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驱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王伟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等重大部署,对国有企业坚定改革目标、集聚改革动力、用好改革工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有企业只有做实关键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更加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才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再立新功。

改革对于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是国企迎风战雨、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强则国家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望历史,国企秉承国企“姓党”、使命必达的优良传统,在承接重点项目、消除风险隐患、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展现了历史担当。着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国企大多处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只有时刻以改革先锋的使命自励,做足准备、练好内功,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时,拥有足够能力应对重大考验,充分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二)改革是国企担当实干、勇立潮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要想继续有信心有能力屹立潮头,就必须坚定改革意识、强化改革思维,重新出发,通过改革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改革是国企激发力量、创先争优的必然要求。历史事实证明,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现代科学技术,没有永恒不变的定律。多年来,国企改革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客观上说,堵点卡点仍然存在、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日益压减,这些都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符。为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想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站稳脚跟、取得突破,就必须以改革激发动力,以改革创新方式,以改革促进发展,布局新产业,开拓新赛道,不断增强国企竞争力。

新时代国企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始终让党的领导成为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二)坚持系统谋划和关键攻坚。国企改革涉及经济使命和社会责任,涉及政府关系和市场应用,涉及效率公平和活力秩序,是一个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影响力大的综合改革场景。要坚持系统思维,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要学好用好“矛盾论”,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坚持全面推进、重点攻坚。

(三)坚持“管得住”“放得开”协调推进。在国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讲辩证法、两点论,通过优化制度建设,落实好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严格落实分级授权制度,形成高效运转、相互约束、相互补充、协调并进的管理合力。

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深入实施党建强基工程,不断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一是强化组织体系建设。首要继续探索推进“党建进章程”工作,尤其是针对国有企业参股、控股、实际控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等多元参股主体的党的全面领导,让党的领导在公司经营中具有良好法治基础。其次是要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专业化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最后是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实施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全覆盖,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二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融合贯通培养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业务带头人,让党建和业务在“人”的决策执行各环节互融互促共同发展。三是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把政治标准发展党员,让党员成为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

(二)深入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让资产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一是优化战略顶层设计。树立战略引领企业发展的根本导向,以国企战略规划和中长期计划制定的前瞻性、科学性、连贯性,确保国企高质量发展有目标、有动力、有路径。二是强化专业化整合。围绕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国有企业不同功能类型定位和主责主业清单,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充分体现专业水准和能力水平,最大程度履行战略使命。三是强力推进亏损企业治理。通过业务整合、冗员分流、债务重组、清产核资等方式,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努力止住发展“出血点”,尽力盘活“沉睡资源”,激活国企改革“全身细胞”,让国有资产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三)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高效运转制度支撑。一是强化安全维稳制度。通过细化安全制度建设,做实责任制度落实,强化信息化手段赋能,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等途径,不断筑牢稳定这个发展的最大前提。二是强化金融管控制度。统筹管控使用好资本资金,健全国有企业担保、融资、股权、债权等方面管理制度,尤其是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负面清单制度和后评价制度,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信用升级的同时,积极处置好金融风险扩大和外溢。三是强化共建共享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民主参与监督制度,发挥好群团组织等联系沟通桥梁作用,形成企业发展共奋进、职工努力享荣光的良好改革局面。

(四)加强绩效考核运用评价,激发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一是落实刚性考核要求。保证主要业绩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考核。要防止只有制度、没有动作,业绩考核虎头蛇尾、无所约束。二是兑现考核奖惩承诺。严格按照设计目标落实奖惩兑现,该奖该罚公开阳光执行,不预留调整推脱的可能性。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强制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尤其是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引领作用。三是创新考核形式方式。组织考核指标设置要根据企业股权类型、业务特点、管理权限等因素客观确定,真正做到“一企一策”。员工考核更要做到以岗定责、以责定薪、以效取酬,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关键领域,要敢于放权、善于激活,不断激发各类专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五)构建联动贯通的“大监督”格局,培育国企改革良好政治生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在国企高质量发展、国企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中既要激励更要约束,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不断构建贯通式监督大格局,促使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审计监督、法务风控、巡视巡察等多种监督形式协调运行,最大程度提升综合监督效能。要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激励党员干部敢于、善于、乐于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作者单位: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封面图: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莫海晖
以改革驱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4-11-05 12:29

□王伟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等重大部署,对国有企业坚定改革目标、集聚改革动力、用好改革工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有企业只有做实关键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更加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才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再立新功。

改革对于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是国企迎风战雨、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强则国家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望历史,国企秉承国企“姓党”、使命必达的优良传统,在承接重点项目、消除风险隐患、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展现了历史担当。着眼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国企大多处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只有时刻以改革先锋的使命自励,做足准备、练好内功,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时,拥有足够能力应对重大考验,充分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二)改革是国企担当实干、勇立潮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要想继续有信心有能力屹立潮头,就必须坚定改革意识、强化改革思维,重新出发,通过改革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改革是国企激发力量、创先争优的必然要求。历史事实证明,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现代科学技术,没有永恒不变的定律。多年来,国企改革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客观上说,堵点卡点仍然存在、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日益压减,这些都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相符。为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想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站稳脚跟、取得突破,就必须以改革激发动力,以改革创新方式,以改革促进发展,布局新产业,开拓新赛道,不断增强国企竞争力。

新时代国企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始终让党的领导成为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二)坚持系统谋划和关键攻坚。国企改革涉及经济使命和社会责任,涉及政府关系和市场应用,涉及效率公平和活力秩序,是一个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影响力大的综合改革场景。要坚持系统思维,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要学好用好“矛盾论”,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坚持全面推进、重点攻坚。

(三)坚持“管得住”“放得开”协调推进。在国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讲辩证法、两点论,通过优化制度建设,落实好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严格落实分级授权制度,形成高效运转、相互约束、相互补充、协调并进的管理合力。

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深入实施党建强基工程,不断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一是强化组织体系建设。首要继续探索推进“党建进章程”工作,尤其是针对国有企业参股、控股、实际控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境外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等多元参股主体的党的全面领导,让党的领导在公司经营中具有良好法治基础。其次是要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专业化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最后是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实施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全覆盖,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二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融合贯通培养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业务带头人,让党建和业务在“人”的决策执行各环节互融互促共同发展。三是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把政治标准发展党员,让党员成为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

(二)深入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让资产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一是优化战略顶层设计。树立战略引领企业发展的根本导向,以国企战略规划和中长期计划制定的前瞻性、科学性、连贯性,确保国企高质量发展有目标、有动力、有路径。二是强化专业化整合。围绕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国有企业不同功能类型定位和主责主业清单,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充分体现专业水准和能力水平,最大程度履行战略使命。三是强力推进亏损企业治理。通过业务整合、冗员分流、债务重组、清产核资等方式,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努力止住发展“出血点”,尽力盘活“沉睡资源”,激活国企改革“全身细胞”,让国有资产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三)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高效运转制度支撑。一是强化安全维稳制度。通过细化安全制度建设,做实责任制度落实,强化信息化手段赋能,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等途径,不断筑牢稳定这个发展的最大前提。二是强化金融管控制度。统筹管控使用好资本资金,健全国有企业担保、融资、股权、债权等方面管理制度,尤其是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负面清单制度和后评价制度,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信用升级的同时,积极处置好金融风险扩大和外溢。三是强化共建共享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民主参与监督制度,发挥好群团组织等联系沟通桥梁作用,形成企业发展共奋进、职工努力享荣光的良好改革局面。

(四)加强绩效考核运用评价,激发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一是落实刚性考核要求。保证主要业绩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考核。要防止只有制度、没有动作,业绩考核虎头蛇尾、无所约束。二是兑现考核奖惩承诺。严格按照设计目标落实奖惩兑现,该奖该罚公开阳光执行,不预留调整推脱的可能性。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强制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尤其是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引领作用。三是创新考核形式方式。组织考核指标设置要根据企业股权类型、业务特点、管理权限等因素客观确定,真正做到“一企一策”。员工考核更要做到以岗定责、以责定薪、以效取酬,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关键领域,要敢于放权、善于激活,不断激发各类专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五)构建联动贯通的“大监督”格局,培育国企改革良好政治生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在国企高质量发展、国企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中既要激励更要约束,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不断构建贯通式监督大格局,促使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审计监督、法务风控、巡视巡察等多种监督形式协调运行,最大程度提升综合监督效能。要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激励党员干部敢于、善于、乐于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作者单位: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封面图: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莫海晖