论国内外大事、股票、家常琐事、八卦新闻、小时候的趣事儿……爸爸也不时加进来发表高见。时而话题被打断、时而声音高八度、时而大笑几下、时而叹息两声……妈妈一直闭着眼,也不说话,只是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这是妈妈幸福满足的表情,她爱的,为之一辈子操劳的一大家人,酒足饭饱后,热热闹闹地围着她。这就是她盼望的天伦之乐呀!
我们往往觉得,父母给我们做一餐饭是简单的,因为从小到大就是如此。只要回家,只要妈妈在,我们就会吃上一顿美味佳肴。但是病中的妈妈,头晕乏力,精心烹制这一大桌子菜,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做到?我心里既感动,又难受。也许,对妈妈而言,远方的孩子归来,如果没有吃上她亲自做的饭菜,心里也难受吧?母爱,博大宽广,深似海、坚如山。这种爱,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无数次慰藉、温暖着游子,使我们充满了力量,出发,再出发。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